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散养鸡顾名思义,既是在林地中散养喂殖的鸡。林地散养使鸡得到充分的运动量,不仅可以让鸡更加健康的成长,又能使其肉质更加鲜美,真正的为原生态鸡,其营养价值远非养殖场饲料喂养的鸡能比。

林地养鸡,必须选择合适林分。林冠较稀疏、冠层较高(4-5m以上)、郁闭度在0.5-0.6之间的林分,透光和通气性能较好,而且林地杂草和昆虫较丰富,有利于鸡苗的生长和发育。林分郁闭度大于0.8或小于0.3时,均不利于鸡苗生长。据调查,海南琼海、万宁养鸡最多,家庭式小养鸡场设在桉树林内,其他林分如相思林、灌木林、杂木林等因枝叶过于茂密,遮阴度大,不合适林地养鸡。另外,橡胶林内也是很好的养鸡场所。目前橡胶多采取宽行密株经营方式,虽然树冠浓密,透光度小,但行距大,树冠高(3m以上),林内宽隙较大。许多农场工人在橡胶林内办养鸡场,也获得良好效果。广东、广西群众则多在马尾松林以及荔枝、芒果等林内养殖,也很成功。

一、林地的选择

林地的选择对于养鸡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栽植不同树种、不同用途的林地,在选择时要有所侧重。一是沿河林带、道路绿化林带、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迎奥运环城林带等生态林带,由于地理位置、林地面积和形状等因素,不宜用于林地养鸡。选用上述林带养鸡,一方面影响了周边环境,有碍于这部分林带作用的真正发挥。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林带里养鸡,也易使鸡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应激反应,进而影响其生产性能;二是鲜果林地,不宜用于养鸡。因鲜果林地内的树木需要喷洒药物,加之苹果、桃、梨等水果腐烂落地后,被鸡只采食,容易中毒;三是7年龄以上的用材林(杨树林)即开始采伐,不宜用做林地养鸡。除此以外的其它林地一般均可以用做林地养鸡。

二、品种选择   

林地养鸡的特点是以“半放牧+集约化”为饲养方式,因此在品种选择上应当选择草鸡特征明显、适宜放牧、抗病力强、生产性能高的为宜,如琅琊鸡、雪山麻鸡、三黄鸡、清远麻鸡、杏花鸡等优良品种。它们耐粗饲,抗病力强,虽然活泼好动,生长速度较慢,饲料报酬低,但具有体型小,毛色美观,肉质细嫩、味美可口,价格高,利润大等特点,应作为林地饲养的首选品种。

三、营养需要

林地放养的鸡由于采食林地内的青草、草籽、虫、蚯蚓等天然食物,能够满足鸡体对部分营养元素的需求。但是,对多维、氨基酸等微量元素的摄取量仍不充足;加之鸡的活动量大,对蛋白质、能量消耗较大,需要通过补饲来满足其营养需要。根据林地鸡的营养需求,提供以下建议配方:林地养鸡专用浓缩饲料使用配方(%)                   玉米   麸皮   浓缩饲料0—42日龄      65       5         3042日龄—出栏    64       11        25

产品成分分析保证质:(%)以风干物质为基础计算粗蛋白质≥   粗纤维≤   粗灰分≤   钙   总磷≥   食盐      水分≤   赖氨酸≥    40              10            20       3—6     1      1.2—2        14         3

四、棚舍搭建 

一)场址的选择。林地养鸡的场地选择是否得当,关系到鸡只的生长、卫生防疫和饲养人员的工作效率,关系到养鸡的成败和效益。场地选择应遵循如下几项原则:(1)既有利于防疫,又要交通方便。(2)场地宜选在高燥、干爽、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的上坡林地。(3)场地内要有遮阴设备,以防暴晒中暑或淋雨感冒。(4)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5)鸡只要圈得住,以防走失和带进病菌。

二)搭棚方法。鸡舍设计的要求是:通风、干爽、冬暖、夏凉,座向宜坐北向南。一般棚宽4—5米,长7—9米,中间高度1.7—1.8米,两侧高0.8—0.9米。覆盖层通常用3层,由内向外先用油毡盖第1层,以挡住阳光的直射;第2层盖稻草,以防水蒸气落入鸡棚内;最上一层盖薄膜防水保温,在棚顶的两侧及一头用沙土砖石把薄膜油毡压住,棚的另一头开一个出口,以利饲养人员及鸡群出入,也便于通风换气。对棚的主要支架用铁丝分四个方向拉牢,以防暴风雨把大棚掀翻。   

三)清棚消毒。对循环生产,若需利用旧棚,每一批鸡出栏以后,应对鸡棚进行彻底清扫,将粪便、垫草、剩料分别清理出去,更换地面表层土,清洗用具。对棚内土面及用具先用3—5%的来苏尔水溶液进行喷雾和浸泡消毒,然后再进行薰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25毫升福尔马林加12.5克高锰酸钾。原饲养过鸡的林地也应先在地面上撒1层熟石灰,然后进行喷洒消毒。   

四)铺设垫草。为了保暖,通常需铺垫料。垫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松软、干燥、吸水性强、长短粗细适中,种类有锯屑、小刨花、稻草、谷壳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应将垫料曝晒,发现发霉垫草应当挑出。铺设厚度以3—5厘米为宜,要平整,距离热源最少10厘米以上,以防火灾发生。

五、雏鸡运输

雏鸡的运输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稍不留心就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实践证明,要安全地运输雏鸡,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选择好运雏人员。运雏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运雏经验,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养鸡专业户最好亲自押运雏鸡。

二)准备好运雏用具。运雏用具包括交通工具、装雏箱及防雨、保温用具等。运输过程力求做到稳而快。装雏用具最好采用专用雏鸡箱(目前一般孵化场都有供应),箱长为50—60厘米,宽40—50厘米,高18厘米,箱子四周有直径2厘米左右的通气孔若干,箱内分4个小格,每个小格放25只雏鸡,每箱共入100只左右。没有专用雏鸡箱的,也可采用厚纸箱、木箱或笸子代用,但都要留有一定数量的通气孔。冬季和早春运雏需用防寒用品保温,如棉被、毛毯等。夏季运输需带遮阳防雨用具。所有运雏用具或物品在装运雏鸡前,均要进行严格消毒。

三)掌握适宜的运雏时间。初生雏鸡体内还有少量未被利用的蛋黄,可以作为初生阶段的营养来源,故初生雏鸡在48小时或稍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不喂饲进行运输。但从保证雏鸡的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考虑,适宜的运输时间应在雏鸡出壳48小时内(最好不要超过36小时)绒毛干燥后进行。另外,还应根据季节确定启运的时间。一般来说,冬天和早春运雏应选择在中午前后气温相对较高的时间启运;夏季运雏则宜选择在日出前或落日后的早、晚进行。

四)解决好保温与通气矛盾。雏鸡运输过程中,保温与通气是一对矛盾。只注意保温,不注意通风换气,会使雏鸡受闷,缺氧,严重的会窒息死亡;只注意通气,忽视保温,雏鸡会受风着凉,容易感昌,易诱发雏鸡白痢病,成活率下降。因此,装车时要注意将雏鸡箱错开安排,箱周围要留有通风空隙,重叠高度不能过高。气温低时要加盖保温用品,但要注意不能盖得过严。装车后要立即启运,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停车。运输人员要经常检查雏鸡的动态,一般每隔0.5—1小时观察一次。如见雏鸡张嘴抬头,绒毛潮湿,说明温度太高,要注意掀盖通风降温;如见雏鸡拥挤在一起,吱吱发叫,说明温度偏低,要加盖保温;要及时将雏鸡堆分开,因温度低或受车子振动的影响,雏鸡会出现打堆,每次检查时用手轻轻地把雏堆分散。另外,运输过程中,特别是长时间停车时,最好经常将各雏鸡箱左右、上下进行调换,以防止内层雏鸡受闷。

六、鸡群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雏鸡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体温调节能力差、生长速度快、消化机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强、喜群居、胆小。因此,在饲养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几点:   

1、适时饮水与开食

饮水:雏鸡进入育雏室后,让雏鸡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便可以喂水。一般喂水应先于喂料,但亦可同时进行,因为喂料也可促它饮水,水的温度以32℃左右为宜,不要太热,但不可饮冷水。头2天可饮用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有利于消炎、杀菌,预防雏鸡白痢病。雏鸡饮水后,能迅速排出胎粪,既可促进雏鸡的新陈代谢,也可刺激食欲。

开食:一般开饮后即可开食。开食时可用碎米或玉米粉。目前常用小鸡配合颗粒料开食,亦可喂雏鸡料。开食时应把开食饲料撒铺于垫料的纸面或浅颜色的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雏鸡的消化力较差,故必须喂给容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饲料。雏鸡相对增重快,新陈代谢旺盛,要少量多餐。雏鸡出壳2天后,食欲旺盛,此时喂料要定时、定量。喂饲时,每次不要让雏鸡吃得太饱,但又切忌让鸡受饿,一般以喂八成饱为宜。吃得过饱,会引起消化不良;饲喂不足,又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啄食恶癖。每餐喂八成饱,可保持雏鸡旺盛的食欲。每次喂料量以15—20分钟吃完为宜。   

2、适宜的环境温度与湿度

温度:育雏成败的关键之一是能否给予雏鸡适宜的温度。雏鸡出壳时,孵化房的温度为37.5℃,当雏鸡转到育雏室后,温度不宜相差过大。出壳雏鸡,绒毛疏而短,御寒能力低,雏鸡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体温调节功能差;同时,雏鸡的食量较少,吃入饲料转化成的热能难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尤其是寒冷季节更是如此),故必须给予雏鸡适宜的环境温度。温度对雏鸡的体温调节、采食、运动以及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都关系极大。如果温度过高,雏鸡代谢机能受到障碍,食欲减退,体内水分大量散失,会造成生理机能失调,影响生长发育,体质衰弱,以致死亡率增加。同时温度过高,还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引起啄肛恶癖。如果温度过低,雏鸡受凉就会相互挤压(俗称扎堆),因互相踩踏堆压而造成伤亡。此外温度过低,也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引起感冒、拉稀,诱发白痢病。所以,温度过高、过低对雏鸡都是不利的。   

育雏鸡适宜的温度为:1—2日龄时是34—35℃;3—7日龄是32—34℃;第2周为30—28℃; 第3周为28—26℃。育雏期在冬春季每周下降2℃,夏秋季每周下降3℃,降至21℃为止。   

湿度:雏鸡对湿度的要求,第1周相对湿度在65—70%,第2周下降到60%,第3周以后尽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诱发球虫病,要勤换垫料,并加强通风换气;湿度过小,即太干燥,使雏鸡呼吸加快,体内的水分随呼吸而大量散发,腹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影响雏鸡的发育,可用水盆盛水,让其自然蒸发,达到增湿的目的。   

3、注意分群,加强巡查。强弱病雏分群饲养要经常进行,检查弱雏最好在早晨第1次喂食的时候,弱雏易被挤出来,即捉出分群。对那些患病较重的雏鸡立即淘汰。经常地、有目的地巡查鸡群,及时发现问题,做好细致的护理工作,是获得优良育雏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通过观察雏鸡食欲,了解饲料的适口性和投喂量,分析饲料的配合是否得当,饲料有否发霉变质,进行及时的调整,并及时发现雏鸡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二是能及时从雏鸡的饮食精神状态、活动状态、粪便状态中发现和诊治疾病;三是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如停电或保温灯泡坏了,或电源烧着了附着物,鸡群发生啄食癖,其他侵扰鸡群的兽害、鼠害等,以便及时处理,减少鸡只死亡。

4、林地环境的适应。一般在育雏期的第3 周就要使雏鸡对林地内环境逐步适应。从第3周开始,逐步将雏鸡放入林中,训练自由采食青草、草籽、蚯蚓等天然食物,适应林地环境。随着雏鸡的不断长大,对放养区域逐步放大,直至转群到简易鸡棚。

5、强化训练,形成条件反射。为了有效避免天气骤变等问题对鸡产生不良影响、便于定时补饲,应该对鸡进行强化训练,让其形成条件反射。为此,在饲喂时可以通过采取敲响某些物件、吹哨等方式,对鸡进行强化训练,形成条件反射,以便于在天气骤变、定时补饲时可以快速的集中鸡只。

二)生长鸡的饲养管理。生长鸡的特点是鸡只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断增加。这时主要形成骨架和内脏,此期的饲养方式主要是放牧结合补饲,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定时补饲。随着鸡只的日龄增加,体内增长的主要组织与中鸡阶段有很大差别,由长骨骼、内脏、羽毛到长肉和沉积脂肪。鸡只沉积适度的脂肪可改善鸡的肉质,提高商品屠体外观的美感。因此,此期一般需要全期定时补饲,把饲料放在料桶内或直接撒在地上,早晚各1次,吃净吃饱为止。

2、驱虫。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进行第1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2次驱虫。驱虫主要是指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半片。第2次驱虫每只中鸡用驱蛔灵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药片研成粉料,先用少量饲料拌匀,然后再与全部饲料拌匀进行喂饲。一定要仔细将药物与饲料拌得均匀,否则容易产生药物中毒。第2天早晨要检查鸡粪,看看是否有虫体排出,然后要把鸡粪清除干净,以防鸡只啄食虫体。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上补饲时可以同等药量驱虫1次,以求彻底将虫驱除。

3、饲养密度。在进行林地养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林地的载禽量问题。因为,单位面积上饲养鸡的数量过大,会导致青草资源枯竭,天然食物量不能满足鸡的需求。为此,应该注重载禽量的问题,一般每亩地每批以养200只为宜。

4、光照。光照对鸡只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控制好光照时数。

5、温度。就林地所饲养的鸡种而言,对外界温度变化适应性较强,一般不需特殊的调整温度。但应注意由于天气的骤然变化,如风、雨、雷、酷暑等自然因素导致温度变化波幅较大时,应及时集中鸡只,进行防雨淋、防寒或防暑降温。

6、注意做好除四害和清洁消毒工作。苍蝇、蚊子是传播病源的媒介。要经常施药喷杀蚊子、苍蝇,棚舍内外环境,饲槽、用具要经常清洁和消毒,有针对性地做好药物的预防工作,以防引入病原。

7、防止野生动物侵袭。老鼠既偷吃饲料、惊扰鸡群,又是疾病传播的媒介。通过在林地内养猫及每月毒杀老鼠2—3次(要注意收回毒鼠、药物),可有效防止老鼠的侵袭。据国外相关报道,在养鸡的林地内养猫不仅不会对鸡只造成危害,反而可以有效的防止老鼠的侵袭,当然也要管好猫。黄鼠狼是危害养鸡业的另一种野兽,可以用鱼网作为围网防止黄鼠狼进入养殖区。黄鼠狼最为害怕鱼网,一见到鱼网,就不会进入林地内。

8、划区养殖。为了使林地内的资源得到持续利用,应该划区轮牧。根据鸡的不同大小,划定养殖区域,进行轮牧,既使鸡得到充足的天然食物,又可有效地保护林地内资源,使林地得到可持续利用。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各地退耕还林、还草,林地、果园面积日益扩大,胶南市有上千亩连片林地、果园、草坡,其中的牧草资源和动物蛋白饲料资源丰富,空间大,为发展林地养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各地进行了林地养鸡,林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试验和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林地养鸡有三大好处:一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有利于解决发展畜牧业与农业的争地问题。二是改变了林地、果园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效益。林地养鸡,可有效地促进林、牧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鸡觅食林中的虫、草,排泄的粪便增加了地力,又有利于树木生长。三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林地养鸡投资小,操作简便,不需要繁琐的饲养程序。林地为鸡提供了广阔、理想的空间,鸡的活动范围大,抗病力增强,饲养管理很少用药,并且林地的草、虫为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节约了饲料,降低了饲养成本,生产出来的鸡蛋、鸡肉无药物残留,恰恰适合现代人追求的高品味消费,在社会上深受欢迎,市场价格高于普通肉鸡、鸡蛋,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

发展林地养鸡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围栏和鸡舍的建设

按照每667平方米林地、果园建一个围栏,目的是防止鸡只的丢失和天敌(狐狸、黄鼠狼等)的侵害。围栏用高1.5m的塑料网或尼龙网,地下深埋25cm,间隔2m打一木桩,把网栓在木桩上即可。把自来水或水源引到果园、林地中。鸡舍建在围栏的两端,便于轮放时移动围栏。鸡舍主要是供鸡晚上休息及避风雨用,可以相对简单,如盖草棚、塑料帐篷、石绵瓦等。冬季四周可以用草帘、塑料簿膜围起来保温。鸡在鸡舍的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0~12只鸡。同时,可在舍内顺着鸡进出林地的方向搭建30cm斜面的栖架,栖架材料可用木条、竹子等,间隔10cm左右,让鸡夜间在栖架上休息。鸡舍建成后,应认真搞好消毒。

二、品种选择

林地养鸡主要是追求鸡的品质,保证绿色无公害,一般以适宜放养、抗病力强的当地土鸡品种为主,这些品种的鸡在喂养一段时间出栏时一般公鸡在2kg、母鸡在1.5~1.8kg左右。

三、饲养管理

1、育雏

1)育雏前的准备。育雏室一般是专门建造,用砖木结构建造保温的平房,也可以利用空房进行改造。采用火炉保温为主,通过烟管将煤气直接排出室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另加红外线保温灯提高室内的温度。育雏室应有换气的窗口,既能保证室内温度,又利于新鲜空气的供给及室内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氨气等)的排出。地面垫料可采用刨花、谷壳、稻草等。每次进雏前必须对场地进行消毒。出雏后应把垫料及鸡粪彻底清除,严格消毒后备用。

2)引进的鸡苗必须确定出壳24小时内已注射马立克疫苗,这一点很重要,是饲养成功与否的关键。雏鸡应认真挑选,健康雏鸡的主要特征是:出壳整齐,大小均匀,体重正常,羽毛光洁,眼大有神,两腿健壮有力,脐带收结良好,腹部柔软,肛门周围无粪便污染。育雏的时间一般为25~30天,在具保温功能的育雏室内进行。有的雏鸡经长途运输,抵抗力有所降低,可在饮水时添加一些维生素、葡萄糖和抗菌药物(如恩诺沙星、氟哌酸等)。鸡苗的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每平方米40只左右。

3)育雏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适宜的温度是提高成活率的保证,应注意温度均匀恒定,不要忽高忽低。温度正常时雏鸡活动正常、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温度偏低时雏鸡发出尖叫声,并且靠近热源,拥挤打堆,这样易造成鸡群叠压死亡;温度过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增加。因此,一定要注意观察。一般育雏第一周为32~34℃(前三天不低于33℃),以后每周下降3℃,第四周应保持在20~23℃,并在放养前提前脱温,让雏鸡适应外界的环境温度。

4)初饮与开食。雏鸡入舍休息后即可饮水。最初应在饮水中加少量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和糖,水温开始以16~20℃为宜。开食应在鸡群饮水后2~4小时进行,把饲料稍加一点水拌匀,然后均匀撒在事先消毒过的深色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要少喂勤添。3天后改用饲料桶,干料喂养。开食应选择质量稳定且信誉好的饲料厂生产的颗粒饲料。

2、育成鸡的管理

脱温后的小鸡一般还需在室内再养上一段时间,让其逐步适应外界环境。夏季饲养7天、春季15天、冬季饲养20天才能放进林地、果园中。注意鸡群从室内转移到林地、果园中宜在晚上进行,以减少应激反应。一般以春、夏、秋三季饲养为宜。放进林中头几天对鸡群要进行调教,形成条件反射,达到吹哨补食的目的。饲料以玉米、豆粕为主,粉碎后添加适量多维素和微量元素,搅拌均匀再投到饲料槽中让鸡采食,一般每天早晚各补料一次。要注意经常观察鸡群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另外,在果园中养鸡可采取人工育虫来补充部份动物蛋白质饲料,节约饲料成本。一般采取的是稻草育虫法,效果很好。方法是:将稻草切成6~7cm长,用水煮1~2小时,捞出倒入事先挖好的0.6m宽、0.3m深的长方形土坑中,上面盖上6~7cm厚的泥土、剩饭菜等,再盖上泥土压实,每天泼一盆淘米水或米汤等,8天可生虫子。翻开让鸡啄食,食完后再盖好泥土照样浇淘米水,可继续生虫子。同时也可通过灯光诱虫喂鸡,可减少农作物虫害,降低农药使用量。

四、疫病防治

不论是育雏阶段还是育成阶段,都要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和消毒保洁工作,并加强对一些常见病如鸡球虫病、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等疫病的防治。应常备鸡球虫药2~3种,交替使用,其他如防治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的药物(如恩诺沙星、氟哌酸等)及青霉素等常规药要备足,便于发现疫病时及时治疗,提高鸡群的成活率。在果园中不要轻易喷施农药,果树喷药时,鸡群应关在室内,待药有效期过后再放进果园,以免造成农药中毒。林地果园养鸡可参照如下免疫程序:

日 龄         疫 苗                    免疫方法6~7           新支联(ND+H120+扩J9)           滴鼻、点眼13~14       法氏囊(IBD)                  饮水20~21       新支联(ND+H120+扩J9)            滴鼻、点眼25              法氏囊(IBD)             饮水40~45       鸡新城疫I系(ND)                 肌肉注射

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1、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鸡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成年鸡也会感染,但症状轻或不明显,主要侵害卵巢、卵泡、输卵管和睾丸等器官。本病的潜伏期为4~5天,雏鸡在5~6日开始发病,第二至三周是发病和死亡的高峰,表现为精神委靡、羽毛脏乱、两翼下垂、缩头颈、不吃不动,由于体温升高怕冷寒战,常挤在一起或呆立一旁;排出有恶臭的白色糊状稀粪粘在肛门四周的羽毛上,结成块状,甚至堵住肛门,排不出粪便;发出吱吱的尖叫声,若病菌侵入肺部,引起肺炎,病鸡呼吸困难,张口喘气,病后常因虚弱衰竭死亡。成年鸡感染本病后一般无明显病症。防治本病育雏是关键,:要尽量购进无白痢病的鸡苗,严格消毒,育雏舍、育成舍做好地面、用具、饲草、笼具、饮水器等的清洁消毒,加强雏鸡的饲养管理,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应严格控制,密切注意鸡群动态,发现糊肛鸡应及时隔离或淘汰。育雏头几天可在饮水中适当加入恩诺沙星,发病时用复方禽菌灵、强效环丙沙星、氟呱酸、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2、鸡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一种常见肠道寄生虫病,15~50日龄雏鸡发病率最高,死亡率可达80%以上,常见症状:精神委靡,食欲减退,羽毛脏乱,闭目呆立,翅膀下垂,下痢等,最具诊断特征的症状为排带血的粪便,解剖可见小肠和盲肠肿大、充血。本病的防治应在早期进行。平时勤换垫料,防止饲料和饮水被粪便污染,也可以用消毒液带鸡消毒,发病时可用地克珠利或磺胺类等抗球虫药物进行治疗,全群用药,并且经常更换球虫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3、鸡大肠杆菌病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鸡都能发生,多见于雏鸡和6~10周龄幼鸡,临床上以继发感染为主,常与鸡传染性法氏囊、慢呼、白痢、新城疫、腹水症等混合感染。鸡群密集、空气混浊、过冷过热、营养不良、饮水不洁等都是主要诱因。主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和气囊炎、肺炎、肠炎等,病鸡表现精神萎靡、羽毛脏乱、缩颈呆立、下痢或腹泻,有时出现呼吸困难,粪便黄色、绿色或灰白色。剖解病变主要是内脏实质器官充血、疲血和变性,常附有一些白色纤维素膜,脾脏肿大呈紫红色,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液混浊,腹膜发炎,有的鸡关节肿大。本病应以预防为主,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等病的预防,能减少或降低本病的危害。在育雏期适当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有利控制本病。由于大肠杆菌对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应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如泻痢停、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强效氟呱酸、土霉素、强效环丙沙星等,并且药量应充足,保证连续用药,使药的有效浓度在机体内维持一定时间。

果园、林地养鸡是一项短、平、快可持续发展的好项目,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下的新生事物,是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应该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加大推广规模。

凡是靠近村庄的育林地、经济林地、防护林带、水旱地果园都可以因地制宜分段划块放养鸡群。各个地块最好有崖、坡、沟或其他天然屏障隔开,否则容易造成鸡群迷路走失。

木本粮油树定干较高,果实成熟前坚实、可食性差,不会受鸡啄,只在采收在1个月左右禁止鸡入内。有些干果如核桃、棒子、栗子,有坚硬外壳或芒刺,成熟时也不脱落,树下养鸡无妨。果园应从果实膨大期开始禁园,以免鸡啄伤果品,造成损失。

在林地、果园行间种草或任其自然生草,可以提高地面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给鸡源源不断提供饲草饲料。以多年生草为好,不免每年播种,同时要求分枝分蘖多,再生性强,适应性强,适口性好。适用草种有豆科的白三叶、苜蓿,禾本科的鸭茅、无芒雀麦、黑麦草、早熟禾等。田间自然生草的,应根据鸡的食性,逐渐在日常管理中去劣和消灭毒草等。

在初夏或雨季,趁墒在行间空地和周围播种矮秆小杂粮如荞麦、燕麦、谷子等。这些作物在秋季成熟后能为鸡提供优质的子实饲料来源。

另外,春季的金龟子、红蜘蛛、象甲、行军虫、枣尺蠖等,夏秋季的蚂蚱、蟋蟀、毛虫、蜘蛛、食心虫、蚯蚓等,冬前快入土和已入土的成虫、幼虫、虫卵、蛹茧等,是喂鸡的优质活食。

摸清养鸡林地果园病虫害发生规律,选用低毒农药、生物农药防病治虫,并重点通过耕作、修剪、刮治、捕捉及灯光诱杀等方法控制病虫害发生。

鸡出壳后的1个月内,舍饲或笼养。1个月(春夏之交可以是3周)后,逐步在白天放鸡到户外锻炼。鸡放养前训练1周,路线由近至远。之后,轮流地块,由专人引路。通过吹号或敲击传递号令,鸡能逐渐习惯听从指挥前往。放养期间,每天早晨外出前喂食一次,投放饲料占全天的1/3,傍晚进舍前根据饥饱程度补饲。

放养期长短依鸡的体重而定,轻型鸡1—1.5公斤,一般在田间2—3个月,及时给放养鸡群补充水分。随鸡群转移,在放养地点放置专用的饮水器,及时添水,保持清洁。为防暴雨侵袭,在各放养地段盖小屋或搭建凉棚作为避雨场所。用具尽量是红色的,以便让鸡放清目标,防止迷路。鸡出入门户时,常大群拥出、大群挤进,造成踩死踩伤。可用笼分装,以减少损失,鸡舍门户必须加宽。林地果园养鸡宜选用轻型鸡。它们在田间灵活爱动,觅食勤快,更能适应环境。

目前林地养鸡存在哪些问题?

由于林地散养的土鸡比圈养的土鸡多了很多优势,所以目前消费者对林地散养土鸡的需求大,养殖户获利也高,但笔者在实际生产绿壳蛋鸡苗过程中发现不少问题,养殖户要切实掌握关键技术,注意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下面简单介绍下林地养土鸡苗存在的问题,探讨下解决办法。

销售渠道单一。尽管林地散养鸡市场需求很大,但对于养殖户来说,最大的问题仍然是缺乏销售渠道。有的养殖户采取零卖的方式,导致鸡超出出栏日龄仍然无法完全出售,使饲养成本大大增加,甚至出现亏损的局面。在这方面,政府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提供信息来源帮助养殖户的苗鸡购得进、卖得出,解决林地养鸡户的销路问题。  

种源不稳定。养殖户目前养殖的土鸡分为两种,一种是纯正的土鸡品种,都来源于广西、广东、江苏等地;一种是采用五谷杂粮养出来的一般鸡。这些鸡苗来源广泛,哪里有卖的养殖户就在那里引进,鸡苗质量参差不齐,批次间差异大。

缺乏品牌理念。林地散养土鸡应积极推广优质品种,实施无公害生产。有的养殖户弄虚作假,使用快大鸡冒充土鸡;使用配合饲料饲养鸡。因此,养殖户必须改变传统的养殖观念,树立品牌意识。在品种上,快大型品种显然不适合无公害生产的需求。在生产中,要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抓好林地养鸡生产,尤其要对违禁药品的使用及药品的使用期、添加剂的使用等加强监督检查,使林地散养土鸡达到无公害产品标堆。以优质、名牌产品赢得市场信誉和经济效益,打造无公害林地散养鸡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来带动销售,延伸农业观光等。

关键技术缺乏。养殖户缺乏科学青脚土鸡苗养鸡关键技术。如有的养殖户,密度过小,这种情况下还大量投喂,导致鸡不愿运动觅食,囤集于投料槽周围,既增加了饲养成本,又降低了鸡肉的品质。在饲养品种上,有的养殖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选择快大型肉鸡品种,大量饲喂饲料,2个月出售,最后造成鸡肉品质较差,失去了林地散养鸡的应有口味,从而导致销售困难。还有的养殖户认为疾病就少了,不使用疫苗。这些情况都给养鸡带来很大的隐患,很容易使鸡群暴发疫病。

常见寄生虫病及放养饲养方式也有弊端,鸡啄食后容易感染寄生虫病而导致重大经济损失。为此,应加强放养肉鸡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放养鸡常见的寄生虫病有鸡赖利绦虫病、仔鸡蛔虫病。防治措施如下:

1、一般放牧20~30天后,就要进行第一次驱虫,相隔20~30天再进行第二次驱虫。驱虫主要是指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一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半片,第二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1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药片研成粉末,与晚餐的全部饲料拌匀进行喂饲。一定要仔细将药物与饲料拌得均匀,否则容易产生药物中毒。第二天早晨要检查鸡粪,看看是否有虫体排出,然后要把鸡粪清除干净,以防鸡啄食虫体。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餐可用同等药量再驱虫一次,以求彻底将虫驱除。

2、经常清扫栖息舍内的粪便及垫草,并定点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定期彻底消毒;经常观察鸡群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鸡群受到雨淋与兽害;合理调整精料的质量,增强机体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