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羊价持续低迷
近日,锡林郭勒盟西乌旗乌兰哈拉嘎苏木牧民巴图毕力格向记者吐槽:“2014年以来羊价一直在走低,现在一只活羊只能卖到五百多元!”
从自治区经信委价格监督中心了解到,2014年以来,我区活羊收购价格出现连续明显下跌。据各盟市上报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8月,全区活羊平均收购价格为8.19元/斤,环比上涨0.99%,同比下降16.34%;2014年至2016年8月,羊肉零售价格由31.84元/斤下降到26.70元/斤,累计下降16.14%;活羊收购价格由15.62元/斤下降到8.19元/斤,累计下降47.57%,与终端消费环节相比,养殖户(企业)受活羊收购价格下降的影响更为明显。
目前,我区肉羊养殖基本形成了以饲草料基地和品种资源为优势的东北肉羊带、锡林郭勒草原肉羊带、西部肉羊带三大肉羊养殖带,其中,养殖规模较大的巴彦淖尔市以舍饲圈养为主,锡林郭勒盟以自然放牧为主。
近年来自然放牧与舍饲圈养相比经营竞争比较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在市场中,消费者在购买羊肉时对不同品种的区分不大,也不会刻意购买哪个品种的羊肉,而在活羊收购过程中,大部分屠宰企业直接根据羊的胴体价格进行结算;与自然放牧相比,舍饲圈养养殖的周期更短。传统的放牧形式养殖周期是一年左右甚至更长,且出栏相对固定和集中,而舍饲圈养的羊能够实现“四季出栏”,繁殖率保持在200%以上,而牧场集中出栏的羔羊胴体重量多在15公斤以下,在分割销售深加工产品方面与育肥羊相比,竞争性优势并不明显;相关“以草定畜”制度的实施,将使自然放牧规模化发展受到制约,而肉羊产业发展的集约化、规模化是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和大势所趋。
羊价缘何下跌?
据自治区经信委价格监测中心调查,形成活羊收购价格下降的原因有:
——自然因素影响进一步加深。今年活羊收购价格进一步下降,一方面是市场各方对羊肉价格继续走低的预期比较强烈,更主要的原因是7月份以来的干旱,草场单位面积内草的保有量加速下降,一些传统的打草场甚至无草可打,导致饲草价格大幅上涨。8月份饲草价格同比上涨83%,平均售价达1300元/吨。在草价高企、肉价走低的当下,养殖户出栏压力加大,在与收购企业博弈时,讨价还价能力大大减弱,被迫提前低价出售。
——副产品价格下降更为明显。此次调查发现,活羊收购价格下降受胴体结算价格、头蹄下水等副产品价格、皮张价格三个因素共同影响。2013年以来,锡盟羔体活羊收购价格由12.00元/斤下降到5.00元/斤,降幅达58.3%,其中,羔羊胴体收购价格由25.00元/斤下降到13.50元/斤,降幅达46%;小肠价格由每副40元下降到不足4元,降幅90%以上。
从调查的牧民(企业)了解到,大部分屠宰企业与牧户或交易者进行结算时,头蹄下水等羊的其他副产品平均每套30到50元,直接用来抵充屠宰加工费,费用上涨并不明显。羊肉最终走向市场需要通过批发、零售环节,此次调查发现,批发环节白条羊每斤价格加价0.5—1元不等,之后转向零售环节,零售环节再根据加工程度、肉质不同而衍生的羔羊肉卷、法式羊排、羊菲力、后腿包肉等深加工产品,结合加工成本和市场需求等,制定出最终零售价格。
——养殖规模继续扩大。随着2014年之前羊肉价格逐年大幅上涨,农牧民及社会资本对牛羊等牲畜规模化养殖的投入不断增加,市场供应增加。2012年至2015年我区羊存栏量逐年增加,2015年更是突破1亿只。供大于求,羊肉市场饱和度较高,导致价格持续走低。
——消费需求增长缓慢。我区羊肉销售市场以餐饮为主,受大市场环境影响,国内餐饮业营业额下降,特别是火锅行业销售额下滑35%左右,导致企业订单量减少,羊肉需求受到影响。2016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居民购买力下降,高档消费下降,中低层收入群众消费不振,超市竞相降价也难以提携购买热情,羊肉市场需求量并不理想。
——受进口肉冲击。进口羊肉呈逐年增加态势,推动国内羊肉供给量由2007年的383万吨上升到2015年的的441万吨,增幅达15.14%。进口肉进入国内市场,增加了市场选择余地,竞争也更加激烈。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月31日,新西兰进口羊肉销售价格为14.98元/斤,而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我区羊肉平均零售价格为27.86元/斤,价格差达13元/斤。同时,国外养殖成本远远低于国内,进口肉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羊肉价格。
——外销渠道不畅,导致羊肉价格“外高内低”。我区肉羊产业的效益主要源自向外省出售羔羊、架子羊及育肥羊,虽然我区是少数民族地区,在居民饮食消费中,牛羊肉的消费量较大,但肉羊70%要外销,外销渠道的畅通与否直接决定着肉羊市场的价格形势。据统计,2016年1—8月,全国36个大中城市羊肉零售平均价格均高于我区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区羊肉在向外部省份输送时流通渠道单一、中间流通环节成本较高。
羊价下跌带来连锁反映
羊价的持续下跌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映。
首先,牧民增收难度加大。肉羊养殖一直是我区牧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自2014年以来,活羊价格持续下跌幅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增产减收”对牧民的养殖信心打击很大。由于牧区大多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不畅、流通渠道少,大多肉羊销售缺乏“从草原到餐桌”的直销渠道,只能依托羊贩子收购,造成“养羊户忙一年,不如羊贩子运一车”的现象存在。牧民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动向,跟风养殖现象普通,在羊肉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一些牧民依然扩大养殖规模,对长远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面对羊肉价格持续走低的行情,甚至亏损经营。据锡林郭勒盟反映的情况,2015年阿旗本种绵羊每只羊年平均养殖成本为900.19元(饲草费502.00元、饲料费48.00元、人工成本218.00元),本种羔羊白条平均重量为25-30斤,白条平均收购价格为16.50元,按27.5斤计算,每只羊收入453.75元,当年养殖成本为900.19元,每只羊亏损446.44元。
其次,肉羊产业发展受阻。我区畜牧业产值占到第一产业产值的44.6%,其中,肉羊作为我区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和民生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据统计,2015年,我区全年肉类总产量245.7万吨,比上年下降2.6%,其中,猪肉产量达到70.8万吨,下降3.4%;牛肉产量达到52.9万吨,下降3.0%;羊肉产量达到92.6万吨,下降0.8%。
尽管近年来我区肉羊养殖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将无法抵御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在活羊收购价格持续低迷时,养殖环节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部分养殖户开始退出市场。加之外省河北、山东、山西、宁夏等均出台发展肉羊产业的刺激政策,还存在进口、外省仿冒内蒙羊肉情况,这些使得我区肉羊产业发展困难进一步加大。稳定肉羊产业,对于保障有效供给和推进市场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引导羊产业健康发展需打“组合拳”
稳定肉羊产业,对于保障有效供给和推进市场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如何稳定?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合力打出“组合拳”。
要加强政府调控引导,保障农牧民收入合理增长。目前羊肉价格持续走低,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农牧民亏本养殖的情况,相关部门在保障稳价的同时也要关注到农牧民收益,强化羊肉市场监管,积极探索肉羊目标价格保险的新模式,在收购价格低于养殖成本时,保障牧民收益不受损失。不断开辟新的肉羊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牧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肉羊养殖的信贷投放,扩大低息贷款规模,给予牧民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牧民参加农牧业保险。
要引导牧民转变生产方式。提升肉羊养殖生产水平,实现肉羊养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转变。
要探索“互联网+金融”养殖模式,突破传统养殖瓶颈。肉羊养殖行业投资高、风险大,对于传统养殖来说,资金链条至关重要,而“互联网+金融”P2P模式正是整合了养殖资源和金融资源,提高了养殖户的资金支持,分担了养殖风险,同时提高了投资收益。例如,可以采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将用户与牧场连接在一起,作为一个金融平台,将线下的牧场资源整合到平台中,用户可在线投资养羊,养殖过程的全程监控保障肉制品的天然健康无污染,在养殖周期投入后,获得回报。
要注重品牌建设,打造地区品牌,实现优质优价。应积极引进类似哈尔滨大庄园、台湾元盛、华润五丰行等市场化龙头企业,积极开展肉类品牌建设,推动地理标志认证、绿色认证,建设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增强消费者对内蒙古羊肉的认识度和信任度,采用国际国内一流的技术装备,依托中国肉食品研究中心乃至国际顶级肉类研究机构,共同研究羊肉冷冻、解冻等技术,提高精深加工率,实现优质优价。
要拓宽外销渠道,积极学习新模式。当内蒙古羊肉价格低到“冰点”时,全国羊肉价格还在“火山”。我区肉羊产品大部分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省份,当传统运输方式受到阻碍的时候,应拓宽外销渠道,探索新模式。例如,2014年年底,为缓解我区羊肉价格持续走低的现状,内蒙古顺丰公司联合内蒙古商务厅、呼和浩特市商务局、畜牧局等单位启动“顺手牵羊”项目,该项目为羊肉电商客户开辟了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提供“从产品原产地到冷链运输再到客户餐桌”的一站式服务。同时,内蒙古顺丰公司还在羊肉外包装、承运方式以及价格方面给予客户个性化服务及优惠服务,优化特色产品在“产、运、销”环节的流程。2015年春节期间,内蒙古知名音乐人王飞跃在浙江跨界卖羊肉,利用微信平台短短5天时间“蒙古大叔”商标的羊肉就卖了1吨。
期待内蒙古的“草原”羊能畅销区外,名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