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是人类最常食用也最受欢迎的生鲜,可以炖汤、煎炸、红烧等等。鱼的品类也非常多,大家知道有种鱼叫鲶鱼,而和它同音的又有种叫鲇鱼,那么,鲇鱼和鲶鱼是不是同一种鱼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鲇鱼和鲶鱼有什么区别?

鲇鱼和鲶鱼有什么区别

鲇鱼即鲶鱼,又称作胡子鲢、黏鱼、塘虱鱼,生仔鱼。此鱼的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胡须,上背较黑,腹面白色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

鲇鱼和鲶鱼有什么区别?

鲶鱼的特征

此鱼的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胡须,上背较黑,腹面白色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

鲶鱼的生活习性

鲶鱼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的中下层,多栖息在水草丛生、水流缓慢的底层。白天多隐蔽,晚间则十分活跃,习惯于游至浅水处觅食。秋后潜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为肉食性底栖鱼类,经常伏身于水草丛生的水底,等候小鱼接近时张口吞食,也食虾类和水生昆虫。在很脏的水里生存的更好,长的很快。

鲇鱼和鲶鱼有什么区别?

鲇鱼是亚马逊地区最常见的鱼类之一。它经常招待比它小很多的鱼。这是寄生鲇——寄生在鱼鳃里面。在这里,鲇鱼无处躲藏——从它的鳃里冒出一股含有尿素和氨的水流就是它留下的气味。寄生鲇只是绕着圈地游弋,直到它感受到这种气味。鱼游得越来越近,信号也越来越强烈。它无声无息地滑了进去。头部钩刺钩住了鱼,以保证它从鱼鳃里吸血时的安全。

鲶鱼的中医理论及食疗作用

中医认为,鲶鱼性温、味甘,归胃、膀胱经;具有补气、滋阴、催乳、开胃、利小便之功效。

《食经》: “主虚损不足,令人皮肤肥美。”

鲇鱼和鲶鱼有什么区别?

南北朝·陶弘景:”鲇鱼肉不可合鹿肉食,令人筋甲缩。”宋·苏颂:“鲇鱼肉不可合牛肝食,令人患风,噎涎,不可合野猪肉食,令人吐泻。”

《本草纲目》:“鲇鱼反荆芥。”

《随息居饮食谱》:“鲇鱼,甘温,微毒。痔血、肛痛,不宜多食。余病悉忌。”

鲶鱼的营养分析和功效

鲶鱼营养丰富,每100克鱼肉中含水分64.1克、蛋白质14.4克,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除鲶鱼的鱼子有杂味不宜食用以外,全身是宝,鲶鱼是名贵的营养佳品,早在史书中就有记载,可以和鱼翅、野生甲鱼相媲美,它的食疗作用和药用价值是其他鱼类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强精壮骨和益寿作用是它独具的亮点。

鲇鱼和鲶鱼有什么区别?

功效:鲇鱼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较多,对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有较好的食疗作用。鲇鱼是催乳的佳品,并有滋阴养血、补中气、开胃、利尿的作用,是妇女产后食疗滋补的必选食物。适合人群:适合一般人食用;尤其以老、幼、妇女产后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最为适用;同时适用于男性壮阳。适用量:每次150~200克。

鲇鱼和鲶鱼有什么区别?

由上可知,鲇鱼就是鲶鱼,只是名称不同而已。鲶鱼的最佳食用季节在4-7月,这个季节的鲶鱼口感特别棒,而且有着丰富的营养,刺也比较少,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