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记 琴挑,揭露了红楼梦中的哪些秘密?
元妃点戏出现在《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按照脂砚斋"草灰蛇线,伏延千里"的评语,对于元妃省亲这样的"大场面",曹雪芹是断不会随意安排。元妃到大观园点了四出戏,不仅为后文中最重要的四个情节埋下伏笔,也暗示了贾家由盛转衰的命运。
要寻得元妃点戏这一情节中隐藏的秘密,先要从这四出戏说起。
元妃省亲是《红楼梦》中为数不多大喜的场面,贾元春是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长女,年少入宫,在加封为贤德妃之后,被恩允回家省亲,对于久居深宫的女子,这算得上无上的荣宠,为了迎接元妃,贾家不惜耗费巨资建造大观园,贾府上下都明白,全家人的荣辱几乎都系于这一女儿的身上,然而在元妃省亲这一情节中,贾家的衰败已初漏端倪。
省亲有三个环节,先是共叙天伦,其次同游大观园、题匾赋诗,等到谈倦了,游累了,便是坐下来听戏。
元妃一共点了四出戏,分别为《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小说中,曹雪芹只写了剧目却并没有写戏文,但是,脂砚斋却在旁边评论道:《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牡丹亭》中,伏黛玉死。
之后再来一句总评: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也就是说,这四出戏暗示了《红楼梦》整本书最为重要的四个情节。
这四部戏究竟讲了什么呢?
第一出戏《豪宴》是清代剧作家李玉创作的戏剧《一捧雪》中的一出,讲的是一个名叫莫怀古的人藏有家传珍宝"一捧雪"玉杯,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听闻后一心想占为己有,莫怀古迫于严世蕃淫威既不敢不给,又舍不得传家宝,就用赝品做了替代。
没成想,此事被门客汤勤告发,严世蕃对莫怀古起了杀念,结果与莫怀古长得相似的仆人成了替死鬼,莫怀古的侍妾刺杀汤勤后自杀。直到严家父子倒台后,莫怀古才从躲藏的戚继光家中走出,官复原职,厚葬了仆人和侍妾。
《一捧雪》全剧最关键的人物并非是反派严世蕃或者弱者莫怀古,而是汤勤,他原本为莫怀古门客,为了攀求富贵主动讨好严世蕃,出卖朋友,后来又屡屡作梗,最终让莫怀古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如果按照脂砚斋"伏贾家之败"的说法,贾家的衰落最有可能是源于小人进谗,这个小人或许就是贾雨村。
在小说中,人言贾雨村"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贾家兴隆时,贾雨村想尽办法攀附倒贴,而在贾家衰败之时,以其阴险卑鄙的为人也很有可能勾结贾家的政敌,出卖贾家。高鹗的续书中也确实安排贾雨村陷害贾家这个情节,这与曹雪芹的原意较为相符。
除此以外,《红楼梦》中有一个与《一捧雪》类似的情节——"石呆子古扇",穷苦人石呆子藏有二十余把精美的古扇,贾雨村得知后逼迫石呆子卖给他,结果石呆子不愿卖扇,贾雨村便诬陷他拖欠官银,把石呆子的扇子全部抄没,最后石呆子也下落不明。
这个没有明确交代结局的小人物石呆子很有可能就是解开贾家衰败之谜的钥匙,会不会因为石呆子的报仇,加上"中山狼"贾雨村的出卖最终让贾家沦落不堪?
第二出戏《乞巧》源自清代剧作家洪昇的《长生殿》,讲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唐明皇与杨贵妃爱的惊天动地,可是面对安史之乱时,唐明皇还是一条白绫赐死了杨玉环,"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若以此"伏元妃之死",那么元妃最终的结局是被赐死,结合元妃的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和兕都是猛兽,学者刘心武认为虎指皇帝,兕指的是太监,元妃应该是在某一处远离家乡金陵的地方因为宫闱斗争而被赐死。
"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也许元妃早有预感,皇宫无非是个"不得见人的去处",纵使大观园建造的再奢靡,锦衣玉食,颓败不过是顷刻之间的事,要想抽身去还须早点醒悟。
第三出戏《仙缘》取自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得戏剧《邯郸记》,山东书生卢生在梦中经历了中状元娶娇妻,加官进爵又惨遭陷害,最后平冤昭雪,享受富贵荣华等一系列事情,梦醒之后发现一切皆空,随之顿悟,跟随吕洞宾修道去了。
"伏甄宝玉送玉",暗示甄宝玉送"玉",此处玉字,既指代贾宝玉,又指代通灵宝玉。一般认为,在传说中吕洞宾渡卢生是受到了何仙姑所托,那么,甄宝玉也可能是受到跛脚道士和赖头和尚的托付去送玉,或者是将通灵宝玉还给贾宝玉,或者是由甄宝玉点化贾宝玉出家。
第四出戏《离魂》是出自汤显祖的另一部剧作《牡丹亭》,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于梦境中邂逅,醒来时杜丽娘依旧难以忘怀,以至于思念过度而亡。所以,"伏黛玉死"不难猜测,黛玉寄情于宝玉,却无法长相厮守,带着遗憾去世了,这与通常理解的黛玉之结局非常吻合。
元妃省亲原是喜事一桩,可是她所点的这四出戏不论如何都难算得上喜剧,曹雪芹苦心安排,就为的是让读者能够顺着线索找到《红楼梦》真正的谜底,看懂故事深层次的内涵。
所以,只是一个元妃点戏的情节,曹雪芹已经巧妙地将戏文寓意引申为故事走向,贾府衰落是因为小人陷害,元妃结局是死于宫廷斗争,甄宝玉与贾宝玉的命运息息相关,而黛玉最终会因"情"郁郁而亡。
高鹗的四十回续书尚不足以揭晓曹雪芹所埋下的伏笔,《红楼梦》的结局到底是什么,还待后人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线索。
音乐小组起名?
张军《水磨新调》
简介:昆曲演员张军携手著名音乐人彭程将昆曲音乐的“水磨腔”与各种音乐风格相融合,包含了NEW AGE、电音、摇滚、爵士等风格迥异的音乐元素,并将这种独创的新音乐曲风起名为“水磨新调·Kunplug”。
曲目:01《偶然间》from:《牡丹亭·寻梦》【江儿水】
02《懒画眉》from《玉簪记·琴挑》【懒画眉】
03《折桂令》from:《牡丹亭·硬拷》【折桂令】
04《脱布衫》from:《长生殿·哭像》【脱布衫】
05《山桃红》from:《牡丹亭·惊梦》【山桃红】
06《红绣鞋》from:《邯郸梦·扫花三醉》【红绣鞋】
07《长刀大弓》from:《浣纱记·打围》【北醉太平】add:童声(昆六班)合唱
08《霓裳羽衣》from:《长生殿·舞盘》【霓裳羽衣】
09《好姐姐》from:《牡丹亭·游园》【好姐姐】
10《江儿水》from:《牡丹亭·寻梦》【江儿水】
p.s.央视《叮咯咙咚呛》第二季第二站江苏篇,张军和萨顶顶有合作,里面就用了《水磨新调》中的《山桃紅》和《好姐姐》。嗯,后一个停放飞自我的~
高濂玉簪记中蒹葭的意蕴?
明代戏曲作家高濂的蕴含《诗经》蒹葭的意蕴的《玉簪记》,被誉为传统的十大喜剧之一。主要是脱胎于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的<萱草堂玉簪记>,并在明无名氏杂剧<张于湖误宿女贞观>和明<燕居笔记>中的《张于湖宿女贞观》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充满了《诗经》蒹葭的意蕴。高濂的《玉簪记》是写女尼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的爱情故事:南宋初年,开封府丞陈家闺秀陈娇莲为避靖康之乱,随母逃难流落入金陵城外女贞观皈依法门为尼,法名妙常。
青年书生潘必正因其姑母法成是女贞观主,应试落第,不愿回乡,也寄寓观内。
潘必正见陈妙常,惊其艳丽而生情,经茶叙、琴挑、偷诗等一番进攻,终于私合。而陈妙常也不顾礼教和佛法的束缚与潘必正相爱并结为连理。
红楼梦问题求解?
小说《红楼梦》中,大观园里经常演戏,其中古典曲目非常之多,为什么独独没有三国戏?要知道,就是在那个时代,三国故事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难道说——这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吗?
想知道答案先读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红楼梦》是一部以如玉少年贾宝玉和美丽少女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要线索,以封建大家族、大豪门由兴而衰走向没落为暗线,描绘封建贵族奢靡生活为背景的小说。红楼中的一群女子生活在大观园中衣食无忧,吟诗作画,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喝着酒听着戏。
《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写的是魏、蜀、吴三国割据混战,互相残杀,各诸侯之间连年征战,像今天的美国一样,为了达到霸主的地位无所不用其极。
红楼梦写的是情,反映的是主人公心灵深处的凄凉悲婉,如梁祝化蝶般的凄美;三国演义写的是“魏,蜀,吴”三国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历史。
三国故事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为什么就不能融进红楼?1、主要跟作者有关。《红楼梦》中对三国戏的描写非常谨慎,可能觉得三国戏比其它戏政治色彩更浓,特别在乾隆年间大兴文字狱,怕给红楼带来灭顶之灾,所以,只能选择避嫌。作者写书好比导演拍戏,更别说红楼的人不爱看三国的戏,就是想看,导演不安排,也是白搭戏台。
2、跟看戏的观众有关。每次看戏众人都以贾母喜欢什么内容为主,试想一个锦衣玉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享受晚年生活,一言九鼎的老太太,能愿意听打打杀杀的戏吗?《红楼梦》书中说“且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所以点戏的时都点热闹戏,如西游记,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等。
3、跟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角色有关。比如,演关公关老爷的戏禁忌特别多。旧时戏班上演关公戏时,有许多规矩,因为关老爷是伏魔天尊,关帝亦称武圣,杀气特别大,所以扮演关公的伶人在演出关戏前的49天内要斋戒独宿,熏沐净身,戒女色;勾脸前还要在后台设坛向关老爷烧香三拜九叩头、请神,脸上化金后才可化妆…听听都觉累得慌,这样的戏,不唱也罢!
以上观点,希望大家共同探讨,多提宝贵意见。
推荐几首好听的昆曲选段?
《惊梦》 《闹龙宫》 《西厢记》《关汉卿》 《夕鹤》 《贵妃东渡》 《辩冤》 《斩娥》 《出猎》 《下山》 《扫松》 《闹龙宫》 《白蛇传》 《奇双会》 《小商河》 《芦林》 《嫁妹》 《写本》 《酒楼》 《胖姑学舌》 《西游记·认子》 《占花魁·湖楼》 《红梨记·花婆》 《关汉卿》 《断桥》 《下山》 《档马》 《听琴》 《闹学》 《思凡》 《弹词》 《辩冤》 《游园》 《赠剑》 《天罡阵》 《棋盘会》 《盗仙草》 《芦花荡》 《牡丹亭》 《借茶》 《女弹》 《断桥》 《佳期》 《小商河》 《武松打虎》 《相约相骂》 《闹天宫》 《出塞》 《游园》 《佳期》 《寄子》 《夜奔》 《游园》 《天罡阵》 《小放牛》 《写真离魂》 《扫松》 《琴挑》 《挑华车》 《痴梦》 《夜奔》 《逼休》 《昭君出塞》 《夜巡》 《小宴》 《挑华车》 《四平山》 《玉簪记》 《戏叔》 《金不换》 《见娘》 《佳期》 《扫秦》 《百花赠剑》 《奇双会》 【小宴】 【下山】 【酒搂】 【狮吼记】 【思凡】 【活捉】 【芦林】 【水淹七军】 【断桥】 【村姑小姐】 【渔家乐】 【奇袭白虎团】 【夕鹤】 【单刀会】 【长生殿】 《百花赠剑》 《琴挑》 【牡丹亭】 《牡丹亭》 《千里送京娘》 《夕鹤》 【血溅美人图】 【夜奔】 【红霞】 【百花赠剑】 【琵琶记】 【桃花扇】 【夜巡】 【义侠记·杀嫂】 【活捉】 【宦门子弟错立身】 【西厢记】 【长生殿】 【钟馗嫁妹】 【林冲夜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