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麻花的功效与作用,罗马帝国的弩炮与中国古代的床弩相似?

罗马帝国的弩炮和中国古代的床弩是两种武器啊!外形其实一点不相似!原理更是完全不同啊!

罗马帝国的那个叫扭力弩炮(ballista)

扭力弩炮主要由炮架、弹射装置、弹射槽和底座等部分构成。被牢固放置在底座上的炮架由被四根坚硬的垂直木条隔开的两根水平横杆组成。这样炮架就形成了三个窗口,弹射槽穿过中间的一个窗口。旁边两个窗口的外侧支撑杆上,各系着一束由动物筋腱和毛发拧成的扭力绞盘组。每个绞盘组带动一只弩臂,弩臂末端连接弓弦,弓弦正中是装置抛射物的发射槽。发射前,由两个人在弩炮的两侧用力转动手柄,让绞盘组蓄力后面还有一个人拉弩弦。当弩弦被拉满后,卡住卡簧,就进入待发状态。发射时,只要松开卡簧,装在发射槽里的箭矢、长矛、石弹就飞出去了。总体上,这就是一个大弹弓。依靠动物筋腱和毛发拧成“古代橡皮筋”发力。

不过,这东西不是罗马人的发明,而是古希腊人大约在公元前399年发明的。据称其能够将1塔仑特(古希腊重量单位,约合26千克)重的石弹抛出300码(1码=0.9144米)开外。

而中国的床弩是弹性弓弩投射器,也就是大号的“弓”,依靠弓臂的张力发射。其至晚到战国后期,就应当已经出现了。《墨子·备高临》中提到的“连弩之车”,《六韬·虎韬·军用》中提到的“绞车连弩”,还有《史记·秦始皇本纪》里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用来射杀海中巨鱼的所谓“连弩”,都是发射系有绳索、可以回收的巨型箭矢,力道极为强劲的大型重弩。

唐代有大木单弩,需用绞车张弦。箭的尾羽以铁制成,发射时“声如雷吼”。又如伏远弩,射程三百步(约466.5米),威力巨大。此外,还有一次可同时发射7支箭,专用于攻城拔垒、无坚不摧的“绞车弩”(又称“车弩”)。

宋代的床弩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宋人一般通称“床子弩”(又称“床弩”),床弩的名字也是那个时代定下来的。

宋代的次三弓弩、三弓弩(又称“八牛弩”),都是两正一反装三张弩弓,力道更是“前无古人”,并且需要少则20、30人,多则70人转动绞车张弦才能进行操作。这个等级的床子弩,所发射的箭矢也与众不同——有所谓“一枪三剑箭”,状如大型标枪,箭羽为像三把剑一般的三片铁翎;有所谓“踏撅箭”,发射后钉在城墙上,可供攻城方踏脚、以攀援而上。

宋太祖时,专司兵器制造的作坊使魏丕(公元919年~公元999年),在晋王(即后来的宋太宗)心腹陈从信(公元912年~公元984年)的帮助下,设计制作的巨型床子弩——“千步弩”,在一次试射时、落地距离曾远及三宋里(约1800米),可算是冷兵器时代弓弩武器射程的最远记录之一了。后来,制造这些床子弩的工匠,以及擅长使用这些床子弩的“床子弩手”,有许多在宋蒙战争中被俘后为蒙古帝国所用。当蒙古第三次西征时,旭烈兀(公元1217年~公元1265年)数次用发射火箭的八牛弩攻破了穆斯林城市,以致阿拉伯人直接将各种源自中国的“床子弩”统称为“牛弩”。

所以这两种是完全不同的武器,无所谓谁先发明的。但是两者存在替代关系。在罗马帝国晚期,大型投射机械的储能手段出现了从扭力向张力转变的趋势,即放弃以扭转纤维绳束转力的扭力弹簧结构而改用结构更加简易的中国式床弩。

剑麻花的功效与作用,罗马帝国的弩炮与中国古代的床弩相似?

麻剑是什么植物?

剑麻,又名菠萝麻,龙舌兰科龙舌兰属,是一种多年生热带硬质叶纤维作物,多年生植物。其原产墨西哥,现主要在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等地种植,是当今世界用量最大,范围最广的一种硬质纤维。

剑麻纤维质地坚韧,耐磨、耐盐碱、耐腐酸,广泛运用在运输、渔业、石油、冶金等各种行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世界剑麻进出口贸易在不断增长,而中国目前自产的剑麻纤维却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并旦随着剑麻纤维用途的不断增加,中国每年都在增加剑麻纤维的进口量。

剑麻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剑麻花煲汤做法?

主料 剑花50g 猪骨1000g 蜜枣2个 陈皮1块

辅料 盐适量 食用油适量 料酒适量

姜2片

做法步骤

1.取50克剑花,不要看分量很少,用水泡开,煲好之后就不少了

2.剑花提前1个小时洗一下,再浸泡

3.猪骨洗干净沥干水份

4.锅里的水烧开后,放入猪骨,焯一下水,去掉血腥味

5.煮过之后有很多浮沫,再用流动的清水洗一下

6.炒菜锅烧热加少许油和姜片,加入猪骨,炒一下

7.加入少许酒。

8.汤锅里加水,加入蜜枣

9.加入泡过的剑花

10.加入炒过的猪骨

11.加陈皮(陈皮要用水泡软之后,再刮去白囊)

12.盖上锅盖,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1.5个小时,最后加盐调味

剑麻的主要价值?

剑麻又名波罗麻,是多年生草本龙舌兰属植物。其茎短;叶丛生于短茎上,形状如一把利剑,长约80厘米,宽约10厘米左右,先端渐尖,叶片的尖端有褐色的锐刺,叶的边缘也有上弯或下弯的褐色利刺。在园林或庭院的周围种上它,既美观,又比围墙省钱省工。所以,人们称赞剑麻是铁柱将军、园林的好卫士。 剑麻在秋冬季节(多在12月——1月)开花。花轴从叶丛中央抽出,高达数米,是世界上花柄最长的植物,柄粗而硬,直径4——6厘米;圆锥花序,有花2000—3000朵,淡黄色,花被圆筒形,雄蕊6个,雌蕊一个,子房三室。因为雄蕊先熟,所以自花受粉困难。花后多不结实,但却发生许多珠芽。珠芽成熟后发根,跌落地上,就成为幼株。植株开花后便会死去。也有偶然结成蒴 果的,蒴果成熟后,有扁平黑色的种子。 剑麻多用吸芽或珠芽繁殖。吸芽是由地下走茎的芽点发育而成的小苗,一般在剑麻定植后8—12个月就开始发生吸芽。当吸芽在母株旁边生长到10——15厘米时就可挖取到苗圃中培育;35厘米以上的,可以直接定植。珠芽是开花后在植株上长出的珠芽,一般于春末夏初采下成熟的珠芽来培育,每株可采500—3000个珠芽,培育到约35厘米时即可定植。 剑麻喜阳光充足和温暖气候,较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中等肥沃、疏松透气、富含石灰质的砂壤土中生长最好。在栽培上,应注意在起苗后,剥除老叶、阴干几天后再定植,以避免植后腐烂。挖穴定植,先放基肥,植时以埋到基部1.5—2厘米为宜,还应注意避免泥土挤入心叶。埋土后压实再浇定根水。植后要做好日常除草中耕,施追肥等工作,以促其生长良好。剑麻叶片是制造耐水麻绳的良好材料。它的拉力强、耐水湿、耐磨擦,在咸水中不易腐烂,是做渔航业所用麻绳的材料。

他到底有多厉害?

导语:在我国民间,流传着“将不过李”这个说法。这个李,一般认为,指的是晚唐的名将李存孝。李存孝的事迹,要从唐朝末年说起。

李存孝

李存孝(858―894年),代州飞狐(今山西灵丘)人,本姓安,名敬思,沙陀族。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将。

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一员骁将,也是李克用众多的"义儿"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

史书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他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的地位相当于《说唐传》中的赵王李元霸,天下无敌,人称飞虎将军。野史中曾领十八骑攻取了长安,虽说是夸张之词,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连第二名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几合。后由于罪责车裂而死,李克用深感有负于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温趁势而起。

李存孝因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与西楚霸王项羽齐名,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霸",在后人评说中更有"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意思是说天若有个把,他们能把天拉下来,地若有环,他们能把地提起来。

李存孝最为有名的是手下5百人的飞虎军,多次同他并肩作战,取得了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令对手闻风丧胆,名扬天下。后因对义父用人存在疑问,遭人离间,最终落得五马分尸的可悲下场。

将不过李,这个“李”他到底有多厉害?

传说李存孝和李克用的结识是一个偶然。

当初李存孝还是一个农家子弟,有一天在山上偶遇一只猛虎。李存孝身手了得,居然能靠着赤手空拳,几个回合就把老虎打死了。

这个过程被不远处的李克用目睹。于是李克用收了李存孝做了养子,让李存孝为自己卖命。

李存孝投入李克用麾下后,可谓战功显赫:

唐僖宗时期,黄巢大军一度夺下长安,建立朝廷。李克用奉唐僖宗的诏书进京勤王,在讨伐黄巢的过程中,李存孝战功显赫,没有战败记录;

黄巢之乱平定后,李克用同其他藩镇展开火并,在火并过程中,李存孝曾和朱温麾下的名将王彦章大战——在中国历史以及民间文学中,王彦章也是盖世名将,但是这样的名将,遭遇李存孝,也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

因此,李存孝的存在让朱温恨得牙痒痒,不过,最恨李存孝的,还并不是朱温,而是李克用的其他养子们。

有过职场经验的朋友相信都知道:一个人如果在职场上的业绩鹤立鸡群,那么,受到其他同事排挤、嫉妒甚至中伤,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换个角度看,鹤立鸡群的存在,也让其他同事有种巨大的压力和失落感。

李存孝也是这样。李存孝的百战百胜,固然为李克用集团攒下了不少家底,但是,同样作为养子,你这样优秀,还让李克用的其他养子怎么做人?

因此,痛恨李存孝的人很多,尤其是李克用的其他养子们。

李克用的另一个养子李存信,开始设计陷害李存孝。而李存孝战场上是盖世英雄,但是对于阴谋诡计方面则十分的弱势,因此,在李存信的陷害下,李克用误以为李存孝要造反,于是处死了李存孝。

盖世名将,就落了这样的下场。

总结:李存孝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多学习,多思考,有勇有謀才能走长远!李存孝勇猛天下无敌,但他最终也成了政治争斗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