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

在绵羊养殖上,夏季气温高,多雨,湿度大,由于饲养管理和防疫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绵羊传染性脓疱发生和流行,给绵羊养殖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必须认真加以防治。

一、绵羊传染性脓疱

俗称“羊口疮”,病原体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以3~6月龄的幼羊最易感,主要通过圈舍、用具和皮肤擦伤传播,一旦发生可危害多年。

1、临床特征:潜伏期4~7天,通常在口唇部皮肤和粘膜见到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的疣状厚痂,肉芽组织增生,使口唇肿大,影响采食,病羊往往因衰弱而亡,病程为2~3周。

2、防治措施:严禁从疫区引进绵羊,并建立绵羊引进隔离观察制度;可在每年3月或9月用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在羊只口腔粘膜内接种免疫;幼、羔羊口腔粘膜娇嫩,易引起外伤,应避免饲喂粗硬饲料,防止感染;发病后,用2%的火碱对羊舍及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并对病羊进行隔离治疗,可用食醋或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再涂以碘甘油或抗生素软膏,每天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