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风景图片 大自然,在农村如何用手机拍出好看的山水风景照片?

农村的风景独特而且具有丰富多彩的魅力,迎着朝阳的第一晨曦,攀上村外不算太高的山顶,拍摄农民的晨耕,长势喜人的庄稼,透过水库边上的芦苇拍摄水光波澜中鹅鸭,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拍拍农民春播秋收,在夕阳西下的黄昏站在农家的阳台上,拍一下残阳映红的山野、屋脊,拍一拍散坐在街头晒痒痒的老人家或者是戏嘻打闹的孩童。都是不错的拍摄体材!

山水风景图片 大自然,在农村如何用手机拍出好看的山水风景照片?

哪里的风景最迷人?

桂林山水甲天下,民俗风情看三江。中国侗族三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广西,湖南,贵州三省交界处,这里的景色迷人,山清水秀,民风纯朴。

有人能分享一下滁州西涧的全诗赏析吗?

问题:滁州西涧古诗解释?前言

韦应物的这首诗被收录入了《唐诗三百首》,是其山水诗的代表作。欣赏这首诗需要知道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关于诗体,这是一首失粘的折腰体绝句。

其次,到底有没有西涧这个景观,其实一直存疑。

另外,这首诗是单纯写景呢?还是另有寄托讽喻?

一、折腰体绝句

南宋的严羽曾经在《沧浪诗话》中说过:

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这是古诗中,最为著名的一首折腰体的七绝: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折腰,是指失粘,这首诗第二句,第2字为:有,仄声;第三句第2字,为:潮,平声。

这两个字平仄相反,这种情况叫做失粘,失粘的律诗被称为折腰体。

韦应物的这首是绝句折腰者,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著名的八句折腰者。

二、 到底有没有西涧?

根据宋朝周弼编写的诗集《三体唐诗》记录,这首诗写于建中三年,即公元782年 。

作者韦应物(737~791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当时韦应物在滁州任职,时年45岁。

宋朝时,在滁州写出《醉翁亭记》的欧阳修说,在滁州城西没有一个西涧,而城北有一个水湾,但是水很浅,不能承载一只小舟,而且江水涨潮时也到不了这里。

于是后人分析,可能韦应物得了佳句便做成这首诗。实际上,并没有真实的景物。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说到:

西涧在滁州城西……昔人或谓西涧潮所不至,指为今六合县之芳草涧,谓此涧亦以韦公诗而名,滁人争之。余谓诗人但论兴象,岂必以潮之至与不至为据?真痴人前不得说梦耳!

由唐到宋,时间这么久,地貌水流有所变化也是可以理解的。老街没有去过滁州,据说今天的滁州城西有一个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三、诗人有借物寓意的意思吗?

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此诗借物寓意,有讽喻之功。例如前两句诗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南宋的谢叠山就认为:

“幽草”、“黄鹂”,此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第三四句诗云: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谢叠山认为:

“春潮带雨晚来急”,乃季世危难多,如日之已晚,不复光明也。

末句谓宽闲寂莫之滨,必有贤人如孤舟之横渡者,特君不能用耳。此诗人感时多故而作,又何必滁之果如是也。

春潮带雨晚来急,意思是,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走向了衰落,已有夕阳末路之感。

野渡无人舟自横。表示有贤人却不能为朝廷所用。

这首诗,是诗人有感于时势而作,不一定眼前真的有这个景物。例如柳宗元的《江雪》。

不过这个观点,也受到好多人的反驳,例如明朝桂天祥在《批点唐诗正声》中说:

谢公曲意取譬、何必乃尔!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说的更不客气,这首诗哪里有什么寄托,这些人胡说八道,不能跟他们谈诗:

元人谓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此辈难与言诗。

结束语

这首诗流传甚广,后人常有化用,例如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 》颔联,就把韦应物的最后一句,分成了两句作上下联: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明代唐之淳作《过清流关追和宋滁守林公石刻诗韵》:

乱后关山开王气,雨馀行李带春泥。鹁鸠啄椹蚕开簇,布谷催耕水没犁。

壁上好诗无客和,井边遗庙有乌啼。翻思野渡舟横处,只在滁州西涧西。

@老街味道

有哪些山水国画大师比较好?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其画作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

黄宾虹(1865-1955),近现代画家、学者。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他的现代山水画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张仃(1917年05月19日—2010年02月21日),男,号它山,辽宁黑山人;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曾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院长、《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等职务。

石鲁(1919年12月13日-1982年8月25日),当代中国画家。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早年就学于成都东方美专,1940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院,从事版画创作,后专攻中国画。

1959年创作《转战陕北》,名声日隆。后与赵望云创立长安画派。擅长人物、山水、花鸟。早期画风偏于写实,用笔坚实谨严,多画革命题材;后期画风奇崛劲健,常以华山、荷花为题,笔力纵恣雄豪。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职。著有《石鲁学画录》、电影剧本《暴风中的雄鹰》等。

吴冠中是当代中国具有国际声誉的杰出中国流艺术家、美术教育家;本书为他的散文随笔集作。吴冠中的画综合了西画与中国画之精髓,用笔简练,后期作品常喜以点、线造形,创自己独解,诠释自然之美,人生喻其中,竟如他艰辛磨难的经历,寻味良久……而其文章也育人,朴实无做作,可看,所得甚多。

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侯德昌的山水画功力深厚,生活气息浓重,布局严谨,气势如虹。侯先生擅画大画,自是他师法自然力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得。多年来,侯德昌先生经常为国家重要场所作巨幅作品。1995年在西山创作《山永寿松长青》巨幅山水画期间,除了写字画画,就到玉泉山、樱桃沟、香山公园去画古松,凝思静观,深信唯有看松入骨髓,才可得松之真,进而步入心手相印的境地;1998年为中央军委创作《长城雄关》收集素材,从黄崖关到司马台,从古北口到慕田峪、八达岭长城。每日早出晚归,不畏辛苦,历时半月有余,面对雄伟长城、崇山峻岭、苍松古柏、潺潺溪流、日日临写,笔耕不辍。

吴修是隐居艺术家,他的山水画法是在海外总结中国传统笔墨后结合张大千、黄宾虹、石鲁三位大师级的画风结合创新上,对中国青绿山水表现技法上的一大创新。他创造了泼墨、重彩老辣新技法,不仅在驾驭笔、墨、色、水、纸等方面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而且为中国山水画开辟了新的表现道路。

韩美林的“意象山水”没有具体、实在和切确的形象,没有传统的勾皴点染,没有古人也没有当今任何已知的熟悉的面孔,然而却叫我感受到大山在阳光照耀下的炫目,背阴时的雄峻又冷峻;还有捉摸不定的烟云,空旷无声的溪谷,站在危崖上静如处子的小树们,以及不知为什么欢腾起来的群鸟……,然而这一切却不是刻画出来、描述出来、营造出来、表现出来的;看吧,大片大片洇开的色渍,阔笔挥洒出酣畅的水墨,状似随意搓染的肌理,以及任由饱含水分的墨彩在宣纸上自由自在地千变万化。于是,种种灵动的山水情境就这样“化生”出来了。

桂林的山和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的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犹如人在画中游。漓江的水,清澈见底,鱼儿水中游。桂林市属于喀斯特地貌,所以是比较有特色的,石头山上绿树成荫,鸟儿挂在枝头上欢乐的歌唱,构成了一副优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