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盼望过年了,不仅仅是因为过年喜庆热闹,还因为过年就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了,可以拿压岁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关于压岁钱这一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什么是压岁钱
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赠送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两种的,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压岁钱的来历是什么
传说很早以前,有种叫“祟”的小妖怪,除夕深夜出来,喜欢用手摸睡得正香的孩子头,孩子往往被吓得哭起来。到了第二天,不是头疼发高热,就是变成呆子,弄得民间有小孩的人家不敢睡觉,灯点到天亮,叫做“守祟”。有户人家夫妇俩,五十多岁才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八仙路过此地,算到这家孩子有难。八仙于是变成八枚铜钱,守在小孩身边。孩子入睡后,夫妇俩用红纸把铜钱一包,放在孩子枕头旁边,并吹灭灯上了床。半夜,“祟”出来,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发出一道道闪闪金光,吓得“祟”慌忙逃命而去。次日老夫妻把用红纸包铜钱的事,告诉了左邻右舍。以后家家效仿,逐渐就演变为“压岁钱”。
古时候给怎么给压岁钱
1、宋元。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2、明清。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压岁钱太多的弊端
1、长辈对晚辈过分溺爱,对孩子来说易长成不劳而获的风气。
2、过年“拿到更多压岁钱”成了孩子的终极目标,完全忽略了感恩意识。
3、孩子对理财的意识不高,若让孩子自行分配压岁钱,容易花钱不节制,大手大脚的话,影响消费观、金钱观。
4、如果没收孩子的压岁钱,那么孩子会产生质疑,产生“我的压岁钱怎么会给父母”的想法。
5、长辈要是为了一时面子给大额的压岁钱,春节过后因为经济拮据开始后悔给太多,得不偿失。
压岁钱是一种祝福,也是一种过年的习俗,从我国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所以小朋友的压岁钱是越来越多了,这些当然有很多利弊的,作为家长的我们,除了自己帮着打理这些压岁钱,还应该让小朋友学会规划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