2021年河北省主要秋季粮油作物中后期田间管理及灾后应对技术指导意见

据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统计分析,7月1-22日,全省降水天气较多,主要降水过程出现在11-13日和17-22日。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张家口、承德北部和东部、唐山南部、秦皇岛东南部、保定东南部、廊坊中南部、沧州西部和南部、衡水、邢台东北部、石家庄和邯郸两市局部56.6~198.7毫米(其中张家口中西部、廊坊南部、沧州西部、衡水中部较常年偏少3.1~28.7毫米,其他地区较常年偏多10.4~99.3毫米),其他地区201.9~557.4毫米(较常年偏多100.8~460.4毫米),其中降水量超过300毫米的地区分布在承德西南部、唐山中部、保定中北部、廊坊北部、石家庄南部、邢台西部和邯郸中西部。全省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日照时数全省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少。

据省气象台预报,预计未来十天(7月24日-8月2日)张家口、承德、保定西北部19~24℃,其他地区24~29℃。其中张家口中部、承德东部、唐山、秦皇岛较常年偏高2~4℃,张家口西南部、保定西北部较常年偏高2℃左右,其他地区接近常年。具体天气过程如下:24-26日中北部地区有雷阵雨或阵雨,其他地区多云间晴;27日,北部、西部地区有雷阵雨或阵雨,其中北部地区局地有中到大雨;28-30日,北部和西部地区多雷阵雨或阵雨天气;31日,全省大部分地区有雷阵雨或阵雨。降雨时局地伴有短时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8月1-2日全省多云间晴。

为做好抗灾保丰收工作,针对不同粮油作物,提出以下生产技术建议。

一、玉米

目前,夏玉米从南到北陆续进入大喇叭口期,春玉米正在抽雄。

(一)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1.适时适量化控。倒伏风险较大的地块,尤其是高肥水、高密度、长势旺的高产田,可在玉米7~10叶片展开时喷施化控剂,控制植株高度,优化群体结构,促茎秆健壮。施用化控剂时,应按照说明书控制用量和施用时期。

2.追施穗肥补施花粒肥。小喇叭口至大喇叭口期间,是玉米需肥关键期,应追施攻穗肥,促进大穗形成。穗期施肥以氮肥为主,每亩追施尿素20~25公斤,在距植株10厘米左右处开沟深施或结合灌溉施用,切忌地表撒施。花粒期可补施氮肥,提高光合速率,延缓植株衰老。高产田或水肥一体化玉米田,可以结合浇水追施尿素,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同化产物向籽粒转化效率和数量。

3.防止旱涝和高温灾害。根据今年的气候趋势预测,我省平原局部区域可能出现旱涝交替现象。抽雄前后是玉米水分和高温敏感期。发生干旱和高温危害时,应科学合理调配水源,防止出现“卡脖旱”,通过灌水降低田间小气候温度,为玉米果穗及花粉花丝发育创造适宜的水温条件,粒期玉米遇旱应及时浇水,以满足玉米后期需水,利于玉米增产。遇强降水应及时排出田间积水,以免土壤水分过多造成玉米植株发育受阻、空秆率增加和倒伏。

4.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加强对玉米螟、棉铃虫、二代黏虫、玉米蚜虫、二点委夜蛾、草地贪夜蛾、蓟马等虫害以及茎腐病、南方锈病、叶斑病等病害的防控。病虫害防治严格按照所选药剂的使用说明操作,提高防治效果、避免药害发生。

5.适期收获。普通粒用玉米可根据后期成熟情况、气象条件以及下茬小麦播种时间的需要,合理确定玉米适宜收获时间;在不影响下茬小麦适期播种的情况下,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时间,延长籽粒灌浆、提高粒重,实现增产增收。采用籽粒机械直收的地块,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需要降至28%以下。鲜食玉米的最佳采收期一般在吐丝后22~25天内,采收时连同苞叶一起收果穗。青贮玉米的最适收获期一般在蜡熟初期(籽粒乳线达到1/2 左右),全株含水率宜控制在65~70%。

(二)降雨影响及灾后应对措施

从调研结果看,此次降水平原区中南部降水持续时间偏长,低洼农田出现了积水现象;降水时田间土壤松软后少量田块儿玉米出现倾斜或根倒现象。特提出以下雨后灾害防范和管理措施:

1.抢排积水防内涝。雨停后及时抢排田间积水。可开挖排水沟或采用机泵等设施,尽早疏通沟渠,排出田间积水,防止玉米长时间浸泡。对叶片上有大量污泥的,要及时清洗污泥,增加叶片受光面积。无明水的地块要挖沟沥水和中耕散墒,破除土壤板结。

2.中耕施肥促生长。水分下渗和排水会导致速效养分的流失,淹水使玉米根系活力不足及地上部生长受制。晴天后适时中耕,加快土壤散墒,改善通透性,促进根系恢复活力。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和磷酸二氢钾,促进恢复生长。可将穗期追肥与灾后施肥相结合,采用人工追施或无人机叶面喷施,对尚未追施穗肥地块亩施尿素20公斤左右,已追施穗肥地块亩再施尿素510公斤。

3.防治病虫控流行。渍水后玉米田湿度较大,植株有伤口,易受病虫危害。要重点关注玉米细菌性病害、瘤黑粉病、褐斑病、大斑病、叶斑病、茎腐病、锈病、黏虫、玉米螟等病虫害,做到早发现早防控。结合药剂施用可适当选择添加芸苔素内酯,增强植株抗逆性,提高防治效果。

4.因苗管理扶植株。对未到大喇叭口期的玉米,一般倒伏后植株可自行直立,不用扶正。对进入抽雄散粉期的玉米,倒伏后需人工扶正、培土固定。倒伏玉米常有部分叶片被淤泥掩埋,可用镰刀割断;对心叶淤入泥沙的,可割除部分心叶,需注意割除叶片越少越好,避免伤及植株生长点。

5.人工辅助授粉和花粒期追肥。春播玉米受灾地块要密切关注授粉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高产攻关田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同时结合中耕散墒,按每亩5公斤适时追施纯氮,促进籽粒发育,切实提高结实率,有效增加穗粒数。

6.补种改种减损失。对淹水严重但不绝产的地块,玉米可改作青贮;对渍涝绝产的地块,应尽快改种甘薯、荞麦等短季作物,降低因灾损失。

二、谷子

当前,夏播谷子正处于拔节初期,春谷正值孕穗期。

(一)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1.水肥管理。在拔节期或者灌浆期亩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100~150克,兑水30公斤;有富硒农产品种植需求的地块,在喷施微肥时,选择1.5~2.0%亚硒酸钠叶面肥或水溶型有机硒肥,按使用要求稀释后喷施。若喷施4小时内遇雨水冲洗,应及时补喷。

2.防治病虫。抽穗灌浆期,结合喷施叶面肥、富硒肥,可添加杀虫剂、杀菌剂一喷多防,主要防治谷瘟病、谷锈病、粟灰螟、粘虫。有条件的地区提倡生物、物理防治,如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赤眼蜂等绿色防治技术。

3.适时收获。当95%谷粒变硬时及时收获。平原区可采用割晒机割倒晾晒3~5天,籽粒含水量降至13%左右时,用捡拾联合收获机捡拾脱粒直接入库贮藏;也可采用联合收获机收获,晾晒或烘干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贮藏保存;丘陵山区小地块可先割倒晾晒再用脱粒机脱粒收储。

4.收获谷草,粮饲兼用。谷子是粮饲兼用作物,谷草是优质的饲料,而且近年来谷草价格也较高,可增加农民收入。收获后可用打捆机将谷草打捆,用做饲料。不提倡谷子秸秆还田,既浪费资源,减少收入,而且会将病菌、虫卵和草籽带入土壤中,造成下一年谷田病虫草害严重。

(二)降雨影响及灾后应对措施

今年我省7月份高温多雨,雨水过多,会导致谷子贪青晚熟,病害加重,造成减产。特提出以下雨后灾害防范和管理措施:

1.排涝减灾。谷子抗旱性强,但耐涝性差,尤其遇到大风大雨,不仅抑制谷苗生长,而且易倒伏。因此,为防止雨水大量积聚在谷田里,应利用或开挖排水沟排水。如遇雨水集聚,要及时进行排水,避免谷苗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导致根系窒息死亡。

2.中耕追肥增产。谷子拔节后,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不仅根、茎、叶快速生长,同时也开始幼穗分化,是形成籽粒的关键时期,也是需肥高峰期。此时期浇水或趁雨适当追施复合肥或尿素8~10公斤/亩,有利于植株的建成和谷穗的形成,增加单穗重和穗粒重,提高产量。在近期多雨的情况下,建议晴天后及早采用中耕施肥机进行中耕施肥,既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时可以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根际环境,而且兼具培土除草作用。注意避免在大雨前和无水情况下地面撒施肥料。在雨停不易进地的情况下,也可结合病虫害防治飞防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叶面肥。

3.病虫害防治。在高温高湿天气情况下,非常容易发生谷瘟病、根腐病、茎基腐、纹枯等病害。春谷区易发生褐条病,褐条病是细菌性病害。目前夏播区白发病早期症状较为严重。危害较重的要及时拔除病株,带出谷田烧毁,避免土壤再侵染。此时期谷子主要虫害是粟灰螟、玉米螟、粘虫等,尤其在连续多雨晴天后,发生较为严重,要做好提前防治。病虫害防治要严格按照所选药剂的使用说明操作,提高防治效果、避免药害发生。

4.清除杂草。连续多雨晴天后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不必要的水肥消耗及其带来的病虫害。不要忽略杂草的清除,更不要等到杂草结籽,大量的草籽会造成下一年谷田更严重的草害,尤其谷莠子的草籽可在土壤中存活 20 年之久,只要种植谷子,就会与谷子伴生,而且杂草也是多种病害、虫害的宿主,会导致病虫害加重,因此要及时清除杂草。抗除草剂品种的谷田出现草荒时,与第一次使用除草剂间隔一定时间后,可以二次科学使用配套除草剂。

三、水稻

目前,水稻陆续进入拔节期。

(一)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2021年天气气候异常,对水稻生长极其不利:育秧的4月上中旬至5月上中旬,异常低温,秧苗素质降低,致使插秧后秧苗缓秧慢;插秧后5月至6月底气温明显低于常年,造成水稻分蘖推迟,低位蘖少,分蘖数明显低于常年,低温还会引起抽穗期延迟;进入7月连续降雨阴天,为稻瘟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温湿环境,感病品种或抗病性弱品种稻叶瘟发生较重。为了确保水稻高产稳产,重点是防止倒伏,施好穗肥,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和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晚熟品种还要注意防止贪青晚熟。技术措施如下:

1.加强水层管理。需排水晒田7~10天,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控制节间长度,增加茎秆粗度,增强抗倒伏能力;穗分化至抽穗期灌浆保持5~6厘米水层,保证穗粒数,灌浆前期保持2~3厘米水层,提高结实率,灌浆中期干湿交替,保持根系活力,促进灌浆,提高千粒重,防止早衰和贪青晚熟。

2.科学施用穗肥。依据稻田长势,科学施用穗肥,对于前期施肥量较大,长势旺盛的田块及晚熟品种,不施或少施穗肥,以免倒伏或贪青晚熟;田间长势差或茎数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地块,要施好穗肥,确保水稻大穗和高结实率。水稻幼穗0.5厘米左右时,是穗肥最佳施用时期,可依据水稻长势情况,亩施高含量的氮磷钾复合肥5~10公斤。

3.强化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飞虱等病虫害。要严格按照所选药剂的使用说明操作,提高防治效果、避免药害发生。

4.防止早衰提粒重。后期脱肥地块,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

5.适时收获。采用烘干设备烘干的稻谷含水率23%~25%时机收;无烘干条件时,稻谷含水率15%左右时机收。

(二)降雨影响及灾后应对措施

水稻涝灾因降雨量、地势、品种、生育期、水淹程度、持续时间、水温高低、水质清浊、流速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水稻涝灾症状。分蘖期:脚叶坏死,成黄褐色或暗绿色,心叶略有弯曲,分蘖延迟、停止,枯死株增加,穗数减少。拔节期:受涝时下部节间变长,上部节间缩短,最后植株缩短。茎秆细弱、弯曲、折断,伸长节上生出不定根,穗数、颖花数减少,出现畸形穗,抽穗不齐,抽穗和成熟延迟5~15天,结实率下降。抽穗期:结实率降低,齐穗后受涝危害轻。乳熟期:脚叶枯萎,顶端尚绿,谷粒灰黑有乳浆,结实率下降,碎米增加。成熟期:出现发芽穗,稻谷质量低劣。特提出以下雨后灾害防范和管理措施:

1.排涝减灾。立即组织人力、机械排水,先排高田,使苗尖尽早露出水面。在高温烈日期间,要徐徐落水,使稻苗逐渐恢复生机。如果一次将水排干,长期浸于水中的柔弱稻苗遇天晴烈日反会加重损失。但在阴雨天,可将水迅速排干。

2.清洁田园。打捞漂浮物和洗苗、扶苗;但稻苗生育已进入孕穗中、后期,进行扶苗效果不好,容易挫伤稻穗。

3.病虫害防治。水稻受涝后,由于叶片损伤,容易感病,特别是白叶枯病危害严重,应在退水后施用农药,预防病害。受淹区的高处未淹地块,是害虫的避难场所,会受到加倍危害,必须高度重视,进行防治。

四、花生

当前,我省地膜覆盖春播花生已经进入饱果期,春播露地花生已经处于结荚期,麦田套播花生正值开花下针期,麦后夏直播花生已经进入开花期,全省花生已全面进入中后期生长阶段,到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一)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1.科学调控肥水。夏季花生生育进程快,在水肥管理上应以促为主、促控结合。麦垄套种花生在小麦收后应及时灭茬,并结合中耕每亩追施尿素或复合肥15公斤左右,过磷酸钙30~50公斤,视土壤墒情,及时灌溉,促苗早发。麦后直播花生要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根据预期产量、土壤肥力状况,合理使用氮磷钾和钙肥,适量补充微肥,一般可亩施花生专用肥40~50公斤,花针期可亩追施石膏粉25公斤,促进荚果和籽仁发育。在花生株高达30厘米左右时,有旺长趋势的田块应及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后期结合叶部病害防治,喷洒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防病防早衰。

2.病虫草防控。重点防治红蜘蛛、蓟马、盲蝽象、叶斑病、网斑病等病虫害。防治要严格按照所选药剂的使用说明操作,提高防治效果、避免药害发生。

3.适度化学调控。当植株生长至30~35厘米时,对表现旺长田块用多效唑、烯效唑等生长调节剂进行控制,要严格按调节剂使用说明施用,于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进行叶面喷施。

4.及时收获。准确把握花生成熟期。普通花生品种生育期一般为120~130天,待花生达到生育天数即可收获,一般地膜覆盖春播花生在8月底到9月初成熟,露地春播花生9月中下旬成熟,麦田套种花生9月下旬成熟,夏播花生10月上中旬成熟。提高机收效率和质量。有晾晒条件的可选择联合收获机;无晾晒条件的选择挖掘、摘果分段收获机。高油酸种子、繁种量较少时,最好采用分段收获,人工摘果。

(二)降雨影响及灾后应对措施

此次强降雨对花生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连续高强度降雨导致土壤湿度过大,严重影响花生根系正常生长,雨后温度高、湿度大,花生生长迅速,容易造成养分供给不足,极易发生花生缺肥现象;二是雨后杂草生长迅速,如不及时控制,极易造成花生田草荒;三是雨季高温高湿,如果土壤肥力较高或施肥过多,往往会导致花生徒长倒伏,造成严重减产;四是连续降雨和突遇大雨田间积水,土壤湿度大,透气性差,散墒不及时,有利于果腐病、白绢病等病害的发生,特别是黏土地有可能加重发生。特提出以下雨后灾害防范和管理措施:

1.中耕松土控草迎针防涝。对于沙壤土、黏土地种植花生的地块,连续高强度降雨导致土壤湿度过大,严重影响花生根系正常生长,雨后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控制杂草、培土迎针,可以使花生早结果、多结果,结果整齐、集中,提高果重,增加产量。注意培土时应做到不伤针不损蔓,不加深已入土果针的深度。

2.叶面喷肥预防叶片早衰。连续降雨过后,除了氮、磷、钾等肥料供给不足外,还经常出现其他营养元素缺乏,比较常见的是由于缺铁、缺锌等诱发的花生叶片黄化现象,可在发生黄化初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缺铁地块可用0.2%~0.5%硫酸亚铁溶液于新叶发黄时叶面喷施,连喷2次。

3.防治叶部病害和地下害虫为害。近期雨水较多,土壤湿度大,要注意防治花生叶斑病、果腐病、白绢病等病害的发生。叶斑病要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减轻叶部病害危害。果腐病(烂果病)、白绢病要注意早防早治。在地下害虫高发区,要注意防治蛴螬等为害,有条件的地方提倡使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蛴螬等害虫成虫。

4.化控防止倒伏。雨季高温高湿,如果土壤肥力较高或施肥过多,往往会导致花生徒长倒伏,造成严重减产。当花生株高达到 35 厘米左右、群体偏大、有倒伏风险时,叶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延缓其生长。花生植株矮小,株高 30 厘米以下,到结荚期尚不能封垄,没有倒伏危险的地块,一般不需要化控。

5.科学水分管理注意后期防旱。花生生长后期是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要做好土壤水分管理,虽然今年花生生长中后期雨水较多,但生长后期仍要注意防旱,遇旱要及时浇水,确保适宜的土壤墒情。饱果期遇旱,要小水润浇,防止烂果,一般掌握在根层不缺水即可。

五、大豆

当前,我省大豆正处于苗期或分枝期,苗情长势总体较好。

(一)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1.加强肥水管理。如出现旱情,对土壤墒情差、苗情长势弱的地块,结合防虫进行叶面追肥。对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大力推广微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扩大浇灌面,做好抗旱保苗。开花前如雨水较多,易发生徒长的地块,可酌情少量喷施大豆专用生长调节剂,如多效唑、金得乐等,以抑制徒长,防止倒伏。开花结荚期遇旱及时浇水。缺苗或低肥力地块,可在盛花期结合浇水亩追施5~10公斤尿素或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和硼、锌微肥等叶面肥,防止后期脱肥早衰。鼓粒期应视土壤墒情及时补水,要避开大风浇水,以防倒伏。脱肥早衰地块,可结合病虫防治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硼、锌微肥等叶面肥。

2.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防治紫斑病、点蜂缘蝽、红蜘蛛、蚜虫、棉铃虫等病虫害。防治要严格按照所选药剂的使用说明操作,提高防治效果、避免药害发生。

3.适期收获。籽粒完熟后及时收获,在叶片全部脱落、籽粒归圆呈本品种色泽、含水量低于15%时,进行机械收获。含水量低于13%时,收获后可直接入库。机械收获前人工拔除未成熟的绿色植株和杂草,也可提前一周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可提高籽粒外观品质,减少籽粒泥花脸发生。机收时应避开露水,在上午无露水时进行,傍晚有露水时停止收获。籽粒过于干燥时,中午应停止收获,以减少碎粒和田间损失。

(二)降雨影响及灾后应对措施

近期,雨量大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大豆田间化学除草作业,部分地块已形成草荒。大豆苗期和分枝期需水量较小,降雨影响根系的下扎,容易引起大豆底部节间变长,造成后期倒伏。低洼地块已形成积水,影响根系呼吸,降低根系活力,不利于根系养分吸收。短时强降雨,容易形成地表径流,造成养分流失,土壤板结。特提出以下雨后灾害防范和管理措施:

1.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是抗涝救灾的最根本措施。清理田间沟渠,尽快排水降渍,消除渍涝。加深地头排水沟,确保自流排水通畅。排水不畅的地块,采用机械排水,确保消除渍涝。

2.及时中耕散墒。在地面泛白时及时中耕散墒,破除土壤板结层,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结合中耕进行培土,高度为10~12厘米,增强抗涝、抗倒能力。

3.合理追肥。结合中耕亩追施尿素10公斤,并在鼓粒中后期重点进行叶面喷肥,每7~10天叶面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1~2次,延缓大豆叶片衰老,促进大豆鼓粒。

4.加强病害防治。渍涝容易诱发大豆根腐病和锈病,应加强防治。

六、甘薯

当前,我省甘薯正处于块根膨大期。

(一)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1.加强田管,保证高产稳产。生育前期以促生长、早发苗、早封垄为重点,在封垄前后及时除草。生育中期以控制茎叶旺长、建立合理群体结构为重点,必要时可根据地上部茎叶长势进行化学控旺。中后期以促进薯块膨大为重点,可根据实际,结合控旺,亩增施磷酸二氢钾100克。雨季注意防涝,排除田间积水。鲜食型甘薯可采用覆膜栽培、膜下滴灌等技术提高商品薯率,促使壮苗早发。

2.综合防治,防控病虫害。根腐病的防治主要是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无病源地块种植;茎线虫病防治主要通过选择健康种苗、无病地块种植以及药剂封闭薯苗横截面等综合防控技术,杜绝超剂量使用剧毒农药;黑斑病防治从健康种苗抓起,苗床高剪苗,选用壮苗,栽插前浸苗处理;地下害虫防治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如田间设立黑光灯诱杀成虫,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等措施科有效防控蛴螬、金针虫。

3.产销对接,适时收获。密切关注市场行情,适度规模化种植,调整栽插期和收获期,避免盲目扩种造成集中上市,提高种植收益。加工用甘薯提倡与企业联合进行订单种植,做好原料市场供应;鲜食用甘薯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做好产品分级,采取分级销售、包装销售、贮藏后销售等措施,提高附加值。

(二)降雨影响及灾后应对措施

甘薯抗旱耐瘠,喜温喜光,喜钾耐低氮。据研究,土壤容气率对甘薯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高产田土壤容气率30%为宜。而连续降雨极易降低土壤容气率,影响甘薯块根正常生产,持续时间长容易因缺气而致使薯块腐烂;同时,连续降雨有利于甘薯茎叶生长,引起甘薯生长的库源结构失衡,进而茎叶徒长影响地下块根产量。针对近期连续降雨天气,应加强甘薯田间中后期管理,特提出以下雨后灾害防范和管理措施:

1.及时排水。我省甘薯栽培普遍采用深沟大垄方式,可在低洼一侧采取引流措施,将垄沟内积水及时排除;处于地势低洼处的甘薯田,应采取必要的抽水措施,在地头挖坑,用水泵往外抽。田间积水时间应控制在72小时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容易引起块根缺氧腐烂。

2.科学控旺。对于连续阴雨天,应采取必要的提蔓、翻蔓等物理控旺措施,断气生根,降低养分徒耗;如果地力较好,茎蔓生长较旺,应采取必要的化控措施,以有效遏制茎蔓徒长,促进光合产物向块根运输,稳定产量。

3.适当增加磷酸二氢钾喷施。连续降雨,容易引起茎蔓徒长,因养分失衡导致光合产物向块根运输受阻,适当追施钾肥,可以促进块根膨大,调节光合产物运输方向,建议喷施适当浓度的磷酸二氢钾,间隔7天,连续喷施3~4次,通过营养调节手段稳定产量。

4.喷施尿素溶液预防早衰。9月份,甘薯生长处于快速膨大期,茎叶极易出现早衰现象,如遇叶片发黄,应及时喷施0.5%尿素溶液,间隔7天,连续喷施2次。

七、马铃薯

当前,河北一季作区马铃薯生长处于初花期。

(一)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1.水肥管理与除草剂使用。施肥量可参考养分专家系统的推荐施用量,合理配施中、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类肥料。雨养地块建议覆膜保墒种植。有灌溉条件的地块采用滴管或膜下滴灌技术,少量多次灌溉,收获前10~15天停止灌水。杂草严重的地块,播种后可地表喷施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进行除草。杂草少的地块,可适期中耕除草培土。

2.早晚疫病防控。根据降雨情况和温湿度,定期查看田间发病情况,及时防控早、晚疫病。防治要严格按照所选药剂的使用说明操作,提高防治效果、避免药害发生。喷药后4小时遇雨应及时补喷。要注意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

3.适时收获。结合田间长势、品种、市场需求等,确定收获时间,根据天气适时收获。一般在9至10月,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议尽早收获,以增加经济收益。机械收获时,建议收获前一周建议进行杀秧。收获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注意防冻、防雨和防晒。

(二)降雨影响及灾后应对措施

马铃薯是需水较多的农作物,但如果出现涝灾,水分过大,茎叶易出现疯长,不仅消耗了营养,而且会使茎叶细嫩倒伏,为病害的侵染造成有利条件。特别是结薯后期,水分过大,土壤水分过多过湿,使块茎在土中缺少氧气,不能呼吸,就会把块茎憋死在地里,造成田间烂薯。特提出以下雨后灾害防范和管理措施:

1.及时排出田间积水。由于短时强降雨后,马铃薯田间积水,缺氧会使马铃薯地下根和匍匐茎的活力下降,叶片会变黄,因此应及时排水,可采用机械排水和挖排水沟等办法,尽快排出田间积水,以降低土壤和空气湿度,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2.中耕培土。抓住雨后晴好天气,田间条件允许时,可中耕疏松土壤,破除板结,提高马铃薯抗灾能力。

3.合理追肥或喷施叶面肥。马铃薯经过水淹,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再加上根系吸收能力弱,因此应及时追施氮肥,追肥应在植株恢复生长后进行,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也可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如喷施0.2%~0.5%的磷酸二氢钾、碧护等,增强植株抗性,促进生长恢复。

4.及时防治病虫害。短时强降雨过后,田间温度升高,湿度变大,再加上植株抗逆性减弱,病虫害极易发生,应加强病虫害防治。针对马铃薯田,重点防治细菌性病害和晚疫病等。

原文链接:http://nync.hebei.gov.cn/article/tzgg/202107/202107000205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