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海枣树图片,山东省的由来?

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至唐代和北宋时代,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被称作山东,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到了金代,设置了山东东、西二路,山东才真正成为政区名称。明代初期设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司。清朝初年,设置山东省,“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称。

济南,因位于古济水之南而得名。西汉置济南郡,其首府设在东平陵城(今章丘西北),济南之名始现。西晋永嘉末年,济南国的首府又由东平陵城迁至历城,济南开始建城设治。此后,今济南市区成为历代州、府、路、省的行政中心,发展成为海岱地区的大都会。1994年2月,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青岛,因树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原为一渔村名。1891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青岛)设防,是为青岛建制开始。1897年11月,德国占领青岛。并开始城市总体规划,使城市形态初具雏型。1899年德皇将胶澳租借地的新区(即现在市南区及市北区一部分)命名为青岛。1994年2月,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淄博,因临淄与博山而得名。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隶属鲁中行政区,此为淄博成为政区名称之始。以后区划和名称几经变更,至1961年1月淄博市与惠民分设,市级机关由博山区迁到张店区。

枣庄,因多枣树而得名。早在唐宋时期已形成村落。1918年建镇,1948年于枣庄镇设枣庄办事处(县级)与峄县俱属鲁南行政区第五区,1958年9月峄县机关迁至枣庄镇。1960年撤消峄县建立县级枣庄市。1961年9月改为地级市。

东营,因唐太宗东征时,曾在此安营扎寨,设东营、西营而得名。明洪武年间建村。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由是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由会战指挥部和部分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们称之为“基地”。1965年3月,惠民地委决定成立县级工作机构——**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1983年成立地级市。

潍坊,因潍县与坊子区而得名。1948年潍县城区与坊子矿区于今市区置潍坊特别市,取各首字命名。潍坊之名首见。1949年改为潍坊市,1950年潍坊市撤销,1951年重建县级潍坊市。1983年改为地级市。

烟台,因明奇山所烽火台而得名。原为渔村。明洪武年间,为防海寇侵优,在芝罘设狼烟墩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得名。清初,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居民区。1861年5月,清政府批准烟台为通商口岸,并筹建东海关。1862年2月,登莱青兵备道由莱州移驻烟台,道台崇芳兼任东海关监督。烟台建置开始。1983年,成立地级市。

威海,取“威震东海”之意。明洪武年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永乐年间修筑威海卫城,是为城建之始,威海卫逐步从有防无城而演变为海防重镇。1898英人租借,1951年对外关闭。1987年升为地级市。

济宁,因居其中而获济水之宁而得名。古济州,治于巨野。1150年巨野水灾,遂移济州于任城(今济宁)。元升济州为府治,由于地势较高不受泛滥之害居其中而获济水之宁,故名“济宁府”。济宁之名首见。1983年改为地级市。

泰安,取“国泰民安”之意。古为岱岳镇。北宋年间,太祖下诏,迁乾封县县址和封禅中心于岱岳镇。金置泰安军,取“泰山安四海皆安”,即“国泰民安”之意。泰安之名首见。1928年济南沦陷,曾作为省会。1985年改为地级市。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宋置日照镇,属莒县,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日照之名始见。金升日照镇为县,仍名日照。1985年升为地级市。

莱芜,因莱族与牟族杂居而得名(尚待考证)。汉初置莱芜县于原山以北,县治在今淄博市淄川区高庄。此后或撤或置,或析或合,至金代,县治迁至今莱城。此后,境城基本稳定。1992年升为地级市。

临沂,因境内沂河而得名。隋设临沂县,始称临沂,因境内沂河而得名。清升为沂州府,设立兰山县,民国年间,沂州府撤销,兰山县改为临沂县。1994年改为地级市。

德州,因德水(黄河)得名。秦改黄河为德水。汉在今陵县设安德县,隋唐改称德州。明移德州于今地,设德州卫。民国改为德县。1946年析德县城关区置县级德州市,1994年改为地级市。

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春秋战国曾称聊城邑(今城区西北)。秦置聊城县。北魏于县东筑城置平原镇(今城)。隋废镇,移平原郡与聊城县于此。1952年由平原省划入山东省,1997年改为地级市。

滨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隋唐五代建县制,五代后周改渤海县为滨州。以东濒渤海得名,滨州之名首见。民国改为滨县。1982年析出北镇与博兴一部分置县级滨州市,因古滨州得名。2000年改为地级市。

菏泽,因天然古泽得名。为济水所汇,菏水所出,是沟通古济、泗两大水系的天然湖泊,今湮。清曹州升州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菏泽之名始见。1952年由平原省划入山东省,2000年改为地级市。

为什么我们自称是汉人?

汉人,这个词从诞生之初,就自带一种民族主义。所以,你不能从汉朝是否强大、汉这个字的所指渊源,来探究这个问题。追溯的突破点应该是民族主义,然后你再从历史脉络中进行梳理。

中东海枣树图片,山东省的由来?

民族主义,是在他者的挤压之下,才能形成的。而实际上就是一种内部身份认同。

汉朝那么强大,在汉朝形成了这种族群共识,然后我们就自称汉人了。是这个逻辑吗?

想当然即如此,然而并不是。

正是因为大汉帝国已经打遍了整个地理视界,所以这时候就根本没必要区分出汉人与非汉人的概念。大汉帝国已经强到匈奴人举族内迁了。这时候,你找出一个他者来干什么?能找到的,只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但修武备比修文德的效率高,所以汉朝主要是修武备。

帝国统治的超越性,甚至都不允许什么华夷之辨。金日磾这个匈奴人,不仅是武帝朝的重臣,而且还被汉武帝指定为四大托孤大臣之一。你要华夷之辨干什么?在大汉帝国眼中就没有他者。

苍天之下皆属天子,你们有谁不在苍天之下?“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就是汉朝人的逻辑。他者在哪里?太远,但你等着,早晚也得把你们变成我们。

汉朝以外的这个他者,是什么时候才被发现的?不是汉朝人找到了他者,而是他者找到了汉朝人。

时间出现在五胡乱华之后。

但,汉人这边儿的意识形态就始终认为胡人是禽兽。所以,对胡人手段,要么是把禽兽消灭、要么把禽兽赶跑,要么把禽兽变成人。因为这个意识形态,在汉人这边儿,他者这个概念就始终建立不起来。

你总不能让自己跟禽兽搞个区分,承认禽兽是他者吧?即便打不过,被禽兽吃了,但禽兽还是禽兽、人还是人。

而等胡人在北方建立了政权,这个他者就不用汉人自己区分了。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就给你区分出来了:我们从草原来的这伙人是鲜卑人,你们在中原的这伙人就是汉人。而且,还给你搞了定位:我们是主人,你们是奴才,我们颁布法律,我们统治。

所以,不是汉人找到了他者,而是他者找到了汉人。

但是,从西魏、北周到隋唐一系,搞出了胡汉融合。到这个时候,区分他者仍旧没有意义了。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用几百年时间转了一圈,唐太宗又转回了汉武帝。这时候,再用汉人与胡人这个区分,就不合适了。

但历史就是历史,你总不能否定魏晋南北朝胡汉大融合的时期吧。所以,这时候还是要给做一个区分的。而唐朝人视界也更广阔,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也比汉武帝时代更深远。所以,你怎么也得找个概念指称一下自己。

大唐帝国,光耀万邦,自然信心满满。于是,指称自己就用自己的国号,也就是唐。比如《西游记》中,取经路上的唐僧,动不动就宣称贫僧来自东土大唐。贫僧绝对是认真的谦虚,但配上东土大唐,那就自带主角光环了。汉这个词也会用,但用得更多的,是华这个词。华,自带古老而高贵的厚重沧桑感。

然后,就到了宋朝。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区分出他者这个概念了。

契丹人的大辽,立国时间是公元907年。即便是从确立辽这个国号算起,也是公元947年。而北宋的建国时间是公元960年。即便把北宋的老爹后周算进来了,也才公元951年。所以,愿意也也罢、不愿意也罢,北宋就必须承认契丹大辽这个既成事实。因为这个他者比你的岁数还大。

北宋在军事上也没能实现突破。秦汉隋唐探索了整个地理视界,也打遍了整个地理视界。大汉穷极东海,建立了汉四郡;大唐拓土西域,一度设置了波斯都护府。你宋朝就没法比。所以,宋朝人就要在承认他者的前提下,做出区分。因为你这时候就不能说契丹是禽兽、大辽不存在。

党项崛起之后,大宋拓土大西北已无可能。而且,大宋还要处理与党项西夏的关系。而赵匡胤玉斧一劈,大渡河以外,我不要了。所以,又多出一个大理国。朝鲜一直纳贡称臣、女真也会千里送马,但隔着个大辽,大宋这个“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就搞不了。而修武备不行,甚至修长城也不行,只能沿着白沟河修栅栏。

那北宋会怎么区分呢?

就是汉这个词。据统计,在唐朝、五代,当指称中国人的时候,汉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只有6%。而到了宋朝,汉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飙升到53%。那宋这个国号呢?宋朝人几乎不用国号来指称自己。如果非要用,也只是为了区别本朝与前朝,强调自己是宋朝人而不是隋朝人和唐朝人。(PS:上述数据出自《肇区华夏》)

唐朝人用华,宋朝人用汉,这有什么区别吗?

华夷之辨,华夏是与蛮夷对立的。这是文明的区分,华是文明,夷是蒙昧。这就是人与禽兽的区别。而汉这个词就不是文明的属性了,而是强调了一种族群意识。简单说,我们宋朝这边的汉人跟契丹人、党项人不一样。所以,汉人的使用,其侧重点不在于文化,而在于族群。

到这个时候,你才能说中原汉人终于把自己的这个身份共识给挤压出来。

没有这个身份共识以前是个什么共识?从周天子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皇帝以前叫什么?叫天子。对中原百姓就用皇帝,因为百代皆行秦政制;而对中原以外则称天子和天可汗,外星人和神仙我管不着,其他都归我管、咱们四海一家。

但为什么是汉人而不是秦人、不是唐人、不是隋人呢?

在宋朝,汉这个词比唐更古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今不如古,越是古老越是光辉,越是现代越是暗淡。所以,汉唐之间,最好用汉。

在秦汉隋唐等几大帝国中,秦隋不仅短命而且非议太多。指称自己必须选一个更能获得稳定共识的能指。所以,用汉这个词能够获得最大公约。

但这都是我们替古人的揣测。真正能从历史脉络中梳理到的,还是他者把中原汉人给圈定了。也就是在南北朝时代,北魏的鲜卑人已经用汉人来指称中原地区的人了。

于是,汉朝虽然灭国700年,但宋朝人的共识就是认为自己是汉朝人的后裔。而且,在与契丹、党项的竞争相处中,逐渐生长出一种族群的共识。即我们这个族群一宋朝皇帝为核心,拥有共同的祖先,拥有发达的文化。可以说,这是前现代时期的一众民族主义。

这里一直用民族主义作为工具来分析自称汉人这个问题。但你不能认为当时已经有了民族主义,更不能用这个工具来解释王朝更迭。因为清末以前都是前现代的传统社会,而民族主义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与其说民族主义是个族群概念,不如说是个政治概念。你用民族主义分析传统社会,要么得出岳飞抗金没意义、要么得出元朝和清朝没意义。工具就是工具,一定要注意使用场景。菜刀拿来切菜就行了,但你不别拿菜刀跟女朋友一刀两断。

至于后面的明人、清人,那就无需提及了。

一旦汉人这个能指被确定,那就是个语言问题。除非惊天动巨变,否则就没法变来变去。因为语言问题就没啥道理可讲。你把苹果叫苹果,但哪天政府下令非要让你管苹果叫情果,你能接受吗?出现这种“巨变”,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政府脑子进水了;一是大家脑子都进水了。

荣成野驴岛门票?

船票门票100元。

海驴岛位于山东威海荣成山头的北部海域,距陆地最近距离为4海里,面积大约0.11平方千米。由于风景优美,远离陆地,所以吸引着无数的海鸟来此栖息、产卵。

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成山头西北的大海中,有一个甚为独特的小岛。隔海望去,悬崖陡壁,花团锦簇,一群群海鸥往来盘旋其上,整个岛屿状似一只瘦驴卧于海中,所以得名海驴岛。由于岛上海鸥很多,而当地人称海鸥为海猫子,所以海驴岛又被称为海猫岛。

海驴岛景区总投资5000万元,岛上建有游客观鸟台、钓鱼台、穿山隧道、盘山小径、听涛轩。岛上长有成片的芙蓉丛、芦苇、野枣树,每年春夏芙蓉盛开时节,海鸟们在此孵卵育雏、生息繁衍,白鸟红花相映成趣。

海驴岛距海岸1600余米,面积1312平方米。据神话传说,二郎神挑山填海曾行至成山,正行间忽闻东海有驴的叫声,西岸有鸡的鸣声,一惊之下,扁担折断,挑筐亦随之落入海中,遂化为两岛海岛。从此,人们便称东岛为海驴岛,西岛为鸡鸣岛。两岛之间各有一块耸天而立、高有数丈的石柱,便喻为“扁担石”。虽为神话,两岛自然形状亦与神话十分相配。

晏婴的故事?

在景公的时代,刑法严酷,犯点小罪,就要被砍去双脚,致使全国到处都是断足的残疾人,百姓对此早已怨声载道。晏子一直想劝说景公改变刑法,但是一直没有成功。正好有一天,景公为了显示自己关心臣子,觉得晏子的家在市场附近,狭小又吵闹,想给他换个宽敞的新住宅。晏子说,我不能搬家,这家宅是先人住过的,我与这里有感情;二是我靠近市场可以了解商业行情,再说买东西也方便。景公十分叹服,也很感动。问他:你靠近市场,知道什么东西贵贱吗?晏子立即答到:踊贵而履贱。踊是断足之人穿的鞋子,履是健康人穿的鞋子,踊贵而履贱了,那齐国成了什么景象了呢。景公猛然醒悟,立即下令减轻刑法。

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了。」另一个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尝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麼办才好?」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於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

海驴岛发船时间表?

海驴岛春夏秋季每天7点开始发船,直到下午4点停止,每20分钟一班。顺水发船。每船40 —50人不等。

海驴岛位于山东威海荣成山头的北部海域,距陆地最近距离为4海里,面积大约0.11平方千米。由于风景优美,远离陆地,所以吸引着无数的海鸟来此栖息、产卵。

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成山头西北的大海中,有一个甚为独特的小岛。隔海望去,悬崖陡壁,花团锦簇,一群群海鸥往来盘旋其上,整个岛屿状似一只瘦驴卧于海中,所以得名海驴岛。由于岛上海鸥很多,而当地人称海鸥为海猫子,所以海驴岛又被称为海猫岛。

海驴岛景区总投资5000万元,岛上建有游客观鸟台、钓鱼台、穿山隧道、盘山小径、听涛轩。岛上长有成片的芙蓉丛、芦苇、野枣树,每年春夏芙蓉盛开时节,海鸟们在此孵卵育雏、生息繁衍,白鸟红花相映成趣。

海驴岛距海岸1600余米,面积1312平方米。据神话传说,二郎神挑山填海曾行至成山,正行间忽闻东海有驴的叫声,西岸有鸡的鸣声,一惊之下,扁担折断,挑筐亦随之落入海中,遂化为两岛海岛。从此,人们便称东岛为海驴岛,西岛为鸡鸣岛。两岛之间各有一块耸天而立、高有数丈的石柱,便喻为“扁担石”。虽为神话,两岛自然形状亦与神话十分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