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的方法有很多种,笼养肉鸡也是现在比较普遍的一种养肉鸡的模式,但是笼养肉鸡育雏是关键,那么笼养肉鸡到底怎么育雏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来看看吧。
笼养肉鸡育雏管理要点
1、 认真整修笼具和提前预温
育雏笼每使用一次均有或多或少的损坏,就是崭新的笼具也会由于挡板调节不当、水线处缝隙较大等致使雏鸡入舍后1-2天很容易钻到笼外或串笼,这样不仅影响鸡只的生长发育,有时还会造成公母雏之间的混群。使我们繁忙的育雏工作更加手忙脚乱、疲惫不堪,这一情况是我们笼养育雏时经常出现的。因此在育雏前必须对笼具进行彻底的检查修理,确保雏鸡放入后无跑鸡、无串笼、无挂伤、无卡死鸡只的现象发生。
大多鸡场笼养育雏前的准备工作均较紧张,大家都知道育雏前要预温,但是没有提前预温足够的时间,鸡舍温度未达到要求的29-33℃,会使育雏前两天温度偏低,等到第2-3天后温度才升上来。这样雏鸡受凉,发生感冒、下痢,进而影响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发育,甚至对鸡群的生产性能产生长久影响。育雏第一周内,最好在笼内铺上消毒过的耐用纸,这样就像给初生婴儿戴肚兜一样,可以防止腹部受凉,这对减少腹泻或诱发其他疾病都有益处。每天应更换垫纸一次,并将用过的纸烧掉。
2 、入舍时避免热应激
雏鸡到场卸车后,管理者为了确保每个笼内的鸡数一致,会让工人很认真的清点鸡数,而许多工人又是新手,只会两只、三只地慢慢放鸡。而这时往往将3-4个鸡盒落在一起连鸡盒盖都不打开,使盒内温度在极短的时间内升到40℃以上,造成严重的热应激。通过对雏鸡采食量变化的观察,发现雏鸡发生热应激的临界温度是35-36℃,如果温度达到40℃,卵黄中的水分8-10h就会耗尽造成脱水。所以雏鸡如有短暂的热应激,即使对成活率无影响,也会影响鸡只的增重,而且这种体重上的影响在此后的生产性能表现上一直存在,难以弥补。 实际生产中,我们的正确做法是:将鸡盒均匀放置在鸡笼前,安排专人先打开盒盖(尤其夏季),其他工人迅速放鸡,抱起鸡盒,一侧放在第二层笼的料槽上,另一侧用自己身体的胸腹部顶住,腾出双手,左手抓两只、右手抓三只,同时放入鸡笼,一次就能放五只,这样五、十、十五...清点鸡数又快又准确。
3 、提供平稳、均衡的温度
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前三天育雏温度应达33℃-35℃,4-7天每天降1℃,周末达29℃-31℃,以后每周降2℃-3℃,6周龄时降到18℃-24℃即可。降温一定要缓慢进行,并根据雏鸡体质、体重、季节变化来决定,注意不要使舍内温度发生剧烈变化。温度是否适宜,除观察温度计外(温度计要挂在育雏舍内与雏鸡背等齐的高度。不要离热源太近,也不要放在边角地方),更主要的是根据雏鸡的表现、动态和声音来衡量,尤其是夜间,雏鸡处于睡眠状态,休息不动,所需温度就应该高1-2℃。平时虽然可以利用温度计来检测舍内温度,但温度计有时会失灵,完全依靠温度计来判断温度是不正确的。
一般笼养育雏均采用最上面两层放鸡,这两层之间的温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较常见的是鸡舍前端,离炉火较近的区域温度较高,鸡舍后面、风机口处温度较低,严重时这两处温度相差4-5℃,再加上两层间的温差,这样当前面上层温度适宜时,远离热源的下层鸡只表现:聚堆打盹、不愿活动、食欲不佳,尤其晚上更加明显,将所给饲料统统压在身下。这时有的工人用手或器具不停拍打鸡笼,以期雏鸡起来采食,这种做法是徒劳无用的,往往前面刚拍起来,转眼鸡又爬下了。假如及时升温,但又会出现这些低温处的雏鸡活动自如时,而 高温处的雏鸡又因温度过高张口呼吸了。因此,我们在设计热源和进热风的管道时,应充分考虑以上温差的问题。放置雏鸡时尽量放在最上层,以免温差太大给我们的雏鸡带来无法避免的损失。同时可在舍内加热循环风机并结合免疫、称重等工作进行上下、左右调整倒笼,把温度不均衡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确保鸡群的均匀度和成活率。
4、 保证适宜的湿度
育雏前两周湿度要求达60%-70%,湿度对1-2周龄的雏鸡影响尤为明显,前三天雏鸡感受的湿度应达到70%左右,每天应检测育雏舍内的湿度。早期易发生湿度较低的现象。若湿度过低鸡水分散失带走部分热量,从而感觉到的温度也较低,在32℃情况下也可引起扎堆现象,而且雏鸡体内水分消耗过大,体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此外湿度过低舍内空气过分干燥、灰尘量大,不仅易诱发呼吸道病和球虫免疫失败,还会致使雏鸡羽毛生长不良、均匀度差、脚垫干裂腿病增多。早期可以通过向地面洒水或加热蒸发水蒸气来增加湿度。
随着鸡只的生长,2周后相对湿度有所下降(55-60%),然而后期容易出现湿度较高的现象:夏季高温高湿,雏鸡散热困难,易引起体温升高甚至中暑;冬季低温高湿会增加雏鸡的蒸发散热量,使其感到更冷。此外,湿度偏高还易导致雏鸡羽毛粘连、污秽,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易诱发球虫、大肠杆菌、腿病和呼吸道疾病。随着雏鸡体重增加,可通过加强饮水管理、防止漏水洒水、勤清鸡粪、疏散密度以及加大通风量来降低湿度,切忌将饮水器中的剩水直接洒到地面。
5 、加强通风管理
雏鸡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耗氧量大。通风不仅排除舍内有害气体,保持舍内空气新鲜,给雏鸡提供充足的优质空气,还可以调节舍内温度、湿度和降低粉尘含量。育雏期需要高温,尤其在冬天很显然和通风形成矛盾,我们应灵活处理好通风换气和保温的关系。在日常通风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需要通风时应把舍温先升高1-2℃,这样通风后才能保证温度不致于降的太低,尤其在冬天。还可在喂料后半小时进行通风,因食后体增热,鸡不易受冷刺激而感冒。对于自然通风的鸡舍,打开天窗是向外排除有害气体,开侧窗是向舍内冲入新鲜空气,二者不可互相代替,只有舍内空气对流才能起到通风作用,并且舍内不能有死角。秋冬季节通风时应看风向,迎风面窗口开小些,背风面开大些,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到鸡身上,注意鸡舍排水口的贼风入侵。窗口大小随天气变化调整,不可突然大幅度变化,以防鸡群发生应激。通风时间最好选择在舍外温度较高的中午前后。
6 、设计正确的光照方案
刚出壳的小鸡视力差,特别是出壳后的前三天,为保证采食和饮水采用24h光照,最佳照度为30-60勒克斯,从第四日龄开始,每天减1-2h,在第一周末体重达标后,从第二周开始,严格准确地给鸡只定料量,每天从开始给料直到雏鸡全部吃完,中间不间断饲料的供应,关灯的时间在吃完料至少一小时后。也就是说改掉通过减光来控制摄入量的做法。这样通过雏鸡采食速度的加快,光照也逐渐减下来。大约在10-14天光照降到8h,光照强度为10-20勒克斯,如出现啄羽应降低光强。下层笼的光照强度也一定要达到。
7、 保持合理的密度
有的管理者为了降低育雏成本,将本应两栋育雏的鸡只,先放在一个栋育两周再分群,这样雏鸡在笼内刚能转过身,密度达到怎样程度可想而知。首先致使许多弱鸡失去采食饮水的机会,其它鸡只采食饮水也不均匀,提高均匀度就无法谈起。其次舍内空气污浊,易感染疾病,如呼吸道病、腿病、啄癖等,死亡率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一味加大育雏密度是一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的错误做法。
笼养育雏2周后密度就会明显变大,这时就应及时扩群,但此时最易出现问题,因为最上层比最下层温度一般高2-3℃,刚开始扩群时应在最上层水平扩,然后再往第二层扩,挑出笼内较大的鸡只放在第二层,并保证第二层温度不低于27-28℃,最下层要三周以后再扩到,并且温度要在24-26℃,这样通过及时扩群的方法使雏鸡饲养密度更加科学合理,也为提高均匀度奠定基础。
8 、科学的饲喂管理
①选用优质的育雏料
雏鸡用料最好用营养丰富,易于啄食和消化的全价颗粒料。可以饲喂粗颗粒的粉料,但最好饲喂颗粒破碎料。无论采用什么料其颗粒粒度应均匀,否则鸡只调选适合自己的饲料就很难达到体重标准。通过实践证明用破碎料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大大好于粉料。
②更新方法及时开食
雏鸡开食时间早晚直接影响到肠道发育速度、肠道长度以及食欲的培养。所以开食应做到即迅速又集中,最好的办法是在笼内铺干净的硬纸、料袋或塑料布,在上面撒1-1.5cm厚的饲料供雏鸡开食,若料少只能有少部分鸡只在第一时间吃到料,这就人为造成开食不统一。并且在雏鸡到达前就加好料和水,水料同时供给。我们发现如果用小料桶开食,雏鸡食欲不旺,有的雏鸡甚至4-5小时后都没吃到料,当把小料桶拿出来铺上料袋撒上料,不到2小时全部雏鸡均能吃上料,喝水也快。因此这种开食方法比单独使用小料桶效果要好,尤其在极端天气情况下,雏鸡经过长途运输状态不好时,这种开食法效果更好。当所有雏鸡都吃上料后(约48小时),就可以换成小料桶。开食良好的标志是:在入舍8h后有80%的雏鸡嗉囊内有水和料,入舍24h后有95%以上的雏鸡嗉囊丰满合适,否则以后很难生长的较理想。
③及早抓均匀度工作
将来自不同周龄的雏鸡分开饲喂,因其大小不一致这样可减少它们之间的竞争。其次雏鸡入舍后,在保证供给它充分的饲料和饮水前提下,应仔细挑选出开食不好或状态不佳包括个体较小的鸡只,放入温度较高的笼内单独饲养,给与精心照顾。随着日龄的增长在完全定量给料前,对这样的鸡只适当多给些饲料,使其体重尽快赶上大群。另外每次调整鸡群数量时,别忘了要同时调整相应的料量,即保证供给每只鸡相同的料量。
第一周体重达标后,就严格准确地给鸡只定料量,喂料做到快、准、匀。饲喂方式是每天从开始给料直到雏鸡全部吃完,中间不间断饲料的供应,从第3周开始采用“6-1”限饲法,4-13周采用“5-2”限饲法。在第二周换育成料时应逐渐过渡,并充分考虑饲料品质的改变对雏鸡增重的影响。从第二周开始,应控制好雏鸡的均匀体重,注意每周的增重不要低于标准,超过标准也让其保持而不要急于往标准拉,这样理想的体重是四周末超出标准30-50克即可。 保证采食均衡:雏鸡在2-3周由小料桶换为料槽时,往往是料槽中有料,但小料桶早就没有料了,因吃料槽中料的鸡只少,这部分雏鸡的采食量会高于其它鸡,1周后就会成为超重鸡。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料槽中应少加料,并且小料桶一旦没有料就应加,保证同时都有料,同时吃完料。可以在每天下午料槽中90%的料已吃完,就把料倒出到小料桶,一般过渡3-5天左右就可以用料槽饲喂。
9 、做好饮水管理
雏鸡到达前1h将清洁新鲜的温开水加到饮水器中。雏鸡到场后稍加休息就及时放入育雏舍即开始饮水。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和提供能量,可在饮水中加3-5%的葡萄糖或电解多维。但是在雏鸡经过长途运输或炎热季节引起体内脱水的情况下,第一次饮水中最好不加葡萄糖。另外,用葡萄糖水的时间应以1-2h为宜,浓度也不要过大。否则会加重脱水的程度,同时雏鸡沾到后会发生羽毛黏连,极易引起感冒,这还要求我们在加水时最好不超饮水器的1/4处。开始时可以先教部分鸡只饮水,并逐只帮弱雏饮水。随时检查雏鸡嗉囊,如没有硬嗉,说明饮水充足,不然继续改善饮水管理。
随后饮水中可以加抗生素来预防细菌感染。开口药应选择内服吸收好、广谱抗菌、对内脏器官损伤小的药物。目前喹诺酮类是首选药物,也可以选用其他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噻呋纳、丁胺卡那等,但这些药的临床效果不如前者好。若有早期细菌感染在饮水中加药效果不明显时,可以选用庆大霉素或利高霉素等药液进行皮下注射。
笼养育雏时因所用的饮水器较多,每次加水工作量都较大,这样工人在加水时往往一次在饮水器中加许多水,有时雏鸡饮6-7小时还未喝完,虽然饮水器中有水,但已变的污浊不新鲜,水温也与舍温相差无几,雏鸡更不愿饮用。因此我们应每2-3小时换一次水,在每次换水时将旧水倒掉并对饮水器进行清洗,饮水器每天刷洗消毒一次,保证鸡只有充足新鲜清洁的饮水。另外在饮水免疫前对饮水器进行彻底的清洗,确保饮水中无消毒药残留。
训练雏鸡从真空饮水器完全过度到乳头饮水器:许多管理者认为雏鸡第一天就使用乳头饮水器了,完全没必要再训练。其实,总有一部分雏鸡一直在使用真空饮水器,如果真空饮水器断水后而工人没有撤走之前,雏鸡不会找水而一直等水来,这样就会影响鸡只的饮水。所以我们从4-5天就训练雏鸡使用乳头饮水器,正确的方法是:第4天真空饮水器上水3次,每两次之间间隔2小时,利用间隔时间撤出饮水器,不让雏鸡看见,部分雏鸡就会找乳头饮水器饮水,第5天上水3次,间隔时间为3小时,水线保持有水,第6-9天每天早上加水一次,水饮完后就撤出真空饮水器,下午检查雏鸡嗉囊软硬程度,如无硬嗉,以后真空饮水器就不再使用,全部过渡到使用乳头饮水器。
10、加强日常管理
①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由于雏鸡抗力差,一旦发病则传染快控制难、死淘率高损失大。因此做好卫生防疫消毒工作是育雏成功的保证。首先根据供雏种鸡的防疫情况和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制定适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并按照程序认真操作,确保免疫效果。其次搞好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一切工作人员无特殊情况严禁离场,离场返回经更衣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②认真观察鸡群
笼养育雏密度较大,每次喂料时均要看鸡群对饲料的反应,如采食速度、争抢程度、采食量是否正常等。定期观察雏鸡精神状态、食欲情况、羽毛脱换和色泽、粪便形状和颜色、环境变化等。晚上在关灯半小时后静听鸡的呼吸是否有异音。通过观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尽快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③认真记录
每天按时记录当天的存栏数、死淘数、耗料数、饮水量、采食时间、温度、湿度、通风、光照、消毒、免疫、用药、称重、等情况做一个详细全面的记录,以便在生产中发现异常,查找原因尽快解决问题,还可以积累资料和丰富经验不断总结和提高。
④充分调动工人积极性
在育雏前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增强工人好奇心、积极性和责任感。并根据以往批次积累的资料和经验,制定出当批鸡的成活率、均匀度、体重、耗料量和用药量等重要指标,做到奖罚分明、奖勤罚懒。这样可以促使工人挖掘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肉鸡笼养的日常管理
一、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
1、保持舍内干 燥,饮水系统要经常检查,饮水器不要漏水和溢水。
2、保持舍内清洁卫生.每天至少清粪一次,寒冷季节要在中午换气时清粪,以便及时排出氨气。
3、工作人员在舍内动作要轻,不要有特殊音响,尽量避免引起鸡群的骚动。
4、灯泡要每周擦一次,坏灯泡及时更换,以保证应有的照度。
二、观察鸡群
观察鸡群的目的在于掌握鸡群的健康与食欲等状况,挑出病鸡,捡出死鸡,以及检查饲养管理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1、随时观察鸡的采食量情况,每天应计算耗料量,发现鸡采食量下降应及时找出原因,加以解决。
2、挑出停产鸡 停产鸡一般冠小萎缩,粗糙而苍白,眼圈与喙呈黄色。主翼羽已脱落,耻骨间距离变小,耻骨变粗者应淘汰。对于一些体重过轻,过肥和瘫痪,瘸腿的鸡也应及时淘汰。如发现瘫鸡较多要检查日粮中钙、磷及维生素D3含量与饲料的搅拌情况等。
3、挑出病鸡 每天均应注意观察鸡群,发现食欲差,行动缓慢的鸡应及时挑出并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如发现大群突然死鸡且数量多,必须立即剖检,分析原因,以便及时发现鸡群是否有疫病流行。每日早晨观察粪便,对白痢、伤寒等传染病要及时发现;每天夜间闭灯后,静听鸡群有无呼吸症状,如干、湿啰音、咳嗽、喷涕、甩鼻,若有必须马上挑出,隔离治疗,以防传播蔓延。
4、应经常观察鸡蛋的质量 如蛋壳,蛋白、蛋黄浓度,蛋黄色素,血斑,肉斑蛋,沙皮蛋,畸型蛋,尤其是蛋大,破蛋率高等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捡蛋
捡蛋时间固定,每日上午、下午各捡一次(产蛋率低于50%,每日可只捡一次)。捡蛋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破损,破蛋率不得超过3%。鸡蛋收集后立即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消毒后送蛋库保存。
四、认真按时完成各项作业
每天的开关灯时间,喂料喂水、捡蛋、清粪等工作应按规定的作业时间准时进行与完成。
肉鸡笼养技术要点
1、笼养肉鸡养殖鸡舍必须是无窗的全密闭鸡舍,用排风扇将舍内空气排出,新鲜空气则由进气口进入舍内。鸡舍内采用人工光照而不是自然光照。当气温高时,应对鸡舍安装湿帘降温,而在寒冷季节,可采用人工加温或利用鸡自身的热量,以保持舍内温度在舒适范围之内。
2、改进笼底材料和结构,使肉仔鸡胸囊肿发生率大大降低,使胸囊肿发生率低于7.5%.
3、采用3层重叠笼养全程规模化饲养商品肉鸡,即从育雏第1天直到出栏都在笼内饲养,提高饲养密度,最大限度地提高鸡舍以及土地利用率,同时又方便饲养管理。
4、采取分阶段扩群笼养,即饲养期前21d小区域集中育雏,节约供暖费用,21d后逐步扩群。
5、根据笼养肉鸡营养需要,研究设计相应的饲料配方,满足在高密度笼养条件下生长发育的需要。饲料配方的维生素比地面平养标准平均提高20%,适应笼养肉鸡需要。
6、育雏期鸡笼前网下半部设计为“梨形”,通过调节挡板,使之适应于商品肉鸡全程饲养的采食需要。
肉鸡笼养的优缺点
地面和网养肉鸡因活动量大,饲养周期长(60d),鸡耗料多,难观察鸡群,不易管理,死亡率达5%。肉鸡配套笼养技术是经多年研究开发的一种新的养殖模式。
笼养肉鸡的优点有:
一是比平养密度高1倍以上;
二是鸡的活动范围小,能量消耗少,容易育肥,可节约饲料5%-10%;
三是鸡不接触粪便,控制了球虫病的发生和白痢病的感染,提高了成活率,节约了药费:
四是便于机械化管理,提高劳动效率;
五是不需要垫料,节省垫料开支。其缺点是设备造价高,投资多笼养肉鸡舍的建筑成本和生产成本显著高于开放式鸡舍。
现在在我们生活中肉鸡是比较受大家欢迎的,但是在肉鸡的养殖过程中,笼养肉鸡又是养殖者普遍采用的方法,笼养肉鸡它有一定的优点就是便于鸡的管理,可以还可以节约成本,但是缺点就是鸡的活动范围空间比较小,鸡容易育肥也容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