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

日前,福建省古田县查获一起金针菇加工涉嫌添加非食品添加剂的案件,引起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普遍担忧。这些金针菇有没有流入市场?这是个案还是行业的潜规则?对此,记者前往古田县展开调查。

金针菇是否流入市场?

据古田县经贸局局长、食安办主任林世晴介绍,这批金针菇的生产地点是大桥镇甘泉食用菌农业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成立于去年11月,从去年12月开始收购、储藏,根据调查组的调查,没有产品流入市场。

古田县农业局执法大队大队长黄有存介绍,金针菇的生产有季节性,农户只有冬天才能生产,一般10月份开始生产,12月、第二年1月、2月产出。加工商从农户手中收购过来后,进行分拣、煮泡、沥干、腌渍等程序进行储存。

“在销售时才从池子中捞出,装袋时再添加柠檬酸,用来调节酸碱度、保色。”黄有存说。

黄有存说,根据调查时涉案人员的口供、对工人的笔录、收购、生产的记录等,可以判断没有涉嫌添加非食品添加剂的金针菇流入市场。

记者问:“有没有流入市场怎么能够确定?”

黄有存说:“根据收购量和封存半成品的量,可以确定没有流入市场。”

记者在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采访了数位食用菌加工和销售人员,他们都说,古田县主要以生产银耳为主,金针菇数量很少,没有听说有添加非食用柠檬酸的情况。

记者实地采访了古田县闽联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古田大拇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金针菇加工厂家,看到金针菇加工生产比较规范,没有看到有添加非食用柠檬酸现象。在古田县的大世界农贸市场、小世界农贸市场等当地主要菜市场,均未看到市场上有盐水金针菇销售。

金针菇

是个案还是行业潜规则?

古田县是中国食用菌之乡。据古田县副县长肖泽敏介绍,2011年,全县食用菌产量66万吨,产值60多亿元。“但金针菇比较少,仅4257吨,产值1500万元。”

针对网民关于添加非食品添加剂是否是金针菇行业潜规则的疑问,肖泽敏说,这是个案。在这一情况发生后,古田县组织工商、质检、农业、经贸等部门,出动执法人员200多人次,开展拉网式检查,目前没有发现类似情况。

肖泽敏说,对这一案件,古田县已成立大桥镇甘泉食用菌农业专业合作社涉嫌使用非食品添加剂案件专案组,由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执法,县农业局、质监局、工商局、公安局、大桥镇配合开展。目前大桥镇甘泉食用菌农业专业合作社已经被查封,业主和工人被要求24小时随叫随到接受调查。县农业局将对该合作社购进柠檬酸的来源及盐水金针菇是否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开展详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