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象征什么精神品质的人,竹子和蜗牛的寓意?

1、蜗牛在中国寓意着努力的精神。虽然它爬行的很慢,但绝对不会放弃。在很多歌曲中,蜗牛背负着重壳前行,也寓意着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另外,由于买房的压力巨大,蜗牛也被用来形容背负房贷的上班族,这是一种新的含义。

竹子的象征意义始终是正气的,竹子象征着生命的柔韧坚强、长寿安宁、幸福和谐。竹子秀逸而风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象征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谦内敛低调,象征虚心品格;竹子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着气节和傲骨;竹子生而有节,竹节必露,象征着高风亮节,富有气节。

竹子象征什么精神品质的人,竹子和蜗牛的寓意?

有竹子精神品质的人50字作文?

有竹子精神品质的人: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句,道出了诗人对竹子的偏爱。扬州八怪的郑板桥也曾有一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也流传千古,成为绝句。把竹子的精神品质挥洒的淋漓尽致。无论是在山石群布的瘠地,还是危险重重的崖壁,都可以看见它那挺拔的身姿。

竹子景物描写突出人物品质?

一、竹和松的本身特征

竹,又叫竹子,它有很多的品种,且多生长于我国的南方。有的竹子长得很矮,有的则长得很高,不过它都长得特别快,整个竹身有明显的节点。在南方的农家,你会看到许多的自然生长的竹子,就会发现以前家里的簸箕、垃圾篓、竹篓、竹筏等都是用竹子做的,由此可见,竹子相当地坚韧,且功能齐全。

当然,竹子长到一定时间还会开花,就整棵竹子来说,它十分地挺拔,修长,而且一年四季都不会枯黄,即使在冬天,也不会凋零。常青的竹子不管风吹雨打日晒,都不会表现出一点要罢工的趋势。

松,是常绿乔木,它的叶子像一根针,整棵树非常地有特色。因为它适应性非常地强,所以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它富有生命力的影子。竹和松都是四季常青,让人一看就能联想到生机,然后心生欢喜。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将他们运用到自己的诗文中。

二、竹和松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中

竹第一次被文人引用,是在《诗经》里——“绿竹猗猗,有匪君子”。这里竹的出现,跟君子绑在一起了,竹子修长挺拔,不正像俊美有德行的君子?之后,南朝的谢庄也直接地赞美竹“贞而不介,弱而不亏”,意思是竹子坚贞不渝,有骨气。

除此之外,吟咏称赞竹的诗人数不胜数,如柳宗元、韩愈、杜甫。他们都曾经在自己的文中借竹子表达自己高尚的节操,而有一位诗人更是直接表示,他就是白居易。

他在《养竹记》一文写到“竹似贤,何哉?”这是作者的发问:竹子就是贤能的人,有德行的人,为什么?因为竹子有坚固的根,有正直的本性,有谦虚的心,还有气节。

人们看到竹子这样的精神也应该向它学习,有不懂的问题要谦虚请教,看到污秽的一面要提醒自己不同流合污,保持自己该有的气节。作者的一番解释背后,饱含着一种意思: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君子?君子应该是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谦虚有礼、并且有远大志向的人。

当然,李颀也有一首诗引用了竹,但跟白居易的表达不同。李颀是盛唐时期的一位诗人,他富有才情,得到许多人的称赞。后来中进士,当了官,但都是无关紧要的小官,一生得不到重用,他内心苦闷彷徨。最后辞官了,辞官归乡途中,他看着满山的秋景,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望秦川》。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这里的“竹”其实并没有上面所说的象征意义,这里的“竹和松”是诗人联想到长安皇宫附近处处种满了竹。虽然生机勃勃,但是他已没有那个福气去欣赏,满院的竹和松,都像是染上了寒意,令人感到透骨的冷。因此在这里,竹又有了另一个代表:意象。

这些意象渲染了寒凉、凄冷的意境,让我们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希望像松和竹一样保持高尚的情操,但却不受重用、抑郁不得志而又无奈辞官归隐的心境。所以很多文人在自己的庭院中栽种竹子。

当然,松也是古人很喜欢种的一种树。他们认为,不只竹子和人一样,松和人一样的,也有很高尚的品格。《礼记》《论语》里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字:“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在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前一句的意思是,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零的。后一句则是,人就像松柏一样不改本心。

这样一看,松树那种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品格就表现出来了。因此,不管竹和松作为意象,都被作者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在白居易的笔下,竹和松是君子有气节坚贞不渝的象征,也是即使得不到重用依然保持自己内心高尚的情操的象征。

三、古人把竹和松比喻高尚人格的原因探究

从上述可知,竹和松被作者赋予了高尚的品格。一方面是跟竹、松本身的特性有关,作者赋予了它们主观情感,让竹和松也像人一样,有生命力,也有感情,更有精神品质。另一方面,也跟作者的亲身经历有关。

比如白居易,他是河南人,生于唐朝,祖上还很富裕,只是到他出生的时候,一切都变了。当时藩镇割据严重,战争不断,老百姓苦不堪言,到处都是战火经过之后的凋零状态。

白居易虽然长大了,也顺利考取了功名,但民间疾苦的困境一直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因此他当官之后,一直为百姓积极奔走。可是,后来,他因为得罪小人而遭到贬谪,成为一个“闲人”。这对于以兼济天下为理想的他来说,无异于酷刑。

因此,他把满腔的抑郁不得志,愤愤不平的心情全都诉诸笔尖上。比较著名的有这一句,“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意思是说,唉,竹子就是植物,它跟人有什么不一样呢?在我们的观念里,竹子和人本来就不一样。竹子就是竹子,是一种植物,而人就是人。

可是,作者接下来还写道,竹子和其他的草木,就像有德行的人和一般人。这两种人怎么区分?普通的人就是通过有德行的人了解事情始末的。因此,白居易把这篇《养竹记》写在了石壁上,就是要告知后人,让后人知道自己的怀才不遇,知道自己迫切希望能够得到重用。而他的志向终究像竹和松柏一样坚定不移。

白居易崇尚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深受这种影响的他十分关心民生,每次看到老百姓过着艰难的生活,他就像受酷刑一样难以自持,从他写的《卖炭翁》不难看出。

此外,儒家还提倡“积极入世,消极出世”。因此白居易在当官期间,始终没有忘记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帮助老百姓摆脱贫穷,但很遗憾的是,官场浮沉,风气多腐败,很多事情等他经历之后才知道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就能解决的。

他苦闷,彷徨,迷惘,不知所措,想做出改变,但时事不随他的意志走,不改变,又对不起自己的初衷。这种两难的境地让他十分地矛盾。满腹的愁情只能寄托在竹、松这些自然景物上,甚至他还直接把自己满腔针砭时弊的感情寄托在一首诗上——《涧底松》。这首诗的讽喻意味更加地浓厚,除了白居易,还有北宋的一位著名的豪放词牌大家苏轼。

苏轼与白居易经历相似,也是一位屡次遭受贬谪,壮志难酬的大家。苏轼的这一生,经历过3次贬谪:黄州、惠州、儋州。因其不想与他人同流合污,才数次遭到排挤。

他与白居易略有不同的是,被贬之后,他虽有惆怅,但却并无苦闷彷徨之意。他本人深受儒、道、佛三种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顺其自然,佛家思想的核心是与世无争。

因此,每次惆怅,他很快就会被道家和佛家思想影响,让他每次惆怅都只到此结束,而不会更加地深入。基于此点,他的一首《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就表现得十分地豪迈洒脱。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古代诗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因理想不能实现,而苦闷惆怅,消沉低落之下就将这些情绪排解在大自然中,确实有一种“天大地大,只有大自然属于我”的意味。当然,这种情况并不是消极避世,只是他们把感情都寄托在这些景物上,一方面是为排解,另一方面是为表明自己的心迹。

结语

总之,竹和松本无情,是作者赋予了它们高尚的品格,才得以流传至今,让我们一看到它们能想到它们身上美好的品性。其实细想一下,这样的形容还是十分贴切的:有抱负的人,多是胸怀天下,或上阵杀敌,或对峙朝堂,或置身民间,或独善其身,当这些都不能实现的时候,他们自然会产生一种与现实相斥的磁场,于是投身大自然的怀抱。

由此可见,像竹和松这一类的意象意蕴还是十分深刻的。当然,不管如何,都离不开引用它之人的主观感情,以及景物本身的特点。寻找一下,便会发现成为古人笔下的“座上宾”的可不仅仅是竹和松,还有许许多多的其他意象。

梅花象征什么品格?

我眼中的梅花和梅魂

梅花可以算作是我们的国花,因为梅花的精神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梅花的品德是高尚的,性格是独特的,意志是坚强的,它的毅力更是坚韧的。当刮起狂风、万花凋谢时,在茫茫白雪中却有一枝梅花在雪中傲然挺立。它的颜色在平日里看起来很普通,而在寒冬腊月时却显得格外耀眼。它不畏风雪,傲然挺立,从不低头折节。梅花让单调的冬天显得生机勃勃,整个冬天因为梅花也变得更加美丽。

我最喜欢毛泽东爷爷赞美梅花的一首词《ト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着。

特别是当我学习了《梅花魂》这篇课文后,我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坚强不屈、不屈不挠的,梅花的精神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他们正如这梅花一样,无论受到怎样的欺凌,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他们都是顶天立地、勇往直前的,从不肯低头折节。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不禁感到一丝愧疚。平时生活中当我遇到一点挫折时总想着低头放弃。自从我认识了梅花以后,我也要学习梅花的精神,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敢地抬起头,再也不会被困难吓倒。

希望每个人都具有梅花的品质,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友友们的观看

竹子的寓意和精神象征什么人?

竹子四季常青,寓意着青春永驻,高风亮节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