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肝片吸虫。
发育简史:肝片吸虫的发育需要经过中间宿主的交换,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的胆管内,幼虫寄生于中间宿主锥实螺的体内,其全部发育都是在宿主体内进行的。肝片吸虫在动物胆管中排出大量虫卵,虫卵随胆汁进入小肠,与粪便一同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当温度适宜(15-3O℃)时,胚胎发育成毛蚴,经10一25天由卵内孵出,在水中生活中进入锥实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形成雷蚴。在成熟的雷蚴进一步成熟形成尾蚴,最后葛开螺蛳体脱掉尾巴,附着于叶片上形成囊蚴,囊蚴具有侵袭性和顽强的生活力。动物吞食囊蚴后即受感染。囊蚴在动物肠道内,表膜被溶解后进入胆管,变成幼小的肝片吸虫。肝吸虫在肝内发育3-4个月后,即性发育成熟而产卵,成虫在动物体内可生存3-5年。
病状
骆驼严重感染肝吸虫后,主要表现精神沉郁,双目闭合,流泪,被毛干枯易断,体态消瘦。死前卧地不起,头颈伸直。轻度感染者,病状不显著。
诊断
剖检:横切胆管,从压挤物中寻找肝片吸虫。
粪便检查:取粪便50克,用彻底清洗法,反复冲洗沉淀,镜检沉淀物内的虫卵。
治疗
1.硝氯酚。每公斤体重5毫克,一次口服(试用)。
2.硫双二氯酚。每公斤体重50~60毫克,一次口服(试用)。
预防
1.避免将骆驼放牧于有沼泽的低湿牧场上。
2.割牧草时要割高一些。
3.每年1-2月份进行药物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