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大米消费量高居世界第一,到了2013年后,中国更是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大米进口国。但一直以来,中国大米进口的主要来源是泰国和越南,美国粮农并没有参与这一庞大的市场。
如今,随着美国大米的涌入,会对国内的稻谷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水稻作为国人重要的口粮品种,其产量和价格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近日,商务部宣布,中国首次允许进口美国大米。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翟留栓认为,这是受到“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影响,推动大国贸易之间的互利互惠。
翟留栓:从大背景来看,我国进入新常态之后,农产品供应相对来说比较丰富,进入品质追求时代,从大环境来说,只能通过国际贸易来调节,工业品方面美国要对我国开放,农产品方面我国对美国开放。
美国农业部预测,中国在2017/18农业季将会进口大约480万吨的大米。2016年我国稻谷产量超过2亿吨,稻谷进口仅占国内稻谷产量的4%左右,翟留栓认为,从数量上看,这不会对国内稻谷格局产生实质影响,在质量上,美国稻米不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翟留栓:从市场需求来说,进口美国大米,对国内大米市场的冲击是十分有限的。稻米和玉米小麦不一样,它是一种品牌农产品,人们消费大米是认品牌的,国内认东北大米,认五常大米,美国大米并没有品牌,美国是规模化经营,大米在亚洲是传统种植农产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自2013年以来,中国还成为世界最大的稻米进口国,过去,我国稻谷和大米进口来源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泰国、越南及巴基斯坦。进口的都是香米等质量较好的大米,但美国大米相对来说价格低,质量较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进口来的美国稻米更多用于加工市场。
袁钢明:对生产流通加工大米的下游产业有好的影响。因为美国大米便宜,生产成本低,有利于更好的发展。对其产品的升级改良也有好处。总之,竞争会产生效率的提高,或者技术的进步。大米进口还在我国可承受、可接受、可调整、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记者了解到:中美之间,不仅在水稻、玉米、大豆进出口中逐渐打开贸易壁垒,双方在美国大豆、中国输美乳制品、禽肉等方面也将开展进一步的合作。袁钢明认为,中美在农业合作在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袁钢明:现在的中美之间进口大米,主要还是为了解决贸易摩擦问题。因为中国到现在为止是美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中国进口美国的主要农产品是玉米和大豆,这些方面美国的效率非常高,也解决了中国比如在大豆上产量不足的问题,这些都是互补的。
另据消息,通过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相关审核后,美国大米就可以开始出口到中国。由于必要的检查需要时间,美国稻米真正进入中国可能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