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时代,格里兹曼祖籍?

格里兹曼的祖先来自曾经的德国占领区阿尔萨斯,这也是他典型德国姓氏(Griezmann)的由来。

阿尔萨斯(Région Alsace)法国东北部地区名及旧省名。隔莱茵河与德国相望。被莱茵河南北分开成两个部分:北部的下莱茵省和南部的上莱茵省。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在莱茵河谷地。面积8,280平方公里。人口156.6万(1982)。在17世纪以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以说德语的居民为主,后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领地,三十年战争后根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割让给法国(首府斯特拉斯堡到路易十四时代才被法国吞并)。长时期里当地居民不断抵制法国统治者强加于他们的语言与习俗。它和洛林都在普法战争(1870-1871)后割让给普鲁士,一战结束后属法国领土,二战初期重归纳粹德国,至二战结束再次被法国夺回。

所以格列兹曼的祖先算是法国当地人。

路易十四时代,格里兹曼祖籍?

康熙和路易十四交往了吗?

路易十四曾向康熙派出使节。他们带来了浑天器等30箱科学仪器,他们献上金鸡纳霜治好了康熙的疟疾,他们帮康熙就中俄东北边界问题进行谈判,他们参与绘制中国史首份现代化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

路易十四甚至还曾给康熙写过一封私人信件。

附:

路易十四和顺治几乎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与康熙有着类似的经历,与康熙都是从17世纪中至18世纪初长期执政,都是文治武功威名赫赫,都是幼年即位,甚至,都有一位老大臣权倾朝野。

不同的是,康熙8岁即位后,没多久便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擒拿了鳌拜。而路易十四,在5岁即位后,是一直等到23岁时,他那位老大臣朱尔·马萨林自然死亡之后,才开始真正亲政。

亲政之后,路易十四也颇有一番作为:实行“朕即国家”的专制统治,采用重商主义政策,推动工商业发展;发动了四次大的战争,扩大了法国的疆域,使其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建造了凡尔赛宫,筹建了法兰西油画雕塑学院、法兰西科学院、法兰西建筑学院,培育了古典主义喜剧奠基人莫里哀等一大批文艺巨匠,使法国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文艺中心……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最喜欢钻研科学的,无疑是清朝的康熙。而路易十四,痴迷的则是舞蹈。

康熙对科学的痴迷,到了御医要劝诫影响健康的地步。而路易十四,干脆就自己上阵,先后出演21部芭蕾舞剧,有位朝臣甚至担心国王会过度练功而病倒。

当然有一点是康熙没有的—路易十四之所以在当时被看作一个奇迹,因为他父母结婚23年都没有子女,而路易十四本人的寿命,又比他的儿子和最大的孙子活得都长,于是他的继位者,要到重孙路易十五。

1648年法国建立什么学院?

1648年法兰西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成立。

当时,年纪尚轻的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要在凡尔赛兴建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需要大批艺术家和工匠。为满足人才需求,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成立,此外还为建筑、音乐、装饰工艺分别设立学院。成立这些学院还有出于经济政治因素的考量:路易十四及其顾问希望减少对外国工匠和材料的依赖,以解决本国的财政困难。

如何评价路易十四这位法国国王?

按照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里的说法,这是自查理曼大帝以来,法国最为辉煌和荣誉的时代,路易十四不仅给法国带来了欧洲霸主地位的荣耀和尊严,也将法国拉出了蒙昧与野蛮,他促进科学,提倡艺术,时尚的高尚品味,为法国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但在他统治后期,法国在他雄心壮志连年征战的政策中,也耗尽了财力,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上,渐渐落后于老对手英国,所以路易十四可谓集大功与大过于一身。

1661年,路易十四宣布亲政,这时的法国是个觉醒中的巨人,其土地富饶、自然资源丰富而且还有着可观的工商业潜力。当时的法国人口达1800—2000万,位居欧洲大陆首位。与之相比,哈布斯堡家族治下的奥地利只有约800万人口,而西班牙和英国各自拥有600—700万人口。此时的法国仅仅缺乏发展的焦点和指引,而路易十四的个人统治恰恰提供了这些。路易十四身边聚集着众多才华卓越的大臣,比如法国重商主义之父科尔贝,他主导了法国的财政改革,工业发展和贸易。科贝尔还建立起了法国的海军力量,使其成为海外贸易与殖民事业上的强劲角逐者。

(年轻的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中接见贵族)

路易十四亲政期间,为了法兰西在欧洲的霸权和利益,打了五场战争,包括遗产继承战争(1667—1668年) 与统合战争(1683—1684年),以及三次大型战争——荷兰战争(1672—1678年)、九年战争(1688—1697年)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年)。

路易十四对西班牙版图的宣称权显示出了他的重要政治意向,这不仅仅是因为西班牙正衰弱成供人揉捏的软柿子,也因为哈布斯堡王朝的根基已然动摇。整个欧洲都确信西班牙将遭到哄抢,但无论王冠花落谁家,都将是对各国势力的一次清洗。西班牙曾经强盛得令人敬畏,两位相当重要的人物在16世纪统治了西班牙:卡洛斯一世(1519—1556年在位),他还以查理五世的身份兼任着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他的儿子,腓力二世(1556—1598年在位),他是一位专制、勤勉且极度虔诚的君主,曾对英国派出了无敌舰队。他们的继任者腓力三世(1598—1621年在位)和腓力四世(1621—1665年在位)与前任相比所差甚远。 路易十四作为腓力三世的外孙,又迎娶了腓力四世最年长的女儿玛丽亚·特雷丝,这为他的后代积累到了一份对西班牙领土的强势宣称权。如同上文介绍过的,法国以西班牙拿不出高额陪嫁为由,坚持玛丽亚·特雷丝依然拥有对王冠的继承权,这为法国开战提供了合理借口。在路易十四与玛丽亚成婚时,腓力四世已经五十有五,明显时日无多。事实上,腓力四世驾崩于1665年,他唯一的儿子和继承人承接了他广阔的国家。但这位新继位的卡洛斯二世(1665—1700年在位)疾病缠身且天生畸形,没人觉得他能活得太长,虽然他比所有人料想的都活得久。路易十四认可卡洛斯二世继承王位的正统性,但他一口咬定一些西班牙领土应当属于他的妻子。卡洛斯二世驾崩时,因无后嗣,法国的波旁家族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共同出手竞争西班牙王位。太阳王将他的孙子推上了王位,最后导致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在路易十四个人统治期间,他作战的主要领域都在西属尼德兰地区,并且他为法国增加的领土几乎全都来自哈布斯堡的西班牙,其中包括弗朗什- 孔泰、部分佛兰德斯地区、阿图瓦以及埃诺。就此方面来说,路易十四无疑继承和发展了黎塞留与马萨林的扩张政策。

路易十四的另一个国际政治理念则是对法兰西荣耀的追求,这更多地归因于他国王的身份。由于身处一个将极度自傲视为美德的时代,路易十四一直贯彻着他的荣耀之路,他将其自身与法国的伟大成就视为一体,并奋力坚守和维护它不受任何污点。荣耀意味着名誉,而17世纪的人们将名誉视为无价之宝。国王必须实现伟大的成就方能建立起他自己的荣耀。如同注重实干的沃邦所坚持的那样:“真正的荣耀不会像蝴蝶那样悄无声息地划过,只有通过实实在在和脚踏实地的行动才能获取它。”

因此在对外政治领域上,路易十四坚信:“名誉经常比大多数强有力的军队更为有效。所有的征服者们通过名誉获取的总是要比通过剑得到的更多。”但年轻的国王也有一个偏向于用战争获得荣耀的论调:“荣耀不可能不通过战争来赢得,因为这正是王权核心理念的本质。”为了展示他对王座的合法性,路易十四必须以战士和征服者的身份来证明自己。

路易十四统治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九年战争的爆发则源于他要求他的邻居们承认其新边界的合法性,并且他想要掌控穿越莱茵河进入阿尔萨斯的通道。这场战争是他执政以来最为糟糕的失算,原因在于这位国王对防御近乎偏执的渴望,以及其自身由来已久的傲慢性格,使他自信地认为他可以凌驾于整个欧洲之上。当然,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无愧于其荣耀的代表,在有需要时,它甚至可以单枪匹马地与周边所有敌人敌对。尽管路易十四诚心地寻求盟友,但他最终在三次较大的战争中与大多数邻居渐行渐远。大部分国家联合起来,组建起联盟遏制法国的发展。 当时许多欧洲国家都曾卷入路易十四的诸多战争中,其中主要有六个国家:西班牙、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荷兰共和国)、英国、哈布斯堡的奥地利,以及萨沃伊和巴伐利亚。它们每个都曾对抗过路易十四,然而除了哈布斯堡的奥地利外,其他国家也都曾在某段时间与法国结盟过。 起初,路易十四攫取了法国北部和东部边界上的西班牙领土。他的军队一般在西属尼德兰和加泰罗尼亚这两片地区与西班牙作战。荷兰战争时,法军还在西西里开启了第二战场。波旁家族对西属尼德兰的主权宣称不仅遭到西班牙的反对,而且连荷兰、英国也介入进来站在其对立面。这些可怕的敌手们陈兵于西属尼德兰地区,使路易十四不得不将他麾下军队更多地派往该前线。加泰罗尼亚则提供了将战火烧往西班牙领土的可能。路易十四鉴于该省份曾在1640—1652年对腓力四世发动过叛乱,所以在荷兰战争和九年战争期间,都曾调拨小股军队驻在加泰罗尼亚,将其作为战场。

然而局面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却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因为坐在西班牙王位上的是一位波旁家族的国王,所以西班牙作为法国的盟友参加了法国对荷兰共和国的战争。事实上,因为西班牙本身不足以应付从葡萄牙接壤处到巴塞罗那的双线战事,所以西班牙反而成了法国的负担,因为路易十四必须要分派他麾下的军队在西班牙国内作战。登上西班牙王位对波旁家族来说是一次伟大的胜利,但对法国而言,实际上并没有多少益处。

在路易十四统治法国之前,尼德兰同法国一道共同对抗西班牙近一个世纪。作为对腓力二世日益增长的各种索求的回应,尼德兰地区在1568年爆发了八十年战争(又称荷兰独立战争)。腓力二世竭尽全力想重新控制这些富饶的省份,但是尼德兰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西班牙,这个在16世纪时拥有着欧洲最为强大军队的国家,也只能控制住南方,而北方则依托莱茵河河口的水运网络,得到了来自外界的支援,并在1581年成立了荷兰共和国。

就这样,西班牙与荷兰共和国的战争持续至1648年,因历时80年结束,所以荷兰人将其称之为“八十年战争”。在这场抗争中,荷兰共和国兴起为一个独立、共和制、信仰新教并拥有着庞大财富的国家。海洋贸易的繁荣使荷兰共和国培养出了欧洲最为庞大的贸易舰队。 由于有数代人抗击西班牙的共同经历,所以荷兰共和国与法国一开始同病相怜。因此当路易十四亲政时,他想当然地认为这种天然的友好关系将持续下去。他与荷兰缔结防御性盟约,并且在1665— 1666年明斯特主教占据荷兰领土时履行盟约,派兵支援荷兰人。在遗产继承战争中,路易十四期望荷兰能够用袖手旁观来回报法国。然而与之相对的是,阿姆斯特丹的船东和商人们尽管很快就会成为安特卫普的主人,但他们担心路易十四会重开斯海尔德河口的商道,从而使他们的商业陷入危机,于是荷兰干涉了路易十四继续征服的步伐。因此,路易十四发动了进攻荷兰共和国的荷兰战争。

尽管英国曾与荷兰共和国共同出手,以三国同盟的名义制止法国,但在1689年威廉三世出任英国国王以前,其一度是波旁王朝的盟友。西班牙从16世纪起就是英国的大敌,而英国与荷兰之间的摩擦也导致它们在1652—1654年和1665— 1667年两度交战。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会成为路易十四的盟友不仅仅是因为太阳王是他的嫡亲表弟,更多为的是因为他自身的一些原因。这位复辟的斯图亚特君主想要建立绝对君权统治,因此他的首要目的便是减少在财政上对国会的依赖,而路易十四能够使他得偿所愿。在秘密签署的《多佛条约》(1670年)中,路易十四许诺援助他200万里弗尔以及6000人的军队用于平息英国的内战隐患,并且假如他加入对付荷兰的战争的话,还会获得进一步的补偿。作为回报,查理二世许诺在合适的时候宣称自己为天主教徒并与荷兰破盟。英国海军和陆军在1672年荷兰战争爆发时帮助法国袭击了荷兰共和国,但这种以法国为主导的政策注定不会长久。英国国会在1674年迫使查理二世撤出了这场战争。在荷兰战争末期,英国又重新加入战争,只不过变成了荷兰的盟友。

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奥地利,一直是法国人的宿敌。哈布斯堡家族所拥有的最伟大的荣耀,便是他们掌握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皇冠,这是一个通过帝国少数几个最为强大的王公们选举所授予的头衔,这些参与选举的诸侯们因而得名为选帝侯。哈布斯堡家族的利奥波德一世从1658年开始到1705年驾崩都一直把持着帝国皇位,而后他的儿子约瑟夫一世继承大统。约瑟夫一世去世后,帝国皇位由其弟查理六世接任。不过神圣罗马帝国远非现今意义上的国家政权,这是一个大部分为德意志人公国,连同德意志人自治城市、波西米亚王国以及部分北意大利属地构成的大杂烩。宗教改革运动粉碎了帝国的宗教统一性,并且三十年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也使得哈布斯堡家族的皇权遭到削弱,连年战火与政治体制上的缺陷使得该地区的统治者精疲力竭

(路易十四火枪手卫队)

(路易十四时代法军的步兵和骑兵)

(1667年,遗产战争中御驾亲征的路易十四)

当路易十四在1661年掌握政权时,法国陆军总共约有7万人。不过,这支军队虽然名义上属于王室,但是国王却并没有多少直辖权力。在军中权势滔天的人应属法国步兵上将,依据国王的备忘录中所说,他的权力“大到没边……并且在国家关键武装力量上的影响要远大于国王本人”。比如说,当时流行的委任状制度,是由上将而非国王负责军官委任状的发放。因此,埃佩农公爵死在任上后,路易十四彻底废除了步兵上将这一职位,并将其权力收归己有。从那时起,军官们的委任状都由国王署名。

此前,陆军大臣米歇尔·勒泰利耶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而他的儿子,也是他的继任者卢瓦侯爵,依靠着路易十四在背后支持,开始对法国军队进行了锲而不舍的改革。

首先,是扩军。在遗产继承战争中,法军为13.4万人;在荷兰战争中,为27.9万人;在九年战争中,为44万;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为37.7万人。有历史学家通过仔细对比真正参战的部队花名册上的数字与纸面编制上的数字,估算出在九年战争中,法军顶峰时的真实兵力略微多于35万人。庞大的兵力优势使法国在应对小规模冲突时得心应手,比如在遗产继承战争中约有5.5万法军侵入了西班牙的佛兰德斯,而该省守军当时不到1万人,于是法国获得胜利也就理所当然了。

另外,路易十四在任期内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首先是充实王家直属的常备军:首先是火枪手卫队。这支部队由路易十三于1622年创立,成员很多都是来自法国西南省份加斯科涅的小贵族,火枪手的武器最初是剑和火绳枪,后者大概在1660年被替换为燧发卡宾枪和手枪。火枪手每连各有大约250名的军官和士兵。这些军人都是当时法国最精锐的全能型战士,除了保卫国王,充当仪仗,还会参与战事,担任重装骑兵或重装步兵。

第二支是禁军卫队,有四个连队,其中第一连的前身是法国国王的苏格兰弓箭手卫队,不过在路易十四时代,这个连队已经完全由法国贵族组成。禁军卫队每支连队有100人,到1676年时被扩充为400人的骑兵连队。剑和手枪是禁军的标配,他们步行出勤时携带长戟,骑乘时配备卡宾枪。从1676年起,每连里近乎四分之一的成员都使用上了线膛卡宾枪。禁军卫队成员穿着无袖、浅黄色皮革外套和衣袖上带蕾丝内衬的上衣。1668年左右,禁军卫队穿着带红色内衬以及银色蕾丝的蓝衣。到荷兰战争结束时,禁军卫队里各个连队通过绣有银色蕾丝的不同颜色的弹药带来区分:第一连为白色,第二连蓝色,第三连绿色,第四连黄色。

(法军王室卫队士兵与军官)

第三支,是法国王室卫队。它是通过招募法国本土士兵组建而成的步兵卫队军团。该部队非常庞大,早在1656年就已经有了30个连队,每个连队200人。17世纪70年代时,扩增至40个连队。士兵们的制服为一件灰色的,在所有缝合处饰有银色蕾丝的外套。军官们的制服为猩红色,并带有银色刺绣。从1665年1月起,军官们还被允许穿着一种蓝色并带有银色蕾丝的外套

第四支,是国王的瑞士卫队。它是由受法国雇用的瑞士人所组成的步兵卫队军团。每个连队也是200人,连队数目不定。1656年时,瑞士卫队有16个连队,1672年时有10个,到1696年左右有12个。

骑兵方面,国王拥有敕令骑士卫队和轻骑兵卫队,各二百人,以及250人的骑马掷弹兵卫队。掷弹兵们早期主要穿红色制服。到1698年时,掷弹兵的外套变成了蓝色,其内衬为红色,并带有红色马甲和宽腰带。掷弹兵的军官和士兵都佩戴一种很有特色的毛皮外翻的红色无檐帽。他们装备着手枪、卡宾枪、弧形马刀以及装着炸弹的皮质弹药袋。掷弹兵全员都被要求留着夸张的胡须,以使得他们看上去更加凶猛好战。

另外,国王还有一支敕令骑士兵团,在序列上次于敕令骑士卫队,并直接听命于国王。王室成员和大贵族经常在该兵团的连队里担任挂职上尉。这个兵团其实也是敕令骑士卫队的预备队,并且战功卓著,路易十四时代的每场战役它都有参与。其地位之所以如此特殊,是因为它的前身敕令骑士,是法国常备军的起源。该兵团16个连队中年头最久的苏格兰人连队,可追溯至1422年,最年轻的5个则建立于1690年。每个连队兵力在80—200人不等。其中,一部分连队被称为“敕令骑士连”,另一部分则被叫作“轻骑兵连”,但这些连队其实没有什么不同。该兵团成员装备有手枪、卡宾枪和剑。从17世纪90年代的记述来看,该兵团士兵的制服为一件带银色纽扣,袖口周边有银色蕾丝的全红外套,搭配浅黄色的皮革马甲,戴着镶有银色蕾丝的有檐帽和浅黄色带银色蕾丝的弹药带。

除了这些精锐部队,路易十四的军队还包括各省的民兵团。当时常用的战斗阵型是长矛兵居中,火枪兵分列两翼。长矛兵通常装备一把长5.5米的长矛和一把剑。他们头戴头盔,身穿护胸甲和护背甲。瑞士步兵团的长矛兵除了穿戴这些之外,还会装备上腿甲和护肩,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17世纪末。而火枪兵装备的是带叉状支架和18.6毫米口径的重型火绳枪,他们也会配一把剑,但没有盔甲。 此后,变革之风从北方吹来。法军效仿北方雄狮、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的战术,减少了长矛兵的数量,从而提高了部队的机动性与火力。当时,法国营级部队大约40% 为长矛兵,40% 为火绳枪兵,剩下20% 为燧发枪兵。连队三分之一为长矛兵,三分之二为火枪兵。此外,该条令还废除了燧发枪的使用。而此前燧发枪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其重量较轻,但它口径较小,杀伤力不如火绳枪。

骑兵是法国的传统优势兵种。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骑兵主力是不再穿戴重型盔甲的线列骑兵。路易十四统治早期,线列骑兵编制情况波动很大。1659年,法军有112个线列骑兵团,但几年后只剩下了4个线列骑兵团。其余的团要么被解散,要么被缩减成了独立线列骑兵连。从1665年起,这些骑兵连又再次被扩建为骑兵团。

(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军骑兵)

路易十四时代骑兵团的数量不断波动。一般来说,法军会在和平时期保留大约60个线列骑兵团。1678年荷兰战争结束时,法军有90个线列骑兵团。 1690年,法军有102个线列骑兵团。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法军线列骑兵团的数量达到了顶峰,共计有108个。 当时线列骑兵的基本武器是剑。1676年3月,骑兵剑的剑刃被规定为89.3厘米长;剑柄上半球形的护手通常是黄铜的。起初,骑兵剑用一条浅黄色的肩带挎着。从1684年起,这条肩带变成一条腰带。骑兵的其他武器包括一对燧发手枪和一支卡宾枪。卡宾枪通常被挂在那条浅黄色的肩带上,手枪则分别插在马鞍前方两侧的手枪皮套里。那条腰带上则挂有一个盛装了12发弹药的小弹药盒。

另外,兴起自匈牙利,使用弯曲军刀的骠骑兵,以及使用燧发步枪,经常下马作战的龙骑兵也编入了法军骑兵的队伍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的法军炮兵)

在炮兵方面,路易十四将炮兵细分为使用加农炮的野战炮兵和使用臼炮的攻城炮兵,并把他们集中编成为炮兵团。

为了制霸海上,路易十四也大力扩充了法国海军的战斗力。黎塞留和马萨林在位时,法国海军拥有的战舰数量很少。路易十四亲政后,海军大臣让- 巴普蒂斯特·科尔贝急剧扩充了法国海军。1672年时,法国海军已有120艘主力战舰。在此期间,荷兰军舰数目则不断衰减,从1670年的129艘降至1680年的93艘。这使法国能够与荷兰在海上争锋。但是当英国与荷兰联合起来之后,就不是法国海军所能匹敌的了。九年战争期间,法国的战舰数量在1695年为119艘。同期,英国和荷兰共有189艘。1694—1697年,法国建造的一级到五级战舰共计19艘,总计为15410吨。

接下来,我们再来简要回顾下路易十四参与的三场大型战争:荷兰战争,九年战争和西班牙王位战争。

荷兰战争的起因在于在刚刚结束的遗产战争中,原本的盟友荷兰居然倒戈,阻止法国占据西属尼德兰。1672年4月正式宣战后,由名将蒂雷纳和孔代亲王分别指挥的两支法军主力部队经列日主教区向北方前进,第三支由卢森堡公爵率领的大军则沿莱茵河进发。此次法军总计投入约15万人。在法军的兵锋下,荷兰的城镇、要塞如预料般纷纷投降,莱茵贝格、韦瑟尔、布瑞克和瓯佐伊在数日内即告陷落。孔代亲王的军队于6月12日在托豪斯跨过莱茵河。随后,法军夺取了迪温特并继续前进占领乌德勒支。在该地,路易十四于6月30日举行了入城仪式。7月9日,重镇奈梅亨投降。

此前的6月下旬,陷入绝望的荷兰人开始求和。荷兰人表示,愿意将布拉班特、佛兰德斯和马斯特里赫特要塞割让给法国,并提供一大笔赔款。路易十四傲慢地拒绝了这次求和。不过在路易十四拒绝之前,荷兰人就已经打开了默伊登的水闸,放水淹没了通往阿姆斯特丹的道路,从而阻挡住了法军。

1674年,战事开始从荷兰转移到佛兰德斯地区。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西班牙人在1673年10月加入了战争。勃兰登堡选帝侯也再次参战。神圣罗马帝国亦在1674年5月宣战。在这个关键时刻,英国人同样背弃了他们与法国的联盟。所幸孔代亲王于8月11日在瑟内夫赢得了一场堪称“血腥”的胜利,同时也到达了他军事生涯的顶峰。

1675年在佛兰德斯,法军赢得了一场极其成功的会战并顺利夺取了默兹河沿线,从而将西班牙人、荷兰人与来自东方的德意志人援军隔离开来。这场胜利更确保了列日的中立性,而此前它几乎倒向了西班牙人。随后法军拿下了迪南、休伊和林堡。

到了1678年,路易十四开始想办法尽可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为了这个目的,他在3月12日攻取了根特。不过路易十四夺取根特并不是为了拥有它,而是为了震慑荷兰人。伊普尔也很快投降了。路易十四在4月份向荷兰递交了和平条约,双方在8月10日签署了《奈梅亨条约》。但讽刺的是,这个消息明显没有传达至在战场上的军队。于是卢森堡元帅和威廉三世于8月14日在圣但尼进行了一场特别辛酸却完全多余的战斗。《奈梅亨条约》给路易十四带来了弗朗什- 孔泰,以及许多在东北边界上的新城镇,还有跨越莱茵河的弗赖堡。路易十四也被尊称为路易大帝,太阳王的事业开始迈向顶峰。

九年战争,也被叫作“奥格斯堡联盟战争”或者“大同盟战争”。此战之所以爆发完全是由于路易十四决策失误。

1685年10月,路易十四撤销了《南特敕令》。该敕令由他的祖父亨利四世颁布,主要是保证法国新教徒,也就是胡格诺派教徒的信仰自由和人身财产安全

结果路易十四的这种恶霸行径激起了周边国家的不满。1686年7月,包括奥地利在内的德意志诸国,与瑞典和西班牙一起在组建了奥格斯堡联盟,以遏制法国的进一步扩张。

路易十四最初的设想是通过一场短期战争迫使德意志人让步,并承认他对所征服区域的永久所有权。鉴于阿尔萨斯省在荷兰战争期间曾遭受敌人入侵,因此路易十四想要封闭莱茵河的边界,以便在未来更好地保护阿尔萨斯。于是路易十四决定夺取莱茵河上的菲利普斯堡要塞。这是因为在威胁阿尔萨斯的莱茵河渡口中,菲利普斯堡是唯一处于他控制之外的四认为,攻占该要塞,既可以夸耀武力,又可以保护阿尔萨斯,还能使德意志人屈服。卢瓦侯爵也向太阳王保证,这是一场只需要3—4个月的战争。

虽然路易十四的军事目标达到了,但是德意志人并没有如他所愿地让步和屈服,德意志人联合起来对抗路易十四。不久之后,勃兰登堡、汉诺威、黑森- 卡塞、萨克森和巴伐利亚都起来反对他。很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也加入到反对路易十四的一方。1689年3月,荷兰加入战争;5月,英国也加入战争对抗路易十四。结果两个月以来不断成功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导致一场迅速的胜利,相反,它使欧洲各国更加确信路易十四越过莱茵河的进攻只有武力才能阻止,并认为与这样一位征服者妥协是万万不可的,于是这场战争迅速演变成为一场欧陆大战。

1690年七月,法军在弗勒吕斯之战中,大败英国荷兰联军。法军出人意料地以浮桥渡过桑布尔河,并迅速奇袭了驻屯在弗勒吕斯附近高地上的瓦尔德克亲王的英荷部队。卢森堡公爵利用地貌掩盖,冒着极大的风险,将他的军队一分为二,并同时从两侧夹击英荷部队。两支法军如铁钳一般合拢,挤碎了敌人。瓦尔德克的部队损失惨重,6000人被杀,5000人受伤,还有8000人被俘,其军队损失过半。1692年,法军在路易十四的指挥下又拿下了荷兰军队重兵镇守的那慕尔。然而,实力雄厚如法国,也无法应付同时在与神圣罗马帝国在东部边界,与英荷联军在弗兰德斯以及加泰罗尼亚等地同时开战,1697年9月20日,法国、荷兰、英国和西班牙的外交官签署了《赖斯韦克条约》根据条约,路易十四必须交还卢森堡和其他一些统合战争期间获得的地区,然而他保住了斯特拉斯堡,并拥有了一份正式保证了他边界的条约。

路易十四在位期间打的最后一场,也是最为艰苦漫长的战争,就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当时无嗣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已经时日无多,列强们本来都希望在不爆发战争的情况下解决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 一共有三位候选人拥有问鼎西班牙王位的权利。其中之一就是法国王太子,即路易十四与玛丽亚·特雷丝之子,其继承权最具有说服力,因为他的祖母和母亲都是西班牙公主而且还是最年长的女性后裔。在西班牙传统中,允许家族在缺乏男性后裔时,由女性后裔继承或是女性后裔的子嗣继承。

最终迫于各国压力,卡洛斯五世把王位传给了法国王太子的次子,路易十四之孙,安茹的腓力,并保证西班牙不会并入法国,但其他国家依旧不肯妥协,于是战争爆发。欧洲各国恐惧,如果路易十四之孙变成了西班牙国王,那么整个欧洲的均势将被打破,法国将成为欧洲大陆上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于是英国和荷兰,奥地利再次联手,试图制止路易十四的野心,此时,英国诞生了一位军事天才,首任马尔伯勒公爵约翰.丘吉尔,在他的率领下,英荷联军在佛兰德斯连胜法军,幸亏法军在后起之秀维拉尔元帅的率领下,于德意志地区取得了一些胜利。

马尔伯勒公爵

(布伦海姆之战中,身先士卒冲锋的马尔伯勒公爵)

战争的形势,在1704—1706年急转直下。1704年,马尔伯勒率领他的大部分军队从佛兰德斯推进到多瑙河。在此地,他与欧根亲王联合对抗法国和巴伐利亚军队。1704年八月,马尔伯勒取得了布伦海姆大捷,法军惨败。次年,法军与联军在拉米伊再战,又负于马尔伯勒,路易十四失去了佛兰德斯。虽然在1707年,奥地利军队在欧根亲王率领下试图攻占普罗旺斯未果,但法国已经内外交困。胡格诺教徒在国内起义,7月,奥德纳尔德会战,法军再次不敌马尔伯勒,失去了庇护内地的屏障,联军可以长驱直入法国本土了。

1708年,法国农业歉收,寒冷的天气使得小麦,葡萄,橄榄等作物减产,路易十四被迫求和。然而大联盟实在是狮子大开口。他们坚持要求路易十四撤走他对自己孙子,西班牙新国王腓力五世的支持,并放弃一系列要塞作为诚意的显示,这样大联盟才肯提供两个月的停战。此外,大联盟还要求路易十四必须派出法军将腓力五世赶下他的王座。路易十四,身为国王和祖父,对这些条件自然是无法忍受,战争继续在法国北部领土和西班牙断断续续打了三年,双方各有胜负。

最终在1713年4月,法国、英国、荷兰、萨沃伊、葡萄牙和勃兰登堡- 普鲁士共同签订了《乌德勒支条约》,从而结束了这些国家之间的战争。腓力五世被承认为西班牙国王(除了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并且路易十四保证西班牙与法国的王冠绝不会联统。英国获得了直布罗陀、阿科底亚、哈德森湾以及纽芬兰。西属尼德兰、米兰、那不勒斯和萨丁尼亚岛转手给了奥地利。萨沃伊获得了西西里。

纵观整个路易十四时代,他所处的年代正是欧洲逐渐从封建主义时代过渡到近代民族国家的年代,他的宏才大略和野心,让法国率先尝试建立近代化的中央政府管理模式和财政,军事制度。但由于法国的霸权严重威胁到欧洲的均势,英国,荷兰,神圣罗马帝国,以及哈布斯堡家族联合起来,通过历次战争,限制了路易十四与法国的野心。英国,从此开始成为欧洲重要的离岸仲裁力量,欧洲地缘政治外交的基本原则和格局在这一时期也宣布确定:即不能允许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尤其在欧洲中部)成为压倒性的霸权,对于这种霸权的追求,必然导致周边国家组成的政治联盟的抵制。

你怎么看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国王是一个古怪的人作为法国大革命前夕坐上国王宝座的路易十六算得上是世界君主中相当倒霉的一位了。他接手的摇摇欲坠的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但他完全没有做中兴之主的能力和气魄。不过相对于他的祖辈,路易十六也是个相当不同寻常的人。他的父辈们情妇遍地,什么蓬巴杜夫人、杜贝莉夫人闻名遐迩。但是路易十六除了对自己被指婚的妻子——王后玛丽·安托万内特相敬如宾之外,从来没对其他任何女人感兴趣。路易十六和他的妻子是举世罕见的关系和谐的国王夫妻。尽管在夫妻生活上路易十六一直不尽如人意,但是他感激妻子的宽容与体谅,因此纵容玛丽·安托万内特挥霍无度甚至约会情人。路易十六最广为人知的爱好就是当锁匠,如果他就是平民百姓中的一个普通锁匠,这对他来说真是天大的好运。只可惜他是国王,却没有国王的风度和与身份相配的能力。路易十六十分狼狈,身体较胖,不能像其他兄弟们那样擅长灵巧的运动,走路稍快都有可能被自己的佩剑绊倒。路易十六也是笨嘴拙舌之人,面对巧舌如簧的对手他就思路阻塞,半天说不出一句话。路易十六就像班级里的笨学生,给他时间不催促的话,他也可以说出很有见解的观点。但必须说明的是,路易十六并非不学无术,他的英文和拉丁文水平都很高,书写和印刷体一样工整。记录繁琐小事他有着惊人的耐心,但是迟钝的反应注定他不可能承担得起帝国大业。但必须声明的是,路易十六非常有教养。曾经有暴民妇女进入宫廷和他谈判,但她们居然被路易十六的修养和风度打动。逃亡生涯中的颠沛流离也没有阻挡他正常的吃饭和睡觉。而玛丽·安托万内特在革命的混乱中什么也吃不下。即便是要上断头台的头天晚上,他也没有丝毫的歇斯底里,没有一滴眼泪,完全称得上视死如归。对于这个素来胆小懦弱的国王来说,这份镇定让他保留了一国之君最后的尊严。路易十六不是个合格的君主,他的命运也是比较悲惨。投胎进了帝王家是他的不幸,懦弱的性格没法在历史洪流中稳定国家和属下,甚至不能权制自己的妻子。他太自卑太可怜,也太不幸。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欢迎点赞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