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奶牛养殖业陷入困境 农村创业网

现状

现代牧业首现巨额亏损

近日,现代牧业发布“盈利警告”,公司今年上半年将出现巨额亏损,亏损额最起码不少于4亿元人民币。公告称,今年上半年现代牧业总营业额相比上年同期减少10%。这是自2010年上市以来现代牧业首现巨额亏损。

尽管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现代牧业的亏损与其和基金公司签订的对赌协议有很大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司公告中提及的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受进口大包奶粉和复原乳的冲击和影响,我国原料奶市场形势严峻及销售困难,导致截至2016年6月30日,现代牧业生产的原料奶中11%以上被喷制成奶粉,受国内奶价普遍下跌的影响,现代牧业每吨原料奶的平均售价下跌11%。

奶牛养殖亏损面已超50%

其实,除现代牧业外,同为大型牧场的新疆西部牧业日子也不好过。公司2016年一季报显示,其今年一季度也是首次出现亏损,净利润亏损1300万元,下滑329.58%。主营业务也包括奶牛养殖的新农开发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上涨31.37%,达到2.12亿元,然而净利润却大幅下滑314.18%,亏损额1700万元。有消息称,像华夏牧场、东营澳亚等国内大型奶牛养殖企业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

“从2015年年底开始,一些乳企就开始限量收购原奶,因为他们用不了那么多原奶,即使收购了也得喷成粉储存起来,很多中小牧场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中鼎牧业有关负责人表示,中鼎牧业虽然目前还没出现亏损,但是如果原奶收购价格低于3.5元/公斤就危险了,目前的价格是3.7至3.9元/公斤。

行业监测数据也凸显了奶牛养殖企业的困境。就在前不久,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在第七届中国奶业大会暨2016中国奶业展览会上透露,据定点监测,今年3月,国内奶牛养殖亏损面已达到51%,比去年高了5.8%。全国奶站监测统计,奶牛存栏同比减少11.9%,绝望之极者已经把奶牛当成肉牛卖。

探因

进口低价奶粉生产复原乳

对于国内奶牛养殖业面临困境的罪魁祸首,基本上都指向“进口大包粉”以及“复原乳”。据透露,近年来一些乳品企业使用进口奶粉生产复原乳,限收拒收国内的生鲜乳,加剧了“卖奶难”。可是,为何乳品企业宁可使用进口奶粉生产复原乳都不愿意使用更新鲜更有营养的鲜奶加工液态奶呢?

“进口大包奶粉价格太低了”,现代牧业董事长高丽娜说,大量从国外进口大包奶粉被不规范使用,减少了国内生鲜乳的需求量。今年4月份,全球原料奶均价为1.44元/公斤,而我国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均价为3.47元/公斤,两者相差2.03元/公斤。由于价差较大,乳企纷纷从国外进口大包奶粉,2015年全国进口大包奶粉54.7万吨,折合生鲜乳为380多万吨。

能够让国内一些乳企对进口大包奶粉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的常温液态奶以及婴幼儿奶粉加工是允许使用奶粉还原加工的。“其实对于复原乳的使用和标注,国家是有明文规定的”,高丽娜表示,巴氏低温杀菌奶禁止添加复原乳,其他乳制品可按规定添加复原乳,但要醒目标识“复原乳”并标注复原乳的比例。但目前市场很不规范,有的甚至违规添加到巴氏杀菌乳中,有的添加复原乳却不标识,有的虽标识但不醒目,有的不标注含量或标注含量跟实际添加量差别较大等。“消费者被误导,企业仍然能够获得高利润,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国内生鲜奶更是卖不动”。

至于为何出现国际、国内原奶价格倒挂,黑龙江省乳业发展中心主任王思再认为,是奶牛养殖成本高、缺少国际竞争力造成的。近几年,饲料、饲草、用工、治污、检测等成本逐年攀升,加之缺乏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导致养殖成本较高,部分奶牛养殖户出现亏损情况。

进口液态奶冲击国内养殖业

“大量从国外进口的液态奶、婴幼儿配方奶粉,也减少了国内生鲜乳的需求量”,有业内人士表示,2015年我国进口液态奶46万吨,同比增长43.7%;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17.6万吨,同比增长45.0%。预计2016年进口液态奶、婴幼儿配方奶粉将分别超过60万吨、25万吨。“随着中澳自贸协定实施、中新自贸协定升级,加上欧盟牛奶配额取消,以及我国乳制品企业海外建厂的推进,进口乳制品对我国奶业的冲击将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刻,大大削弱了乳品企业对国内生鲜乳的需求。

国内企业的担忧不是多余的,已经有更多的进口牛奶正在源源不断地进入国内市场。就在今年上半年,澳洲高端乳品品牌a2在引进常温奶a2源生牛奶之后,其在澳洲销量第一的a2鲜牛奶也在京东上架,售价几乎是国内巴氏奶的10倍。

不过在业内专家眼中,进口液态奶和奶粉原料加工的婴幼儿奶粉,并非最好的选择。“部分进口液态奶保质期长达310天,远远高于国内的半年时限”,中国农业科学院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显示,进口液态奶UHT灭菌奶的糠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国产UHT灭菌奶,存在过度加热、添加复原乳风险。

企业行动

联名建议常温奶和婴幼儿奶粉禁用复原乳

面对行业困境,已有数十家企业“联名上书”到有关部门。这份联名信中指出,受全球经济疲软、国内经济低迷,以及乳品消费增长缓慢、乳品进口增长迅猛的影响,奶牛养殖业身陷泥潭。

企业表示,很多大中型牧场备受煎熬,长此以往,极易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规模牧场是我国奶源的主体、奶业的根基,一旦被动摇,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这等同于交出了自己的奶瓶,交出了产业安全、食品安全、市场安全的行业命脉……”联名信说,“2008年我国乳品对外依赖度约5%,2015年约30%,有专家预计未来将超过40%,乳品供给的数量和价格将完全受国外的掣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联名信中还建议“完善复原乳标准,加强复原乳监管”,生鲜乳营养丰富,要鼓励乳企优先使用生鲜乳为原料,禁止常温奶和婴幼儿配方粉中使用复原乳,要依据《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加强对巴氏杀菌乳和UHT常温灭菌乳中复原乳的检测。

“另外就是要提升标准,设置合理的技术壁垒”,联名信也指出,从国外看,多数产品是低温保存、保质期很短的巴氏杀菌奶、酸奶等,常温奶份额很小保质期也较短,但出口到中国的常温奶保质期就较长,因此,要提升和统一标准,就保质期而言,内外要统一为6个月到8个月。

专家建议

规范液态奶产品对生鲜乳的使用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复原乳和奶粉其实都是中国特殊环境下的独特产物。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奶源匮乏,出台了临时的复原乳标准,当时制定的还原比例为20%,然而后来这一比例不仅被打破,更由于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复原乳被“放纵自由”了。至于干法工艺的婴幼儿奶粉,也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

“其实婴幼儿奶粉中真正使用的奶粉量只占到50%左右,其他成分主要是乳清粉、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王丁棉认为,国内婴幼儿奶粉能够拉动国内奶源使用量是很有限的。

“最关键还是要规范液态奶及含乳饮料中对生鲜乳的使用”,王丁棉表示,如果能禁止常温奶使用复原乳当然是好事。另外,对于目前市场规模达到200多亿的乳酸菌饮料,国家也应当通过修改相关的标准提高国内奶源的使用。

用税收手段调节鼓励企业生产低温奶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政府以及舆论方面还要加大对低温奶优势的宣传,正确引导消费者饮奶,这对促进国内奶源消化也有一定的帮助。

“我认为还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做法,采用税收原理调节市场”,王丁棉表示,美国市场对常温奶企业就加大税收,而对巴氏低温奶采取低税收,鼓励生产低温奶。

“常温奶保质期那么长,就跟罐头似的,还有什么营养价值,同时也让消费者养成了一种惰性消费”,王丁棉表示,牛奶本身就是快速消费品,如果消费者买的是新鲜产品,就必然在短时间内吃完。企业如果使用进口奶粉作为原料加工奶粉或者加工成复原乳,那么就应加大征收税费;对使用国内奶源的企业则实施税费减免,并采用公告备案制度,即企业使用了多少吨生鲜奶、产出了多少液态奶都进行公示,消费者也就一目了然。这样不仅能倒逼国内企业主动使用国产奶源,另外也一定程度弥补了国内外价差,从而解决国内奶源的出路问题。

在宋亮看来,就算明年国际奶价上涨了,即便翻一番,但是国内养殖成本高,同样无法与国际奶价抗衡。

“所以说,要救中国乳业,政府必须出手相助”,宋亮表示,当前中国乳业的市场调节机制已经失灵,如果政府不出手,国内奶牛养殖业能否坚持两年都不好说,希望国家对奶制品的标准进行修订,禁止一些产品使用复原乳,这样对国内的原奶消化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政府不出手,像现代牧业这种大型牧场两年内即有可能破产,国内其他大型奶牛养殖户也会是一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