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市场上对禽蛋的消费量有所上涨,特别是在中秋节到来之前,月饼生产厂家需要大量的鸭蛋,蛋鸭养殖利润比较高,并且养殖前景也比较广阔。下面用实例来说说养蛋鸭赚不赚钱。
“蛋鸭之乡”走出生态养殖致富路
日前,记者一行来到位于庐江县西南部的柯坦镇。放眼望去,远山叠翠,苗木林立,野花肆意绽放,好一派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叫人流连忘返。
柯坦镇是全省有名的蛋鸭大镇,363个养鸭大棚每天向全国输出大量鸭蛋和蛋鸭产品,合肥市民餐桌上的鸭蛋有90%都来自柯坦。这么大的养鸭规模,为何空气中一丝难闻的气息都“捕捉”不到?柯坦镇党委书记姚植欢笑着告诉记者,这要归功于全镇推广的蛋鸭笼养模式,他们把蛋鸭请进了自动化的“新家”。“以前,鸭子散养在老式大棚内。到一棚蛋鸭淘汰时,棚内垫的稻草混着鸭粪有尺把厚。田地‘消化’不掉,鸭农就把粪草堆到田埂上,一到9、10月份,四处弥漫着浓浓的鸭粪味。”
为了见识蛋鸭的“新家”,记者来到全国劳模、庐江县蛋鸭养殖协会会长张永宜的养殖基地。张永宜是远近闻名的“鸭司令”,从最初的散养蛋鸭,到赶鸭进棚,再到请鸭上笼,十几年来,他见证了柯坦蛋鸭的几次“乔迁之喜”。
“这就是蛋鸭的一个新家,里面住着一万只鸭子。”顺着张永宜手指的方向看去,这钢筑大棚更像现代化的工厂车间。老式大棚每平方米只能养五只鸭子,这1000平方米的大棚能“住”一万只鸭?记者走进大棚一探究竟。刚一拉开玻璃门,扑面而来的气味,瞬间让人找到鸭棚的感觉。
钢筑大棚里齐整地安放着四幢错层“小楼”,每幢四层,每层设有若干“小公寓”,两只蛋鸭享受一间。记者看到,每层公寓都安装着水箱,24小时供水。鸭子渴了,用嘴巴轻触“公寓”内的红色饮水器,就能喝到干净水;想“洗澡”了,还能冲淋浴。蛋鸭下的蛋会顺着倾斜的公寓底部滚进铁网中,而鸭粪便则会落进公寓下方的水泥槽中。饲养员张磊每天早晨只需按动一个绿色按钮,槽内的刮粪板就会自动将鸭粪推进粪池。“这些鸭粪一部分发酵成沼气,转化成电能、热能;一部分做成有机肥,卖给镇里搞水产养殖和苗木花卉的农户。”张磊说。
在张永宜看来,选择笼养蛋鸭这种方式,既是一种新尝试,也是大势所趋。“老式大棚养蛋鸭既不环保卫生,劳动生产率也低。以前有大学生想回乡搞蛋鸭养殖,可一看又脏又苦,还是选择回到城里去了。如今一些村里出去的年轻人到我这里考察后,决定回乡创业。”
说起经济效益,张永宜喜笑颜开。他说,蛋粪分离后,鸭蛋质量提高不少,市场行情看涨,再加上鸭子运动少,吃得也少了。这样折算下来,现在一只蛋鸭每年比以往能多挣10元到15元。
姚植欢告诉记者,镇里之所以推广蛋鸭笼养模式,不仅看好它的经济效益,更看重它的生态效益。“老式大棚养蛋鸭,不仅占地多,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而蛋鸭笼养,养殖过程产生的粪便和废水等污染源都控制在鸭棚内,不会污染周边环境。去年,柯坦便被评上了‘国家级生态镇’。”
记者离开时,张永宜发出邀请:“钢筑大棚每平方米需要投入300元左右,为了让更多养鸭户用得起新式大棚,下一步我打算尝试盖塑料大棚,塑料大棚每平方米只要投资60至70元,工期也只要一个月。到蛋鸭们搬‘新家’时,你再来看看。”
隆林各族自治县:黄冬养殖蛋鸭致富
家住隆林各族自治县岩茶乡弄金村弄贤屯的黄冬去年务工返乡,利用家住冷独河河边的优势养殖蛋鸭,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黄冬今年28岁, 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前几年,他跟随村里人去广东搞建筑,本想通过打工赚钱来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然而事与愿违,第一次去广东打工没到 几个月就生病了,不得不回家养病,病好了又去广东打工,因水土不服,没多久又犯病,如此反复几次,打工不但赚不到钱反而倒贴,因此他断了去广东打工的念 头,决定在家养鸭。
没有本钱,他就到附近的乡村帮人家建房子,得到工钱3000多元后,在冷独河边自己家的田地建起了草棚,买回100只小鸭来养。由于初次养鸭,没有经验,到鸭子长大时只剩下20多只,血本无归。但黄冬不气馁,又买了200多 只小鸭来喂养。
这回他向有养鸭经验的人请教,还买了《养鸭关键技术》、《蛋鸭饲养与繁育技术》等书来看,养鸭的成活率有很大提高。他看准鸭蛋市场前景好, 就养起了蛋鸭,从原来的十几只慢慢发展,越养越多,而且他养的蛋鸭白天放在河里,晚上才喂一次玉米或谷子,相当于野鸭,产出来的鸭蛋很受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黄冬养有300多只蛋鸭,200多只肉鸭。每天花费七八十元钱买玉米,产出鸭蛋250只左右,按每个鸭蛋1元钱计算,他每天有将近200元钱的纯收入。谈到未来,黄冬希望能出去外面学习养鸭技术,争取把养殖蛋鸭规模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