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象征意义和诗句,描写菊花与人的诗句?

描写菊花的诗句有:

1、《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4、《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5、《题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6、《九日龙山饮》李白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菊花的象征意义和诗句,描写菊花与人的诗句?

有哪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花名?

问题:有哪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花名?并说说体现了哪些好的品质?

导读

百花争艳,千姿百态,阆苑仙葩,一枝独秀。在大自然中,赏心悦目,奇花异草,又岂止百种。在这个诗的国度,能入诗词歌赋的更是万紫千红。一花一世界,一顾一沉吟。万紫千红颜,四季风华满。

在千百年前的诗人心中,花,绝对是不可忽略的意象,传递着他们内心世界里或美丽或忧伤的心曲。

针对题主的问题,我们不妨做个归类:将一年十二个月的代表花卉,列举出来探究一下她们的品质,何乐而不为?既简明扼要,又富有诗情画意。

人间十二花神,名归其谁?

民间十二花神,通常的说法是指在一年(传统的农历)十二个月当中,盛开得最为绚烂的那一株。正所谓:十二个幸福月, 十二朵美丽花, 十二首动人诗。

迎春花:开在正月,迎春第一绽放。象征着爱情的,相爱到永远。杏花:二月里来,有少女的慕情,娇羞疑惑。桃花:三月春暖花开,以示宏图大展,桃李满天下,春光无限,桃运连绵,福乐长寿。牡丹:四月的主角,毋庸置疑“花之富贵者也”,一生雍容华贵。石榴:五月的花海,成熟美丽大方,富贵子孙满堂。荷花:六月盛夏,带来一丝清凉,“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兰花:七月的芳华,清雅脱俗,芳幽百谷,不惹尘缘半土沙。桂花:八月丹桂,寰宇留香。菊花:九月忆重阳,还来就菊花。月季:十月的分享,尊敬崇高纯洁;爱情热烈,激情洋溢;体现个性和创意;特别是三色月季花象征博学多才。梅花:十一月花神当之无愧,最具备文人情怀。“以不争为争,争也!”傲雪冰霜,孤芳自赏。水仙:在腊月最无花的季节,守望春天,为人们留下美好的希望。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最值得回味的花神百结幽怨的丁香花;娇小柔情的蔷薇;清香扑鼻的栀子;稍纵即逝的昙花;英雄的木棉花;肝肠寸断的杜鹃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小家碧玉的玉兰花;高洁傲岸的海棠花;随风飘荡的樱花;朴素大方的太阳花;祝福康健的康乃馨;朴实无华的槐花;香水百合花……@兵法天下 如是说若有四季,便有花开,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春风起,花蕾孕育,随后伴随着第一片花瓣展露新颜,它们就开始了一世的繁华和荣耀,而第一片飘然凋零的容颜又昭示着一生寂寞与忧伤的开始。如此轮回,年年岁岁! 定风波•寻春随笔

文/@兵法天下 【作品】

旖旎晴光故地邀,春光初泻且妖娆。

柳绿浅黄空中舞。

知否。

佳期似梦弄花飘。

晨练莫言皆白首,芳华潮动满池娇。

燕语绕枝醒锦鲤。

无悔,易流韶华把人抛。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赞美菊花的诗词?

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黄菊是孤芳。下文是古人写的一些赞美菊花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古人赞美菊花的诗句篇1: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唐·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宋·朱淑贞《菊花》

南宋郑思肖的画菊和唐黄巢的不第后赋菊的菊花特点有何不同?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不第后赋菊》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梅兰竹菊都代表了哪些精神寄托?

梅代表“孤傲高洁”,兰蕴含“清幽高雅”,竹寓意“虚心坚韧”,兰表明“隐逸不屈”。

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战国也有“孟尝、平原、信陵、春申”四君子,这四人也是礼贤下士,千古流芳的古典人物。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即推崇君子精神,君子也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效仿追慕的精神典范。

它们最早为文人所重视起源于五代至唐的时期,先有画法的进步,再有文人画,之后逐渐为文人所接受,成为诗词歌赋里经常描写吟咏的对象。梅兰竹菊也逐渐以其生长特点和外形成为文人们用以寄托精神和展现德操的君子象征。

梅花之画兴起于唐代,在宋代由画家徐崇嗣以“没骨花”画法加以发扬,用色彩填充。后世发展出以笔墨勾勒的画法。

梅的形象从画中走出之后,逐渐出现在许多名家的作品中,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梅花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于寒冬,不同于其它花类盛放于温暖时节。这也让它获得了“凌寒独自开”的美誉。

不畏严寒赋予了它“孤傲”,雪中幽香使它收获了“高洁”。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

画梅需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王冕)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高启)

历代名篇均以“梅”自比,把梅花既当作崇拜的对象凝视赞叹,也是失意时慰藉心灵的知己好友。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逋爱梅如痴,用梅花来表达自己远离凡尘的清素淡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诗人陆游一生为国,却郁郁不得志,只得以梅花抚慰自己的一片真心,展现自己的铮铮铁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其它诸如苏轼、柳宗元、曹雪芹等名家也有咏梅的作品传世,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文脉的延绵,梅花已化入华夏文士的血液之中,成为孤傲高洁的象征,为历代文人所喜爱。

“空谷生幽兰”,生长于人迹罕至的“空谷”,称为清幽;无人而芳是为高雅 。在宋时,兰花就被誉为拥有不随世事浮沉的气节。

相传苏轼能墨兰,文徵明有《双勾兰石图》,郑板桥也擅长兰竹,历代文人画,兰花都是一大主题。

韩愈序《猗兰操》,相传原作是孔子,其中有“不采而佩,于兰何伤”的名句,说明虽不得用,君子也该坚持品性操守。

“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屈原以《离骚》而与兰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有爱国之志,却为奸人所误,君王见疑,兰花正可衬托其高洁。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李白虽怀才不遇,依旧初心不改。

竹画相传自吴道子起,至五代徐熙《雪竹图》,苏轼创朱竹画法已有发展,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清代郑板桥,其诗画以竹喻人,赋予了竹子超绝的精神象征。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象征谦虚坚韧,文人而论,先驱者当是“竹林七贤”。后有王羲之儿子王徽之爱竹成痴。

《世说新语》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王徽之暂居一地,命人在附近种上竹子。有人问。你不过暂住几天,干嘛费劲呢。王徽之回答道:“何可一日无此君”。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刘禹锡)

竹在历代文人文人心中已拟化为一个清高卓越、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是他们的精神食粮和逆境良友。

菊不用言画,只说陶渊明一人足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隐居的陶公对应隐逸的菊花,可谓相得益彰。菊与陶渊明互相成就、互为一体,成为后世文人歌咏、崇敬的对象。

菊在秋冬时节才开始凋零,也是百花中的异数,因此被赋予了不屈高洁的意象。

“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王安石)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

高洁之士与孤傲之士在菊花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梅兰竹菊被古人描摹、吟咏,在今日也不该失掉其千百年来所蕴含的文化含义,还需期待今人秉承四君子的精神,复兴传统文化,为前路照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