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减肥、美容、降脂的上等保健新潮食品,市场需求量巨大,产品供不应求。在稻田中养螺,不仅能提高水稻产量,还能生产大量的田螺供应市场。发展稻田养螺投人少、效益高,是一条适合农村的简单快速增收致富的好门路。
稻田养田螺赚钱吗?
以下我们用667平方米稻田的养螺投资概算。采用完全生态养殖,667平方米(1亩)稻田投资900多元,年产商品田螺540千克,年纯收入2400多元。以下是稻田养螺的投资效益分析。
1.引种费:667平方米稻田放养6万只幼螺重约100千克,每千克4元,共400元;放养大螺(按3公8母的比例,每只18~20克)1100只,重约21千克,每千克6元,共126元。合计种苗费526元。
2.培养水生饲料费用:667平方米放粪肥1400千克(基肥1000千克,追肥4次,每次100千克),支出140元。
3.蚯蚓等活体饲料生产开支100元。
4.消毒药品50元。
5.水电30元,其中水费22元、电费8元。
6.不可预测的开支(以上1~5项的总和×15%)共126.9元。
以上1~6项合计973元。
(三)经济效益分析(2008年数据仅供参考)
1.当年收入:
①饲养幼螺当年有效益。早稻插秧后7~15天放养6万只田螺苗,到晚稻收割时已达到出售的规格,以成活率90%计算,共有5.4万只,平均每只重10克,共540千克。完全生态养殖每千克售价6元,共收入3240元。
②稻谷667平方米增产10%,全年(两造)增产160千克,农药、化肥节省70%,667平方米增收节支150元。合计收人3390元。2.当年支出:973元。收支相抵,盈利2417元。第一年放养大螺1100只,留在鱼沟、鱼坑内继续饲养作为第二年的种螺。进行自繁自养,可省去种苗钱,收益更高。
经营管理提示要获得上述经济效益,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注意苗种质量,放种时认真消毒。
2.随时做好水质管理,营造稻、螺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
3.定期抽测田螺的体重和预测田螺的成活率,并据此安排生产活体饲料供应量。
4.减少销售中间环节,最好直接向饭店或深加工厂销售。
稻田养田螺的方法
1、养螺田块选择:选择田埂结实并高出水面30厘米、不渗漏、水源好、排灌方便、土质较肥、保水力强、无涝灾、易管理的稻田作为养殖田,面积以667平方米为宜。
2、稻田改造:在田内开挖“田”字形深沟,田周边沟宽40厘米、深50厘米,挖出的田边沟土用来加高、加固田埂达到高、宽均在50厘米以上。田中间的十字沟宽、深均为40厘米,在田的进、出水口处各挖一个长1.5米、宽1.2米、深0.8米的集螺坑,在十字沟交叉的田中央开挖一个直径3米、深0.8米的大集螺坑。用挖集螺坑的土,在坑边垒起一个宽50厘米、高25厘米的大圆圈,圈上面垫秸秆和农家肥养殖蚯蚓喂螺。坑、沟总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10。平时坑、沟、田的水互通。首次进行养螺的稻田在整理田块前按667平方米用50千克生石灰化浆全田均匀泼洒消毒,再施腐熟猪粪、牛粪300~500千克,翻耕后才开挖沟和坑。
3、放养田螺:
①放螺前的准备工作。一是施足基肥,培肥水质。二是稻田用生石灰消毒。三是进、出水口处设置铁丝网防逃。四是早稻秧苗返青后即可放螺。放螺前应先放少量螺,测试田水药性是否已消失。
②螺种的选择。螺种最好从当地稻田、水渠、池塘等处采集,也可从市场采购。螺的品种较多,宜选养中华圆田螺。要选择个体较大,螺壳完整无破损,受惊时螺体能快速收回壳中,使厣有力地紧盖螺壳口,螺体无蚂蟥等寄生的田螺。
③放养时间和密度。田螺在3~10月均可放养,但以春季放养为好。考虑到成活率,要避开炎热酷暑时投放。春季秧苗返青后可直接放螺。放养小螺(规格为400~800只/千克)密度为平方米50~100只,到秋末即可长成规格为40~100只/千克的商品田螺;放养大螺(按3公8母的比例,每只18~20克)密度为667平方米1100只,在田中自繁自养,到翌年秋末可产商品螺800千克。
4、饲养管理:
①投喂饲料。人工投喂的饲料主要有米糠、豆渣、瓜果、菜叶、浮萍以及动物内脏或死鱼蛙。田内养有水浮莲和浮萍的可不投喂青饲料。田螺要靠舌舔食,因此瓜果类饲料要切成小块,动物要剁碎,糠麸要浸泡软化后再投喂,以便于田螺取食。每2~3天上午投喂1次,投喂量占田螺总体重的1%~3%。水温20~28为田螺最适宜的生长温度,需大量投喂饲料。投料点必须固定。投料点可多设立,且在田中分布均匀,使之形成食场,减少饲料浪费。水温15℃以下或30。C以上时,不用投料。
观察到母螺繁殖后,投喂的饲料颗粒必须细小,同时最好在饲料中拌熟鸡蛋,使小仔螺能够吃到营养丰富、数量充足的饲料。
②追肥和调节水质。田螺要求水质较肥、浮游生物多,水含氧量在3.5毫克/升以上。养殖期水深保持在10厘米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可通过适当增减水深来调控。追肥可用沼液或腐熟的猪粪、鸡粪、鸭粪等有机肥,也可用尿素、碳酸钙、氯化钾等,但不管是哪类肥料,都应少量多次施用,有机肥每次用量50~100千克,化肥每次用量0.5~1千克。若水质不良、缺氧或水温过高,应及时注入新水并停止施肥。换水量每次为1/4~1/2,一般是夏天高温勤换,早春和晚秋少换。
③防逃。田螺常从进、出水口和满水的田埂逃跑,要经常检查拦网是否破损,暴雨天要注意疏通排水口,防止田水过满甚至田埂倒塌。④预防病害。田螺除缺钙软厣、螺壳生长不良和蚂蟥病为害外,一般无其他疾病。经常向田中泼洒生石灰水能消除田螺缺钙症。发现蚂蟥,用浸过猪血的草把诱捕有良好效果。另外,养螺稻田不宜放养青鱼、鲤鱼、罗非鱼和鲫鱼等,也不能放鸭进田,因为它们会吃田螺。⑤过冬。当水温下降到8~90C时,田螺开始冬眠。入冬前要多喂饲料,加强营养,培育田螺体质健壮,入冬后将水加深到30厘米以上保温,还可在田中投放些稻草,让田螺在草下越冬。
农民稻田养螺亩增收千元以上
田螺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稻田养螺投资小、见效快、技术管理相对简单,对农民来说不失为一种好的增收途径。
在庆元县合湖乡,600多户农户利用稻田养田螺,面积达到1800多亩。据养殖户介绍,稻田养螺,螺稻共育、互利共生,养一亩田螺,平均增收1000元左右,赶上行情好,可达1500元以上。螺在田间活动,起到了松土活根的作用,螺的排泄物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肥,每亩可以多打粮食10%以上,节省化肥30%多。
养殖稻田的选择和准备
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源充足,旱季不干,大雨不淹,进排水方便的稻田作为养殖田。水源丰富的半山区,尤其是水库输水涵洞下游的稻田更适合养田螺。稻田面积一亩左右为宜。田埂宽度、高度要比一般稻田宽些、高些;田里开一条宽30至50厘米、深40至50厘米的环形沟、或“十”字形的交叉沟,面积稍大的稻田,也可开“田”字形的沟,平时保持水位10至20厘米,不漏水。进出水口要设置较密的栅栏或密网,以防止田螺逃走。
稻田底泥以松软为好。稻田不施农药,尽量少施化肥,多用有机肥。双季稻田在插秧前、单季稻田在放养前2周,应先用堆肥做池床,使土壤柔软,有利于培养微生物、硅藻、青苔等天然饵料。有条件的,应在堆肥前用生石灰、漂白粉清田消毒,每亩田(带水10至20厘米)用量为生石灰50至75公斤、漂白粉20公斤。堆肥一般用鸡粪、切细的稻草和碳酸钙夹层堆积。鸡粪与稻草之比为3比1,碳酸钙的量以土壤的酸碱度为基础而定,保持PH值中性为宜。总堆肥量以每平方米3到5公斤为宜。堆肥必须完全腐烂、堆熟,否则会产生有害气体,不利于微生物和硅藻的生长,从而影响田螺的养殖。
放养时间和密度
放养田螺一般在插秧后7到10天、秧苗返青后进行。单季稻可先放养,这样到高温季节时,刚好稻叶茂密,为田螺遮阴降温。放养密度为:规格400至800只/公斤的小田螺,每平方米放养50至100只,同一稻田放养的规格应尽量一致。一般情况,到当年秋末,即可养成规格为40至100只/公斤的商品田螺出售。有些地方放养密度低,可搭养一些河虾、鲫鱼及一龄鲤鱼等。
日常管理
养殖过程中,要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决定喂食量。在生长适宜温度(即20℃至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田螺总体重的2%至3%。水温在15℃至20℃、28℃至30℃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养殖田螺的田块要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次至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收获与运输
经过一年精心饲料,投放的幼螺可达10克到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拾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
根据田螺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