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丹参是丹参的一种,药用价值相对较高,对于冠心病、神经性衰弱失眠、急慢性肝炎、血吸虫病肝脾肿大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1 选地
紫丹参主要生长在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山坡、林下草丛、溪谷旁等区域。因此,在人工栽培紫丹参时,应选择土层深厚、海拔地势较高且不易积水的沙壤土种植。这样种地的排水与透气性能好,可以防止紫丹参根部出现根腐病,从而避免减产减质现象的发生。
2 整地
选好种植地后,需对土地进行清园和翻地。清园是采用除草剂对杂草进行杀根锄草,尽管除草剂可能对种植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但具有经济成本低且效率快的优点,为了避免对紫丹参健康生长造成抑制影响,应在喷洒除草剂7天后进行种植。翻地要求栽培人员掌控深浅度,一般种植条件下应将翻地深度控制在30~40厘米,若是翻地过深,紫丹参的根部会不停向下生长,最终只能获得1或2根主根;若翻地太浅,根系不能深入土层降低耐旱耐涝能力,由于土层表面营养成分不足,所以只能收获一些又细又小的须根,严重降低紫丹参栽培品种与产量。
3 基肥
基肥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种植地的土壤养分,为紫丹参健康生长提供有力支持。目前多数栽培基地选择使用效果优良且无污染的腐熟农家肥,适当搭配一些营养成分较充足的绿色有机复合肥。施加基肥时,根据不同种植阶段的要求适当选择施肥方式,常用方式有2种:一是撒肥,在翻地之前将肥料撒在地里;二是点施,要求1个参坑一点肥,为了避免出现烧苗现象,栽培人员应确保肥料与参苗间相距至少15厘米,严禁二者直接接触。
4 移栽
根据紫丹参的生长特性,最佳的移栽时间是3到4月。在移栽过程中,种植人员应确保芽头朝上,种植密度为每平方米10株,种植密度在30厘米*35厘米之间,并保证盖土厚度在2厘米左右。在充足的水分供应下,移栽后5到7天会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