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如何在全球重拾荣光

在出口结构中,绿茶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品类,2017年绿茶出口占总出口量的82.3%,占出口额的70%。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茶叶出口额占全球的比例不断提高,从2001年的11.5%提高到了2016年的20.4%;2015年开始,我国茶叶出口额超过斯里兰卡,成为全球仅次于肯尼亚的第二大出口大国。

尽管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茶叶出口规模跻身了全球前两位,但与我国作为茶叶大国和祖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与历史上丝绸之路辉煌时期的国际地位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国际市场无定价权和话语权,缺乏比肩立顿、TATA等品牌的国际性茶叶品牌。

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国内外消费习惯与结构的差异,国内消费是以绿茶为主的多元化消费,而国际上是以红茶为绝对主导的单一性消费,冲泡方式上我们以热水冲泡清饮为主,国外则比较流行调饮与冷泡,产品形态上我国以原叶茶为主,比较注重茶叶外形,国外则以方便快捷的袋泡茶为主,产品档次上国内偏好附加值高的名优茶,国外则偏好性价比高的优质茶。二是国际贸易壁垒的影响,在关税水平不断降低的经济全球化时代,茶叶贸易壁垒更多地体现在SPS(WTO《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的缩写)与TBT(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缩写)方面,特别是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农药残留标准为主的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造成了实质性阻碍,有些标准已经超出了保护本国消费者健康的实质性意义,逐渐变成了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结果要么增加了茶叶出口企业的成本,要么直接让出口企业放弃了出口市场。三是国际经济文化与政治因素的影响,目前国际茶叶贸易格局的形成是一个历史演化的结果,标准、习惯都可以通过教育、谈判、技术改进加以解决,唯独经济文化政治是很难跨越的隐形贸易鸿沟,当前的茶叶主要出口国与进口国历史上大多都是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这些国家开拓国际市场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消费文化的角度看,咖啡、茶、可乐是当今世界消费量最大的三种饮料,其实这三种饮料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认同,折射了当代世界的竞争格局。

盛世兴茶,这是历史规律,也预示中国茶叶的未来。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茶必将重拾历史辉煌,继续扮演中国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载体角色,而不仅仅是一种出口商品。

在未来的茶业国际化进程中,中国茶产业要坚持实施差别化的发展战略,用开放、包容的心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要致力于比较优势,重点进行中国特有茶类的国际市场开发,瞄准中高端市场需求,激发新的市场活力。

在发展战术上,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瞄准目标区域市场,掌握不同区域特有的茶饮习惯,推动出口市场结构调整优化,利用中国的茶叶生产优势和丰富的茶类结构优势,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二是提升茶叶品质,规避贸易壁垒,按照新潮、时尚、安全和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的要求,搞好行业自律、预警平台和可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全产业链的管理;三是参与标准制定,提高贸易话语权,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认证与标准体系,加强对茶叶标准的科学性研究,争取使我国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四是融入文化交流,要重视对中国茶文化的宣传,让国际社会在感受中国茶文化魅力的同时接受中国茶,可以考虑投资设立中国茶艺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形式多样的展销会、博览会、研讨会、文化节,组织赴重点主销地区开展交流推销活动,从而提升我国茶文化的软实力;五是扶持龙头茶叶企业,打造国际化品牌,要加强对中国知名茶叶品牌的培育,让有品牌的龙头企业作为国际市场开拓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