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图片,白果一天最多吃几颗?

白果是银杏树果实的果核,因为它的外壳是纯白的,也就被叫做白果。白果自古就是宫中贡品,有降火养生的功效。日本人将白果称为“圣果”、“长寿果”,每年大量从我国进口。而现在银杏树也作为绿化植物,在道路两旁有很多。白果也被家喻户晓,很多人都吃过白果,但是却不知道白果吃多了会适得其反甚至危及生命。那么白果为什么不能多吃?一般每天吃几个可以为好?

日本相关研究人员对我国的银杏进行化验分析发现,银杏中含有五碳多糖、精氨酸、麦脂固醇、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而复旦大学研究发现,适当食用白果对心脑血管具有保健作用。中医上将白果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等症状的治疗中。

或许正是因为白果的这些保健效果,正是很多人喜食的原因。但是白果中除了含有这些有益成分之外,还含有对人体有害成分,例如:白果酸、白果二酸、白果二酚。

白果一次不宜多吃,每次最多吃六七粒,不能超过十粒,以防止中毒。一次食用过量白果,这些有害成分首先刺激胃肠黏膜,从而导致神经性中毒。白果内含有氢氰酸毒素,毒性很强,遇热后毒性减小,故生食更易中毒。

一般中毒剂量为10-50颗,若生食或食用加热不彻底的白果过多时,则会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不适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头痛、昏迷、嗜睡、恐惧、惊厥或神志呆钝、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瞳孔缩小或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等中枢神经损害现象,血常规检测结果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升高。

极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末梢神经功能障碍,两下肢触痛觉消失,出现轻度瘫痪等症状。一般中毒患者经救治均可获得恢复健康,但中毒严重者或中毒时间过长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死亡。食用白果引起的中毒及中毒的轻重,与食用者的食用量及食用者年龄大小有关。对小孩、孕妇、过敏性体质的人来说,则更要控制食用量。若因食用过多白果发生中毒,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少吃、熟吃是白果养生的两个原则。食用白果可以消除油腻感,因此在炖肉、煲汤时放几粒白果,可以消除油腻感,使菜品更加美味。白果刚从树上摘下来时毒性极强,不宜刚摘下来就立即食用。白果含有的有毒有害成分,主要在胚芽中,对喜欢吃白果的人来讲,可将白果剥壳后泡水一小时左右,用牙签将白果的胚芽剔除,经过加热后食用,这样可以降低毒性。

白果图片,白果一天最多吃几颗?

桑树病?

桑椹白果病是菌核病的俗称,是桑果主要病害,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桑果颗粒无收。病原物为核盘菌,菌核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混有菌核的土壤、染病残枝落叶和堆肥。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发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雌花、青果及早生桑的新梢和嫩芽。孢子侵入雌花,产生大量菌丝,果肉肿胀,呈乳白色,捻破后可闻到腐烂臭气。

1.发病因素

(1)品种差异 三倍体大10极易感染菌核病,一旦感病,较难控制。台湾选育的46C019品种,抗病性较强;从72C002品种中选育的“苏椹72号”,抗菌核病;养蚕用桑品种中,育2号、育151、农桑8号等早生桑品种,除桑花、青果受害外,新梢、枝条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常受到危害。

(2)栽植密度 目前栽植较多的大10品种,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栽均在500株以上,且多以低干树形养成,行距过小,株间荫蔽,通气透光性差,湿度大,极利病害发生。

(3)土壤耕耘 通常果桑栽植前几年,不发病或很少发病,但若发病后不注意防治,造成土壤中有效菌核数量增多,发病就更加严重。土壤中菌核的存活率和存活数量因耕作次数增加而锐减。

(4)施肥水平 在果桑结果期,特别是台湾超高产果桑品种,需要大量的肥水供应。若前期不施肥或少施肥,则会导致桑树营养不足,抗病性降低。若偏施氮肥,土壤磷、钾含量过低,就容易发病。

(5)气候与环境 一般认为桑树开花期间才感染本病,实际上整个结果期均可感染,以开花前后感染最多,青果期较少,成熟桑椹无感病症状。果桑46C019品种一年中具有多次结果能力,夏、秋季结出的桑椹在大田环境下,没有白果病的发生。近几年,农户家前房后零星栽植的乔木桑,以及养蚕用桑园结的桑椹均发病,尤以桑园内发病较重。凡地势低洼,间作豆类或杂草丛生的田块发病更重;地势高,无间作,杂草少的田块以及春早年份发病较轻。

2.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 作鲜食用,可少量栽植大10品种。作加工果汁类使用,可选择抗病性较强的 46C019品种和抗性品种苏椹72号。注意46C019品种不能与大10品种混栽。 (2)选择适宜地点建园 建立专业加工用桑果园,要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地势较高,易机械耕作的地块建园,要求园地周围方圆10公里范围内不能栽植结桑椹的乔木桑和养蚕用桑树。 (3)合理密植,科学施肥 大10品种亩栽300株以下为宜,养成中干树型;46C019品种亩栽111株,行距3米,株距2米,养成中等灌木型;苏椹72号品种亩栽300株,行距3米,株距0.74米,养成2.5米高、多个主干树型,有利通风透光和机械耕作。施肥原则:采果结束后重施有机肥,以腐熟的鸡粪、豆饼最优;入冬后至发芽前,以专用复合肥为主,以每株0.5千克尿素为标准,适量增加氮肥。 (4)耕作 在桑果园建立早期,除油菜、豆类外,可少量间作一些低干作物,但后期不可间作任何作物。采果结束后,结合施肥,对土壤进行机械或人工深翻,在冬季或春季施肥时再深翻一次,不留死角。早期发现白果病,采用摘除方法有一定效果。病果多时,不如采用深翻来得彻底,特别是春季深翻很重要,可破坏表层菌核子囊盘,防止孢子飞散,起到无菌防病作用。 (5)药剂防治 在果桑开花前后和青果期,用 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1 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果桑枝、干、叶、果和地表全面喷洒预防,每隔6天一次,共喷2~3次;有病时,每4天一次,直至少量桑果由青变红时停喷。

你听到哪一首歌会让你想到童年?

是《骊歌》

每当听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一熟悉的旋律时,我就会想起故乡,想起童年时在故乡的美好时光。

最初听到《骊歌》,是在电影《城南旧事》里,不过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这首歌的名字,也不知道歌词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李叔同,只记住了熟悉又优美的旋律。故事的主人公英子,就是八九岁的样子,而我当时也就是10岁左右,和英子年龄差不多。

10岁的我就开始追星了,因为喜欢英子,也把头发剪成了齐肩短发,齐刘海,小学毕业照就是这样的发型,不过照片在搬家的过程中弄丢了。

头几年,想起照片丢了,还觉得有点可惜,现在感觉太正常了。或许是年纪大了的缘故吧,心态变得平和了。感觉再美好的东西,也不会永远跟着你。于是,自我调侃道:"就当记忆中这些美好,遗失到时光深处了吧!"

喜欢《骊歌》,是因为它像一个载体,总让我想起童年,童年的故事,以及故事里的花花草草。

我10岁之前是生活在胡同里的

感觉小时候有那么多的奶奶,张奶奶、李奶奶、梁奶奶、贾奶奶、邱奶奶……

每一个奶奶都有一个菜园子,园子里有小白菜、油菜、香菜、韭菜、水萝卜……还有地瓜花,喇叭花,姜丝腊花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还有杏树、李子树、樱桃树等

这一切在记忆中,就是花红草绿,瓜果飘香。对了,还有蜜蜂、蜻蜓和蝴蝶在花花草草中,在木头栅栏上,飞来飞去。

这一切都在童年的梦里,在对故乡的记忆里。每每想起,还是会想到《城南旧事》,英子在一片废弃的园子里寻找皮球,那个院子就是这样的,碧草丰茂。想到这,耳边自然还会飘起《骊歌》的旋律。

这或许就是童年的符号,故乡的关键词吧,轻轻地触碰,就会涌出一系列童年的回忆。

回不去的童年,回不去的故乡,于是便有了乡愁

我们会把思念寄托在某一首歌上,某一件童年的趣事上,某一个熟悉的场景中,某一种童年喜欢的吃食中……

就因为留恋,又找不回来了,所以我们调动起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所有跟童年有关的,跟故乡有关的,都会随着这些感觉一触即发。

余光中的《乡愁》,是他一生写不完的思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你的乡愁是什么呢?那一首歌会勾起你的乡愁,引出童年的记忆呢?

我是@鸣凤乔 ,是你们的好朋友,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