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药材种植管理方法
当前,春播药材已进入中期管理,药材夏播也已快开始,如何搞好这些药材的种植管理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中药材种植管理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中药材种植管理方法
一、选地与整地
大多数药用植物喜在土壤结构良好、疏松肥沃、酸碱度呈中性、排水良好的壤土上生长。但有些中药如人参、黄莲等喜生长在含腐殖质丰富的森林腐殖土中;白术、贝母、肉桂、栀子等喜在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枸杞、甘草、北沙参等喜在碱性土中生长;蔓荆子、北沙参等喜在河边沙滩上生长。因此,要根据植物本身的生长习性和生物学特性,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土壤种植。
种植前必须翻耕土壤,然后耙细整平,进行作畦或作垄。适当深耕,能增加产量,特别是对深根性中药如党参、白芷、牛膝等到更加重要。深耕结合施肥,尤其是要施足有机肥,不仅能促进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而且可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作畦方式,要因植物生长特性和地区、地势不同而异。高畦,畦面通常比畦沟高15-20cm.根及地下茎类药用植物和雨水多、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工区多采用高畦。平畦,畦面和步道相平,四周作成小土埂,其保水性较好,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区。低畦,畦面约低于步道10-15cm,地下水位低、干旱地区以及喜湿润的药用植物多采用低畦。
二、灌溉与排水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在自然降水不足时,就要进行人工浇水。一般植物最需要水分的时期,是茎枝急速生长期限。花、果类药用植物,在开花期及果熟期一般不宜灌水,否则容易引起落花落果。当雨水过多的时候,要及时进行排水。尤其是对根及地下茎类药用植物更应注意,否则易引起烂根。多年生用的药用植物,为了能够安全越冬,不致因冬旱而造成冻害,应在土地结冻前灌一次“封冻水”。
三、施肥
肥料可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也就是指农家肥和化肥两大类。有机肥包括为畜粪尿、饼肥、厩肥、堆肥、火土灰以及绿肥等,其特点是肥效慢而持久,养分完全,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结构。一般都作基肥使用,以供应植物整个生育期的需要。其中厩肥和堆肥多在晚秋或早春整地前翻耕入土;饼肥则在播种或定植前进行沟施或穴施。种植根及地下茎类药用植物,应多施用有机肥。无机肥的特点是分解快,极易被植物所吸收,为速效性肥料,一般多在植物生长期间作追肥。种植1-2年生及全草类药用植物,苗期要多追施氮肥,促使茎叶生长;在生长后期配合施用磷、钾肥。多年生和根及地下茎类药用植物,追肥次数要少,一般第一次追肥宜在春季开始生长后,第二次在开花前,第三次在开花后,冬季要重施“腊肥”;木本花、果、种子类药用植物,化肥应在秋季树木进入休眠期前与有机肥一起施入,效果较好。因为树木在早春萌芽、生长、开花所需要的养分,主要靠前一年贮藏在树体内的有机养分。又因树体内养分的积累是在新梢停止生长和果实采收后进行的,因此,秋季施用速效化肥尤其是氮肥,对增强叶子的光合效率,提高根系吸收和合成养分的能力,增加树体内养分的积累,为下一年丰产打下物质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四、中耕除草
中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促进植物根系发育;除草既可减少养分无谓的消耗,又可使植物接受充足的光照和防止病虫的滋生、蔓延。因此,除草要求除净、彻底、及时,并以不伤植株根系杰原则。
对于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的药用植物如延胡索、紫苑、射干、贝母等要浅松土;而牛膝、党参、芍药、白芷等深根植物,中耕宜深。
有些药用植物在中耕除草后,还要结合培土。台玄参培土可保护芽头;半夏培土可促进生根;射干培土可防止倒伏;黄莲则要年年培土,使其每年可形成茎节,呈“鸡爪形”.
五、整形与修剪
整形的目的是培养花、果和种子类等木本植物,使之有坚实的枝干和宽广的开花结果的面积。再通过修剪使枝条分布均匀,充分利用空间通风采光,在树冠的上下内外形成立体结果,以达到连年丰产稳产。如山茱萸、辛夷、酸橙等根据不同的生长和结果习性,可剪成自然开心形或疏散分层形等丰产树型。
对幼年树的整形修剪,一般应着重培养树冠主要的骨干枝,使能提早进入结果期,形成早期丰产;对于成年树,则应促使每年都能抽生出强壮充实的营养枝和结果枝,提高结果能力;对于老年树,应着重于枝条的更新,以恢复生长和增强结果的能力。
整形是通过修剪来实现的。凡扰乱树形的交叉枝、徒长枝、密生枝以及病虫枝等应及时剪除,以免继续蔓延与消耗养分。对于春季开花的植物,花芽大都在头年生的枝条上已形成。因此,冬季不宜重剪,如乌梅、辛夷、山茱萸等,只能在休眠期剪除无花芽的秋梢,待开花结果后方可修剪,促使萌发新梢,形成第二年的花果枝。在当年生枝条上开花的植物,如木芙蓉、月季、玫瑰、枸杞等,则可在休眠期进行重剪,促进多发新梢,多开花结果。生长期修剪多采用打顶、摘心、抹芽、去花蕾等措施,以促进多分枝或减少养分无谓的消耗,从而提高单株产量。如菊花要打顶,白术要除蘖摘蕾,桔梗要除花,乌头要抹除侧芽等。
中药材的田间管理技术
1.间苗、定苗。中药材的种子具有成熟度不一致的现象,播种时常加大播种量,因此,易造成出苗密度大,必须及时间苗。在子叶出土后3~5天内进行,除去过密、瘦弱和有病虫的幼苗。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及时定苗,留苗密度视品种和苗情长势灵活掌握,适当密植是增产的关键。
2.中耕培土和除草。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消灭杂草,增加土壤通透性,如元参、地黄等全生育期需多次中耕。培土可以保护芽头,增加地温,利于块根、块茎膨大,如元参、半夏等。药材田间杂草防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幼苗长势弱,生长时间长,要进行多次除草。
3.施肥。中药材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大,不同种类喜肥的规律也不同。施肥的总原则是:1~2年生及全草类药材,苗期应多施氮肥,促茎叶生长,中、后期追施磷、钾肥;多年生及根和地下茎类药材,整地时要施足有机肥,生长期需追三次肥,第一次在春季萌芽后,第二次在花芽分化期,第三次在花后果前,冬季进入休眠前还要重施越冬肥。
4.灌溉与排水。一般中药材在生育前期和后期需水较少,生育中期生长旺盛,需水多,需水临界期多在开花前后,但不同种类也有区别。瓜类在开花成熟期,禾本科如薏苡在拔节期,黄芪在幼苗期。耐旱力强的中药材有知母、甘草、红花、黄芪等,适时灌溉能促进产量大幅度提高。药材幼苗期根系不发达,最易遭受旱害,要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根及根茎类的药材,最怕田间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多。土壤中水多气少,根呼吸减弱,影响生育,易死亡,所以,在雨季一定要注意田间排涝。
5.株形调整。可人为调整生长发育速度,提高田间通透性,使植株发育健壮,通过抑制无效器官生长,促进商品部位发育壮大并提高品质。草本类的株形调整主要有摘心、打杈、摘蕾、摘叶、修根等。木本类的有整形、修剪。生长调节剂也可在药材上试验应用,可以延长地上茎叶寿命,促地下根及茎生长,打破种子休眠,调控花芽生长等。
6.其他管理措施。阴生的中药材忌强光直射,要搭棚遮阴,如人参、西洋参等,或是种植高秆作物遮阴,如天南星可套种玉米遮阴。攀援、藤本和蔓生的如山药、党参、栝楼等需要搭立支架。调整播种期、科学肥水管理,可以培育健壮个体,提高植株抗性。
7.病虫害防治。为害叶部的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叶斑病、叶枯病和病毒病;为害根部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绢病、线虫病;为害茎部的病害有立枯病、枯萎病、菌核病;为害果实和种子的病害有枸杞黑果病和薏苡黑穗。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蚜虫、叶蝉、鳞翅目幼虫等。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总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禁止使用剧毒、药效长的农药。
中药材种植方法
种植中药材时应注意种植环境是否适宜、种植技术是否掌握、市场风险能否承受等关键环节,切不可盲目。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中药材种植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中药材种植方法
板蓝根
生长习性对土壤要求不严,冷暖地区一般土壤都能种植。怕渍水,喜阳光,可连作。
栽培管理用种子繁殖,春播和夏播。春播:3~5月间,选排水良好、疏松肥沃土壤,按行距18~20厘米,划15厘米深的沟。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覆土,脚踩一遍,或用大锄连续推两遍,耧平浇水。一般在18℃左右,7~10天出苗。夏播:6~7月间,方法同春播,4~5天出苗。
田间管理苗高6厘米左右定苗,株距5厘米左右,小满至芒种节,每亩可追施硝酸铵15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埋土后浇水,夏至小暑节进行割叶,割叶后4~5天浇水时,可追尿素10公斤。
收获加工春播板蓝根在伏天割叶一次,将叶从基部割下,一两天晒干为好。寒露至霜降刨根,晒干入药。夏播的在上刨时割叶晒干,刨根季节同上。
金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多年生灌木,在全国各地都能生长,在零下35~40℃也不受伤害。
植物特征茎直立,栽植后当年株高1米至1.5米,如发现徒长要剪掉,以利多生侧枝。侧枝越多,产量越高。亩栽450~500株,成活率98%以上。
在上半年花蕾含苞待放时采摘一次,中秋节前后采摘一次,采后在通风干燥处晾干,栽后到第二年为盛产期,并保持多年,亩产干花100~150公斤。冬栽于上冻前,春栽开花至6.1节止,按行距1.5米,株距1.2米,挖小坑栽培。浇一些水即可成活。山坡、荒地沙滩均可生长。
田间管理每年秋末,清除花墩基部的枯枝落叶,剥去枝干栓皮,可减少来年病虫危害。将花墩周围30厘米的土壤深翻,每墩施入土杂肥5~10公斤,有条件加施0.1公斤过磷酸钙,整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凹槽形,山地的花墩施肥后,根据地形,将花墩整成鱼磷坑或盆形,以利积蓄雨雪。头茬花采摘后,应及时追施速效肥,以提高二三茬花的产量。
冬剪一般在冬季叶全部脱落后到翌年春萌动前进行,冬剪主要掌握“旺枝轻剪,弱枝、重剪、枝枝都剪”的原则;壮枝宜轻剪一般保留8~10芽;弱枝要重一些,保留3~5对芽;对细、弱、病和缠绕枝交叉枝要全部剪除。对水肥条件好,生长壮旺的植株一般剪要采取回缩更新,以疏删为主,动“大手术”的方法,改造更新老花墩。对定植后的幼龄花株,以培养株型为主,一般先留3~5个主杆,主杆的布局要合理,应采取短截顶梢,促其增粗。
夏剪对二三茬花增产影响大,修剪得当产量增加显著,采花时间相对集中,便于采摘。一般在前茬花采摘之后,对长势旺盛的枝条剪去顶梢,控制顶端优势,以利新枝条萌发;对生长细弱,叶片发黄的小枝条,影响通风透光的应全部剪除。
收获加工现蕾后15~20天即可采摘。花蕾上部膨大,呈青白色为采摘适期,延误则花朵开放,影响商品的质量和产量。采摘宜在每天的清晨和上午,采后的鲜花应及时加工干燥。
中药材种植要点
种植环境是否适宜
虽然中药材种类很多,但真正值得种植的中药材并不多。一些种植效益较高的中药材,如人参、天麻、党参、黄连等,一般对环境要求极为严格,只在气候冷凉、植被良好、光照适宜、降雨充沛、土壤湿润、有机质含量高的特殊区域才能生长,其他地区种植难度很大,甚至根本不能种植。有的中药材虽然适应范围较广,在高山、平原都能够生长,但种植后如果作为商品出售的药用部分(一般是根茎)产量很低,或产量高但质量太差,有效成分含量达不到中药材基本要求,不能作为中药材出售,也就不宜种植。因此,广大农户要发展中药材种植,首先必须看当地的种植环境是否适宜,最好选择当地其他农户已种植多年的中药材,或者选当地有野生资源分布的中药材种植,千万不可只看中药材价格,只看理论效益,就盲目从外地引种。
种植技术是否掌握
种植中药材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技术上存在较大差异。一是种植中药材,不仅注重产量,更注重质量。因此,中药材必须种在适宜其生长的生态环境中,要选择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尽量施用农家肥,少施化肥、农药。二是大多数中药材以根、茎为收获对象,因此耕地一般都要求土层深厚、疏松,便于种植、开挖。三是很多中药材,如党参、当归等,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一些特殊物质遗留在土壤中,不利于下茬生长。因此多数中药材都不宜连作,在种植过程中必须注意轮作换茬。四是不少中药材在种植技术上还有特殊要求,如有的需要遮阳,有的需要掐蕾,有的需要打顶,有的需要修剪,有的需要趁鲜去皮,有的需要揉搓整形。如果对这些基本技术都没有掌握,很可能导致种植失败。
市场风险能否承受
种植中药材与种植粮食作物相比,市场风险更大。一是中药材大多数采用根茎繁殖,单位面积用种量大,而且生长周期长,一般需要生长两年甚至更长时间,费工多,投入相对较大,特别是在发展初期,需要的投入更大。二是中药材少了是“宝”,市场价格可能很高,但多了就是“草”,市场价格可能出现暴跌,价格起伏、波动很大。种植中药材在可能获得高效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高投入、高风险。而种植粮食作物则投入相对较低,而且很快就能见到收益,市场价格也较为稳定。
因此,农户在发展中药材种植时,必须对市场风险有足够的认识与承受能力。在发展过程中,除要坚持因地制宜外,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先少量引种,成功后再逐步扩大种植面积,以自己繁殖种苗为主,持之以恒发展,从而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药材的种植
药材的种植方法如下:
1、选地
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富含腐殖质、排水条件好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播种前要进行深耕改土,施肥,增施有机肥可以让药材根入地更加的深,特别是根用药材,根入地深者可达50cm。
2、选种
选择优质的种子,可以提高出苗率。要选择颜色新鲜,可以手摸,新桔梗种子非常的光滑,挑选种子时可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10个小时,然后捞出用干净的湿布包裹,保持20-25度的温度,并保持湿度,有4-6天左右,一般就可发芽。
3、种植深度
播种深度为种子直径的2倍,以及几倍,按照食指的第一个指节的三分之一,或者是三分之二等不同,根据种子大小决定。大部分种子地温合适,水分充足,10天半个月可出苗,如牛夕、黄芩、甘草等,有些种子需要沙藏,这样的种子可能出芽慢些。
4、田间管理
及时间苗定苗,留取壮苗,确保苗全苗匀苗壮从6月份开始,做好中耕除草管理,减少养分消耗,减轻病虫害发生率。
5、水肥管理
根据药材生长情况和土壤质量及时进行追肥和排灌。追肥时间:春季幼苗开始生长时进行第一次追肥,6-8月份中药材生长旺盛期,追施2-3次肥,10月初追施磷、钾肥。雨水多的季节,要加强对排水设施的管理,及时排水防止内涝。
6、病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可在种植前撒施812或敌百虫进行防治。地上害虫的防治应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药物残留,保证品质。病害多发于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注意及时排水防涝,降低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