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野鸭疾病控制与净化工作,每个鸭场都依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免疫程序。疫苗注射已经成为野鸭防疫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然而,不少鸭场由于技术工作上的疏忽,在疫苗注射环节上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1)疫苗注射完毕后几天,注射部位受感染出现炎症继而发生脓肿。(2)疫苗刚注射完毕,鸭立即出现应激反应,甚至当场倒地死亡。(3)经过使用正规疫苗普免全群鸭后,检测抗体水平时不见升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不少野鸭零零星星发生这种或那种传染病,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对免疫工作产生疑虑。因此,我们在进行疫苗注射时,一定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工作,确保免疫工作有效。
1. 选用正规厂家的合格疫苗
制造疫苗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厂房、消毒排污设施和动物舍。具有掌握生物制品生产技术、检验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防止散毒的设施和隔离条件。具有稳定的合乎标准要求的菌、毒种和合格的实验动物及细菌、病毒培养基等。购买疫苗时。一定要注意选用获得国家批准生产疫苗的厂家的合格疫苗。目前,市场上有不少疫苗属中试产品,这类疫苗在未被证实有效、安全的情况下,规模鸭场应慎用或不用。另外,在使用科研性疫苗、中试产品时应注意使用对象、使用数量,注意观察制品的安全性和效力,不能盲目全部推广。
2. 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的制订,要依据疫苗的性质、种类以及鸭群的健康状况进行。有一些疫苗直接对母鸭、雏鸭起保护作用;另一些疫苗则通过对母鸭免疫对雏鸭起保护作用;还有一些疫苗兼有两者的作用。在制订免疫程序时应着重考虑这些因素。现将常用的免疫程序简介如下:①初出壳雏鸭接种细小病毒病(又称三周病)疫苗0.2毫升/只或在1周龄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O.5~1毫升鸭细小病毒病高免蛋黄抗体,2周龄时再注射一次。或者半月龄的鸭每只注射0.3~0.5高免血清,均可预防鸭细小病毒病的发生。②3日龄雏鸭皮下注射0.5毫升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蛋黄抗体或高免血清。③7~14日龄进行首次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接种,每只0.5毫升,15~21日龄再二次接种1毫升。④15日龄接种禽大肠杆菌病多价铝胶苗,每只0.5毫升。⑤20日龄时接种鸭瘟疫苗,将疫苗稀成25倍,每只0.25毫升,保护率几乎100%。⑥应在3周龄注射禽霍乱活菌苗一个剂量为宜。以上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疫情变化、疫苗供应情况,因地、因病加以调整。
3. 注意免疫剂量
注射疫苗时还应特别注意免疫剂量。免疫剂量低于一定限度,会影响机体免疫应答,抗体不能产生或监测不出.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但剂量过多,抗体的产生反而会受到抑制,使鸭产生免疫麻痹。因此,疫苗的剂量应按照规定使用,不要随意增减。
4. 注意免疫途径
鸭的免疫主要途径有: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滴鼻免疫等。操作者一定要根据疫苗的性质、鸭的体况、大小选用不同的免疫方法。只有方法正确了,才能既达到预防效果,又能确保鸭安全,否则易导致免疫失败。
5. 在疫苗有效期限内使用,注意冷藏问题
不同品种的疫苗,其所需保存温度条件不同,一定要注意做好疫苗的保存工作,随时检查冷藏设施。疫苗离开冷藏环境后应立即使用,不能随便放置于外界环境中,尤其是对于需要在零下十几度的冻干苗,使用者一定要格外注意。当疫苗离开冰箱送到鸭舍使用时,虽然中途时间不是很长,但为安全起见,一定要把疫苗放置在冷藏箱中或使用冰块暂时保存至疫苗使用完毕。一些鸭场的技术员没有意识到这些细小环节的必要性,领完疫苗后既不及时注射使用,又不做好疫苗暂时的保护工作,降低了疫苗的效价,造成免疫失败,抽血检查时发现疫苗不起任何作用。另外,技术员在使用疫苗时,应注意疫苗是否过期,要逐瓶检查,剔除破损、封口不严的疫苗,并注意观察疫苗的色泽、外观、透明度、是否有异物等等。
6. 疫苗注射
无论是对母鸭进行免疫注射还是对仔鸭进行免疫注射,操作者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好注射用具、注射部位的消毒工作。要每只鸭逐一细心注射,不能马虎了事,从而保证免疫效果。另外,在注射过程中,一旦鸭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做好隔离和治疗工作。注射疫苗后,操作人员不能马上离开现场,应观察约半个小时后确认所有鸭均正常方能离去。
7. 定期做好野鸭疾病监测工作
鸭瘟、鸭细小病毒病、禽大肠杆菌病、禽霍乱、鸭传染性浆膜炎和鸭病毒性肝炎病等是困扰各个规模化鸭场的重点疫病。对于正常的鸭群,每年应采集血清两次作常规监测。对开展常规免疫的疫病。应在每次免疫2~3周后对免疫抗体监测一次。抽检比例为免疫鸭群的5%一10%,以确认其免疫效果。只有定期、有计划的做好疾病监测工作,才能确保野鸭生产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