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自家10亩长势茂盛的桑叶,韦雪艳心中暗喜:不出意外,今年种桑养蚕又是一个丰收年。
采下桑叶去喂养蚕虫,仅仅几分钟,韦雪艳发现,意外发生了,蚕虫吃下桑叶后,蚕体开始收缩变短,头大嘴尖,扭曲尾翘,严重时蚕虫发生死亡……
更让韦雪艳吃惊的是,自己所在的宜州市屏南乡北角村附近村屯,凡是施用“丹王桑树专用复合肥”的养蚕户,均出现了类似病死蚕事件。
震惊之余,众多养蚕户将矛头纷纷指向“丹王桑树专用复合肥”,相关部门也及时介入调查。
蚕农质疑——
施用“丹王复合肥”养蚕户集体中枪
据韦雪艳介绍,正是基于去年以来,蚕农施用“丹王复合肥”带来的收益和信任,今年周边很多养蚕户依然选择施用该品牌肥料。该肥料对促进桑叶成长的确“有料”,桑叶甚是茂盛。但与去年稍有异常的是,部分桑叶出现焦黄现象,但很多养蚕户不以为然。
今年3月上旬,韦雪艳开始采摘桑叶喂养第一批蚕虫,蚕虫吃下桑叶后,陆续有意外死亡现象发生。但韦雪艳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属于正常现象。
半个月后,韦雪艳采摘桑叶喂养第二批蚕虫,意外再次发生……韦雪艳开始有所警觉,她还发现凡是施用“丹王桑树专用复合肥”的养蚕户,均出现了类似病死蚕事件。
肯定是肥料有问题,不然怎么可能“集体中枪”?众多养蚕户矛头纷纷指向“丹王桑树专用复合肥”。有群众拿出肥料包装袋对比也发现了问题:包装袋的信息基本一致,但去年肥料的商标是红色图标,今年肥料商标则是蓝色图标。群众质疑:这到底是不是同一种肥料?不然为何去年没有问题,今年则集体出事。
据了解,韦雪艳等养蚕户所用的“丹王桑树专用复合肥”,由武汉中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生产,肥料登记号:鄂农肥(2009)准字0097号。记者了解到该复合肥在当地已售出221包,涉及28户养蚕户。
“按往年标准,我家10亩桑叶,今年至少损失5万元,这个损失谁负责?”韦雪艳道出了很多养蚕户的迷茫和痛楚。
调查结果——
病死蚕与施用肥料无必然因果关系
5月27日,宜州市农业局接到《屏南乡关于调查处理不明病死蚕的申请》后,及时召集有关桑蚕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组成调查组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部分养蚕户“均认为是施用了丹王桑树专用复合肥而导致发生不明病死蚕现象”开展一系列调查工作。
5月29日,调查组分别来到果立村龙林屯韦扬师、蒙成武、韦忠才以及北角屯蒙爱鲜、韦龙妹、韦群英等几家受害较重的养蚕户查看。从发生的情况看,并不是整个蚕房普遍发生中毒现象,产生蚕中毒现象的局部地方症状明显,形成若干个“受害团”且分布不均匀,受害的蚕体收缩变短,头大嘴尖,扭曲尾翘,严重时蚕虫发生死亡。未发生中毒现象的地方,蚕虫生长基本正常。
另外,在北角村韦妙杰家当场用桑叶喂蚕进行现场观察发现,15分钟后蚕虫出现摇头晃脑、扭曲狂躁,少量吐黄水等中毒现象,30分钟后出现部分蚕虫死亡现象。
为了解农户施用“丹王桑树专用复合肥”与不明病死蚕现象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调查组也展开一系列的调查和取证工作。5月29日,调查组对农户家尚存的肥料按标准当众进行抽样,并分别送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宁)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宁)进行检验。检验的主要内容是高毒农药、其他未登记隐性物质,以及肥料的各项质量指标。
农业部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宁)的检验报告显示,肥料质量指标符合技术指标的要求。该肥料未发现高毒农药、未登记隐性农药成分及其他有害物质。
从现场调查的情况以及抽样送检的结果分析,调查组排除了蚕发生微粒子病等蚕病的可能性,并且认为施用“丹王桑树专用复合肥”与不明病死蚕现象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不能证明蚕中毒死亡由施用“丹王桑树专用复合肥”所致。
据调查组介绍,为了查找蚕中毒真正原因,指导蚕农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下半年桑蚕生产正常进行,减少损失,宜州市农业局及时向市农业局、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申请援助指导。
7月1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3名专家亲自来到现场进行蚕病突发事件调查,病死蚕原因有望找到“真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