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

一是暴利诱惑。唯利是图是“毒豆芽”案件多发的根本原因。1斤绿豆正常情况下可生产7斤豆芽,但如果添加了“豆芽激素”,增加的成本才不过几分钱,而豆芽的生长周期缩短一半,产量翻番。

二是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监管漏洞和盲区的存在是“毒豆芽”案多发的主要原因。当前,涉及食品监管的行政执法部门有5个:食品安全办公室、工商局、质检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局,它们之间的职能交叉导致了食品安全监管的交叉和盲点,不利于责任落实,使得食品安全监管难以做到无缝衔接。

三是买家看重食品外观形象。当前,很多群众选择食品都要求外观优美,色泽鲜艳,有此诱因,生产者就想办法附和消费者需求,在生产豆芽时添加“豆芽激素”使豆芽长得粗壮长,无毛根,引发群众选购意愿。

四是道德缺失,不讲诚信。道德滑坡是“毒豆芽”案件多发的重要原因。“食”者,上为“人”,下为“良”,人无良心不为食。现实是,很多人不讲良心、不讲道德、不守诚信,为追求高额利润,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道德伦理处于危险境地。

“如果采用尿素、农药等各种添加物品来制豆芽,产出量要比正常豆芽翻一倍。”5日,一位从事豆芽生产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正常一斤绿豆可生产7斤豆芽,如果使用违法添加剂,1斤绿豆可产生14斤豆芽,这也是市场上出现“毒豆芽”的根本原因。

“如果采用正常程序生产豆芽,产量有限,而如果使用尿素、农药等违法物品,产量则会翻番。”这位业内人士表示,他的企业生产豆芽所使用的大豆、绿豆等都是从内蒙古、东北等地专门采购的,专门用于生产豆芽。按照正常的产量,一斤绿豆的价格为7.8元,能够生产出大约7斤绿豆芽,而使用了违法添加物的豆芽产量则直线上升,达到13-14斤。

这些毒豆芽都是泡在“无根剂”(又名无根豆芽素)中长大的,而“无根剂”中的6-苄基腺嘌呤不符合国家标准。该物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添加于植物生长培养基的细胞分裂素,而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规定,从2011年11月14日起,它将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因此,豆芽的批发价格也相差较大,正常生产的豆芽除去原料、加工、人工等成本,批发价格约在2元左右,而违法生产的豆芽的批发价则只有0.8-1元。因为便宜,就能够大量占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