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健康、安全、美味的肉鸡产品需求日益增加,健康生态散养模式受到了消费者和养殖者的追捧。在散养模式下,选择适宜的品种很重要。
散养时,鸡只活动时间多,活动强度大,因此,鸡的品种要能适应外界温差变化、雨雪天气等各种条件的变化,同时要选择那些高产蛋或高产肉的品种,同时还要考虑到产品的外观以及品种,以提升产品档次。在品种选择上,散养的鸡品种首先应选择耐粗放、行动灵活、觅食力强、抗病力强的纯草鸡或地方草鸡血统占75%以上的杂交鸡种。二是选择对严寒和雨淋有一定适应性的快羽鸡种,或体色、体态经选良提纯过的地方鸡种,如皖南土鸡、江淮麻黄鸡、黄羽土鸡等。一般山地,果园内、旱作农田都可以散养,密度不能过高,每亩地不超过150只为宜。
散养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雏鸡成活率低
由于育雏条件差,都是在火炕上育雏,育雏用具没有严格消毒灭菌,雏鸡使用后感染造成雏鸡疾病多发,尤其是白痢、球虫病高发,发病后不及时用药治疗,造成高死亡率;农户多数在火炕上育雏,温度忽冷忽热,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又差,不适应这样的温度,而患病死亡;饮水、开食不及时,雏鸡入舍后长时间不给水,尤其是长途运输的雏鸡,体内缺水造成脱水死亡。还有些农户长途运输的雏鸡饮水中不加葡萄糖、电解多维等添加剂,雏鸡应激反应强烈,生长发育迟缓,甚至造成死亡。雏鸡饮完水后未及时给料。空腹时间过长,雏鸡消耗体能,给食后又吃的很饱,造成消化不良。
2 春、秋季死亡率高
有的农户对养鸡必须防疫的认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别家鸡群有病也传播不到自家,从不给鸡接种疫苗,造成禽霍乱、鸡瘟发生,秋季鸡长大时开始出现死亡,春季鸡开始产蛋时死亡,死亡率很高。
3 成鸡产蛋率低
农户养的鸡多在户外找食吃,晚上回家给点玉米粒,现在土地开发利用率高,外面已经没有青草,更没有小虫可以吃,鸡整天处于饥饿状态,产蛋时又需要高的营养,给的饲料营养价值低,满足不了产蛋需求,鸡发挥不了生产潜力,所以产蛋率低。
4 鸡舍维修不善
鸡舍不维修,舍盖漏雨,鸡被暴雨淋后死亡。门、窗有缝隙,鸡受天敌侵害,夜间老鼠及黄鼠狼进入鸡舍吃鸡,将其咬死,几天就把鸡吃光。
5 过早放养
雏鸡未经过脱温就放到外面去,尤其是早春户外温度很低,没有达到雏鸡所需求的温度,外面气温变化又大,雏鸡受寒感冒,患病死亡。
6 解决对策
做好进雏前的准备工作,育雏用具必须严格消毒,火炕也应消毒,雏鸡入舍前应拭温,温度计挂在鸡背高处,鸡入舍前温度达到32℃,温度要稳定,准备好饲料、预防疾病的药物及温开水,雏鸡7 日龄前应饮温开水,水温同育雏室温度。雏鸡入舍后休息半小时便可饮用准备好的温开水,如长途运输的雏鸡可在饮水中加入葡萄糖、电解多维等防治应激反应的营养药物。饮水器要分布均匀,饮完水后便可开食,饲喂要定时、定量,7 日龄以前的雏鸡不要喂的过饱,应少给勤添。白天喂6 次,夜间喂2 次,自由饮水。
晚上喂完最后1 次料,等鸡雏饮完水后,要把饮水器拿下来,必免淹死雏鸡。保证育雏温度,雏鸡第1 星期温度32~30℃,以后每星期降2℃,直到24~22℃为止,温度要逐渐下降,并保持稳定,温度达不到时可用电器以提高温度,如灯泡或电热管等,温度适宜雏鸡非常安静,休息时分布均匀,如漫天星状,温度低雏鸡聚堆、挤压在一起,温度高雏鸡会找比较凉爽的地方,张口喘气。雏鸡在育雏室饲养30 日龄后方可脱温。外界温度达22~24℃时放养,放养时应注意其他动物伤害鸡雏。放养时要补料,每天3 次,否则影响生长发育。加强产蛋期的饲养管理,日粮营养要平衡,蛋白水平不能低,一般为18%,代谢能11.7 兆焦/ 千克,钙3.3%~3.8%,有效磷0.4%,日粮中各种氨基酸比例要平衡并且含有丰富的复合维生素、矿物质和复合酶类。每天饲喂3 次,自由饮水,不能断水,舍内环境要稳定舒适,光照时间恒定在16.0~16.5 小时。
早晨4点开灯,晚9 点关灯,冬季舍内温度在18℃以上,要通风良好,中午通风,时间不能过长,保证舍内温度。做好免疫接种工作,雏鸡7 日龄滴鼻或点眼新城疫,21 日龄加免1 次,2 月龄时肌肉注射新城疫1系,春季2 月注射禽霍乱、鸡新城疫疫苗,秋季9 月也注射这2 种疫苗,其他疫苗根据疫病流行情况定。鸡舍要背风向阳,冬暖夏凉,能遮风挡雨,通风良好,舍内要设产蛋箱,供鸡产蛋用,设栖架供鸡晚上休息用,有沙堆供鸡沙浴。晚上鸡舍的门窗要关闭,防止动物入舍伤害鸡,鸡舍周围如有黄鼠狼、老鼠等吃鸡的动物要消灭掉,以防后患。
搞好舍内、外卫生,饮水器,每次上水时都要清洗1 次,每天消毒1 次。料槽每天清理1 次,定期消毒。舍内要定期消毒,夏季每星期2 次,有疫情的情况2 天消毒1 次。春、秋季每星期1 次,冬季每月3次,消毒后应提高舍温。夏季还要防蚊灭蝇,鸡舍每天要打扫,保持舍内整洁干净,舍外不要堆放垃圾,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