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榄仁花期,榄仁树怎么辨别?
如何辨别榄仁
1.
叶片 榄仁叶片为广椭圆形,长约25厘米左右,单叶,革质,簇生于枝条的末端。叶背面基部中脉两边,各有两个小的腺体,在落叶前会变为紫红色。
2.
花 榄仁为穗状花序,聚生叶腋。顶端为雄花,雌花和两性花在下方,颜色为白色或者黄绿色,花朵较小,缺乏花瓣。花期在3-6月份。
3.
果 榄仁核果为长椭圆形,颜色为黄褐色,长约5厘米左右,外形和橄榄类似。
4.
外形 榄仁的树皮为灰褐色,初期较光滑,会随着树龄的增长会逐渐长处纵裂纹,这时候树皮很容易成薄片状剥落。它的枝条会绕着主干水平张开,轮生。
阿江榄仁能养鱼吗?
不能养鱼
阿江榄仁(学名:Terminalia arjuna (Roxb. ex DC.) Wight & Arn.)是使君子科、诃子属落叶大乔木,落叶前变为黄棕色,高达25米。树皮灰色,块状脱落。单叶,近对生,叶片矩状椭圆形,薄革质,无毛,基部不对称,叶缘具钝锯齿,顶端钝形或钝尖,基部圆形或心形。花两性,总状花序,呈黄白色,花萼钟状,5裂,无花瓣。闭合果,果长2.3-3.5厘米,果皮纤维状木质,有5硬翅。花期3-6月,果期9-11月
榄仁树是什么?
榄仁树(学名:Terminalia catappaL.)是使君子科、诃子属大乔木,高15米或更高,树皮褐黑色,纵裂而剥落状;枝平展,近顶部密被棕黄色的绒毛,具密而明显的叶痕。叶大,互生,常密集于枝顶,叶片倒卵形,长12-22厘米,宽8-15厘米。穗状花序长而纤细,腋生,长15-20厘米,雄花生于上部,两性花生于下部。果椭圆形,常稍压扁,具2棱,棱上具翅状的狭边,两端稍渐尖,果皮木质,坚硬,成熟时青黑色;种子一颗,含油质。花期3-6月,果期7-9月。
榄仁树原产于马达加斯加、印度东部和安达曼群岛及马来半岛。垂直分布于海岸高地和沿海冲积土上。中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福建有栽培。喜光,在全光照或适度荫蔽均生长良好。稍耐瘠薄,在沿海沙地、泥炭土、石炭岩土壤均可生长。抗风力强,能耐轻霜及短期-1°C低温。
榄仁树的木材可为舟船、家具等用材。树皮含单宁,能生产黑色染料。种子油可食,也供药用。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榄仁树的花冠是什么?
榄仁为穗状花序,聚生叶腋。顶端为雄花,雌花和两性花在下方,颜色为白色或者黄绿色,花朵较小,缺乏花瓣。花期在3-6月份。
乌榄是不是保护植物?
乌榄不是保护植物
乌榄(学名:Canarium pimela Leenh.)橄榄的一种。为橄榄科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45厘米。小枝干时紫褐色,髓部周围及中央有柱状维管束。无托叶。小叶无毛;花序无毛;花几无毛。花瓣在雌花中长约8毫米。果序有果1-4个;果具长柄,果萼果成熟时紫黑色;外果皮较薄,干时有细皱纹。果核横切面近圆形,平滑或在中间有1不明显的肋凸。种子1-2个。花期4-5月,果期5-11月。据《开宝本草》《齐民要术》《图经本草》等典籍记载,乌榄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主要优良品种有油榄、西山榄、三方榄、车心榄、秧地头榄、早榄等。乌榄树冠宽大,粗生茁壮,树形优美,可做绿化树种。[2]果可生食,果肉腌制“榄角”(或称“榄豉”)作菜,榄仁为饼食及肴菜配料佳品;种子油供食用、制肥皂或作其他工业用油。木材灰黄褐色,材质颇坚实,用途与橄榄同。根入药,可治风湿腰腿痛、手足麻木、胃痛、烫火伤等。乌榄生长于海拔1280米以下的杂木林内。[1]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只要土壤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具有一定肥力的山地均能种植。要求酸性土壤,以pH4.5-5.0最宜。乌榄属热带性果树,喜高温、不耐寒,在平均温度20-22℃之间,生长最为适宜。在冬季乌榄处于休眠状态下,能忍耐短时间1-2℃,但对幼树则能危害。乌榄较耐旱,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地区可正常生长。开花时若天气晴朗则有利于授粉。雨水过多有碍授粉。开花前若有一段较冷的天气,则该年多是丰收年。4-5月和7-8月是果实生长期和抽梢期,此时有适量的水分,有利生长和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