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蜜柑为宜都特产,2月21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布注册公告,湖北省宜都市柑橘协会申报注册的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宜都蜜柑”取得商标专用权,这标志着宜都市继“宜都天然富锌茶”之后又拥有了一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并成为宜昌拥有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最多的县市。
柑橘是宜都的支柱产业。为扶持柑橘发展,走品牌兴农之路,宜都市工商局帮助宜都市柑橘协会和潘家湾土家族乡无公害
宜都蜜柑品质特性鄂柑2号是宜都蜜柑的主栽品种,是属宽皮柑桔品种。树势较强,树形较 鄂柑2号果实特性[1]开张,叶片较大,萌芽率强,成枝力中等,新梢柔软。花芽分化能力强,一般为单花,以有叶花坐果为主。主要结果母枝为春梢和早秋梢,以春梢结果较好。单性结实,果实无核,高扁圆形,单果重125.0克左右,大小较均匀,皮薄,可食率高,中心柱较充实。9月下旬开始着色,10月上旬成熟,刚着色时果皮桔黄有光泽,完熟时果皮桔红色。抗寒性与龟井温州蜜柑相似,适应性较强。品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试中心测定,维生素C含量239毫克/千克,可溶性固形物10.7%,可滴定酸0.88%,总糖6.80%。风味浓郁,爽口化渣。1984~2003年在宜昌、老河口等地试验、试种,一般新建园三年开始试果,四年株产可达10公斤,六年后进入盛果期,一般亩产3000公斤。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果2004001。
宜都蜜柑产地环境宜都市地处长江中游近三峡出口、鄂西南部,处于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的过渡地带 宜都姑娘在种植基地展示蜜柑。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是一个丘陵起伏的半山区。东部丘陵,海拔在50-250米,沿长江及清江出口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中部丘陵、冲沟与岗地交错,但坡度较缓,形成平畈,是该市粮油和农特产品的主要产地。该市位于北纬30°06′—30°36′,东经111°06′—111°36′,季风明显,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严冬酷暑时间短等特点。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57.7小时。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6.7℃,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0.8℃,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3.8℃。春季气温变幅较大,夏季晴热酷暑,秋季气温下降迅速,冬季严冬短暂。80%的年份1月份平均气温高于4℃,为柑桔、茶叶、油桐等作物安全越冬提供了保障。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35.4mm,最多年降雨量为1869.0mm,最少年降雨量为757.2mm。在作物生长季节(4至10月)全市各地雨量超过1000mm占80%以上,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极适合柑橘的生产发展,是中国柑橘区划中宽皮柑橘最适宜区。
历史渊源宜都蜜柑栽培历史悠久:公元450年,在盛弘所著《荆州记》一书中就有关于“宜都甘”的记载。悠久的栽培历史,让无数的文人骚客纷纷挥毫泼墨,也吸引了众多的专家学者索古论今。“春日清江岸,千柑二顷园。青云羞叶密,白雪避花繁。结子随边使,开筒近至尊。后于桃李熟,终于献金门。”这首《横碛柑园》,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游览宜都横碛橘园风光时即兴而作的诗篇。诗中所提到的“横碛”,就在宜都市陆城花庙堤附近。在清代,身为宜都县令的彭颖也写下了“十里黄柑茂,何如八百桑”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