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猪就是研究猪与生存环境间在不同层次上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与生产实践,从而达到符合生态文明,动物生产与生存环境互相改善的生产目的。这里说的不同层次的生存环境是指动物所处地方的大气温度、湿度、日照、风速和山、水、林、田等大环境以及猪舌、设备、防寒、防暑、给水、供料、放牧、运动等小环境。
什么是生态养猪
生态养猪是一个种跨学科行业,它涉及到养猪学、动物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农作物栽培学,农机工程学与土壤肥料学等学科。它是以养殖业为主体进行开发、利用对猪粪的科学处理,实行农牧结合,做到幻想利用、互相促进,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的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系统工程。
生态养猪是工厂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又一个亮点。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的生态文明意识也在形成。生态养猪是一种符合生态文明原则的养猪方法。
生态养猪法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生态床进行自然生物发酵(饲料利用饲料发酵剂进行微生物厌氧发酵促进吸收,粪尿利用粪便发酵剂进行微生物耗氧发酵分解处理),就是利用发酵床菌种,按一定比例混合秸秆、锯末屑、稻壳粉和粪便(或泥土)进行微生物发酵繁殖形成一个微生态床工厂,并以此作为猪圈的垫料。再利用生猪的拱翻习性作为机器加工,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生态床的分解发酵,使猪粪、尿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微生物以尚未消化的猪粪为食饵,繁殖滋生。随着猪粪尿的处理,臭味也就没有了。而同时繁殖生长的大量微生物又向生猪提供了无机物营养和菌体蛋白质被猪食用,从而相辅相成将猪舍垫料生态床演变成微生态饲料加工厂,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的、无臭气的新型环保生态养猪技术,具有成本低,耗料少,操作简,效益高,无污染等优点。
生态养猪的技术
一、生态养猪场的建造与管理
生态床好不好用,跟猪舍的建设也是有关系的。一般要求猪舍呈东西走向,座北朝南,这样的圈舍采光好,利于发酵;而且南北可以敞开,适合通风良好,不臭也没蚊蝇。如果建造成投资少、造价低、见效快、转产快的温室大棚养殖模式,那就是既省事又省钱。因为大棚造价低,而且小气候更容易调节。冬天采光好、保暖,猪可以安全越冬;夏天顶棚放上遮阳板,把四周裙膜摇起,可以通风、降温。一般散养户可因陋就简,一般可以向地面以下深挖50~90厘米,填满有机垫料后将猪只放入。
1、猪舍
猪舍一般宽4~6米,长8~20米,立柱高1.8~2米,顶高3米左右。座北朝南,屋顶要做好保温隔热设计,以利冬季保温及夏季隔热,房顶设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阳光可照射整个猪床面积三分之一,南北墙可设大窗或使用卷帘,并且从太阳升起至太阳落下,可照射整个猪床的每个角落,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可适宜地生长繁殖。
如果用温室大棚模式,养猪大棚跨度一般为4~5米,长度为20~25米,四周围栏高1.0~1.2米,支撑大棚可用空心砖等材料砌成,棚高一般在2.7~3.0米。材料可选用钢筋、水泥等材料,顶部覆盖塑料薄膜、编织布、草帘等。大棚四周不设围墙,夏天等于是个凉棚,冬季放下塑料薄膜就成为一个暖圈,冬暖夏凉,为猪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猪圈
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约25平方米,可饲养肉猪15~20头。一般每头猪占地1.2-1.5平方米。向地面以下深挖50~90厘米。
二、生态床垫料制作
1、垫料原料选择
生态养猪法零排放养猪技术重要环节是垫料的制作。垫料一般选择:秸秆、树叶杂草、稻谷壳粉、锯末屑、粪便,发酵床菌种之一粪便发酵剂等,有条件加入少量的米糠、酒糟等糟渣饲料发酵效果更好。
垫料中的秸秆、树叶杂草、稻谷壳粉主要起蓬松透气作用,使得垫料中有充足的氧气,锯末屑、粪便、米糠、酒糟等糟渣饲料则是起垫料的保水性及微生物营养源的作用。
注意事项:
①、秸秆、树叶杂草需事先切成5~8cm长小段;
②、锯末经防腐剂处理过的不得使用,如三合板等高密板材锯下的锯末。
2、垫料配比及用量
垫料配比:锯末屑50%,稻谷壳粉40%(若无,可用锯末屑全部代替),粪便10%,发酵床菌种0.2%,水60-70%。如添加5-10%米糠、酒糟等糟渣饲料发酵效果更好,可代替等量稻谷壳粉。
以猪圈填垫料总厚度90厘米,每平方米用垫料170公斤计算,垫料原料用量如下:锯末屑:25平方米×170公斤×50%=2125公斤;稻谷壳粉:25平方米×170公斤×40%=1700公斤;粪便:25平方米×170公斤×10%=425公斤;发酵床菌种:25平方米×170公斤×0.2%=8.5公斤。如果有条件可先铺30-40厘米深的木椴,然后再铺上发酵垫料。如果锯末屑不充分,可先铺50厘米深的秸秆、树叶杂草,然后再铺上发酵垫料。
3、垫料发酵方法
垫料发酵根据制作场所不同一般可分为:集中统一制作和猪舍内直接制作两种。
集中统一发酵垫料是在舍外场地统一搅拌、发酵制作垫料。这种方法可用较大的机械操作,效率较高,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猪场,要新制作垫料的情况下通常采用该方法。
在猪舍内直接制作是十分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是在猪舍内逐栏把秸秆、树叶杂草铺上,然后把稻谷壳粉、锯末屑、粪便、米糠、酒糟等糟渣饲料混合均匀后使用。这种方法效率低些,适用于规模不大的猪场。
4、垫料发酵操作
①将发酵垫料,发酵床菌种,水按配比准备待用;
②先将生态养猪法菌种之一粪便发酵剂倒入准备使用的水中稀释搅拌均匀浸泡2-12小时活化菌种,增强菌种活性,稀释用水最好为井水或河水,若为自来水请放置24小时后再用;
③搅拌发酵:
a、如有搅拌机:可以先将发酵原料混合2分钟后,再倒入菌种之一粪便发酵剂稀释液搅拌4分钟;
b、没有搅拌机:在地面上铺上发酵垫料翻倒两次混合均匀,再浇发酵床菌种稀释液翻倒两次混合均匀。堆成高约0.6米、宽2米的长方形物料堆,并在堆顶打孔通气。最后用长方形塑料布将肥堆覆盖保温、保湿、保肥,塑料布与地面相接,隔1米压一重物,使膜内既通风又避免被大风鼓起。发酵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翻堆通风换气,夏、秋季节早晚要揭膜通风翻堆一次(1~2小时),天气晴朗时可在头天傍晚揭膜,次日早上覆盖。堆沤4~6天后,堆温可升至60~70℃。
注意:如发酵失败,查垫料有否加入防腐剂、杀虫剂,水份是否过高或不足造成的。视发酵混合物水分多少增减配比,发酵混合物的总水分应控制在60~70%。过高过低均不利于发酵,水过少,发酵慢;水过多会导致通气差、升温慢并产生臭味。水分合适与否判断办法:手紧抓一把物料,指缝见水印但不滴水,落地即散。
生态养猪场管理
1、生态床管理
猪舍中的锯屑变少时,适当补充缺少部分,并同时补充生态床菌种之一粪便发酵剂。为利于猪拱翻地面,猪的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饲料均应采用发酵饲料饲喂(使用发酵床菌种之二厌氧发酵饲料,详情见生物发酵饲料说明)。当粪、尿成堆时挖坑埋上即可。地面湿度必须控制在60%,应经常检查,如水分过多应打开通风口,利用空气调节温度。只要一个月喷一次生态床菌种之一粪便发酵剂即可。生态床菌种是专门征对生态床培养的活性剂,按1:300的比例掺水,喷洒在地面上,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力,加快对粪、尿的降解、消化速度。另外,平时发现猪大便堆积得比较多时,把它向空地撒一撒,便于充分分解。另外,地面不能太干燥,就是既要保持很松散,但是又不能有扬灰,不能有灰尘扬起来,否则猪容易得呼吸道病。在特别湿的地方加入适量新的锯末屑、稻谷壳粉,锯末屑、稻谷壳粉各50%。用叉子或便携式犁耕机把比较结实的垫料翻松,把表面凹凸不平之处弄平,猪全部出栏后,最好垫料放置干燥2-3日;将垫料从底部反复翻弄均匀一遍,看情况可以适当补充生态床菌种混合物,重新堆积发酵,间隔24小时后即可再次进猪饲养。饲养密度: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过多,床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尿,一般每头猪占地1.2~1.5平方米。
2、饲养管理
生态床养猪饲养管理,与传统养猪模式没特殊的地方。
①与传统养猪一样,首先要打好疫苗,控制疾病的发生;
②进入生态舍前必须做好驱虫工作;
③进入生态舍猪大小必须较为均衡,健康;
④保持适当的密度:养猪的头数过多,生态床的发酵效果就会降低。一般7-30kg的猪0.8-1.2平方米/头,30-100kg的猪1.2 -1.5 平方米/头 ;
⑤使用生态床菌种之二厌氧发酵的生物饲料;
⑥注意通风管理,带走发酵舍中的水份,天气闷热时,开启风机强制通风,以达到防暑降温目的;
⑦日常检查猪群生长情况,把猪太小的猪挑出来,单独饲养。
生态养猪的优势
生态养猪,有利于提供优质、营养的肉食品;有利于减少环境的污染;有利于减少猪的疾病;有利于改善肉的品质和风味;有利于扩大出口换汇;有利于把动物、植物、微生物三大生物资源科学结合起来,形成一条良性的生物食物链,变废为宝,综合利用,以最少的成本投入,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由于养猪的规模、场址选择、养猪设备、生产工艺、肥育方法、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疾病控制等技术上的差异,生态养猪不是传统养猪的复兴,更不是工厂化养猪的否定,而是现代养猪技术的完善和发展。
生态养猪的饲养效果可简要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
“三省”,即是省水、省料、省劳力。因新兴生态养猪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只饮用和保持垫床60%以上湿度的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85%~90%。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可节省精饲料15%~20%。试验显示育肥猪只日增重增加2~3%,料肉比降低2~5%,出栏时间缩短8~12天。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仅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所以1个正常劳力批次饲养可达到800头育肥猪,较集约化猪场节约一半的劳力。
“两提”,即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由于猪只恢复了自然习性,猪只应激少,又采食菌体蛋白,饲料又拌有微生物有益菌,大大改善了肠道菌群平衡,抗病力明显增强,发病率减少。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集约饲养有大幅下降。用药费用减少8~15元/头。实行标准化饲养,严格按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要求,采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兽药和科学的饲养方法,生产无污染的绿色生猪。生态养殖模式要求全程不添加抗生素,只使用微生态制剂,所生产的猪肉品质好,无药物残留。屠宰后肉色红润,纹理清晰,优于一般猪肉。并提取里脊肉、后腿肉检验,氨基酸及其它营养含量分别提高了10%至15%,完全达到无公害猪肉标准,在某些指标上甚至明显优于该标准。结合地方优质肉猪生产,将为开发我国地方猪种资源,开拓优质猪肉产业打开一个新的渠道。
“一增”,即是增加养殖效益。生态养猪较传统集约养猪仅饲养环节即可减少饲料、节约用水等直接饲养成本40~90元/头。充分利用了锯末、农作秸秆等作为垫料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之功效,可以进行循环农业开发,可以带来很高的效益。所以新兴生态养猪相对传统集约养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头。
“零排放”,即无污染,实现粪污零排放。前面已述及饲料中不添加抗生素,猪肉中无药物残留。所产粪尿经过菌种发酵为微生物蛋白,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该模式的生产过程不对外排放粪污,将传统集约化养猪粪便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真正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自然养猪法是生物垫料发酵床环保节能养猪法的简称,也称生物环保养猪法、发酵床养猪法,它是以棚舍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生物垫料养猪方法,实质上是利用好氧或厌氧菌发酵制成踏踩式生物垫料地面(猪床),利用微生物活动将猪粪尿迅速降解、转化,从而免去每天冲洗打扫粪尿的繁重劳动,不仅大大提高工效,而且水、清洁、高效,生产出来的猪肉产品达到无公害水平,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欢迎。
生态养猪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养猪的方法,生态养殖比起传统的养殖方式来说它大大的节约了养猪的成本,而且提高了养猪的工作效率,其次就是减少了环境的污染,深受广大的养猪户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