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为什么叫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称呼?

路易十四的真名就叫路易(Louis),因在其之前已有十三位国王的名字叫路易,所以他就被尊称为路易十四(Louis XIV)。

法国自查理大帝算起,立国一千二百多年,其君主制时代共历六朝,即加洛林王朝,卡佩王朝,瓦卢瓦王朝,昂古莱姆王朝,波旁王朝,拿破仑王朝。法国历代帝王中,名叫路易的最多,共有十八个国王名叫路易。

路易十四是波旁王朝的第三位国王。他也被称为太阳王(Roi Soleil)。他在位72年,是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他执政下的法国国势达到极盛。不过,在他晚年,由于连年打仗,过度挥霍,君主专制制度也开始盛极而衰了。

路易十四为什么叫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称呼?

康乾盛世时的西方在干什么?

确实是一个好问题

康乾盛世或者应该更准确的叫做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一个最后的盛世,康熙和乾隆是中国历史在位时间第一和第二的皇帝,加上中间的雍正皇帝13年,整个康雍乾时间持续130多年。

不过准确的康乾盛世应该从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开始计算。此后一段时间国内没有大的战争,有了较长的和平时期,玉米和土豆等高产农作物逐渐普及,全国人口快速增长。

而此时的西方在干什么呢?

其实此时的西方早已不是原来的那个西方,他们已经结束了宗教统治、完成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大航海运动,并已经向全世界扩展着他们的触角,同时还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甚至开始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早期的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与荷兰

早在15世纪末的明朝中期,欧洲已经开始了大航海运动,并发现了向东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亚洲的新航线,向西则发现新大陆,而后由实现了全球航线,证明了地球确实是圆的,此后不久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了庞大了殖民地帝国,其中西班牙主要在西半球,几乎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而葡萄牙在独占巴西,又在非洲、东南亚占有广大殖民地。

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

17世纪下半叶在清朝进入到康熙时代的时候,欧洲的荷兰早已经实现了独立,并经过与西班牙的战争,成为了海上马车夫,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和台湾岛都是荷兰的殖民地,而且荷兰还垄断了日本的海外贸易。

不过清朝顺治时期,郑成功赶走了台湾的荷兰人,成功的收复台湾。

此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逐渐没落。

英国崛起为海上强国

荷兰之后英国人崛起,在康熙时代,英国人已经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并已经打败荷兰成为新兴的海上霸主,并在北美洲建立了自己的十三块殖民地,在国内英国先是砍了自己的国王,而后又发动了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而英国人开始与法国不断争夺海外殖民地,乾隆时期英国夺取了整个加拿大和印度,后来又占领了澳大利亚,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英国人乾隆时期已经率先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英国的生产力。英国已经逐渐走上世界霸主的宝座。

乾隆时期的英国蒸汽机

乾隆晚期,英国派出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试图与清朝建立经济关系,遭到清朝的粗鲁拒绝。

欧洲霸主法国

相较于岛国的英国优先发展于海军的战略,法国则在海军和陆军的发展上摇摆不定,这使得最终英国在海军上全面超越法国,而法国更多的时候是过度的迷恋于欧洲大陆的霸权。

在康熙时期,欧洲的法国则是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他在位期间法国建立了严密的君主专制封建集权国家,并通过与一系列战争将维持了法国在欧洲的霸权。

但是此时的法国提倡重商主义,发展工商业,工商业十分繁荣,从而成为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并在此时期成为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的主要地区,提出民主、自由、三权分立思想都是在此时的法国启蒙思想家。

乾隆晚期法国爆发大革命,建立了共和国

而到清朝乾隆后期,法国则爆发了大革命,君主制度一度被推翻,在嘉庆皇帝时期,法国的拿破仑登场,将法国推向了空前绝后的历史高峰。

噬土怪兽俄罗斯

康熙时代的俄罗斯出现了著名的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在俄罗斯倡导学习西方的改革,让沙俄富国强兵,并通过向海发展的战略,通过与瑞典的战争夺取了圣彼得堡作为沙俄的首都,获取了波罗的海的入海口。

而后沙俄继续向四周扩张,通过与康熙的两次雅克萨之战,沙俄确定外兴安岭以北的领土为沙俄所有,而后沙俄继续向东,并越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洲占领了阿拉斯加。

与康熙同时期的彼得大帝让沙俄彻底走上扩张道路

雍正时期,通过与清朝签订《恰克图条约》沙俄确立了贝尔加湖及周边大片领土的控制。

在彼得大帝的继任者中继续与土耳其开战,获得了黑海的出海口。

而到了后来与乾隆同时期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在位期间,俄罗斯则更加进入到疯狂扩张时期,俄罗斯领土持续扩张,为了面积仅次于英国的国家。

仍然分裂的德国

此时的德国国号仍然是“神圣罗马帝国”,然而伏尔泰说: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

德国仍旧有着众多王国和公国组成,并自行其是,不过他们的名义上的皇帝被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长期垄断,但是德国的普鲁士王国也是欧洲强国,不断挑战者奥地利的权威,并不怎么服从神罗皇帝的旨意。

特别与乾隆同时期普鲁士腓特烈大帝,普鲁士积极向外扩张,成为欧洲大国。

普鲁士和奥地利以及东方的沙俄,曾三次瓜分了波兰。

乾隆时期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

总体上看,神罗的牌子不是很亮,欧洲人更认的是普鲁士和奥地利。德国仍旧分裂,普鲁士和奥地利不断在争夺着德国的领导权,到19世纪的晚清时期普鲁士胜出,统一了德国。

完成了独立的美国

康熙时期的北美洲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这里是英国清教徒的乐园,大批在英国本土受到迫害的清教徒,前往新世界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殖民地出生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英国人,觉得他们不是英国人,而殖民地的经济已经逐渐开始摆脱了英国本土的依赖,于是在乾隆四十年的公元1775年的时候,莱克星顿的枪声响起,美国人开始自己的独立战争。而1776年美国人宣布他们建立自己的新国家——美利坚合众国。

而后经过八年的战争,在乾隆48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乾隆与华盛顿是同时期人物,并在同一年死去

而1799年这一年的2月乾隆皇帝去世,结束了他的统治,而几个月后美国国父,美国的首任总统华盛顿也在这一年的12月去世,不是穿越小时的胡诌,而是铁一般事实我们认为的古代乾隆皇帝和近代的美国华盛顿就是同一时代的人物。

太阳王是谁?

太阳王:路易十四自诩为“太阳王”。 路易十四(1638—1715年),法国波旁王朝国王(1643—1715年在位) 路易十四,是上帝的宠儿,他在父母结婚23年未有生育的情况下,突然来到了人世。他是法国波旁王朝的第三任国王,他的祖父亨利四世为波旁的江山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他的父亲路易十三时代,在政坛高手黎塞留的操控下,开始致力于争夺欧洲霸权。1643年,5岁的路易十四被母后安娜抱上了国王宝座,开始了他72年漫长的帝王生涯。太阳神:传说、神话中的神,一般较熟知的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希腊神话里被称为太阳神有三位:许配利翁、赫利乌斯、阿波罗,但真正的太阳神是赫利乌斯。中国也有太阳神,但是位女神叫羲和,传说中她是帝俊之妻,生了十个太阳。 最早的是十二提坦神(Titans)之一的许配利翁(Hyperion),他是乌拉诺斯与该亚之子,司掌光明与日光之力是原始太阳球体的化身。

第二位赫利乌斯(Helios)是真正的驾着太阳车的太阳神。他是许配利翁(Hyperion)与提亚(Thea)之子,月女神塞勒涅(Selene)与曙光女神厄俄斯(Eos)之兄。

他是太阳的化身和拟人化,赫利乌斯的形象为高大魁伟、英俊无须的美男子,身披紫袍、头戴光芒万丈的金冠。

他每天驾驶着四匹火马拉的太阳车划过天空,给世界带来光明。

他情人众多,子女也众多,他的情人之一的克吕提厄(Clytie)变成了向日葵,他还有个著名的儿子法厄同(Phaethon)因强驾太阳车而死。但是在以后的神话中有些诗人把他与艺术神阿波罗混同,因此好多他的事都变成阿波罗了。

第三位阿波罗(Apollo)他是光明之神。阿波罗是天神宙斯与第六位妻子暗夜女神勒托所生之子。当初,勒托怀孕 太阳神像后,天后赫拉怒火冲天,她残酷地迫害勒托。可怜的勒托只好东躲西藏,到处流浪。

后来勒托终于在爱琴海上找到了一个藏身的小岛——德罗斯岛(Adelos)。这是一个浮岛,常在大海上漂浮。勒托在这里,首先产下狩猎及接生女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后又在阿尔忒弥斯的协助下生下艺术之神阿波罗(Apollo)。阿波罗全名为福玻斯·阿波罗(Phoebus Apollo),福玻斯意为“光明、明亮”。阿波罗视为司掌文艺之神、人类的保护神、光明神、预言之神、医药之神、迁徙和航海者的保护神、医神以及消灾弥难之神。出生于阿斯特利亚的浮岛提洛岛之上。

他与赫里乌斯混同时也被奉为太阳神。

17世纪法国古典文学理论集大成者是哪位?

尼古拉·布瓦洛Nicolas Boileau Despreaux(1636—1711)法国诗人、文学理论家。被称为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发言人。最重要的文艺理论专著是1674年的《诗的艺术》。这部作品集中表现了他的哲学及美学思想,被誉为古典主义的法典。

1636年11月1日,他生于巴黎,是一个法院书记官的第十五个孩子,二岁丧母,十二岁因结石开刀,手术失误,导致他终身不娶。他在索邦学院攻读神学,后来改读法律,二十岁当上律师。继承他父亲遗产后,放弃以律师为职业的意图,专心从事文学创作。年轻时曾和一些所谓自由派的文人来往,其中包括喜剧家莫里哀和悲剧家拉辛。这一时期,他写了若干讽刺诗,对当时某些官方和半官方人士往往采取讪笑的态度。中年开始和权势人物接近,由于路易十四的情妇蒙代斯邦男爵夫人的引荐,布瓦洛觐见了太阳王。1677年和拉辛同时被任命为“国王的史官”,享受年俸二千金路易的优遇。1684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作品

布瓦洛青年时期的作品主要是《讽刺诗》,第1至7卷发表于1666年;第8、9两卷发表于1668年。1666年还发表了一部《小说人物的对话》,讽刺的矛头指向当时附庸风雅、咬文嚼字的文人。中年时期的重要著作是《诗的艺术》(1674)。此外,还有《尺牍诗》(诗体书简,9卷,1674~1683)。晚年除继续写《讽刺诗》和《尺牍诗》外,著文反对沙尔·佩罗等人的厚今薄古的主张。他的《关于龙琴的思考》就是为此而作。

《诗的艺术》是布瓦洛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被认为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经典,它对17世纪以及后来的法国文学影响很大。这部用匀整的亚历山大诗体(每句12音缀)写的文学理论,共分四曲:第一曲是一般性的原则,如写作必须有灵感;热爱理性,遵循马莱伯开创的道路;听从一个“贤智的友人的劝告”等。第二曲论述牧歌、挽歌、颂诗、长歌行、十四行诗、歌谣等体裁。第三曲论悲剧、喜剧和史诗等体裁的创作规律;作者反对悲剧用浪漫主义的格调,反对喜剧油腔滑调,也反对在作品中追求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他重视观察人、描绘人。第四曲对作家们提出一些合乎正常情理的忠告。

布瓦洛在笛卡儿唯理主义的哲学基础上,继承古希腊罗马尤其是贺拉斯的理论传统,总结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美学思想。他认为“理性”是一切的准绳,也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原则。“请爱慕理性吧;务使你的一切诗文,仅凭着理性获取光辉和价值”。他提出的所谓的“理性”,即常识、天性,它是永恒、普遍、自然的。美源自理性,美必然合符理性,因而具有绝对的价值和普遍永恒的评价标准。

他还提出“摹仿自然”的原则。所谓“自然”,即“人的自然”或“自然人性”,即经过理性净化了的自然。具体来说,“摹仿自然”就是要“研究宫廷”“认识城市”。布瓦洛崇尚理性和自然,认为“只有真才美”,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在文艺作品方面,他认为文艺创作要以古人为榜样,因为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品体现了普遍理性与自然人性,具有高度的真实性。悲剧是“高雅”的体裁,要用崇高,悲壮的诗体来表现宫廷生活;喜剧是“卑俗”的体裁,需用日常的语言来表现下层社会生活。作品要遵守严格的“三一律”。人物性格应定型化和类型化。布瓦洛不是古典主义理论发明者。《诗的艺术》中的主要论点,如悲剧的“三一律”等,在他以前就已有人提出。但是《诗的艺术》把古典主义文学的主要观点编写成简练通畅、便于记诵的诗句,对古典主义理论的普及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布瓦洛的美学理论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体系,对欧洲文坛有深远影响,促进了法国古典主义文艺特别是戏剧的发展。

路易十五身高长相?

身高1米85,长相英俊。路易十五作为法国国王在1715年至1774年期间执政。 他神奇地延续着整个濒死的家庭,他执政的早期受到法国人民的喜爱。 但是, 他无力改革法国君主制和他在欧洲绥靖政策,使他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并且在他死后成为了法国的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 路易十五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曾孙,他的父亲是路易十四的孙子杜克·德·布尔高尼。1712年,麻疹夺去了他父母和哥哥的性命,小路易也遭感染,但御医挽救了他的生命。

路易十五很敬佩他的曾祖父路易十四,称他为"我亲爱的国王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