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大全图片及名称,被老农称为金不换的植物?

“金不换”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正是因为用处比较多,而且还具备较强的药用价值,所以才被称为金不换。当然,金不换只是它的地方俗称,潮汕、梅州等地的小伙伴应该对这个名字比较熟悉。它还有多个俗称,比如鱼生菜、香花子、兰香、九层塔、光明子等等。

那么,金不换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它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我们今天不聊动物,来聊一下植物。

金不换

金不换以及上面我们说的多个名字其实都是罗勒(Ocimum basilicum)的俗称,罗勒是一种菊类植物,属于唇形科罗勒属,它之所以有多种俗称,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的分布比较广,一方面则是不同地区的人取它们的形态和特点。

首先,金不换是原产于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它们在我国中部、东部以及东南部地区都有人工栽培,所以分布就广了些。

其次,金不换的香花子、兰香等俗称其实是根据它的口感来的,因为金不换其实是一种香草,它们的叶片中富含丁香油酚,所以闻起来会有一种丁香花的气味,同时金不换内还含有一定量的草嵩脑,这是一种广泛的存在于茴香、八角、香叶等香料植物中的成分,只是相比较这几种传统的香料植物,金不换的草嵩脑含量稍微低了一些而已。

正是因为本身带有花香以及香料的香味,所以金不换在西方、印度等地都是最常见的烹饪香料之一,尤其是意大利菜中,金不换几乎是最常用到的天然香料。

而它九层塔这个俗称就是根据其外观而来的,金不换虽然是一种矮小的植物,但是在花期,它的花柱会直立向上生长,而且花序还是层层叠叠的,酷似一座塔,最关键的是当它的花柱完全长成后,三个花头为一层正好是九层,因此就有了九层塔这个俗称。

金不换的花为白色的小花,随着逐渐的成熟,它们的花会逐渐的枯萎,并且花茎会逐渐的变黄,此时我们就能从它的花柱上收集黑色的种子了。金不换的种子非常的小,比我们常见的芝麻粒都要小一倍。

而且金不换的种子也比较脆弱,在种芝麻时,它们通常在地下开好沟,直接站着撒下芝麻粒就可以了,但是这个方法却会造成金不换种子无法发芽,因为它的种子非常的不耐摔,所以要蹲下播种,也正是因为这样,野生的金不换繁殖能力其实并不强,这也是它们被称为“金不换”的原因之一(仅限野生的哈,人工种植的有很多了)

金不换种子

金不换的神奇之处?

金不换除了具备可以辅助烹饪的能力外,还有一个比较好的作用,那就是驱虫止痒,由于它本身能散发出一定的气味,是可以起到一定的驱虫效果的,同时,它们本身叶片中的物质也具备一定的止痒作用,除了这两个作用外,金不换最大的价值就是药用了。

在《常用中草药手册》中,金不换是有治疗风寒感冒、头痛、胃腹胀满、消化不良、胃痛、肠炎腹泻、跌打肿痛、风湿关节痛等疾病的疗效的,同时外用还能治蛇伤、湿疹、皮炎等等。

而在如今科学家们也对金不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目前已经证实罗勒具有强大的抗氧化、防癌、抗病毒和抗微生物性能。此外,罗勒在幼鼠实验中已经被证实有减少血小板聚集和实验性血栓的发病几率。

而且它本身散发出的淡淡的香气还具备一定的提神醒脑的能力,可以说是药用价值拉满了。

总结

金不换其实说的就是罗勒,不过罗勒很多种,在我国最常见的就是散发出丁香味的亚洲罗勒(Basil)了。当然,它并不是真的给金子都不换,因为事实上,如果环境和气候允许,我们在家里都能自己种,而它金不换的真正意义是它的功效实在太多了,而且是少有的可以药食同源的植物。

野菜大全图片及名称,被老农称为金不换的植物?

你能说出几种生长在农村田野里的山野菜?

感谢邀请。现在到了春天吃野菜的季节了,所以各种各样的野菜也都搬上了餐桌,说一下田地里的几种记忆犹新的野菜吧。

一,菊花芽。

这个小时候经常去地里采摘,一般会长在有很多树的地方,长在地面表层,踩上去都会有点扎脚,在采摘的时候不小心就有可能把手划破,但是非常好吃有一种浓浓的香味。

二,灰灰菜。

这个菜特别多,不光是在田野里,有时候在院子的前边后边,墙根儿上都会长出很多,很多时候都会掐一截顶上很嫩的部分,拿回家清洗干净,与面粉搅拌在一起,放入蒸笼蒸熟,然后拌蒜泥,这样吃味道很好。

三,剪刀股。

这种野菜小时候很常见,但是不常吃,因为它的味道非常苦,但是它有一个特别好的功效,就是能够降火,如果长时间上火下不去,可以取一些剪刀骨用开水焯一下,然后放上各种调料去凉拌来吃,能起到降火的功效。因为它的叶子长得比较细长,杂乱地放在一起,就像一把把小剪刀一样,所以叫做剪刀股。

四,面条菜。

这个在我们农村都不陌生,数量有非常多,所以小的时候经常吃面条菜,都是用来蒸着吃,洗干净以后放上面粉,搅拌均匀,面粉的用量不能太多,裹上薄薄的一层就可以,放入笼蒸笼隔水蒸熟,大概六七分钟就可以出锅,记得小时候也没少吃这种野菜。

五,野蒜。

还记得小时候吃过的野蒜吗?这种野菜现在已经有的地方在人工化种植啦。野蒜清洗干净,切小断与鸡蛋放在一起爆炒很好吃。

说过了野菜,再来说两个野生的果子吧,今天看到很多人都在交流野菜,就忽然想起来小时候见过的野果,真的非常想念,但是很难吃到了。

六,野葡萄。

这个东西小时候我们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就像葡萄一样,暂且叫它野葡萄吧,认识的可以回复一下,它到底叫什么,就是紫色的小果子,吃到嘴里特别甜,我记得小时候在我们院子后面有一片草地,里面长了一些这种东西,每次中午不午休,就会偷偷的跑去摘这种野果子吃。

七,黄姑娘。

这种野果叫黄姑娘还是同事告诉我的,现在网上也有卖的,但是我小时候吃的那个,不知道是不是这种,长得特别像,里面是黄色的,外面有一层皮包裹着。但是那个味道特别难吃,有点酸涩的感觉,但现在我再也没有见到过。

我是一个为了孩子吃的健康而努力学做饭的宝妈,一个月前加入悟空问答,创造过单篇阅读量349万的成绩,积累粉丝2800人,感谢大家对铲子爱厨房的支持,每天在头条持续分享家常菜,面食,烘焙小吃的制作方法,喜欢做饭的朋友记得动动手指点下关注,球球妈感谢大家观看!

为什么农村现在有很多的菜吃?

为什么农村现在有很多菜吃,有些人还是喜欢吃野菜呢?

你好!对于您这个问题,我本人就是农民,所以就不由自主的想回答的一下。以便对您有解惑之意,望大家喜欢。

现在的农村可以说是不缺菜吃,尤其夏、秋两季。但我们农民就喜欢吃一些野味,其实吃野菜原因,乡村陇原认为就两点,下面做具体分析。

新鲜感,换口味:相信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或多或少都有采摘野菜的经历,野菜吃食,在农村就讲究一个新鲜和不一样口感。而采摘野菜的时候一般都在晚春或初夏,野菜本身也就是一种时令蔬菜,如茵陈、在农村就有这样的说法:“三月茵陈四月蒿”,由此可知,野菜采摘也是我有时间限制的。再比如苦苣、二三月份的苦苣,茎叶稚嫩,用开水焯一下,加佐料凉拌,即是一道不错的野味,可过了四月之后,苦苣茎叶就会老化,如采摘吃食,口感大不如之前,采摘时茎叶还会流出白色汁液,苦味又非常浓,木质化也很严重,所以过了四月几乎就没人采摘吃了。

绿色、健康、无公害:随着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当下农民获取信息的力度大大提高了不少。再加上网络和电视对绿色、健康、无公害蔬菜的宣传,农民会很快联想到那些不施肥、不打农药的野菜,吃着肯定健康。再一个就算是我们农民自己种植的蔬菜,也会施肥打药,所以在大多数眼里,唯有野菜最好。当然这一切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人们的观念由过去的吃饱,已改变成要吃好,还要吃的新鲜,吃的健康。

我是乡村陇原 ,一个善于观察学习的农民,喜欢的朋友们,别忘了点个关注哦!我们一起学习、探讨三农。

儿时你吃过的野菜哪个菜让你还记得?

虽然我从小就居住在城市,但儿时吃过不少野菜,至今难忘。

自然灾害的那三年,我已经读小学。一家五口,爸爸妈妈的收入都不高。而那个时候的粮食供应是凭粮票,每个人根据你的年龄和所从事的工种给你分配每一个月的“口粮”。学生好像是24斤,国家干部21斤,一般的工人30斤左右;只有干强体力活的最高接近40斤。

由于每个人的食量不同,而分配的口粮又是固定的,因此就出现了有很多人不够吃,甚至半个月不到,兜里已经没有一两粮票了。后半个月怎么办呢?有的人胃口不好,每顿吃不了多少,到月底还能够结余下几斤粮票。时间长了,国家供应给每个居民的粮食供应券就悄悄地进入到“自由市场”,刚开始的时候买一斤粮票只要几毛钱,后来供应越来越紧张,同样凭票供应的肉、菜油这些“油荤”越来越少,要补充热量就全靠吃饭,于是到月底还有剩余的也就凤毛麟角,那些缺粮户要花钱买粮票也越来越困难。难买,而且价钱也越来越贵。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开始饿肚子了。也就是这个时候,本来不起眼的野菜才进入到了老百姓的视野。对啊!庄稼地里虽然长不出粮食了,但是野菜还是有的。

我们的家在城区,最近的农村距离不到十里路。最开始是星期天,爸爸妈妈才有时间,带着我走路去挖野菜。因为弟弟妹妹年幼,只好放家里自己玩。

记得第一次去挖野菜,很早就起床了,把书包里面的书本拿出来,然后背在背上,就开始不停地喊爸爸妈妈快点走,快点走。一路走还一路蹦蹦跳跳的,好像要去一个可以找到很多很多粮食的地方,一个人可以背很多回家,一家人也就不会挨饿了。

谁知道到了郊区的田地里面,才知道挖野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城里人来挖野菜的太多太多了,到处都是人,手里拿着小铁铲、小木棒还有认不出的工具,蹲在地下仔细寻找可以吃的野菜,发现了就赶快用工具轻轻地挖,尽量争取把一棵野菜完整的挖出来,放进提兜或者布袋子里。

爸爸妈妈认得到野菜的种类,晓得挖什么样的才可以煮来吃。而我对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甚至有毒都不清楚,妈妈就挖出一颗给我看,说这是艾蒿,你就只挖这一种。

这个艾蒿,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包括不少酒店都有卖,艾蒿馍馍,里面有肉馅,吃起来清香味,非常爽口。

于是我就按照妈妈说的,非常认真地去四处寻找艾蒿。日上三竿,当我已经感觉“腰酸背痛”而且肚子咕咕叫的时候,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半书包艾蒿。心里面还是非常高兴。爸爸妈妈比我厉害多了,挖了半麻袋的各种野菜。我们背着胜利果实,高高兴兴回家了。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没有肉馅的艾蒿馍馍,其实就是在野菜里面加一点点面粉,捏成窝窝头形状放锅里蒸熟。但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幸福的喜悦,因为妈妈说今天晚上大家放开吃,不定量。

记得我吃第一个的时候还没注意品尝味道,第二个就感觉有点苦涩,第三个就感觉更苦。妈妈说,你这个笨蛋娃娃,让你挖艾蒿,你怎么尽挖的陈艾哦!

原来,可以吃的艾蒿和草药陈艾长得差不多,这个陈艾是药,做灸条可以治病,就是苦涩味道。我当时只有几岁,哪里知道这么多。挖的时候还暗自高兴,以为人家没有看到这个宝贝,其实人家认识,知道那个陈艾虽然吃不死人,但是一点也不好吃。

虽然不好吃,但是全家人仍然吃得津津有味,因为那是久违的一次饱餐。

再后来,去郊外挖野菜,即使是走再远也没有野菜可挖了。

一直到现在,每年家里做艾蒿馍馍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段历史,想起没有吃的,肚子咕咕叫的滋味,也就会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田野里的好多野菜成了人们餐桌上的佳肴?

对于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来说,野菜并不陌生,从小多少总会吃到的,我的家乡在湖北十堰的一个小山村里,那里的人们生活淳朴,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吃的基本上都是自己种植的,有时也会去山上弄野菜来吃,我们那里的野(菜)味还算是比较多的,特别是春天,地里山上随处可见,人们经常吃有荠菜,灰灰菜,香椿芽,野葱,洋槐花,蒲公英,马齿苋,还山笋等都是不错野味,这些都是现在人们追捧的养生健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