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图片,农村过去非常多见的羊屎蛋树?

所谓的“羊屎蛋”树就是农村人常说的苦楝树。

苦楝树是一种“乡土树种”,汁液有毒。虽然幼苗栽植时成活率不高,但一旦成活就会以非常快的速度生长,如果土壤条件、水肥条件都比较适宜,在栽植后的第十个年头时就可以长到胸径30厘米以上。也算是速生树种之一。但是,十年后的生长速度就会放缓,在其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很难长成参天大树。

苦楝树的材质软硬度比较适中,具有比较美观的纹理和特殊的香气,耐腐蚀和虫蛀,是乐器、工艺品、装饰、家具制造的优良用材。

以前,我们老家就有几棵苦楝树,每年都会结出许多“楝枣”,这种楝枣类似于“羊屎蛋”,所以,农村人也称苦楝树为“羊屎蛋”树。

据说,楝枣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还可以制取肥皂。但在农村常常用楝枣煮水来泡手或泡脚,说是用于防止冬季手足皴裂。记得小时候我母亲就用楝枣水给我泡过手。一般在晚饭后支锅煮楝枣,彻底煮熟后起锅,然后将楝枣水和楝枣一同倒在瓦盆里,稍凉后开始泡手,并用煮熟的楝枣反复搓洗。至于说楝枣水能否防止手足皴裂老胡一直持怀疑态度,因为老胡的手虽然经常泡楝枣水,但依然皴裂。不过,泡过楝枣水的手非常光滑和柔嫩,这是不可否认的。

介绍过苦楝树的基本情况后我们来说说苦楝树减少的原因。

一、苦楝树易遭受虫害,农民不喜欢

别看苦楝树的汁液有毒,味道苦,但花大姐特别喜欢吸食。每到初夏和秋初这个阶段,苦楝树的树干上就会爬满花大姐,其树冠下全是花大姐的尿液,黑魆魆的一片,难看死了。如果在树下行走,就会有花大姐尿在身上的感觉,非常不舒服。因此,许多农民并不喜欢这种树,如果谁家有这么一棵,就有可能被早早伐掉。并且在伐掉后也不愿意再种植。

二、苦楝树的寿命很短

据测定,苦楝树的最长寿命为三十年。超过三十年后要么“中空”,要么死亡。因此,苦楝树长到二十多年的时候就会被农民伐掉,从而使本就不是太多的苦楝树数量呈下降趋势。

以上介绍的就是苦楝树“消失不见”的两个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苦楝树是一种“乡土树种”,有很悠久的历史,其材质比较优良,有许多用途。但苦楝树的寿命很短,且易招虫子,并不受农民待见。因此,被农民伐掉的伐掉,死亡的死亡,并且,农民也不太喜欢继续种植,从而导致苦楝树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消失不见”的现象。因此,年轻的一代将来就很少能够看到苦楝树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你感觉苏州太仓发展如何?

我来太仓十几年了,让我用我的亲身经历来告诉你太仓的沧桑巨变!

2003年秋天,刚刚毕业的我,放弃了学校组织的工作招聘会,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南下的火车,目的地苏州太仓,一个我日夜憧憬着的江南,一个梦中的水乡。

我背负着简单的行囊走下火车踏上苏州的土地的那一刻心里感觉又陌生,又荡漾,我荡漾这异乡的景色,仿佛空气都不同于往常!

是啊,对于一个初入社会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说,目睹异乡的风物,思绪难免会信马由缰!我新奇这道路两旁整齐又直耸的杉树,这是我的家乡从未有过的。

也新奇白墙黑檐的江南民居,这些我只是在图画里看过。

我的思绪在现实和幻觉中碰撞,以至于来接我的同乡给我说的什么,我都完全没有听清,到太仓只有短短的路程,我觉得有点快了,还在回味路上的风景就已经到了太仓。

到了同乡给我提前安排好的住处,我扔下行装,收拾好已到了晚上

同乡带我出来吃饭的时候,我才略略的感觉到了失望,03年的太仓真的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小,小到我以为就是一个比较大的镇。我以为太仓不该有低矮的房,应该都是高楼,最起码也是精致的洋房。那时候我觉得她不是我心中的那个太仓。

上班了,工作的地方不太累,但是总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工资记得是一千二百块钱。

休息的时候也经常和朋友骑车在太仓转转,常去的是武陵街,人民路,那时候东边好多都是民房,和老家比起来不同的是这里的景色很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河,河里过的船能让我驻足看很久,毕竟在老家没见过!我学会了钓鱼,也许这大大小小的太仓的河和这水乡的美色才是我决定留下来的原因。

一晃在太仓十几年了,我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梦想有时候想看看刚来时候存在空间的照片,却发现自己已经忘了当初的密码,整天的忙碌也很少再出去转转,甚至已经麻木到看不清太仓这个城市的变化,今天突然看到这个提问,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当初的年龄,细思极恐,我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激情,是这个提问又让我仿佛回到了当初的蹉跎岁月。

晚上决定再出去走走,看到的却不是以前的风景,只有那些大大小小的河还在那里,但是少了很多以前的房,更多的是商业广场和新的小区,也许是我天天见,已经习惯了太仓的逐渐变化。

天镜湖

如今的太仓早已经是全国综合实力排名前十的县级市了,我也早已经不再赚那个月一千二百块钱的工资。再看太仓仿佛是擦亮镜头以后拍出的清晰图像特别是夜间的太仓,在以前我们经常洗澡的湖荡里一个“天镜湖”改造的美轮美奂四周鳞次栉比的商业大厦,高层的小区,俨然是一个新城。

以前荒芜的东郊,现在已经是朝气蓬勃的开发区,商业广场,酒店,企业。足足的将太仓扩大一大圈,太仓的年产值已经一千多亿,我老家一个地级市还在为了一千亿的目标苦苦挣扎!

听朋友说以后回家不用去上海或者昆山坐车了,太仓要通铁路。这是好事儿,本来就毗邻上海和昆山,这铁路通了岂不是要和这两个城市连成一起了嘛,假以时日太仓还能更加繁荣,也更能包容那些来自四方,怀揣梦想的人们。

口罩有什么用?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口罩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下面具体说一下,口罩有哪些作用?

一、口罩的作用

1、御寒

冬天来了,外面可能会很冷,戴上一个口罩就会温暖你的半个脸。

2、促进血液循环

冬天戴口罩温暖了你的脸部,自然就促进了脸部的血液循环。

3、防止口臭

如果你是有口臭的人,尽量带个口罩可能会好一些。

4、防霾

如今中国的雾霾可是不得了,所以出门戴口罩就显得很重要。因为雾霾中有很多的有毒物质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5、防止呼吸道感染

现在呼吸道疾病越来越多,戴口罩能有效的防止呼吸道进入的有害物质。

6、过滤空气

现在全球空气质量下降,出门戴口罩就可以对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

二、常用口罩的分类及功能效果

随着雾霾等恶劣天气的增多,口罩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如何选用正确的口罩保护自身呢?

1、棉布口罩

棉布口罩曾经占据着主要市场。棉布口罩的主要功能在于防寒保暖,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棉布口罩透气性好,但是棉布口罩的防尘防菌效果几乎没有。如果在流行病高发期和雾霾天气,棉布口罩没啥作用。

2、医用无纺布口罩

医用无纺布口罩可以说是从非典开始迅速进入平常百姓家庭。无纺布口罩可以有效的防菌,仅限于防止那种喷射造成的病菌感染,例如可以防止打喷嚏造成的病菌传播。但是由于其贴合性差,不能起到防尘的作用。我看到很多朋友在雾霾天佩戴这种口罩,其实作用有效。

3、活性炭口罩

这类口罩是指在口罩夹层内加入活性炭,活性炭吸附能力很强,能够有效的防菌防尘,但是这种口罩会使呼吸变得困难,长时间使用会容易缺氧。

4、防尘口罩

防尘口罩一般都是杯型,能够有效的贴合在口鼻部位,从而达到防尘的效果。

5、N95及以上型口罩

n95是防尘口罩的一种,N表示防尘,数字表示效能。在雾霾大行其道的今天,如果想防pm2.5,就必须使用n95以上的口罩。雾霾天袭来,口罩成了很多人出行不可或缺的“神器”。市面上各式口罩正在热销,价格不尽相同,款式也多种多样。尤其以外包装标注“防PM2.5”,和包括“防霾过滤贴”的口罩热销。然而口罩防霾不是戴上就一劳永逸,更不能长期佩戴,不同类型口罩的换洗频率是不同的,市民应及时更换清洗口罩,否则不利于呼吸道卫生,防雾霾效果也有限。

三、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口罩

1、医药口罩主要由三层无纺布制成,主要的目的是解决飞沫传播疾病问题,外层是不吸水的棉纱无纺布,适用于感冒、医院、公共场合等。

2、防雾霾口罩的选择最主要考虑的是口罩的密封性以及隔离颗粒的性能,想要口罩能够阻挡雾霾,口罩的密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3、防风保暖的口罩主要选择棉质的,厚实的口罩,透气性好,便于呼吸,不会将水汽凝结在口罩内,防风保暖口罩不用过于在意材质,只要保暖就好。

为什么李白说对影成三人?

李白诗歌《月下独酌》中,写到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大家在读到这句“对影成三人”的时候,可能都有些迷惑。究竟这里的“三人”是哪“三人”?

(李白)

有一种说法认为,三人指的是三个人影。这三个人影分别是:李白、地上的影子、酒中李白的倒影。

这种说法中,确实有三个人影。但是,“酒中李白的倒影”这一个人影,却显得有些牵强附会。李白的杯子中,要现出人影,这个杯子必须非常大,要有酒坛那么大。而且,就算有酒坛那么大,也无法现出李白的全貌,也显得别扭。李白不是端着一个杯子喝酒,而是抱着一个酒坛喝酒,那就不是李白,而是李逵了。

所以,这一种说法,显然是不对的。

一般对于这个“三人”的解释是:李白、李白的影子、月亮。

因为诗中写的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既然是邀请了“明月”,又对着“影子”,因此才成为“三人”。由此可见,这“三人”肯定就是李白、李白的影子和月亮了。

但问题是,“李白的影子”还有一点人形的样子,“月亮”怎么也成了一个“人”呢?它完全不像人啊。还有,如果“月亮”是“人”,那么,诗歌中的“花”为什么不是“人”呢?“酒”又为什么不是“人”呢?

如果“花”与“酒”也算“人”的话,那就不只是“对影成三人”,而是“对影成五人”了。

(李白醉酒图)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有人说,在这里,“花”与“酒”不能被称为“人”,也就是不能被称为李白的酒友,因为它们属于环境。繁花香气四溢,明艳照人。李白觉得这样的环境确实很不错。如果是史湘云这样的人,在这样的繁花之间,就躺在石条凳上睡着了。如果是我们当下的人,一定就会掏出手机,至少拍出九张照片,近景、远景、特写,最后还不忘把自己拍进去。虽然用了美颜相机,还是奇丑无比,但依然还是要拍。

不过李白不会这样做,李白肯定只会饮酒作诗。提一把酒壶,端一个酒杯,陌上花开缓缓归。但问题是一个人喝酒,有个啥意思呢?一人不喝酒,两人不赌钱。一个人喝酒,越喝越寂寥。喝酒是需要人的,但此刻没有人。李白看见了自己的影子,邀请自己的影子一起喝酒。但是还不过瘾,他还想更热闹,于是又邀请了月亮,把月亮当成一个人。这样一来,就有三个人在一起喝酒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当时有花、酒、李白、李白的影子、月亮这五种事物,真正作为“人”的,只可能是李白、李白的影子,以及月亮。

不过,问题并没有解决。正如上面我们说到的,李白和李白的影子,称之为“人”还说得过去,为什么把“月亮”也当成是“人”呢?

(李白)

其实,“月亮”在古代的诗歌艺术中,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意象,它可以表示很多意义。

比如一个人思念自己的故乡,就会写“月”。因为月亮既可以照见他,也可以照见他的故乡。因此,写“月”,就相当于写故乡。月亮在这里,是一个关于空间的意象。

再比如一个人怀古,也会写“月”。因为月亮照在古代的景物上,也照在现在的景物上。古人早已不见了,景物也早已不见了,但是月亮还在。月亮在这里,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意象。

又比如一个人想念他的朋友,也会写“月”。同样的道理,自己不能陪在朋友身边,但是月亮可以一直陪在朋友身边。月亮在这里,是一个关于情感的意象。

总之,月亮在古代,其意义是多重的。而且月亮是有感情的,有温度的,很多事情是可以向它倾诉的。这样一来,月亮自然就具有了“人”的意义。

当然了,李白在这里之所以要选择把“月”作为第三个“人”,而不是把“花”“酒”这样意象当成第三个“人”,还有另外一层意义。

这层意义,就是月亮代表着冷清、孤独这样一些意思。

月亮在古代是极阴之物,是极为寒冷的,同时也代表着孤独寂寞。嫦娥飞到月球上去了,就是受到了孤独寂寞寒冷的惩罚。人的影子也是孤单寂寞的,“顾影自怜”这个成语,就代表着一个人的孤独寂寞。

李白写这首诗,没有朋友和他一起喝酒,他邀请了自己的影子,又邀请了月亮,看起来是热闹无比。但由于月亮和影子都代表着孤单寂寞,而且还不是真的人,因此,这里所表达出来的意思,不是热闹,反而是更加寂寞孤单。

而写“花”和“酒”当酒友,就达不到这个效果,所以只能写“月”。

(参考资料:《全唐诗》等)

哪些名家散文写得好?

说到名家散文,我脑子里第一浮现的就是散文家林清玄和朱自清了。

品读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我可以从他清新隽永的文字中领悟到他玄妙的禅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品读作家朱自清的散文,我可以从他清丽凝练的文字中感受到他真挚的感情和质朴的精神。

读散文应当读一读林清玄和朱自清的~

现在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两位作家。

作家林清玄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等,1953年-2019年1月23日),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中国台湾省高雄人,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2019年1月23日去世,终年65岁。

作家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华,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字佩弦,号秋实,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了解完两位作家,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品读一下他们的散文吧。

《心田上的百合花》——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 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荚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放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个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花。

几十午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荚,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煮雪》——林清玄

传说在北极的人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对方听不见,只好回家慢慢地烤来听……

这是个极度浪漫的传说,想是多情的南方人编出来的。

可是,我们假设说话结冰是真有其事,也是颇有困难,试想:回家烤雪煮雪的时候要用什么火呢?因为人的言谈是有情绪的,煮得太慢或太快都不足以表达说话的情绪。

如果我生在北极,可能要为煮的问题烦恼半天,与性急的人交谈,回家要用大火煮烤;与性温的人交谈,回家要用文火。倘若与人吵架呢?回家一定要生个烈火,才能听到当时哔哔剥剥的火暴声。

遇到谈情说爱的时候,回家就要仔细酿造当时的气氛,先用情诗情词裁冰,把它切成细细的碎片,加上一点酒来煮,那么,煮出来的话便能使人微醉。倘若情浓,则不可以用炉火,要用烛火再加一杯咖啡,才不会醉得太厉害,还能维持一丝清醒。

遇到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话就好办了,把结成的冰随意弃置一旁就可以了。爱听的话则可以煮一半,留一半他日细细品味,住在北极的人真是太幸福了。

但是幸福也不长驻,有时天气太冷,火生不起来,是让人着急的,只好拿着冰雪用手慢慢让它融化,边融边听。遇到性急的人恐怕要把雪往墙上摔,力小时听不见,用力摔则声震屋瓦,造成噪音。我向往北极说话的浪漫世界,那是个宁静祥和又能自己制造生活的世界,在我们这个到处都是噪音的时代里,有时我会希望大家说出来的话都结成冰雪,回家如何处理是自家的事,谁也管不着。尤其是人多要开些无聊的会议时,可以把那块嘈杂的大雪球扔在自家前的阴沟里,让它永远见不到天日。

斯时斯地,煮雪恐怕要变成一种学问,生命经验丰富的人可以根据雪的大小、成色,专门帮人煮雪为生;因为要煮得恰到好处和说话时恰如其分一样,确实不易。年轻的恋人们则可以去借别人的“情雪”,借别人的雪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如果失恋,等不到冰雪尽融的时候,就放一把火把雪都烧了,烧成另一个春天。

《荷塘月色》——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杉木图片,农村过去非常多见的羊屎蛋树?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背影》——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925年10月在北京。

每次品读完两位作家的散文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成长了不少,经历有了,不再是像以前一样只是用文字去看文字,而是用心去看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