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播种的方法有哪些二年级,在种植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2月份可以种哪些蔬菜?要注意什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下。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绝大多数蔬菜在春天的发芽率最高,长势也最好。

"一年之计在于春。,小菜园一年的欣欣向荣要从春天打好基础。对于初学种菜者来说,最好是从春季开始种菜,秋季次之。一般来说,温度在15~25℃时是最佳的种植时间。初次种菜尽量避免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以免蔬菜长势不佳打击了种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春季种植蔬菜的要点在于育苗,只要移栽成活(如何育苗和移栽后期会讲解),蔬菜的长势都非常旺盛,很快就能铺绿整个小菜园。因为初春气温不稳定,直播的小菜苗容易遭受冻害,所以一般先在家中保暖处进行育苗,等气温稳定后再移栽到室外。移栽后最好能遇匕几个阴天或小雨天,使秧苗能很快长出新根,恢复生长。、2月份可以种什么蔬菜?

1、露地蔬菜

2月可栽种的露地蔬菜主要品种有青菜、甘蓝、花椰菜、碗豆等,主要做好施肥,雨后排水,碗豆搭架等工作。甘蓝、晚春莴笋和春花菜,可陆续定植,地膜覆盖栽培;春萝卜本月中下旬播种,选择生长期短、耐寒性强、不易空心的品种进行栽培,如白玉春萝卜、春白2号等。

2、大棚蔬菜

塑料大棚瓜菜栽培较多的品种有粉质小南瓜、黄瓜、丝瓜等2月上旬播种育苗。矮生菜豆大棚栽培的播种期,一般为2月中旬至下旬。早春叶菜如菠菜、荠菜、茼蒿、芫荽、芹菜等一般可在下旬始播。其它如春大白菜、春甘蓝、春萝卜等可采用大棚加小拱棚播种育苗。

二、2月份蔬菜种植注意事项

1、保温防寒

2月份容易遭受倒春寒来袭,引起强降温,另外春暖以后,棚室茄果瓜菜旺盛生长,植株抗寒能力显著下降,极易造成作物冻害和冷害,需加强棚室保温增温工作,倒春寒来临前扣紧大棚膜密封大棚。

2、通风透光

气温回升后棚内湿度会明显增大,既不利于棚室增温,影响茄果瓜菜生长发育,又明显增加病害的发生。此时要十分重视棚室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同时可及时排出棚内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硫等。

3、保花保果

低温不利茄果瓜菜结果,易引起畸形果增加和落花落果。应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或在棚内放置雄蜂或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蘸花或喷涂处理,提高座果率、降低畸形果比例。

4、防治病害

棚内湿度过高易引起灰霉病等,注意通风,种植的马铃薯,条播软化栽培的芹菜、撒播的菠菜等,开春后,都应及时进行管理。另外还要预防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棚栽黄瓜霜霉病、炭疽病和番茄灰霉病、早疫病、茄子褐纹病、莴苣霜霉病、菌核病、芹菜斑枯病等;注意防治蚜虫。

以上就是关于2月份蔬菜种植以及注意事项介绍了,一般来说2月份种菜的还是比较少的,但是大家要是栽培的话,还是要注意以上说到的这些方面。

植物播种的方法有哪些二年级,在种植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蒌蒿的种植方法有哪些?

蒌蒿,又名芦蒿,为菊科蒿属植物 。由于其嫩茎及叶片爽脆可口,故常常被作为一种野菜进行栽培。

下面,我们就聊聊蒌蒿以及蒌蒿的高产栽培方法。

一、蒌蒿的生物学特性

●蒌蒿对土壤的要求

野生蒌蒿多生于森林,林地草原和平原地带。常见于林下,林缘,山沟和河谷两岸,因此,蒌蒿对土壤的要求不是十分严格。不过,要想获得高产,应选择土质疏松、肥厚的壤土或沙壤土进行种植。如何土壤过于板结,透气性能不好,就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蒌蒿对水分的要求

蒌蒿喜水,并且不惧水。其要求的土壤持水量大约在70%-80%之间。如果土壤中的持水量低于这个区间,则容易导致其植株生长不良,因此,在种植蒌蒿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灌溉条件,最好不要在不能浇灌的地块上种植。

●蒌蒿对温度的要求

蒌蒿喜温和的气候环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3℃之间。如果环境温度超过35℃,其植株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如果环境温度低于10℃,其植株就会停止生长;如果环境温度低于0℃,其植株就有可能被冻死。

●蒌蒿对光照的要求

蒌蒿喜半阴的光照环境,在春、秋两季时,给予其充足的光照,但在夏季光照很强且温度超过35℃时,其植株就会放缓生长速度。因此,如果有遮荫条件,在夏季温度过高、光照过强时,最好做遮荫处理。

二、蒌蒿的繁殖方法

蒌蒿有五种繁殖方法,即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压条繁殖、栽茎繁殖。

●繁殖前的苗床准备

一般采用厩肥做苗床。先从牲畜圈中挖取一定量的牛马粪,然后,平铺在地面上。苗床的厚度应在12厘米以上,长度与宽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苗床铺好后,应先浇足水备用。

●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应在3月上、中旬时进行。在利用种子繁殖前,应仔细挑选种子。原则上应选择当年采收而且籽粒饱满的种子。如果选择陈年旧种,恐很难发芽。

选好种子后,先将种子投入35℃左右的热水中浸种40分钟后捞出,再将种子投入25℃的温水中浸泡8小时后捞出即可进行播种。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一般在每年6月下旬-8月份时进行。在繁殖前,应先剪取生长比较健壮的蒌蒿茎杆,截去顶端的嫩梢,将茎杆截成18厘米长的小段,在苗床上按行株距35×30厘米进行扦插,一般每穴应斜插4-5小段,茎杆露出苗床三分之一即可。一般经10天左右即可生根发芽。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一般在5月上、中旬时进行。方法是:将蒌蒿从大田里连根挖起,然后直接移栽于大田中即可。在移栽时一定要浇足水,同时,每穴应移栽两株,用以提高成活率。另外,在移栽后一定要截去顶端的嫩梢,以免因嫩梢消耗掉大量的水分而导致移栽的植株枯萎。一般情况下,移栽的行株距为45×40厘米。

●压条繁殖

压条繁殖应在每年的7-8月份进行。方法是:将蒌蒿半木质化的茎杆齐地面砍下并截去顶端的嫩梢,然后埋入苗床上即可。埋植的深度大约在5厘米左右,而且,要用苗床土彻底覆盖茎秆。

●栽茎繁殖

栽茎繁殖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方法是:将蒌蒿的地下茎挖出后,去掉老茎、老根,剪成小段,每段应有2-3节,然后埋植于苗床上即可。方法同压条繁殖。

三、蒌蒿的移栽

●施肥整地

蒌蒿种植的地块在前茬时不能栽种菊科作物,否则会导致蒌蒿植株生长不良或病虫害增多。选好地块后,先进行施肥,原则上每亩应施入厩肥3000公斤;土杂肥1000公斤;复合肥15公斤。施肥后,深耕耙平并做畦。畦宽应在1-1.2米之间。

●移栽

移栽可在4月中旬时进行。

在移栽前,先按行株距为45×40厘米挖穴,穴深应为7厘米。挖好穴后,可将苗床上的蒌蒿苗带土挖出,然后垂直栽入挖好的穴中,可先覆少许土,然后浇水,待水彻底“洇”透后再覆土并略压实即可。

四、蒌蒿的大田管理

●遮荫

刚移栽的蒌蒿苗需要做遮荫处理,否则,易导致蒌蒿缓苗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具备条件,可以采用遮阳网遮荫;如果没有条件,可在蒌蒿的植株旁插上一些带叶子的树枝进行遮荫。

●追肥

当蒌蒿栽植成活30天后,应进行第一次追肥。此次追肥应追施优质饼肥,一般每株追施0.4公斤即可。

第二次追肥应在七八月份时进行。此次追肥可采用复合肥,原则上每株可追施复合肥0.2公斤即可。

第三次追肥一般在十月份进行。此次追肥应采用厩肥,因为厩肥不但有持久的肥效,而且还可以起到冬季根系保温的作用,所以应优选厩肥。

但不管哪次追肥,都应在距蒌蒿植株10厘米处挖5厘米深的浅穴,切不可挖穴太深和距离植株太近,以免灼伤根系。

●浇水

在蒌蒿成活一周后,进行第一次浇水;在成活20天后进行第二次浇水;以后应每隔15-20天浇水一次,以始终保持地面湿润为宜。

●中耕除草

蒌蒿应中耕三次。

第一次中耕应在浇水一周后进行;第二次中耕应在5月下旬进行;第三次中耕应在7月上旬时进行。

第一次和第二次中耕一定要浅,以免伤及蒌蒿的根部;第三中耕可适当深一些。

除草应随时进行,只要发现田间有杂草出现,应及时拔除,以免杂草与蒌蒿争夺养分和水分。

●大棚覆盖

当初冬下霜时,应先齐地面砍去蒌蒿的茎杆,并撒施复合肥50公斤(亩用量),然后用铁耙“搂一搂”,3天后浇水一次。浇过水一周后,可扣大棚保温。

当大棚内的湿度过大时,应酌情放风。

●收获管理

在翌年的4月上中旬时,即可进行蒌蒿采收,因为此时株高已达20厘米左右。在采时,可用利刀平地面将蒌蒿基部割下,然后将叶片全部抹除,最后扎捆码放在阴凉处并用湿布盖好。一般经8-10小时的简易软化后,即可上市销售。

五、蒌蒿的病虫害防治

蒌蒿的主要病害有叶斑病、叶枯病、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虫瘿、玉米螟、棉铃虫、刺蛾等。

●叶斑病

叶斑病主要侵蒌蒿的叶片和叶柄,常常会导致叶片上出现褐色斑块,从而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可采用20%氟硅唑咪鲜胺30ml+68%甲霜灵锰锌25ml兑水15公斤对叶片进行喷洒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间隔期为7-10天。

●叶枯病

叶枯病可导致蒌蒿叶片上出现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对蒌蒿叶片的光合作用有较大的影响。

防治方法:可采用1:1:100倍的波尔多液、50%托布津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莱特1000-15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等对叶片进行喷洒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间隔期为5-7天。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危害蒌蒿的叶片,常常导致叶片上布满白色粉状物,严重影响蒌蒿叶片的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可以采用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60%防霉宝2号1000倍液、15%庄园乐水剂200倍液、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三泰隆可湿性粉剂2000倍粉、30%白粉松乳油2000倍液对叶片进行喷洒防治。一般需要防治4次,间隔期为5-7天。

●蚜虫

蚜虫主要危害蒌蒿的嫩芽和嫩叶。

防治方法:可采用25%蚜螨清乳油50毫升、吡虫啉系列产品1500-2000倍液、10%的蚜虱净60-70克、20%的吡虫啉2500倍液或25%的抗蚜威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一般需要防治2次,间隔期5天。

●虫瘿

虫瘿主要危害蒌蒿的茎叶。

防治方法:可采用酰胺硫磷290克、乙酰甲胺磷290克,加水125公斤进行稀释,均匀地喷洒在叶片上进行防治。一般防治一次即可。

●玉米螟

玉米螟主要危害蒌蒿的叶片和嫩芽。

防治方法:可在蒌蒿的叶片上喷洒Bt 200 - 300倍液进行防治。一般需要防治4次,间隔期为5-7天。

●棉铃虫

棉铃虫主要危害蒌蒿的叶片。

防治方法:可在蒌蒿的叶片上喷洒拉维因、卡死克、赛丹、BT制剂等进行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间隔期为5-7天。

●刺蛾

刺蛾主要危害蒌蒿的叶片。

防治方法:可采用80%敌敌畏乳油12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1500倍液、5%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一般需要防治2次,间隔期5天。

结语:蒌蒿属于一种营养比较丰富的野菜,而且,味道较好,因此,受到市场欢迎。种植蒌蒿的技术并不复杂,一般情况下,只要用心管理,就能够种植成功。

桑树有哪些栽培技术?

桑树属桑科桑属,为落叶乔木。桑叶呈卵形,是喂蚕的饲料。落叶乔木,高16m,胸径1m。树冠倒卵圆形。叶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或渐短尖,基部圆或心形,锯齿粗钝,幼树之叶常有浅裂、深裂,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毛,脉腋簇生毛。聚花果(桑椹)紫黑色、淡红或白色,多汁味甜。花期4月;果熟5-7月。

步骤/方法

桑苗种植法

1、种植办法

种前先用磷肥加黄泥水浆根,提高成活率。坡地及半旱水田平沟种,水田起畦种,按上述规格拉线种植,种后回土至青茎部,踏实后淋足定根水。

2、淋水及排水

种后干旱时要及时淋水,渍水则及时排水,发现缺苗及时补上。

3、施肥、除草

新梢长到3~4寸高施第一次肥,亩施粪水+尿素7~10斤;长到5~6寸高结合除草施第二次肥,亩施农家肥500~1000斤+复合肥40斤+尿素20斤,肥料离桑苗3寸远,以免烧死桑苗,要开沟深施回土。施第二次肥后可喷禾耐斯都尔等旱地除草剂一次,注意不能喷到桑苗;隔20天后施第三次肥,亩施生物有机肥100斤+尿素40斤。施这次肥后喷一次乐果+敌敌畏,浓度为背负式喷雾器一桶水加乐果2盖,敌敌畏2盖,不得喷其他农药,以免蚕中毒。

2/6

桑枝繁殖法

除了种桑苗外,尚可用桑枝繁殖,办法如下:

1、选地及整地:选土质肥沃,不渍水的旱水田为好,犁好耙平。

2、枝条选择及种植方法

应选择近根1米左右的成熟枝条,种植时间最好是12月份冬伐时进行,随剪随种,提高成活率,种植办法有垂直法和水平法。

①垂直法:把桑枝剪成5寸(3~4个芽)左右,开好沟后把枝条垂直摆好(芽向上)回土埋住枝条或露一个芽,压实泥,淋足水,保持20天湿润,用满膜盖,待出芽后去掉薄膜。②水平埋条法:这是一项新技术,对于无种子的良种最适宜,平整土地后,按规格开好约1.5寸深的沟,然后把剪成约2尺长的枝条平摆2条(摆2条是为了保证发芽数)回土约0.8寸,轻压后淋水,盖薄膜出芽后去掉薄膜。

3、植后管理

待芽长高5寸后,结合除草,每亩薄施农家肥300~400斤+尿素15斤。20天后再施一次,亩施复合肥60斤+尿素30斤,施肥后进行除虫。

3/6

直播套种成园法

这是一种快速成园,提高经济效益的新技术,具体办法如下:

1、播前准备:选择土质疏松,容易打碎的好地,犁翻打碎后,开好排水沟,按行宽2.1尺~2.4尺划线,沿线施入腐熟有机肥,与泥土翻匀,拨平地面。

2、播种方法:2~3月份播种最适宜,先将播桑行线3寸宽的泥土充分打碎充分淋水,然后沿桑行线点播桑种,亩播种量2~3两,(每3寸播3~6粒),用泥粉薄盖种子,最后盖草再淋水。行间套种黄豆、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不要离桑苗太近),套种作物可在播种的同时进行,也可适当提前,争取5月份收获完,以免影响桑树生长。

3、管理:播种后小苗阶段注意淋水,及时除草施肥除虫,套种作物收获后,及时施肥,不久就可养蚕。为了养树,当年不夏伐,冬季离地面1.5尺左右剪伐,按每亩6000~7000株(行距2.1~2.4尺,株距4~5寸),留足壮株,多余苗木挖去出售或自种,重施冬肥。丰产技术桑树修剪

1、整形。栽植当年发芽前,进行苗木定干,高度35-40cm,剪口下10-15cm的地方留3-5个芽,培养三个主枝。第二年春季发芽前,对第一层主枝进行短截,截留长度80-90cm,发芽后选留第二层培育6个侧枝,第三年春季发芽前,对6个侧枝进行短截,截留长度110- 120cm。

2、摘心。适时摘心是种好桑树的关键措施之一。桑苗摘心是在桑树嫁接苗(扦插苗生长前期)当苗高约35cm,对生长特别旺盛的桑苗可摘心,去强留弱,摘心后只留一个腋芽生长,多个腋芽应进行剥芽,9月份可再次摘心,摘心后有腋芽可剥除;幼桑摘心一般分两次摘心,第一次在5月中旬,有6-7片时,摘去嫩头,留4-5片叶,摘心后每亩施基肥750-1000kg,第二次在6月中旬进行。蚕期桑树摘心一般在蚕二眠眠中时对桑树进行摘心,摘心程度以摘去下小毛叶为度,要求先用先摘,后用后摘。

3、清园。桑树冬条上部不充实应剪去,平顶剪梢,一般下端留130cm左右,条短的桑园留100cm左右,在冬季并进行整枝修剪,对弱枝、横头条、枯桩、枯枝和死拳及时除去,集中烧毁。

4/6

桑树的肥水管理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这说明肥水对桑树的生长都非常重要。

1、水的管理

满足桑树对水分的要求,是增产和改善叶质的重要措施,桑园对水的管理要掌握好两点:

(1)防积水。桑园积水后,土壤缺乏空气,根系呼吸困难,影响桑根吸收养分,光合产物减少,出现桑叶萎蔫黄落,同时产生有毒物质,桑根腐烂。所以桑园要开好排灌沟,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桑地积水。

(2)掌握桑树发芽开叶期和夏秋期满足桑树用水。这两个时期对水需求大,如缺水,会影响桑树的生长和降低桑叶质量,这两个时期可通过排灌沟灌跑马水满足桑树的用水要求。

2、肥的施用

我们可根据施肥原则“上三造攻肥,重施春芽肥,下三造肥水兼施”造桑造肥做好施肥工作。在“上三造攻肥,重施春芽肥,下三造肥水兼施”的施肥措施中,应掌握好上三造的施肥量要占总量的70%。具体的施肥方法如下:

(1)冬肥:冬肥是桑园基础肥,在桑树休眠时期开沟施下,主要作用是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冬肥以腐熟的家栏肥和土杂肥为主。

(2)春肥:春天桑树发芽,枝叶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在新梢长出5~10cm时,及时重施速效肥,亩施复合肥200斤+尿素100斤+麸肥50斤。

(3)造桑造肥:2~3造亩施复合肥200斤+尿素50斤,4~6造亩施复合肥200斤。

5/6

桑园中耕除草

桑园中耕除草每年进行春、夏、秋、冬四次,尤其以冬、夏较为重要,一般中耕除草与施肥结合进行,冬耕是来年桑创高产的基础,要求冬耕深度达到15~20cm,春、夏、秋耕深度以5~10cm为宜。

6/6

桑树病害与防治

常见的桑树病有青枯病、白粉病、赤锈病三种。

1、青枯病

(1)青枯病的症状。青枯病可从以下三方面的症状识别:

①病株以失水引起急剧性凋萎,先是顶芽数下三、四片叶开始凋萎,然后向下一直凋萎,最后剩下顶芽,不久则全株死亡;②是发病初期桑的根、枝表面没有异常,而根的木质部已变色,严重的变黑褐色;③是病株的根或枝的切口处少或没有白乳汁(桑胶)流出,而有污黄白色的细菌液渗出。

(2)青枯病的防治措施:

①发现病株要及时连根挖掉,对其土壤用5%石灰水和含有效氯0.2%的漂白粉水淋施消毒,或用含0.4%福尔马林药液施后覆盖,防止病情蔓延;②发病连片的可按耕作条件合理轮作两年以上;③选种抗病品种,杜绝种植带病菌的桑苗。

2、白粉病

(1)白粉病的症状。白粉病可从以下两方面的症状识别:

①在叶片的背面发病,多发生在中、下部将硬化的叶片,严重时嫩叶也受害;②初发病时,叶背产生分散白状圆形病斑,逐渐扩大连成片布满叶背,同时在相应面出现大小相等的淡黄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央生黄色变黑的小粒点。

(2)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①加强肥水管理,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同时注意抗旱;②合理采叶,以利于桑树通风透光,发病期不留老叶;③药剂防治。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桑树,控制病情蔓延。

3、赤锈病

(1)赤锈病的症状:赤锈病为害范围遍及嫩芽、叶片、叶柄、新梢等,受害严重时叶片脱落,受害部位生成圆形突起黄色有光泽的症状。

(2)赤锈病的防治措施:

①低洼积水桑地排除积水;②发病季节要及时采叶,在孢子散发前把病叶摘掉;③药剂防治。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桑树,隔周连喷三次。

桑树的繁殖方法

1.无性繁殖主要有三种方法,即嫁接法、扦插法和压条法。目前杏树高接换优及后期管理技术在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是前两种。嫁接材料我们通称为接穗,接穗一般在桑树休眠之后放置发芽前,距嫁接前半个月至20天为宜,华北地区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贮存接穗要做到“四不”,即“不干、不发芽、不发热、不发霉烂”.一定要最大限度保持穗条新鲜,其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下,相对湿度应在70%左右。嫁接的方法分枝接和芽接两大类,和果树嫁接方法相同,如劈接、套接、丁字形芽接等。

2.扦插法依插条的木质化程度而分为嫩枝扦插和硬枝扦插两种。嫩枝扦插是以当年生的枝条新梢,从其基部15~20厘米处剪断作为插穗,顶端留两片真叶,其余摘叶留柄。穗基部可用生根粉、根宝三号、萘乙酸水溶液等浸一下,然后,插入以沙壤土为主的插床上,株行距为10×15厘米,深5~6厘米,插完后覆盖农膜与遮阳物,一个月内早晚各喷一次水,每3~4天喷一次400~500倍的多菌灵,等插穗生根成活后,逐步揭膜炼苗。第二种是硬枝扦插。硬枝扦插华北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进行,插条选用春天剪下的桑条,要求插条上端芽饱满,下端剪口尽可能靠近叶痕,插条剪成上平下呈马耳形平滑的切面,也可用根宝等生根剂浸24小时后插入覆盖地膜的床上,株行距一般为15×20厘米,深8~9厘米(插条长度的一半),插后用河泥封住插口,当穗芽放出2~3片叶时,可每隔一周喷一次浓度为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可连续喷3~4次,以便促进扦插苗生长。

主要保健功效:

降低血糖,桑叶中的一种“生物碱”能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胰岛素分解速度。

消疮祛斑,桑叶有良好的皮肤美容作用,特别是对脸部的痤疮、褐色斑有比较好的疗 效。

减肥清脂,桑叶茶能够改善水肿现象,同时将血液中过剩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排清。

降低血粘,桑叶中含有强化毛细血管、降低血液粘度的黄酮类成分,所以在减肥、改善高脂血症的同时,又有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溢血的作用。

三七什么时候可以种植?

你好,小鱼儿仙倌为你解答。三七别名金不换,当前主产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一种人参属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三七可食用价值颇高,无苦味、口感好,可炒、可炖、可烧汤,可做茶饮用,逐步成为日常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菜肴。

近年来,三七作为一种稀缺的食材,野生资源日渐匮乏,市场前景极其广阔。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剧增,供不应求的局面愈加严重,种植三七也成为解决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今天,小鱼儿仙倌从播种栽培、 田间管理、 适时采收等几方面简要介绍三七人工种植管理技术, 以供大家借鉴。

一、生环境条件的要求

三七作为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株高在30-50cm,直立茎干 , 无分枝, 肉质根较为发达,根须旺盛。三七叶柄较短, 叶片为绿色或浅绿色,边缘有细齿,一般在11-12月份出进行播种,次年7-8月份开花 ,次年8-9月份即可结果。在全国各地的山地、灌木林 、丛林均适宜生长,具有耐阴、耐寒,、耐湿、抗病,适应性性强等优良特性。

▶土壤的要求:

三七适合在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ph值为5.6-7.4的偏碱性的砂壤土中进行种植较为适宜。土壤过黏、过砂、易积水以及1-2年内种植茄科类农作物的地块尽量放弃种植。

▶温度的要求:

三七适宜生长在冬暖、夏凉的环境中,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一般冬季的生长温度要控制在 4 ℃ 以上 ,夏季的生长气温控制在 35℃以内,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2-17℃。若持续高温,会导致植株出现严重脱水,甚至枯萎;温度低于零下2℃,会导致植株冻伤,甚至导致大面积植株死亡的现象。

▶水分的要求:

三七适宜种植在湿润的环境中,一般年平均降水在1200-1500毫米的地区最适宜种植。种植过程中,一般空气湿度控制在65%-75%之间,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5%-35%之间即可。

土壤含水量过低,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种子发芽、生根;要做好田间排水工作,出现积水或者土壤湿度过高时,易导致根腐病的发生。

▶光照的要求:

三七是一种喜阴的草本植物,是一生长在荫蔽的环境中,忌强光直射。一般三七对光照的要求为8%-20%较为适宜。光照过于弱也不利于三七的生长,会导致植株徒长,根系生长缓慢,易患根腐病。

二、播种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

三七种植前,一般适宜在10-11月份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整地施肥。首先,进行多次翻耕耙细后,每亩施撒1000-1200kg的腐熟家畜粪便或300-450kg的草木灰,搭配20-35kg的三元复合肥或者尿素作为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后耙平土壤,然后按照高25-35cm、 宽1.0-1.2m起高畦,畦面为平行或者略拱形, 一般沟宽可控制在30-40cm,在畦面均匀喷洒40%甲醛1000倍液进行消毒,以防止三七遭受病虫害的危害。

2、种子处理

选择母株生长健壮、抗病害能力强、颗粒大而饱满的果实作为种子,对种子进行消毒、催芽处理。先将种子浸泡在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中10-20min ,将种子捞出沥干放在草木灰中进行拌种,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预防害虫咬食;然后,将种子用湿沙包裹放在温度在18-22℃的进行催芽。

2、培育壮苗

三七一般适合在11月下旬-12月中心进行播种。播种时,先按照行距8-10cm,株距6-8cm挖种植穴,穴深一般控制在3-5cm即可,每种植穴放5-6粒种子,覆土压平,覆土厚底以填平种植穴为基准,然后覆盖一层1-2cm厚的稻草或者草木灰,可以起到防止杂草生长、保持水分及地温的作用, 有利于种子的生根发芽。

3、移栽定植

一般播种后10-15天,幼苗株高在5-6cm时即可进行移栽定植,移栽前对育苗地进行浇水,幼苗要带土挖出,按照“边起苗、 边选苗 , 边栽植”的原则进行移栽。移栽时,按照行距15-20cm,株距10-15cm进行栽植,栽植后及时浇缓苗水,覆盖一层玉米秸秆屑或者草木灰,可以保持土壤含水量,防止土壤出现板结的问题。一般每亩栽植10000-15000株三七苗较为适宜。

三、田间管理技术

1、除草及培土

三七作为一种浅根植物, 根系较为旺盛,但绝大数分布在表土层中, 应采用浅锄或拔除的方式进行除草,避免锄耕过深勿伤根部。 根据种植地里杂草生长势头,及时拔除杂草,可以保证三七植株获取充足的肥料及水分, 改善 田地的通风透光性能,促进三七的快速发育,并且浅锄除草过程中,及时对裸露的三七根进行培土,避免植株根系大面积裸露影响长势。

2、施肥及灌溉

三七露种植过程中,要小水勤浇,保持土壤的含水量适宜,雨水过多要及时进行排水,降低土壤湿度,保持土壤的透气性,避免根系腐烂。

为保证三七的生长势头及产量,应结合浇水及时进行施肥,施肥以氮、磷、钾肥以及腐熟农家肥为主。幼苗展叶后可进行第一次施肥,每亩按照三元复合肥40-60kg、腐熟农家肥600-800kg或草木灰500-700kg混拌均匀后进行施肥;在开花结果时期应结合浇水进行一次施肥,每亩按照三元复合肥40-50kg、搭配草木灰300-200kg混合进行施肥,可以促进植株快速生长;入冬前期施一次越冬肥,腐熟农家肥400-500kg与草木灰300-200kg充分混合后,与枯枝落叶覆盖枯萎的植株,以保护三七安全越冬。

3、病虫害的防治

三七因叶片有一层蜡质,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病虫害的效果,病虫害相对较少,主要是白粉病、根腐病以及蚜虫。

①白粉病的防治

白粉病主要危害三七植株的叶片,严重导致大面积叶片脱落,易发于3-5月份, 在幼苗期喷洒石硫合剂可起到一定预防的作用。 发病后,可采用40% 菌核净 5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 500倍液,或50%加瑞农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每周喷一次,连续2-3次。

②根腐病的防治

根腐病主要危害三七植株的根系,导致块根或根茎腐烂,使植株出现枯萎坏死现象。发病初期,可采用70%敌克松1000倍液进行灌根防治,1-2次即可见效。

③蚜虫的防治

蚜虫作为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害虫,会严重蚕食三七的茎叶,导致叶片卷缩,影响植株的正常发育。发现蚜虫后,可用 40%氧乐果乳油 3000倍液,或20%三氯杀螨矾1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四、适时采收

三七一般栽植2-3年后,即可进行根部采挖,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及品相,进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选择晴朗天气进行采挖,使用专用的铁叉、铁镐以及尖木棍从畦一头开始采挖,采挖时防治误伤根部,保证块根及根茎的完整性,进而影响最终的产量及质量。

【结语】:三七作为一种稀缺的食材,随着其野生资源日渐匮乏,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三七主要来源于人工栽培,市场前景极其广阔。因此,种植户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扩大种植面积,结合三七的生长特性,创建适宜的生长环境,运用科学高效的栽培技术,逐步扩大三七种植的经济效益。

【我是小鱼儿仙倌,欢迎大家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加关注,进入我的主页阅读我分享的一些农业种植知识,进行交流、学习,谢谢大家的支持!】

如何种植马铃薯?

马铃薯又名土豆,现已成为第四大主粮,种植土豆就跟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一样,希望能获高产。如何种植马铃薯才能获高产呢?这是每个地方种植户都必须研究的问题,因为每个地方的生产条件不一样,需要区别对待。不过,虽然各地气候、土壤、水质、品种等有所不同,但世间万物皆相通,在栽培技术上是有相通之处的。要想马铃薯高产,栽培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马铃薯催芽

1、注意深耕土壤

种植过马铃薯的人都应该知道,马铃薯的根须在土壤中的穿透能力较差,而根须的强弱影响到马铃薯产量的高低。在马铃薯下种后出苗前的这段时间里,根系在土壤中的发育越好,幼苗出土后植株生长的态势就越好,马铃薯产量就会越好。特别是前期生长比较缓慢的品种,这一点尤为重要。所以,进行土壤深耕是马铃薯高产的基础。

土壤深耕的作用是什么?当然是深耕土壤能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变好,并可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保肥能力、抗旱能力,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块茎膨大创造有利条件,这样做的作用就是促进马铃薯的增产工作。据我国马铃薯种植区黑龙江、山西、甘肃等地的多次实验表明,种植马铃薯土壤是否深耕在产量上差距很大。当土壤深耕至18厘米时,比不深耕作业的马铃薯增产10%左右;当土壤深耕至36厘米时,比深耕至18厘米的马铃薯增产63%左右。由此可见,深耕对马铃薯种植的产量影响巨大。

马铃薯出苗

2、注意施足底肥

我国是一个土壤贫瘠的国家,很多种植马铃薯的地方都是干旱、半干旱、丘陵地区,灌溉条件较差,甚至很多地方是“望天水”,因此播种前的底肥显得尤其关键。在播种前施足一次底肥,能保证马铃薯根系的充分发育和不断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养分,特别是有机肥、钾肥、磷肥的施入,所起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但是,打底肥时除了有机肥之外,磷肥、钾肥等肥料的数量不可乱添加,需要遵循马铃薯的生长规律。据多地马铃薯种植区测定,一般每生产1000公斤马铃薯,所需氮、磷、钾的数量分别是5公斤、2公斤、11公斤。并且,施肥时需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进行判断,土壤肥宜少施,土壤瘦可多施,而且还需要遵循一个定律就是:底肥2/3,留1/3作追肥。举例,比如预计马铃薯亩产量2000公斤,则所需氮、磷、钾肥数量分别为10公斤、2公斤、22公斤,施底肥时只需2/3,留下1/3作追肥施用。

马铃薯生长

3、注意选用良种

种植马铃薯的主要目的有三:一是作为主粮食用,二是作为蔬果食用,三是作为商品售卖。但无论哪种目的,我们都希望获得高产。马铃薯如何获得高产?在同等生产条件下,优良品种是高产的保障。所以,在选择种植品种时,我们得选择良种。但是,种植马铃薯所处地域不同,种植时间、气候、土壤、水分等等生产条件各有差异,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一季作区选种时,要求耐旱性、休眠期长的中晚熟或晚熟品种;如果是套种或间作,要求是株型直立、植株较矮的早熟、中早熟品种;如果主要目的是作出口,要求是薯形椭圆、表皮光滑的、颜色红皮或黄皮的、芽眼极浅的特早熟、早熟品种;如果主要目的是作炸薯条、炸薯片加工,要求是淀粉含量偏高的品种,淀粉含量不低于14%,还原糖不高于0.3%,芽眼极浅,薯块顶部与腰部不凹陷的品种;如果是作淀粉加工,要求是淀粉含量丰富的品种。二季作区选种时,宜选用结薯早、块茎前期膨大快、休眠期短、易于催芽秋播的特早熟、早熟、中早熟品种。

马铃薯膨大

4、注意播前催芽

实践出真知,根据生产经验验证,种植马铃薯时进行催芽与不进行催芽的产量差距,至少存在10%的比例。主要原因在于催芽后的马铃薯出苗快,有更加充足的生长发育时间,能将产量发挥到极致,因此产量更高。所以,我们在种植马铃薯之前,都需要进行催芽处理,不为别的,就为产量能够提高。也许有的朋友还不能真正明白催芽为何能提高产量?下面,我给大家详细普及一下。催芽能增产,是因为:

1、幼芽发根快速,出苗早而整齐,马铃薯能早发棵、早结薯,有更多的生长发育时间,有利于高产;

2、在马铃薯经过长期贮藏和催芽过程中,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青枯病等病害会暴露出来,便于提前淘汰病种,避免田间发病或出现断垄等现象;

3、在马铃薯贮藏过程中看不出的病症,比如感染科的病毒、类菌性的病毒等,在催芽过程中出现细线状幼芽时,可以将其提前剔除,避免田间发病或出现断垄现象。

总之,马铃薯催芽能发现病害及时剔除,发现菌害及时剔除,可使马铃薯种子播种后出苗整齐、苗全、苗壮、植株发育早,利于增产。

马铃薯收获

5、注意适时播种

马铃薯何种播种为好?我国南北相距有5500公里,差异较大。因此在马铃薯的播种时间上,差异明显。而播种时间的早晚,是马铃薯能否高产的关键,关键是出苗后的影响,与气候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有的农民总想先人一步,希望早播种、早结果、早上市,但因没把握好天气情况,播种太早了,气温太低,又没覆盖地膜等补救措施,导致产生细幼芽,甚至出现严重的缺苗断垄现象,这与高产背道而驰,不可能有获得高产的机会。因此,马铃薯种植讲究适时播种。

什么样的播种才算是适时播种呢?主要看气温情况。当冬去春来气温回升,土壤表面10厘米深处温度为7~8℃时进行播种,就算是适时播种了。当然,这是说的一般情况,如果遇到情况特殊,那就需进行特殊处理。比如种植通过催芽后,大部分已经发芽,可稍微等待两日天气更暖后再种也不迟,只是幼芽保持在3厘米以下都可种植;如果因为天气预报出了差错,在天气判断上出了错误,催芽后到了不得不种的地的地步,那就必须种下,但需盖地膜进行地温提升,覆盖地膜后可提高地温3~5℃。总之要避免温度过低而播种,造成缺苗断垄。

马铃薯贮藏

6、注意整薯播种

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很多人为了节省种子费用,都喜欢买回大种薯切成数块做种,其实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至少从科学的角落来讲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切块种子容易引发病害的传播,特别是细菌性的病害,比如病毒病、青枯病、环腐病、黑胫病等,容易在刀切过程中传染。一刀切几十块后再作处理,就容易被染几十块。有病切块被播种后,就会出现种块腐烂甚至缺苗断垄,造成严重减产。因此,有经验的朋友都知道,马铃薯整薯播种比切块好。不仅整薯种植出苗整齐,而且结薯时间几乎保持一致,生长的薯块整齐,商品性率高。同时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抗逆性强,少生病害,耐干旱能力强,增产潜力大。

那么,既种整薯又不浪费种子费呢?这就要求必须选择适当大小的种子了。在生产实践中,使用10~20克的小种薯就能获得高产。比如辽宁鞍山畜牧蔬菜局曾作过实验,用10克大小的整薯,每亩种植4330株,用种47公斤;用15克大小的切块,每亩种植4330株,用种65公斤。结果用整薯的亩产量2336.3公斤,用切块的亩产量为1923.7公斤,增产率为21%,还少用种子18公斤。这一增一减,可谓效果明显。

马铃薯美食

7、注意田间管理

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这一点,应该每个人都有清醒的认识。前期主要是除草、追肥、培土,后期主要是浇水、排水、预防病虫害。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一般需要20~40天,通过催芽后,20天可出苗。期间可能杂草丛生,需要及时进行除草。一般在马铃薯封行之前,需要进行三次除草工作。追肥、培土工作,也是在封行之前必须进行。

马铃薯具有一定的抗旱性,但要想稳产并增产的话,就必须确保土壤的湿度。土壤的湿度保持在60~80%比较好,太干不利于生长发育,太湿容易引发病害。并且,在夏天土温30℃左右时,一些马铃薯品种是相当敏感的,会形成畸形薯块。需及时浇水,降低土壤温度。若遇降雨积水,土壤湿度过高,会造成病害蔓延或块茎腐烂,因此需及时排水。在马铃薯的整个生长期内,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性人人都懂得,需要时刻进行预防。如果不幸产生了病虫害,需及时进行防治,将病虫害杀灭于萌芽状态,避免蔓延而产生危害。

马铃薯美食

总而言之,马铃薯种植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非常操心的工作,要想种植顺利并获高产,就必须在做好除草、培土、追肥、浇水、排水、预防病虫害等田间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前期的土壤深耕、施足底肥、选用良种、播前催芽、适时播种、整薯播种等工作。唯有如此,方能确保马铃薯稳产增产,创造丰收的希望。反之,如果这些工作做得不好或根本不做,那是稳产增产无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