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花店送花,你与奶奶之间独一无二的故事?

我与奶奶之间还真有个独一无二的故事。

有一年,家里人都不在家,只有我和奶奶在家。奶奶神秘地拉我走到她的房间,在她的衣柜里拿出一个小木盒。之后,又从小木盒的最底层,找出一个小布包。又从小布包里拿出一个小物件。这是个通体黄色的小青蛙。“这个是我出嫁时爹妈给的嫁妆,送给你了。千万不能告诉别人!“我拿起小青蛙,它的做工非常精致,我说:“奶奶,我不能要!“奶奶说:“我最喜欢的就是你了,收下吧。“我拗不过,收下了奶奶的这份爱,这份情!

我的奶奶,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她父亲头脑灵活,家里土地很多,雇了几个长工和短工种地。家里又有几家买卖,卖些日用品等。她父亲土改时定为富农。奶奶聪明好学,读过私塾,知书达理。奶奶的针线活、手工、剪纸也很好。奶奶20岁时嫁给爷爷。

解放前,都是一大家子在一起过日子的。结婚后,奶奶深得她婆婆的喜欢。奶奶的大嫂(大妯娌)自从奶奶来后感觉失宠了,她对奶奶非常不满,经常没事找事,有事找茬。奶奶忍无可忍,与之争吵了一次。就是这次的吵架,奶奶精神失常了。

解放后,他们分家单过。奶奶的病情得到控制。后来,我几个姑姑和大伯们也结婚了,有了各自的家庭。奶奶就跟着我爸妈过(因为她有病,只有我爸妈对她好。她谁也不跟,只跟我爸妈)(爷爷此时已经过世)。

爸妈对奶奶非常好,奶奶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治疗并控制得很好。爸妈在城里工作,就把奶奶安排在家看我(我从小跟奶奶就亲)。奶奶虽然有时候也犯病,但从来不对我发脾气。我们家兄弟姐妹几个都对奶奶好,所以,她在我们家过得非常舒心。

大伯曾经也想接她去住几天,可她只住了一宿就吵着要回家。没办法,只好把她送了回来。

在我家,奶奶生活得十分幸福。她的病几乎痊愈,身体也非常硬朗。她经常给我们捏泥人、捏小猪、捏小猫、捏小狗、小鸡、小鸭、小鹅等小动物(我们也学会了这些,也给我们的后代捏),她还能用纸剪出老虎、小猫等小动物,多数是用彩纸剪,然后用香烟中的锡纸衬在里边。这时小动物就像活了似的,金色的眼睛金色的纹理,漂亮极了!

奶奶病了。爸爸请来了最好的医生,病情好转。妈妈每天喂水喂饭,侍候得特别精心。

有一天,奶奶说要吃高粱米饭(我家很少吃这种饭,几乎不给奶奶吃)。饭做得很烂乎,又做了肉丁(也是很烂乎的)。这顿饭是我喂奶奶的。我特别小心地给她喂饭,她吃得很慢,嚼得很细。她吃了大半碗饭,她吃了小半碗菜。吃完之后,她说:“这饭真香啊!”脸上的笑容告诉我,奶奶很幸福,很满足!

吃晚饭时,妈妈拿来做好的打卤面。奶奶吃了半碗面,又喝了点面汤。又带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说:“我有点儿困,先睡一会儿“。

这一睡,奶奶再也没有醒来。奶奶昏迷了七天七夜,医生说醒不来了,准备后事吧!可为什么不咽气呢?邻居说:“她在等人吧!“是啊,在奶奶的子孙中,只有小姑家在满州里,还没有到。

第七天晚上,风尘仆仆的小姑一家人回来了,奶奶的脸上带着微笑,安详地走了!

我的奶奶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永远地离开了我!现在每每想起,我还是止不住地流泪!

天堂中的奶奶,一切安好!

最近不断有相声新秀加入德云社?

德云社都快完蛋了,还什么利于今后的发展?

相声这行业早就扯淡了,郭德纲几年前就在台上说过,说相声这行连江山都没了,就是一片汪洋大海,上边飘着一个叫德云社的小船,什么时候这个小船没了,相声也就没了。

以前就单纯觉得这就是个段子,现在回头想想,郭德纲说的怕是大实话。

再低头看看,郭德纲能把相声这行商演化,组建个德云社弄到现在这么规模,真的是特别不容易。

也就是郭德纲,换二一个人都未必有这个本事和运气。

但德云社真的一直在良性发展么?

一个最简单的数据,现在德云社买票人群女性比例已经高达43%,而且年龄分布一年比一年低,反而前几年一些喜欢相声的老粉丝们,开始不再来剧场听相声,或者来剧场也在最后边。

取而代之的是这些“德云女孩”,舍得花钱,有大把时间,占据剧场最好的位置,举着最贵的灯牌送着最贵的礼物。

德云社早就从一个单纯的听相声的剧场,变成一座巨大的流量明星天团。

天团主力就是那几个火起来的新一代相声演员,张云雷、孟鹤堂、烧饼、岳云鹏、郭麒麟等小鲜肉小肥肉

而听众就是从偶像圈转粉过来的德云女孩。

上至互联网打榜,下到剧场送花,这些女孩子粉丝懂得饭圈规矩,熟悉饭圈用语,有组织有纪律的大规模集体行动

拼数据,占头条,刷超级话题,哪怕是顶级明星的流量大战,德云女孩都能把二奶奶或者少奶奶的名字留在前几名的位置。

德云女孩绝不认输,德云社天天热搜。

老粉丝觉得新粉丝毁了艺术,新粉丝觉得老粉丝不懂偶像。

同样是一拨人的粉丝经常干两拨事情。

以至于最后郭德纲都忍不住发火,说“给他们一个安静说相声的环境”

但安静下来了么?

尝过流量的甜头之后,再也心静不下来了。

---------------------------------------------------------------------------

德云社不缺新秀,早就饱和了

你以为德云社如日中天时商演能赚多钱,你看着封箱几千几万人一张门票好几千,一年有几个封箱开箱钢丝节?

平时剧场里几十几百的门票,大多数还是坐不满。

德云社养着四百多口人,够吃肯定是够吃,但想荣华富贵,太难。

德云华服、德云红酒、德云郭家菜折腾这么久,为的不还是赚钱补贴家用?

德云社赚不了大钱是真的,德云社在转型也是真的。

越来越多的新秀加入德云社,张番、刘铨淼、章绍伟、孔挚杰以及刚刚加入的王善勇、高玉凯。

这些来德云社学相声是其一,更多的还是蹭热度挂个名号。

郭德纲这些年早就看出来了,以后没了自己和于谦,德云社早晚是一盘散沙,这船早晚会沉底,别不信,真的是这样。

但要不说郭德纲值得尊敬呢

郭德纲是真心喜欢相声,他特别想相声这行业能活下去,哪怕少了点传统,也要多一辈传承。

所以郭德纲想趁着自己还在,使劲多捧几个好苗子,使劲让更多的观众记住几个说相声人的名字

哪怕以后树倒猕猴散,德云社完蛋了,这几个人出去也能活着,也能把相声带出去,不至于没人愿意说相声。

你张番刘铨淼想说相声但不红是吧,好,来德云社,我捧红你,不求别的,就是让你能说相声糊口吃饭,以后把相声说下去就行。

王善勇高玉凯是好苗子吧,来德云社,能拿到多少算多少,千万要好好说相声别扔了这门手艺。

德云社缺人么?不缺,大剧场不知道,小剧场早就饱和了,本来观众就不多,一大堆演员轮着上,能常驻下来的都算精英。

德云社缺精英么?不缺,自己家就是生产精英的,哪里需要引进。云字课都能独当一面,鹤和九字科也都是人才,现在霄都有人冒头想出来了。

精英多的是,但能上台表现,能让老郭拿出去捧的,还真是需要排队,烧饼等了这么多年还没轮到捧他呢,别人更得眼巴巴看着了,哪里还需要引进什么精英啊。

德云社需要开拓市场么?不需要,德云社都饱和了,市场早在几年前就更饱和了,出去看看,除了德云社,其他小剧场哪个月没几家关门了的。

所以,加入的新秀越多,越不利于德云社发展

德云社不是1+1=2的企业,德云社就是围绕在郭德纲于谦这个1,后边不断乘以0.1的社团,只要这个1在,德云社就不断发展,这个1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什么德云社更新换代,什么新鲜血液,什么发型新市场都是表面上的,真正的德云社在做的,就是趁着船还在,能帮一个是一个,能带出去一个是一个,不管你是走偶像路线学张云雷,还是走卖萌耍贱学岳云鹏,只要你能走出去,就行了,等郭德纲以后退休了,德云社关门了,大家都能有个门路。

德云社可以没了,相声如果能留下传出去,哪怕仅仅再苟延残喘几十年,也是一件好事儿。

人力终有穷尽,能做到多少算多少,这是郭德纲的打算。

杜月笙是如何霸占的孟小冬?

杜月笙霸占孟小冬,这从何说起呢?杜月笙虽然是个流氓大亨,但对于女人,他并不缺。在他的一生中,拥有过不少美人,举行过七次婚礼。不过他真正用心追求过的只有两位:一个是名伶姚玉兰,另一个便是他苦心栽培的红伶孟小冬。

杜朋笙是个超级戏迷,二人的缘分也算是“因戏生情”。孟小冬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梨园世家,孟氏一门三代中,出了九位皮簧戏、京剧名角。

孟小冬在唱戏上也很有天分,5岁便跟随父亲孟鸿群吊起了嗓子,学习老生唱段。6岁就开始跟着家人跑码头,7岁时随父亲到无锡,便有了登台的机会。

后来父亲在一次武戏表演中受了伤,不能再从事剧烈的武戏表演,只能在戏班里跑起了龙套。父亲事业上的受挫,家里的生计也成了问题。

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决定让她提前走入梨园,传承家族衣钵。于是,孟小冬投在了姨夫孙派老生仇月祥的门下,签了八年的卖身契。

1917年,法租界开办了一个“大世界”,向当时上海最为繁华的娱乐场所新世界叫板,所以在各方面的配置上很重视。在京剧这块,老板黄楚九花重金请来了当时在上海滩名气很大的著名武生李春来,在当时相当轰动。

1919年,孟小冬也开启了自己的商业演出,偶然的机会被黄楚九发现,于同年12月,便签下了孟小冬。

1919年12月13日,这一天对于孟小冬并不寻常,上天赋予了它的纪念意义。当天,孟小冬是压轴演出,剧目是《击鼓骂曹》,她演的是祢衡。

当她唱到“纵然将我的头割下,落一个骂贼的名儿扬天涯”时,台下喝彩不断,观众席中一个30多岁的男子,吩咐手下准备了一个花篮,他要亲自向孟小冬献花。

这名男子便是杜月笙,孟小冬唱完,男子便迫不及待地起身,走向后台,当他见到孟小冬时,双手抱拳,用韵白的方式说道:

“孟大小姐,阿拉杜月笙这厢有礼了!”

孟小冬当时正在卸妆,她平时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但却被杜月笙的这波操作给逗笑了。孟小冬接了花篮,还了礼,杜孟二人完成了第一次见面。

那时的孟小冬年仅十一岁,她大概做梦都没想到,这个人最后竟成了她的老公。实际上对于孟小冬,作为超级戏迷的杜月笙早就听过她的戏,只不过那时的她还只是个小女孩。

有人说,在二人第一次见面时,杜月笙就被孟小冬迷住了。不过从现实角度看,当时的杜月笙迷恋更多的是她的戏,远还发展不到男女情爱上来。不过经过这次送花之后,杜月笙确实非常关照孟小冬,给了她很多帮助。

当孟小冬与“大世界”的合约到期后,在杜月笙的撮合下,孟小冬于1920年12月便正式搭班黄金荣的共舞台。但是孟小冬并没有呆多久,由于官绅争风吃醋,不少名伶成了受害者。

比如名角露兰春被黄金荣强娶,黄金荣因为露兰春殴打了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卢筱嘉,结果反手就被卢筱嘉投进了监牢。对于这件事情,得利最大的人却是杜月笙。

孟小冬要走,杜月笙自然十分留恋,一直念叨着听不到她的戏了。于是,他便请百代唱片公司为孟小冬灌制了几张唱片,以此作为留念,这也是孟小冬早期充满“海派”味儿的唱片。但大家对此更多的解读是,杜月笙是为了让孟小冬父女多赚点钱,少吃一分苦。

随着京剧艺术的日渐成熟,观众的口味提高了,对艺术的要求也更高了。孟小冬虽然曾红极一时,但她师从仇月祥所学的“老三派”,已渐渐衰落。

在艺术上处于瓶颈期的孟小冬,究竟该如何继续向前,她犹豫不决。民国初年的京城,最流行的是谭派,即谭鑫培一派,在京城几乎“无腔不谭”。

为了帮助孟小冬,杜月笙于1922年邀请她加入了自己的票房。票房一有什么活动,杜月笙都叫上孟小冬去参加。这样孟小冬有机会结交京剧界的名人,开阔了眼界,对她个人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帮助。

并且,在杜月笙的安排下,孟小冬拜了孙佐臣为师。孙佐臣早年也是名伶之一,因为坏了嗓子,后改学了胡琴,搞起了伴奏。关键请他伴奏的京剧演员,基本都是名角儿,其中就有余叔岩。

所以,孟小冬最初接触余派是从孙佐臣开始的,她迅速掌握了余派唱法的奥秒,以致于后来有机会成为余派传承唯一的弟子。

孟小冬之后选择了北上发展,杜月笙依旧在上海闯荡。期间杜月笙曾因黄金荣的事去过北京,还特意去拜访了孟小冬。

对于这一次见面,孟小冬依旧没什么大的感触,但是杜月笙却感触颇深。之前她迷的是孟小冬的戏,再见面她连孟小冬的人也迷上了。此时的孟小冬已经俨然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杜月笙对于眼前这个美人越发的欣赏了。

从1927年梅孟结合,到1931年梅孟正式分手,杜孟二人的交集有限。但是对于梅孟这段感情的结局,杜月笙倒是有幸参与了,并且借此与孟小冬的交集又多了起来。

1931年,梅孟二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孟小冬为了向梅兰芳讨要个说法,准备走法律途径维权。于是,她南下到了上海。

在上海期间,孟小冬找到了她的好姐妹姚玉兰,而此时的姚玉兰已经是杜月笙的第四房姨太太。好姐妹相见自然高兴,但更兴奋的人却是杜月笙。

当年孟小冬嫁给了梅兰芳,他曾为此有过失落。如今孟小冬找上门来,让他产生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这次他再不会让孟小冬溜走了。

在姚玉兰的建议下,孟小冬最终没有找律师,而选择了让杜月笙帮他解决这个问题。杜月笙自然求之不得,他马上就给远在北京的梅兰芳打了个电话,最终为孟小冬拿到了四万块的补偿款。

在那场心碎的婚姻中,孟小冬总算扳回了一局。这倒不是因为拿到了一笔钱,而是觉得自己总算得到了一丝尊严。

不过这次孟小冬并没有留下来,她还是走了。直到1935年,南方发生洪灾,此时已是上海大亨的杜月笙,以慈善家的身份在上海发起了赈灾义演,请来的都是名角儿,已有“冬皇”之称的孟小冬自然也在其中。

义演结束后,她并没有立刻回北京,由于身体不适,她留在了好友姚玉兰家中调养。这一住改变了孟小冬的后半生,她对杜月笙产生了感情,而且撮合的人就是好友姚玉兰。

孟小冬对杜月笙的印象很好,多年来也没少受他的帮助。经过姚玉兰这么一撮合,孟小冬对杜月笙的好感急剧上升,但是还有一层窗户纸没有捅破,据说好事是这么成的:

一天晚上,姚玉兰力邀孟小冬跟自己一起睡。结果,半夜的时候,姚玉兰偷偷出去了,而再进来的时候,人已换成了杜月笙。

面对突发的变故,孟小冬虽有些吃惊,但并没有抵抗,而是选择了默认。从此,孟小冬便成了杜月笙的女人。

由此可见,杜月笙对孟小冬并没有强迫的行为,反而是多年耕耘的结果。1950年6月,躺在病床上的杜月笙做了一件令所有人吃惊的事情:他要与孟小冬举行婚礼。

婚礼举行不久,杜月笙便离世了。如果不是因为爱情,一份尊敬,哪位女子能让重病在身的杜月笙爬起来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

他们的故事,说起来,既让人羡慕,又有几分悲凉。

有哪些相声的包袱令你意想不到回味无穷?

论相声包袱那首屈一指必然是郭德纲和于谦了,至于响亮的包袱和现挂的彩头那更是数不胜数了。

在我看来,郭于的合作越来越炉火纯青,磨合的也已到了一个眼神,一个语气就能擦枪走火的“现挂”层次了!再加之两人的人气,以及多年培养的粉丝和听众,一些原始的段子都可以发挥出别有韵味的笑点来!

但是真要总结起来,就太有难度了,我只能班门弄斧提炼一些自己此刻觉得记忆深刻,又比较搞笑的段子在这里总结一下,希望网友们再补充一下!

1.“小心地(此处念“de”)滑”第一次看到郭德纲一本正经地在地上做出滑冰的动作的时候,差点没笑死我,成天见到的“小心地滑”的牌子被郭德纲如此谐音,当真佩服郭德纲抖包袱的能力!简单直接!

2.“给爷来双筷子!”郭德纲和面馆老板吵得不可开交的节骨眼,突然从面里挑出一只虫子来,正当老板不知所措以为不好善后的时候,郭德纲竟然只要求换双筷子,当真是闪断腰!

3.“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郭德纲和女友迷路后,他的女朋友叫醒他告诉他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当郭德纲问起来的时候,那女朋友一本正经地告诉他:“坏消息是我们迷路了,只能靠吃牛粪维持生存了!”当郭德纲希望能从好消息里找到些安慰时,女朋友却告诉他:“好消息是牛粪有的是!”直接喷饭。

4.“爽啊!爽死了!”郭德纲谈了个女朋友叫“爽”,郭德纲每次在楼下叫女朋友的时候都会叫“爽啊!爽啊!”,楼上的人都向下看。直到两个人谈崩时,女朋友绝情的说:“我们散了吧,就当我死了!”郭德纲则难过的在楼下发泄:“爽死了!爽死了!”楼上的人则看得更多了。本来已经很好笑了,结果于谦开始了他的神回复:“是呀!看得人越来越多是因为是不同的阶段!”直接笑喷!

5.“给我换条红裤子!”“再给我换条黄裤子!”于谦的“父亲”文武双全,有人来砸场子,先进来两个人,郭德纲说:“给我换条红裤子!”于谦补充说:“这是怕溅一身血!”紧接着又跳进来几十个人来,郭德纲喊:“再给我换条黄裤子!”于谦不淡定了:“怎么?这是怕溅一身屎?要拉裤子里?”

先总结这么多吧,毕竟太多了!一时也想不起来太多,打字也不易!希望网友们能补充一下!

练练嘴有哪些顺口溜?

捉兔

天津花店送花,你与奶奶之间独一无二的故事?

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白石塔

白石白又滑,搬来白石搭白塔。白石塔,白石搭,白石搭石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滑。

花鸭与彩霞

水中映着彩霞,水面游着花鸭。霞是五彩霞,鸭是麻花鸭。麻花鸭游进五彩霞,五彩霞网住麻花鸭。乐坏了鸭,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四和十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兜装豆

兜里装豆,豆装满兜,兜破漏豆。倒出豆,补破兜,补好兜,又装豆,装满兜,不漏豆。

汤烫塔

老唐端蛋汤,踏凳登宝塔,只因凳太滑,汤洒汤烫塔。

蚕和蝉

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叶里藏,蝉常在林里唱。

六十六头牛

六十六岁的陆老头,盖了六十六间楼,买了六十六篓油,养了六十六头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六十六篓油,堆在六十六间楼;六十六头牛,扣在六十六棵垂杨柳。忽然一阵狂风起,吹倒了六十六间楼,翻倒了六十六篓油,折断了六十六棵垂杨柳,砸死了六十六头牛,急煞了六十六岁的陆老头。

枪和糠

墙上一个窗,窗上一支枪,窗下一箩糠。枪落进了糠,糠埋住了枪。窗要糠让枪,糠要枪上墙,墙要枪上窗。互相不退让,糠赶不走枪,枪也上不了窗和墙。

白果树

我从伯伯门前过,看见伯爹伯妈门前种着白果树,白果树上站着百十百个白斑鸠,我就拣了百十百块白石头,打那百十百个白斑鸠。

好孩子

张家有个小英子,王家有个小柱子。张家的小英子,自己穿衣洗袜子,天天扫地擦桌子,王家的小柱子,捡到一只皮夹子,还给后院大婶子。小英子,小柱子,他们都是好孩子。

送花

华华有两朵红花,红红有两朵黄花,华华想要黄花,红红想要红花,华华送给红红一朵红花,红红送给华华一朵黄花。

皮鞋、蒲鞋

一只皮鞋,一只蒲鞋,皮鞋补蒲鞋,蒲鞋补皮鞋,皮鞋、蒲鞋,蒲鞋、皮鞋……

猫鼻子

白猫黑鼻子,黑猫白鼻子;黑猫的白鼻子,碰破了白猫黑鼻子,白猫的黑鼻子破了,剥了秕谷壳儿补鼻子;黑猫的白鼻子不破,不剥秕谷壳儿补鼻子。

羊和狼

东边来了一只小山羊,西边来了一只大灰狼,一起走到小桥上,小山羊不让大灰狼,大灰狼不让小山羊,小山羊叫大灰狼让小山羊,大灰狼叫小山羊让大灰狼,羊不让狼,狼不让羊,扑通一起掉到河中央。

盆和瓶

桌上放个盆,盆里有个瓶,砰砰啪啪,啪啪砰砰,不知是瓶碰盆,还是盆碰瓶。

画狮子

有个好孩子,拿张图画纸,来到石院子,学画石狮子。一天来画一次石狮子,十天来画十次石狮子。次次画石狮子,天天画石狮子,死狮子画成了“活狮子”。

毛毛和猫猫

毛毛有一顶红帽,猫猫有一身灰毛。毛毛要猫猫的灰毛,猫猫要毛毛的红帽,毛毛把红帽交给猫猫,猫猫给毛毛几根灰毛。

斗放豆

黑豆放在黑斗里,黑斗里边放黑豆,黑豆放黑斗,黑斗放黑豆,不知黑豆放黑斗,还是黑斗放黑豆。

瘸子

北边来了一个瘸子,背着一捆橛子。南边来了一个瘸子,背着一筐茄子。背橛子的瘸子打了背茄子的瘸子一橛子。背茄子的瘸子打了背橛子的瘸子一茄子。

天上七颗星

天上七颗星,地上七块冰,台上七盏灯,树上七只莺,墙上七枚钉。吭唷吭唷拔脱七枚钉。喔嘘喔嘘赶走七只莺。乒乒乓乓踏坏七块冰。一阵风来吹来七盏灯。一片乌云遮掉七颗星。

妈妈骂马

妈妈种麻,我去放马,马吃了麻,妈妈骂马。

白家伯伯

北贫坡上白家有个伯伯,家里养着一百八十八只白鹅,门口种着一百八十八棵白果,树上住着一百八十八只八哥。八哥在白果树上吃白果,白鹅气得直叫:我饿!我饿!

比锤

炉东有个锤快锤,炉西有个锤锤快,两人炉前来比赛,不知是锤快锤比锤锤快锤得快?还是锤锤快比锤快锤锤得快?

窝和锅

树上一个窝,树下一口锅,窝掉下来打着锅,窝和锅都破,锅要窝赔锅,窝要锅赔窝,闹了半天,不知该锅赔窝,还是窝赔锅。

小毛与花猫

小毛抱着花猫,花猫用爪抓小毛,小毛用手拍花猫,花猫抓破了小毛,小毛打疼了花猫,小毛哭,花猫叫,小毛松开了花猫,花猫跑离了小毛。

种冬瓜

东门童家门东董家,童、董两家,同种冬瓜,童家知道董家冬瓜大,来到董家学种冬瓜。门东董家懂种冬瓜,来教东门童家种冬瓜。童家、董家都懂得种冬瓜,童、董两家的冬瓜比桶大。

高高山上一条藤

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

高高山上一条藤

小牛放学去打球,踢倒老刘一瓶油,小牛回家取来油,向老刘道歉又赔油,老刘不要小牛还油,小牛硬要把油还给老刘,老刘夸小牛,小牛直摇头,你猜老刘让小牛还油,还是不让小牛还油。

扁担和板凳

板凳宽,扁担长,板凳比扁担宽,扁担比板凳长,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板凳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南南有个篮

南南有个篮篮,篮篮装着盘盘,盘盘放着碗碗,碗碗盛着饭饭。南南翻了篮篮,篮篮扣了盘盘,盘盘打了碗碗,碗碗撒了饭饭。

乌鸦说猪黑

乌鸦站在黑猪脊上说黑猪黑,黑猪说乌鸦比黑猪还要黑。乌鸦说它身比黑猪黑,嘴不黑,黑猪听罢笑得嘿嘿嘿。

妞妞和牛牛

牛牛要吃河边柳,妞妞护柳要赶牛,牛牛扭头瞅妞妞,妞妞扭牛牛更牛,牛牛要顶妞妞,妞妞捡起小石头,吓得牛牛扭头溜。

胡子骑驴子

胡子骑驴子,驼子挑螺蛳,胡子撞翻了驼子的螺蛳,驼子拖住胡子的驴子,胡子去打挑螺蛳的驼子,驼子来打骑驴子的胡子,胡子打驼子,驼子打胡子。

上果市

四个孩子上果市,拿着四个小篮子。花了硬币四毛四,买了十个小柿子。四个孩子出果市,拾了四十小石子。到了家里吃柿子,吃完柿子玩石子。

倒吊鸟

梁上两对倒吊鸟,泥里两对鸟倒吊。可怜梁上的两对倒吊鸟,惦着泥里的两对鸟倒吊,可怜泥里的两对鸟倒吊,也惦着梁上的两对倒吊鸟。

北京和天津

天津和北京,津京两个音。一是前鼻音,一是后鼻音。如果分不清,请你认真听。

四个头

天上有日头,地下有石头,嘴里有舌头,瓶口有塞头。天上是日头不是石头,地下是石头不是日头,嘴里是舌头不是塞头,瓶中是塞头不是舌头。

梳胡子

苏州有个苏胡子,湖州有个胡梳子。胡梳子买把斧子做梳子,苏胡子买把梳子梳胡子。

涩柿子与石狮子

树上结了四十四个涩柿子,树下蹲着四十四头石狮子;树下四十四头石狮子,要吃树上四十四个涩柿子;涩柿子不让石狮子吃涩柿子;石狮子偏要吃涩柿子。

白庙、白猫

山上有座白庙,地上有只白猫,白发老公公掉了一顶白帽,白猫叼着白帽跑进一白庙。

三娘找山羊

三娘在山上放三只山羊,三只山羊翻过山梁,三娘翻过山梁去找三只山羊。三只山羊躲在杉树旁,三娘找到三只山羊。

补裤

一块土粗布,一条粗布裤,哥哥屋里补布裤,飞针走线自己做。粗布裤上补粗布,土粗布补粗布裤,哥哥穿上粗布裤,艰苦朴素牢记住。

动图

分清巾金睛景

小金到北京看风景,小京到天津买纱巾,看风景,用眼睛,还带一个望远镜。买纱巾,带现金,到了天津把商店进,买纱巾,用现金,看风景,用眼睛,巾、金、睛、景要分清。

画葫芦

胡图用笔画葫芦,葫芦画得真糊涂,糊涂不能算葫芦,要画葫芦不糊涂,胡图决心不糊涂,画出一只大葫芦。

登山

小三去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小三山上大声喊:离天只有三尺三!

死狮子

我说四个石狮子,你说十个纸狮子。纸狮子是死狮子,石狮子不能撕,要想说清这几个字,读准四十石死撕。

油缸碰豆筐

豆混油,缸混筐,豆要油赔豆,油要豆赔油;缸要筐赔缸,筐要缸赔筐。墙上油一缸,墙下豆一筐,乒乓一声响,油缸碰豆筐。

小花鼓

一面小花鼓,鼓上画老虎。妈妈用布来补。到底是布补鼓,还是布补虎。

换斑竹

斑竹林里头有干斑竹,包谷林里头有干包谷。潘家三虎走进包谷林,掰了一担干包谷,回家路过斑竹林,换了三根干斑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