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种苗,种植白芨是块茎好还是苗子好?

块茎好。

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切块茎繁殖较易。3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版病的块茎,用刀横切权小块,每块带2~3个芽,伤口沾草木灰后栽种。用镢开沟,沟距25厘米,深10厘米,按株距7~8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4月出苗。

白芨种植可以铺上薄膜吗?

不需要。

一、白芨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白芨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常常野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区的溪河两岸、山坡草丛中及疏林下。故应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二、栽培

(一)选地与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以及阴湿的地块种植。前一季作物收获后,翻耕土壤 20公分以上,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 1500-20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在栽种前,再浅耕1次,

然后整细耙平。

(二)种植方法 在生产上,白芨主要用其块茎繁殖。在贵州地区,一般在9-10月份收获时,选择当年生具有老秆和嫩芽、无虫蛀、无采挖伤者作种植材料,随挖随栽。在整好的地上开宽1米左右、高30公分左右的厢,按行距约30公分、窝距30公分左右挖窝,窝深10公分左右,窝底要平。将具嫩芽的块茎分切成小块,每块需有芽1-2个,每窝栽种茎3个,平摆窝底,各个茎秆靠近,芽嘴向外,成三角形错开。栽后覆细肥土或火灰土,浇一次腐熟稀薄人畜粪水,然后盖土与厢面齐平。

三、田间管理

1. 中耕除草 白芨植株矮小,压不住杂草,故要注意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次。第一次在3-4月出苗后;第二次在6月生长旺盛时,因此时杂草生长快,白芨幼苗又矮小,要及时出尽杂草,避免草荒;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结合收获间作的作物浅锄厢面,铲除杂草。每次中耕都要浅锄,以免伤芽伤根。

2. 水分管理 白芨喜阴湿环境,栽培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白芨又怕涝,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及时疏沟排除多余的积水,避免烂根。

3. 追肥 白芨喜肥,应结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3-4次。第一次在3-4月齐苗后,每亩施硫酸铵4-5公斤,兑腐熟清淡粪水施用;第二次在5-6月生长旺盛期,每亩施过磷酸钙30-40公斤,拌充分沤熟后的堆肥,撒施在厢面上,中耕混入土中;第三次在8-9月,每亩施入腐熟人畜粪水拌土杂肥2000-2500公斤。

4. 与其他作物间作 白芨植株矮小,生长慢,栽培年限较长,可在头两年在行间间种短期作物,如萝卜、青菜等,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益。所谓间作就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中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比如在玉米、高粱地里,可在其株、行垄上间作穿心莲、菘蓝、补骨脂、半夏等。

白芨果荚繁殖技术?

白芨种子繁育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种子繁殖,另外一种就是分株繁殖方法,分株繁殖方法比较普遍,技术简单,不过种苗量有限,技术好的公司会采用种子繁育技术。

种子繁育技术首先要收集到成熟的果荚,一般在秋季采收饱满、完整的白芨成熟果荚,去除扁、黑、深黄及带病虫害果荚后,晾干。播种前,保存在干燥凉爽通风的室内。

白芨的种子比较细小,发育很多都不健全,加上技术要求高,如果技术不好发芽率极低,种子繁育需要采用培养基无菌接种培养成苗。

播种前要做好苗床的整理工作,深翻土壤 15~25 cm,整理成厢,做好开排水沟工作,沟深 20 cm、宽 15 cm。 厢面每公顷喷施 2025 kg一支绝 (氯氰 47.5%·毒死蜱 47.5%,总有效成分含量 52.25%) 和甲氰菊酯混合水溶液(一支绝∶甲氰菊酯∶水=1 mL∶2 mL∶750 g),杀虫。 用已消毒灭菌的湿基质平铺 2~3 cm。 基质预先经过约2.1 mL / g 综合益生菌水溶液浸透 (有效微生物含量300 亿 CFU / mL)。

白芨种子繁育也就是种子的直播技术,需要在保护地里播种,也就是大棚播种,播种时间选择在3月底到4月初比较适合,播种量每公顷需要15-22公斤的种子。种子含在果荚里,首先要细心的去掉果荚,然后用均匀的撒播在厢面,播撒的苗床湿度要控制好,在 70%~80%。 播种完以后,要喷洒益生菌液,培养微生物,最后用小拱棚密封。

白芨种植播种3~5 个月后,检查育苗株数、间苗情况,保证地下块茎生长。注意地里土壤湿度情况,发现干燥要及时的灌溉。 种子翻青前,棚内温度控制在15~35 ℃; 种子发芽后, 棚内温度控制在15~25 ℃。 发芽后,夏季高温,去除塑料小拱棚。

在家怎样种白芨?

白芨喜欢在疏松性强土层深厚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生长,可选用园土,腐殖土,河沙,骨粉按照3:5:2:2的比例进行混合配制,然后在盆内加入适量的腐熟的堆肥或者有机肥溶液,浇入适量的水分使之充分混合。

然后将种苗分别放入准备好的土壤中,将芽嘴的一端向下,保持间距在30cm左右,上面用一层薄土覆盖,浇足一次水分,然后施加一次稀薄的粪水溶液,切记不宜过多,以促进种苗的萌发生长。

白芨喜欢在高湿的环境下生长,最好每天浇水一次,干旱高温天气可每天浇水两次,阴雨天气的时候要进行排水处理,秋冬季节保持见干见湿的浇水原则,然后每隔半个月施加一次稀薄的粪水溶液,浇入少量水分即可。

卖苗的时候说紫花三叉大白及?

白芨究竟有几个品种?

一、按花色分为:黄花白及、白花白及、紫花白及

二、按多糖含量不同分为:糯白及、水白及、巨茎白及

三、按照个头大小分为:大白及、小白及、巨茎白及

四、按照外观形态分为:蝴蝶白及、羊角白及、龟白及、圆白及、三叉白及

白芨种苗,种植白芨是块茎好还是苗子好?

白芨品种根据以上划分,各种品种之间通过自然杂交和人为杂交,存在不低于70个品种。这个不起眼的数字一直没有人提起,原因之一是因为不知道,没有人提得出来;另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人愿意提出来。

二、为什么很多人不知道白芨有70多个品种?

因为白芨自古以来在中药材运用中一直就是一个小品种,以前没有很大的需求,就没有太多的人去研究它。近几年,随着对白芨药物成分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了它特殊的药用成分(白芨联菲、白芨联菲醇、白芨双菲醚、白芨二氢菲并吡喃酚、白芨菲螺醇),这些成分有难于替代的利用价值。发现它的利用价值后,才开始慢慢有人来关注。

在利益驱使下,自2009年种植行业对它也开始逐渐关注,但是育苗繁殖技术不够成熟,几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批量推广种植,大量精力一直放在组培育苗上,品种的复杂性研究受到一定搁置。

加上种植群体和药物研发群体的分工不同,导致在品种划分上沟通不到位。种植群体普遍文化水平低下,只看重利益,不注重品质,在有限的认知条件下仅仅能根据短期的市场价格来判断投资方向,不能完全掌握品种知识。药物研发人员虽然知识水平高,能通过各种试剂和仪器来鉴别白芨的好坏,但是对种植环节几乎没有涉及,并不能通过活体植物来判断白芨的品种。白芨的品种复杂性,一般都会由育苗、种植和后期加工生产的集团型企业来做出划分,目前国内能对品种进行区别的比如有云南枫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常常有种植户反应,向销售种苗的人咨询品种问题,一般只能得到一个“紫花白芨”的答复。追问的时候会有人回答“紫花三叉大白芨”,其它的就一问三不知了。对于这种现象,一般来说很有可能遇到的就是中间商,也就是没有基地、没有公司、甚至没有固定办公地点的三无“公司”。这类“公司”以忽悠种植户,购买低质量,差品种的廉价种苗冒充优质品种,借机赚取高额利润。东西都不是自己的,他们当然对知道品种,就是胡乱编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