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蚱

提起昆虫宴,有一道名菜“油炸蚂蚱”让不少文登人都赞不绝口。葛家镇东谭家口村的村民谭福连受此启发,支起大棚养起了蚂蚱,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发展,闯出一条养殖致富的新路子。如今他准备扩大规模,并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发家致富。8月10日,记者走进谭福连的蚂蚱养殖大棚,了解了他养殖蚂蚱的经历。

一盘菜吃完受启发

要养蚂蚱赚钱

当日,记者在谭福连的大棚外看到,大棚面积有50多平方米,其支架是由竹竿做成,从外表看与蔬菜大棚相似,但仔细一看,大棚外围全部是用透气的纱网覆盖的。记者跟随谭福连穿过狭窄的投料口走进棚内,只见地上密密麻麻地落满了灰色的蚂蚱,不少蚂蚱见了人后纷纷开始蹦跶了起来。

谭福连拿起准备好的青草,放在了身前,蚂蚱一会儿又跳跃着围上来,吃起了草。今年54岁的谭福连介绍说,他饲养的蚂蚱品种是“东亚飞蝗”,个头大,营养成分含量高,是餐桌上受人青睐的绿色食品,每茬蚂蚱还没成熟,就被一些大饭店抢购一空。

“说起养蚂蚱真是偶然的机会。”谭福连说,有一次他和朋友去饭店吃饭,朋友点的油炸蚂蚱很是爽口,一盘蚂蚱一会儿就被吃光了,这让他对小时非常熟悉的蚂蚱又突然感起兴趣来。后来,他外出吃饭时就对这道菜非常关注,在了解到油炸知了、蚕蛹、蚂蚱等昆虫宴越来越受到欢迎,成为不少饭店的招牌菜后,便想到蚂蚱好吃可是货源难以为继,是不是可以养些蚂蚱试试呢。经过多方打听、查阅资料,他了解到蚂蚱的养殖技术及市场行情,其中蚂蚱籽只需购进一次,以后能自己成倍繁殖,成本低,市场需求大,前景非常广阔。

谭福连随后便把这个想法和妻子一说,不想遭到妻子强烈反对。 妻子认为,靠养蚂蚱发家是异想天开。谭福连觉得要善于反方向看问题,别人都认为不行的冷门行业,也许能够赚钱。经过反复解释,妻子终于同意让他先建个养殖大棚试试。于是,他从2011年开始了养蚂蚱的试验。

一只老鼠咬破纱网让他前功尽弃

蚂蚱要想养得好,就需要高品质的蚂蚱卵。但因为养蚂蚱的人非常少,寻找蚂蚱卵就难住了谭福连。几经寻找,谭福连终于从远在滨州的一个养蚂蚱的朋友那里,以每公斤1600元的价格买了3.5公斤蚂蚱卵。临走时,这位朋友还特意送了他一套人工养殖蝗虫的技术资料。

谭福连如获珍宝。一回到家,他就建起一个养殖大棚,开始了养殖蚂蚱的创业路。他几乎天天都钻在大棚里,边养殖边学习。为了掌握好技术、摸清市场行情,谭福连又多次前往青岛等地学习,了解市场行情,寻找客户。同时他还有针对性地上网搜集资料、购买书籍等,研究蚂蚱养殖技巧。

眼瞅着一个个蚂蚱幼虫从地里蹦出来,谭福连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高兴之余,他上山割草的劲头越来越足,每天都给蚂蚱准备了充足的草料。随着他的精心照料,蚂蚱一天天长大了,他的成就感也越来越高。因为他已经提前联系好了买家,就等蚂蚱长成后送到对方手里。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想像的那么顺利。一天晚上,大棚纱网被老鼠咬了一个大窟窿,等到第二天早晨醒来时,他发现蚂蚱几乎全从窟窿里飞走了。他迅速补救,但仅抓回了1.5公斤的蚂蚱。这次意外,使他不仅没有赚到钱,连本钱也都赔了进去,让他产生了巨大的挫折感。

这时,谭福连的妻子并没有打击他,而是鼓励他坚持下去。有了妻子的鼓励,谭福连重拾信心,及时把纱网修补好,更加小心地饲养蚂蚱,期待下茬蚂蚱能有一个好收成。在他的精心饲养下,第二茬蚂蚱收获了40多公斤,而且全部被乳山的一个客户以每公斤40元的价格买走了。

一心要扩大规模带动更多人致富

随着养殖经验的丰富,谭福连的蚂蚱养得越来越顺溜了。如今,不少人都知道葛家有个养蚂蚱的谭福连,这也让他的蚂蚱供不应求。周围的乡亲们纷纷前来取经,跟他学习养蚂蚱。除了能做美食,一些工艺品厂的老板也主动找上门来,收购谭福连的蚂蚱做艺术品。

“目前,我养的蚂蚱是今年的第二茬,最近蚂蚱刚蜕完皮,再等10多天这茬蚂蚱就能上市了。”谭福连告诉记者,经过4年多的摸索,蚂蚱养殖的经验他总结了很多。在文登本地的正常情况下,每年过了清明就可以开始养殖,从4月初到11月中下旬,能养3到4茬蚂蚱,一个大棚一年下来就能有近万元的收入。

谭福连随后给记者详细算了一笔账,近年来蚂蚱在餐桌上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价格也一路上涨。如今,1公斤蚂蚱价格涨到了60元,而1年如果能养3茬蚂蚱,每茬按照50公斤计算,除去大棚材料等项的投入,一个大棚的1年纯利润近万元。如果年景较好,可以养4茬,那一个大棚的收入就会超过1万元。

“蚂蚱越来越受欢迎,我准备以后扩大规模。”谭福连说,他已发现自己饲养的蚂蚱满足不了市场要求了,计划在明后年扩大规模,并鼓励和带动附近的村民一起养蚂蚱致富,并逐渐形成规模效应。考虑到长远的发展,他还计划建一座冷库,将蚂蚱冷冻起来,向南方市场扩展,卖冰体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