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家乡的小河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小河作文(精选12篇),欢迎大家分享。
家乡的小河作文1
我向往那无边无际、波澜壮阔的大海;赞美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长江。但我更爱那家乡日夜奔流不息的小河。这里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十分迷人。
每当万紫千红的春天来临时,这冰封的小河在徐徐春风的吹拂下开始解冻,冰层逐渐融化,早有几只小鸭子跳下了水,真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看,它们正在这边游着,一眨眼又在别处露出了水面,好像在比赛游泳呢!河岸有“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杨柳随风起舞,小草也钻出了地面。仿佛给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地毯,连参天的古树也穿上了绿色的新衣。
哇鸣蝉噪的夏天来临了,两岸绿树成荫。傍晚,小河沸腾了起来,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在小河游泳、嬉戏,浣衣的姑娘一路欢笑;唱晚鱼舟满载而归。
送走了盛夏,迎来了金秋。小河两岸稻田一片金黄,黄澄澄的橘子挂满枝头,一片片黄叶从空中飘落,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叶子落在水面上,仿佛一封封书信,寄给远方的游子,带去家人的祝福。
冬天在秋后喜庆丰收的赞美声中走来了,其余的树木都已凋,小河两岸的松柏却仍然那么苍翠挺拔。当一层层厚厚的雪花把大树覆盖时,远远望去,婉如一树树大棉花,冰雪覆盖的河面,好似一条长长的银蛇,横卧在赣鄱大地,好一派银装素裹!
我爱家乡的小河,一年四季都爱它。我爱它源源不断的流水;我爱它两岸的美丽景色;更爱它用涓涓细流滋润了岸边的田地,给人们送来丰收的欢乐。
家乡的小河作文2
我的老家前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站在岸上,往河里看,就可以看到那一栋栋高大的房子和一棵棵茂密的绿树。小河边,草很深,花很多,我亲切称它为“同心河”。
清晨,旭日东升。同心河才刚刚苏醒,微波粼粼。大大小小的石头安静地躺在那。看那鱼群,有的鱼儿游上了水面,吹了个小泡泡;有的鱼儿互相追逐、嬉戏;有的鱼儿把莲叶当作小伞,在下面捉迷藏;有的鱼儿跟在妈妈深后悠悠自得地游来游去。
过了一会儿,河中的残叶突然急剧地动起来,接着便有红鲤鱼接二连三地跳起来,好像在给你表演钻圈比赛呢!
看着看着,我就忍不住打着赤脚伸进了河水。那微凉又柔和的水舔着我的脚,心中涌起一种仿佛已融入自然的情感,使我感觉到同心河的水原来如此多情,风如此清新,阳光如此明媚,树如此青翠。真想永留此地,以山为伴,以水为龙。天天饱览这湖光山色那才是悠闲自在。被绿树遮盖的湖面,时显分出蓝绿两色。蓝,让你想起碧空;绿,让你忆起草原……
周围静得出奇,那绿色由浅变深,由深变浅,淡灰的雾纱罩着整个同心河,使它变得高深莫测,然而那明净的湖水又是如此坦荡。我从这里看出了绿色的魅力,原来它是如此雄壮,你还没反应过来,它已像决堤的水一样涌涌如帘,使你不得不为气魄和活力所感染,所倾倒!
河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像一幅迎风飘舞的绸。
湖是硬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在我是家乡,你才能感觉到什么是鸟语花香,你的心灵在这儿都会得到净化。心动了吧?那就赶紧登上绿色的`列车,我在这等着你们的光临!
家乡的小河作文3
我的家乡坐落在伏牛山下的一个村庄里,这里一年四季变化多姿,犹如一副美不胜收的画卷。
春姑娘披着绿沙衣悄悄地来临了。所到之处,万物负苏,到处都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瞧,那柳姑娘正在风中眨着绿眉眼梳理她那满头的长发呢,只见她早已脱去了那灰暗的外套,换上了那美丽的新装,在微风中展示她那婀娜多姿的身姿。小河里的冰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已经融化了,它哗哗地流着,永不停息,好象在向人们展示它那永往直前的精神。两岸的小草探出了小脑袋,好奇的张望着世界,对这美好的世界充满了向往。远远望去,地上就上像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还有那星星点点的野花,洒落在“地毯”上,看上去就像一副色彩斑斓的画卷。
夏季总是让人觉得很枯燥,但小河却不缺乏一点色彩。以前那嫩黄的柳树如今已长的苍翠欲滴,茂盛极了。炎热的天气使人们不禁纷纷来到小河旁,躺在柳树下,婆娑起舞的柳枝在人们身上飘飘洒洒,人们在树下看书,打牌,舒适极了。
秋风呼呼的刮着,柳叶随风飘洒,片片飘洒地柳叶如同一只只飞舞的黄蝴蝶,漂亮极了。柳叶飘到了小河里,就像一只只小船,顺着河水流向远方。
雪花飘呀飘,两岸的植物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花被。小河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在阳光下还闪烁着亮光。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滑雪,瞧他们玩得快乐的,有的来个飞鹰展翅,有的来个倒转乾坤,可把我们给乐坏了``````
小河,可爱的小河,你为家乡人民付出了那么多,我为你感到骄傲,我为你感到自豪。你是无比美丽,你的青春将永驻人间。
家乡的小河作文4
家乡的事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在七八岁的时候,去小河边抓小鱼、小虾,还有小螃蟹。
这条小河很长,但它很浅,我先把小朋友叫来,再卷起裤子,我拿了一个小水桶,再盛满水,有些人不敢用手去抓,就拿了一只勺子,我也拿了一只勺子,我一边走一边观察,我刚要踩下去的时候,感到脚下有什么东西在动,原来是一只小虾,我高兴地把小虾用勺子舀进小水桶里。
接着,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那里有很多小鱼、小虾和小螃蟹,我去把小伙伴叫了过来,因为这里有很多小鱼、小虾和小螃蟹。我 全神贯注的看着,突然,有一条小鱼游了过来了,我又把小鱼舀到了小水桶里,过了一会儿,3只小虾一起游了过来,我马上把那3只小虾舀起来,我对小伙伴们说:“我一下只抓了3只小虾。”我不小心把勺子动了一下,小虾被滑了出去,我乐极生悲地说:“Oh My God.”小伙伴们都笑了起来。我看到一只小螃蟹,我本想去抓小螃蟹的,可我刚要把小螃蟹抓起来的时候,小螃蟹就张开钳子,我不小心被小螃蟹咬了一下,我大声叫喊着,“好痛啊!好痛啊!”我急忙跑回家,叫老妈给我贴上创口贴,我又开始去抓了,我一看见小螃蟹就赶紧走开,生怕在咬到我。我又看到了一条小鱼,它穿来穿去,小虾蹦来蹦去。我慢慢地走回家,生怕把小鱼、小虾给落出来。回到家后,我把鱼、小虾放在鱼缸里。
今天我虽然被小螃蟹咬了一口,但我还是抓了很多小鱼和小虾,我以后还要来这里抓小鱼。
家乡的小河作文5
在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河,它清澈见底,日复一日地奔腾着,滋润了家乡的大地和庄稼,哺育着家乡一代又一代的人。
大诗人苏轼写过一首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每次念到这首诗,我总会想起家乡的小河。
春天到了,家乡的小河十分安静,似乎还未从寒冷的冬天完全苏醒过来。河里的水缓缓地流着,几只可爱的白鸭子在河里快乐地游来游去,时不时朝着岸上的人们"嘎嘎"地叫着,仿佛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夏天到了,家乡的小河欢快起来了。远远地望去,在太阳的炙烤下,田地里的庄稼都耷拉着脑袋,奄奄一息。每当这时,小河便用它那甘甜的河水浇灌着庄稼,汩汩河水欢快地滋润着家乡的每一寸土地。
中午时,天气格外炎热,小狗们都跳进小河里与荷花作伴,小河里的鱼儿都躲在荷叶下面休息。偶尔鱼儿也会游出来和小狗一起玩耍,一起嬉戏,河水溅起朵朵水花,我们共同享受着夏天这份独特的清凉。当太阳下山时,河边吹来微微的凉风,这时小河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三三两两跳进小河里打水仗,摸鱼抓虾,这使得小河里顿时热闹非凡。
秋天的小河渐渐地又静了下来。小河附近的田野上一片金黄,农民正在地里收割庄稼,田间地头里到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小河也欢快地流淌着,环绕着金黄的庄稼和勤劳的乡民,似乎在和大家一起庆祝这丰收的时刻。
冬天的小河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它缓缓地流着,似乎和虫蛙们一起进入了冬眠。鸭子们也回到了房子里,可是人们却没有静下来。在这静谧的冬天,小河静静沉睡的时候,人们正在欢度春节。
这就是我家乡的小河,用自己的甘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将永远静静地流淌在我的心上。
家乡的小河作文6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这里春有春的料峭,夏有夏的韵味,秋有秋的境界,冬有冬的特色,总之,我的家乡四季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闪耀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的是那条四季清澈如初的东扎河。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太阳光照射到水面上,金灿灿的,宛若一条金色的游龙,美丽极了。迎着晨风,在河边散步,清澈的水面上倒映出自己的影子,恰似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不禁让人陶醉其中。
在梦里,曾经无数次的呼唤过你的名字,你那美丽的身影宛若豆蔻之年的少女,羞涩而矜持。我溯河而上,想寻找你的源头,想看看生育你的地方,然而云海苍茫之间,崇山峻岭之中,何处才是你的家?苦于跋涉之累,我不得不止步放弃追寻你出生的传说。时光如流,岁月不居,你汩汩的声音是那么悦耳、那么动听,顺河而下,想要追寻你的归宿,看到你在农民伯伯的疏导下欢快的走进了农田,用你那甘甜的乳汁灌溉着土壤;也看到你被农民伯伯用扁担挑进了自家的水缸,挑进了菜园,你用自己的身躯孕育着这世间的一切精灵,但是更多的你则流进了大海,用你弱小的身躯汇集成了大海的浩瀚,或许,这就是你的归宿,默默地守护着这个地球,在岁月的流逝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我喜欢傍着你嬉戏,而你每次也用欢快的节奏欢迎着我,因为你的魅力,河边长满了鲜花,微风吹来,便争相在风中起舞,仿佛一个个漂亮的小公主似的。那河畔的金柳,在徐志摩的眼中是夕阳中的新娘,然而在我的眼里却是春的使者,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响声,似乎在倾诉着无尽的衷肠。你的身体是透明的,心肠极其柔软,养育着一群群的游鱼,她们在你的身体里尽情地畅玩,扔一块石头下去,她们便惊慌的四处逃窜。
我爱你——家乡的小河,你虽然没有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也没有长江一泻千里的雄姿,但是你却承载了我童年所有的记忆,你昼夜不停的流去,看似带走了我的欢愉,却始终以另一种方式存活在我心里。
家乡的小河作文7
我的家乡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每到暑假,我都期待着回去,因为奶奶门前的一条小河可是我和小伙伴玩耍的好地方。
炎热的午后,蝉在枝头唱着一曲曲夏之歌,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来到小河边,脱下凉鞋,卷起裤腿,争先恐后地跳进清澈见底的水里。浅浅的河水没过脚脖从脚间流过,凉爽极了,水里不时游过几条小鱼,成了我们抓捕的猎物。可是小鱼怎么会那么轻易抓到呢!调皮的小鱼就像在陪我们玩猫和老鼠的游戏,时而闪现在我们眼前,时而逃之夭夭。翻过石块下面,躲藏好的小螃蟹因为被我们发现,正在着急地设法逃跑,慌慌张张的样子真可爱。我们就这样愉快的地在小河里玩耍了一下午。小河承载了我和小伙伴愉快的暑假生活,承载着我们多彩的童年生活。
可是后来,小河变了……它慢慢变得混浊,调皮可爱的小鱼小虾消失了,水面散发着阵阵臭味。小河也不再是我和小伙伴争先恐后玩耍的地方,而是唯恐避之不及。奶奶说都是因为村子附近的水泥厂,药厂,工厂排放的浓烟粉尘和污水。这不仅把河水污染了,就连清澈的井水也开始变得混浊,村子里的人都怨声载道。小河周围的空气也遭了秧。每年冬天,天空雾蒙蒙的,还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在电视里我知道了这叫雾霾,因为雾霾天气,我们出门都要带上口罩,甚至雾霾严重的时候我们还停学在家。
没有了昔日的小河,没有了和小伙伴的欢声笑语,我也不再期待着回老家了。
今年暑假,我回老家看望奶奶,惊喜地发现奶奶门前的小河又变回了从前的模样。小鱼不时游过,仿佛在对我这个久违的好朋友打招呼。原来,环保局来厂里检查,工厂不合格的排污设备全部更换了,污水需要经过处理之后再排放,排放粉尘也变成了布袋除尘器,这样大大降低了粉尘的浓度。村里还安排了数名监督员,监督工厂的排污情况,这样我们村子在慢慢恢复以前的模样。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认真的履行这项义务,我坚信,以后我们美丽的祖国一定会天更蓝,水更绿,景更美。
家乡的小河作文8
一条小河,从我的梦中流过!水波粼粼。无数美丽的故事穿越时空,萦绕我心头。这就是家乡的小河。这就是养育了一茬又一茬生命,又让我魂牵梦绕的家乡河!
春天,春意盎然。家乡的小草和野花探出头来,柳条儿翩翩起舞,一棵棵大树长出嫩绿的新叶子。桃花身穿着粉衣裳……离我家不远有一条小河,它随着光,慢慢地融化,那声音犹如是一位作家在弹琴,“叮咚,叮咚,地真好听。这时的小河真安静。”
夏天,烈日炎炎,蝉在那树上叫个不停好像再说:“夏天来了,夏天来了。”太阳毒辣辣地烘烤着大地,整天下来没有一丝丝的风,人们也不停的说道:“这天气真热,连气都开喘不过来了。”在小河边散步,突然,砰的一声,怎么回事哦,原来是一些大人耐不住热,下河洗起了澡,就连小孩子一放学就来到小河边“扑通,扑通的下河嬉戏。”这时的小河最热闹。
凉爽的风沙沙地刮过,把大地吹得一片金黄,啊!原来秋天已经到来了。秋天里,果实累累,五谷丰登、辣椒涨红了脸,饱满的玉米像个老公公一样留着白白的胡子,咧着嘴笑,稻谷仿佛一望无际的金色海洋,一阵风吹来,海洋翻起了“浪花”,稻香弥漫,沁人心脾。农民兴高采烈地挥舞镰刀,割着稻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河岸上的树,树叶都变成了金黄色的,一阵风吹过,树叶就随风飘落,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渐渐地落在了河面像给小河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衣裳,像是预言着冬天快要到来了。
冬天,小河里到处银装素裹。凛冽的北风呼啸而过。早上起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屋,一棵棵树被雪白无暇的雪覆盖了。河面上结了一层层厚厚的冰,许许多多的孩子们带着自己的父母来到这里堆雪人、打雪仗、滑冰,还有的人在这里带着自己制作的雪橇来玩。这时的小河最美丽。
家乡的小河从门前潺潺流过,它穿过崇山峻岭像一条银色的飘带迂回的铺向远方。它那涓涓细流默默地流淌,虽没有大江大河那滔滔气魄,但她用柔情温暖着我们的心,用母亲的胸怀养育了着这里的人。
家乡的小河作文9
在我家乡老屋的前方,是一片辽阔的稻田,稻田中间流淌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小河把稻田一分为二,像一条挂在稻田中的水晶项链。
春天来了,小河缓缓地流淌着,丁零丁零地唱着歌。河岸的杨柳伸展出嫩绿的,柔软的柳枝,轻轻地垂到水面上;小草在这欢乐的乐曲中苏醒,在暖和的春风中从泥土里探出脑袋;野花仙子们也会被眼前的美景所感动,绽开美丽的笑脸,红的,黄的,紫的,蓝的......翠绿的草地上像被人撒了一把五彩豆,五彩缤纷的野花把草地打扮得美不胜收。这五彩斑斓的美景倒映在清澈的.小河里,和着潺潺的流水声,招引来一群小鸟。小鸟吸一口嫩叶上的露水,滋润一下喉咙,或是轻声细语互相问候,或是放声高歌,或是招呼着自己的同伴......当我站在小河的旁边,徐徐的春风就会把清幽的花香和鸟鸣二重奏送来,花香沁人心脾,乐曲会令人陶醉。我想,这应该是最好的享受吧。
到了夏天,茂盛的树木像撑开了一把把绿伞,把小河遮盖住。夏天的太阳猛烈,刺眼的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筛下一束束金光,帮小河画上一些圆圆的斑点。跟随风儿飘到河水上那五颜六色的野花瓣会把班驳的河面点缀得更加美丽。夏天的小河是避暑胜地,我和一群孩童就在小河边捕鱼捞虾,或是互相追逐嬉戏,乐翻了天。
秋风乍起,吹黄了那碧绿的草地,却吹醒了,河旁遍地的野花。这些欣然怒放的野菊花,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若金。采一把野菊花插在头上,小河映照着活泼的小脸,我们女孩子就能美上半边天。河边稻田里的稻谷翻着金黄色的波浪,农民们正乐呵呵地收割着稻谷,我们也会帮忙捡起被大人们遗漏的稻谷。有时,我们会躺在稻杆上,闻着稻草的芳香,静静地欣赏着这一派丰收的景象。
现在我上五年级了,一年回不了家乡两次,很少再会见到这亮丽的风景。但这条清澈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记忆中,常把我的思绪引向无忧无虑的童年.......
家乡的小河作文10
我六岁时离开可爱的家乡——东海县,随父母搬到繁华的徐州市已经五年多了。我常常思念家乡,常常想念那曾给我无限乐趣的家乡小河。
秋天的小河是多么可爱。菱角成熟了,我们拿着有钩的竹竿把菱秧勾到河边,摘下胖鼓的菱角,回家烧熟了吃,可香了。
冬天的小河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是我们天然的溜冰场,我和小伙伴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去溜冰。“味溜、畴溜”像敏捷的燕子,飞快地贴者河面掠过,有时,溜着溜着,“扑通”一声摔倒了,但我从未哭过,只是咧咧嘴,皱着眉头,在小伙伴们的哄叫声中爬起来,揉揉摔疼的屁股又溜了起来.
春天的小河更迷人,河里的芦苇青青,河边野花点点,绿草如茵。小河水潺潺地流着。河面上一群群白凤头、黑身子的水鸭“瞅瞅”地叫着,撅起屁股扎猛子捉鱼吃。白鹅悠闲自在地游着,像空中浮动着的朵朵白云,高兴了便伸脖子鹅、鹅、鹅地高唱起来,引得花鸭也参加了大合唱:“嘎,嘎……”
女孩子们爱在河边捕蚂炸,采野花……男孩子们爱摘下嫩绿的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打仗玩。一次,我们钻进芦苇丛中,忽然,“扑愣愣”飞出一只水鸡,我惊喜地叫起来:“水鸡,这里一定有水鸡窝。”我们蜂佣而上,扒开苇子,几只带褐色斑点的水鸡蛋成了我们的“战利品”。我最喜欢跟大人去捉水鸡。头一天在水鸡经常活动的地方下套子,第二天一早去,往往能看到套住头或脚的水鸡,“扑啦,扑啦”地拍着翅膀挣扎着。我连蹦带跳地跑过去,把他们捉进笼子。
夏天的小河是我们的乐园。菱角花开了,白花花的一片。水葫芦随风动着碧绿的叶子。大哥哥们像一群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钻来钻去,有的仰泳,有的潜泳……我们这些小不点儿看了干着急,只能在水浅的地方玩水啊,打水仗啊,故意使劲把水花击得高高的,溅得大家浑身湿淋淋的。那凉阴阴的河水顺着头发、脸、身子往下淌,比在城里吃冰棍舒服多了!
家乡的小河作文11
在我的家乡有一条漏潺的小河,而这条小河也是村里最美的地方。
燕子从遥远的北方回来了,这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春姑娘的到来,让大地充满了勃勃生机。一棵棵小草也探出了头来,连河边的柳树也不再板着个脸,而是长出了长长的柳条,柳条上长满了大小各异的柳叶。春天的小河上,时不时还有几块浮冰。偶尔还有几只鸭子在水面悠闲自乐。好像是在欢迎春天的到来!
夏天,天气炎热我准备去河里游泳。来到河边让我大吃一惊,这里已绿树成荫,时不时能听见蝉在树梢大展歌喉。看!许多鱼聚在一起排成整齐的队列好像蓄势待发的潜艇正在等待着命令。再看那两只大龙虾扬起自己的大钳子,张牙舞爪好像要与这炎热的夏天进行一场“世纪大战”。
秋天到了,我漫步在小河边,柳树的叶子伴随着“咔嚓咔嚓”的声音柔柔的。-阵秋风吹过,柳叶从树上被无情地拔下,从空中徐徐飘落,像蝴蝶在空中飞舞,最后落人地下完成它最后“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使命。
有的柳叶落在河面上像一艘艘要远行的航船,我忽然看见一大群黑色的有原来是一群蚂蚁,要乘着河上的柳叶过河搬家。突然蚂蚁首领踏上“征途”,它踩着一片柳叶准备过河,谁知它一不小心掉入了“死亡深渊”。岸上的蚂蚁一起往后退了几步,似乎在想:哎呀!这下完了,连头儿都不能过去,我们怎么过得去呀!”但这时又有一只蚂蚁勇敢的踩上了柳叶再次过河,其他的败。蚂蚁也纷纷上了柳叶。欢快的秋水载着勇士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我的视野里.....
冬天来了,小河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连岸上的着二柳树也穿上了雪白的大衣,小河边的“居民们”也安静地准备过冬的粮食,准备迎接下一年春天第一缕温暖阳光的到来。
家乡的小河,难道不是最美的地方?难道我不喜欢家乡的小河吗?
家乡的小河作文12
我的家乡在祥云县鹿鸣乡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这儿有一条迷人的小河。
小河是那么的美,令人神往。远远望去,小河绿得像一条翡翠的绸带,蜿蜒绕着小村庄,河水清澈见底……夜晚,弯弯的月牙儿和闪烁的星星倒映在清澈见底的小河上,是那么美丽动人又是那样的柔和,此时小河更显得万分迷人。
春姑娘来了。田野上那无限明媚的春色,把小河打扮得更加妖娆。岸边的小草悄悄从土里探出头来,在春姑娘的吹拂下欢快的舞动。小河的两岸还有一片片翠竹林,竹林中,一根根亭亭玉立的竹子,遮住了阳光,空气十分清新,人走进竹林仿佛到了“凉爽空间”。春姑娘轻轻的吹遍了田园,把花粉吹送到远处;河里的水,被风吹起了一圈圈涟漪,河边的竹子,也被风吹得摇曳着青嫩的新枝。给小河增添了几分生机。
夏天,天气很热,男女老少们都纷纷拥向小河,脱掉鞋子,挽起裤管站在水中,有的还仰躺在小河的怀抱,把光滑的石头当做这枕头,尽情地享受小河赐给的恩惠……
到了凉爽的秋天,我们经常去河里找各种各样的小石头,河边许多树,脱下了它们黄色的衣服,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像一群黄蝴蝶在匆匆忙忙赶回家。远处金黄的波浪——稻谷,好像在微风中弯腰,正在感谢小河哺育了它们,使它们茁壮成长,同时也为我们的欢笑声所陶醉。
冬天,随着雨量的变化,小河时而宽、时而窄、时而大、时而小、时而缓、时而急,有时我就在想:小河,您何必要这样辛苦呢?小河总是哗哗的笑着,仿佛对我说:“傻孩子,只有这样,我才会感到快乐,为人们献上我微薄的力量,我怎么会感到辛苦呢”?
啊,小河!我爱你的美、爱你的奉献、爱你的辛勤、爱你自强不息的精神……你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多少快乐与欢笑,从你身上我获得了奋进的勇气和力量。
我爱你——家乡的小河!
世界著名童话故事:拇指姑娘
从前有一个女人,一心只想有个小的孩子。哪里有呢?她不知道。于是她去找巫婆,对他说:“请告诉我,我可以从哪里得到一个小小的孩子?我很想有一个呀!”
“这很容易!”巫婆说,“我给你一粒大麦。这可不是乡下人种在地里或者喂鸡的那种大麦哟!你拿回去种在花盆里,就等着瞧吧。”
“谢谢您。”女人说着就给了巫婆十二个便士。回到家里,她按照吩咐,种下那颗大麦。种子刚一播下,就开始发芽,生长。很快一朵美丽的大花长出来了,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郁金香。
“多美丽的花啊!”女人赞叹说。
花瓣红中带黄,包得紧紧的。她轻轻地吻了一下。突然,啪的一声,花瓣张开了。这是一朵真的郁金香。花心里坐着一个很小的姑娘,非常漂亮,非常文雅,才一寸高。
“我就叫她拇指姑娘。”女人心想。
一个光亮的胡桃壳作了拇指姑娘的小摇篮,紫罗兰花瓣作了她的床单,一瓣玫瑰花作了她的被子。这就是她夜晚睡觉的地方。
白天,她在窗子旁边的桌子上玩耍。那个女人在桌上放了一缸水,水周围放着鲜花。在这个小小的湖面上,浮着一片郁金香花瓣。拇指姑娘坐在花瓣上,用两根白马鬃当桨,在湖里划过来,划过去。那情景美妙极了!
拇指姑娘还会唱歌,并且唱得甜蜜动听。这样的歌以前没有谁听到过。一天晚上,她在美丽的小床上睡着了。有只癞蛤蟆从窗子外边跳了进来,因为窗子有个地方破了。癞蛤蟆又大又丑,全身湿淋淋的。她跳到了桌子上。拇指姑娘盖着红色的玫瑰花瓣,正睡在那时里,睡得很香很甜。
“这个姑娘正可以作我的儿媳妇哩;好一个美丽的儿媳妇呀!”癞蛤蟆说着,一把抓起拇指姑娘睡觉的胡桃壳,从窗口跳了出去,跳到园子里去了。
外边有一条小溪,小溪很宽,两岸是烂泥地。癞蛤蟆和她的儿子就住在这里。儿子长得和他妈妈一样,是个丑八怪。他看到睡在胡桃核的小姑娘时,只晓得“咕咕……咯咯”地叫,此外,他什么话也不会说了。
“别吵吵嚷嚷!否则你会把她吵醒的,”老蛤蟆说,“她会跑掉的。她像天鹅毛一样轻,跑起来,我们追不上。我要把她放在睡莲叶上。对她来说,那就像一个小岛。同时,我们得赶快把泥巴下那间房子整理好,做好结婚准备。”
小溪里长着许多睡莲,叶子很大,看上去像浮在水面上似的。离开岸边最远的地方有片最大的叶子。老蛤蟆就把拇指姑娘放在这片大叶子上。
可怜的小姑娘早上醒来时,发现自己睡在大绿叶上,四周全是水。她哭了,哭得很伤心。她根本没法子回到岸上去。
老蛤蟆在泥屋用苇子叶和黄花装饰房间,忙得不可开交。苇子叶和黄花就生长在岸边,多得很。房间是给新来的儿媳妇住的,她想尽量布置漂亮一点。
房间装饰好了,她和丑八怪儿子向睡莲叶游去,因为拇指姑娘的床在那里,他们要把它抬到洞房里去。老蛤蟆向拇指姑娘深深鞠了一躬,说:
“这位是我的儿子。他就要作你的丈夫了。你们在泥洞里会过得很幸福的。”
“咕咕… …咯咯… …!”小蛤蟆说,此外,他什么话也不会说。
他们抬着床,游走了。
拇指姑娘坐在绿叶上哭呀哭呀,伤心极了。她根本不愿意和那个老蛤蟆生活在一起,根本不愿意嫁给她那个丑八怪儿子。
老蛤蟆的话被一群小鱼听到了。他们游到水面,伸出头,想瞧瞧拇指姑娘。他们发现她非常美丽、非常可爱。一想到这么美丽可爱的姑娘竟然补强行嫁给丑蛤蟆,心里就愤愤不平。这怎么行?决不允许这样的荒唐事发生!
大绿叶的茎杆直插水底——拇指姑娘就坐在这片大绿叶上。小鱼围着茎杆聚集在一起。它们咬呀,咬呀,把茎杆咬断了。大绿叶随着溪水向下游漂去。这样,拇指姑娘乘着大绿叶漂走了,远远地离开了丑蛤蟆。
她漂呀,漂呀。岸上的小鸟看到了她,一齐唱起来:“小姑娘,真漂亮!”绿叶载着它的小乘客越漂越远,一直向外国漂去。
一只可爱的白蝴蝶围着拇指姑娘翩翩起舞,久久不愿离去。后来她落在绿叶上,因为她十分喜欢拇指姑娘。
拇指姑娘又是唱,又是跳。她太高兴了,因为她终于逃离了癞蛤蟆。
溪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金光,美丽极了。
拇指姑娘解下丝腰带,一头系在蝴蝶身上,一头系在绿叶上。他们一块儿飞到了一棵大树上。绿叶漂走了,白蝴蝶的命运会怎么样,金龟子可不管。他把拇指姑娘安在一片大树叶上,取了花蜜给它吃。并且说,虽然她模样儿不像金龟子,但他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谁比她更漂亮。
不久,树上其他的金龟子都来拜访她了。两位年轻的金龟子女士——她们还没有结婚耸耸触角,说开了:
“你瞧,她才两条腿,腰子又小。真讨厌!”
“看上去就像一个人,多难看!”
所有的雌性金龟子都是一个看法,可那只抓它的金黄色龟子仍然认为她很可爱。但当其他金龟子一口咬定她很丑时他也很快相信了。他也不想要她了,把她放在树下一朵邹菊上。并且说,她爱去哪里就去哪里。
她大哭起来。心想:“我长得太丑,连金龟子也不想要我了。这实在太可怕了。”
可是,她仍然比人们想象的还要美丽,比最美丽的玫瑰还要逗人喜欢。
整整一个夏天,拇指姑娘住在森林里,孤零零的,一个伙伴也没有。
她用草编了一张吊床,吊在一片牛蒡叶下边。这样,晚上睡觉时就不用担心淋雨了。她从鲜花里采花蜜吃,每天清晨喝叶片上的露珠。
夏天过去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漫长而寒漫长而寒冷的冬天来了。鸟儿全飞走了,再也听不到他们甜蜜悦耳的歌声了。
她瘦骨伶仃,有气无力,衣服破烂不堪,冷得要命。可怜的拇指姑娘啊,几乎要冷死了!每一片雪花落在她身上,如同一铲大雪撒在我们身上一样,因为我们身材高大,而她才一寸高。
她蜷缩在一片枯叶里一点儿也不保暖。她冷得全身发抖,牙齿格格作响。
森林附近有一片麦地,麦子已经收割了,只剩下一些麦茬儿光秃秃地立在那里,瑟瑟发抖。在拇指姑娘看来,这片麦茬儿就是一片树林子。
拇指姑娘一步一步地走到田野里,穿过那片麦茬地,来到田鼠家门口。田鼠的家只是地里的一个洞,但洞很深,里面很暖和,很舒适骨许多食品库,还有一间很漂亮的厨房。田鼠就住在这样的洞里。她像讨饭的小孩子一样,站在门外,恳求田鼠给她一粒麦子,仅仅一粒。她已经好多天没有吃东西了。
“可怜的小家伙,”田鼠说,因为她有一副好心肠,“下来吧,到我和起居室里来,这里很暖和,我们一起吃饭吧。”
田鼠很喜欢拇指姑娘。她说:“你就住在这里过冬吧。但是你必须每天给我讲一个故事,因为我喜欢听有趣的故事。”老田鼠要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她们在一起生活得很愉快。
“不久,会有个客人来看我们,”田鼠说,“我的邻居一个星期来一次。他的日子过得比我还要舒适。他有一个客厅,穿着非常高雅的黑毛大衣。只要他娶了你俩,你要什么有什么。他看不见你,因为他是瞎子,你得给他讲最有趣的故事。”
但是,拇指姑娘不想嫁给田鼠的邻居,因为他是一只鼹鼠。
第二天,他穿着黑色的天鹅绒毛衣,来到了田鼠家。田鼠早就说过,他既很富有又很聪明。他的房子有她的二十倍那么大,他又很有学问,但是他不喜欢太阳,也不喜欢美丽的鲜花。他说那些东西很讨厌,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阳光和鲜花。
拇指姑娘唱歌给他听。她的歌声优美动听,他很快就爱上了她。但是他没表露出来,因为他头脑很清醒,从没有出过洋相。
他最近挖了一个隧道,把他的房子连起来。他说,只要她高兴,什么时候使用都可以。他还告诉她不必害怕过道上的死鸟,它是几天以前死去的,完完整整地躺在那儿,连羽毛也没有掉一根。他的地道恰好通过埋鸟的地方。
他邀请田鼠和拇指姑娘去他家作客。
他嘴里含着一片引火木。在黑暗中,引火木像火一样发亮。然后,他在前面领路,穿过了很长的走廊。当他们走到躺死鸟的地方时,鼹鼠用他的大鼻子往地面上拱了个小洞,这样日光可以从洞里照进来,死鸟原来是一只燕子。他美丽的翅膀紧紧地贴着身体,脚缩在绒毛里,无疑他是冻死的。他几乎把通道堵住了。
拇指姑娘感到非常悲伤。她对所有的鸟都很喜爱,因为整个夏天和秋天,他们为她唱歌,和她一起欢笑。
鼹鼠用他粗壮的短腿向鸟儿踢了一脚,说:“好啦,他不再叽叽喳喳了。生来就是一只鸟,多么不幸啊!感激上帝,我和孩子们没有一个生来就是鸟类!他们办会叽叽喳喳叫个不休。冬天来时,他们就饿死了。”
“您说得不错。凡是聪明人都有这样认为。”田鼠说,“那样叽叽喳喳地叫有什么好结果呢?冬天一到,不是饿死,就是冻死。不过风猜想他们认为那样是很浪漫的。”
拇指姑娘什么也没说。但是,当田鼠和鼹鼠转过身去时,她弯下身,吻着燕子紧闭着的'眼睛,心里暗暗地想:“也许,他就是今年夏天为我唱歌的许多鸟中的一只。您给了我多少欢乐啊,美丽的小鸟!”
鼹鼠把小洞堵死了,日光再也不进来,然后他把女士们护送回家。那天就晚上,拇指姑娘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她爬起来,用干草织了一床最大的毯子扛进黑暗的通道里,盖在死去的燕子身上。她又在田鼠的起居间里找了一些碎棉花,把它搴在燕子身下,使他不再躺在泥地上受冻。
“再见吧,美丽的鸟儿,”她轻轻地说,“夏天的时候,树林一片绿色,太阳给我们温暖,您为我们歌唱。多谢您!再见了!”
她把头贴在鸟儿的胸口上。突然她跳了起来!里面有什么东西在轻轻地跳动:是他的心脏!原来,他没有真正的死去,身子一暖和,他又活过来了。
秋天,所有的燕子要飞到温暖的地方去过冬。如果有一只耽搁太久,遇上一场霜,他就在地上躺规划下来,好像死了似的,寒冷的雪就把他盖起来。
拇指姑娘很害怕,她自己那么瘦小,才一寸高,又是个女孩子;相比之下,燕子个儿太大了。但她鼓起勇气,把毯子盖在燕子身上,按得紧紧的。她甚至把那片小小的薄荷叶也取了来,盖在燕子的头上。那片薄荷叶是她晚上当被子盖的。
第二天晚上,她又溜进通道里。小燕子虽然仍旧很虚弱,但比以前好多了。他睁开眼睛,看到拇指姑娘站在黑暗中,手里拿着一片引火木,当作灯照亮。
“谢谢你,亲爱的孩子。”燕子说,“我感到好多了,我现在不冷了。不久我就会恢复力气,我能够飞出去,飞到阳光里去。”
“哦,不!”拇指姑娘说,“现在外面很冷,正下着雪。您会冻僵的。在床上躺着吧,床上很暖和,我来看护您。”
她用树叶为燕子打了水。喝完水之后,他把他的遭遇讲给了拇指姑娘听:他在玫瑰丛中扭伤了翅膀,因此不能像其他燕子那样飞得很快。其他燕子飞走了,他不得不留下来。后来,有一天早上他很冷很冷,冷得昏过去了。以后的事他就不知道了。是怎样来到鼹鼠的地道里的,他一点也不清楚。
整个冬天,燕子一直住在地道里,拇指姑娘精心地照管着他,慢慢地非常喜欢他了。燕了的事,无论对田鼠还是鼹鼠她没有透露半个字,因为她知道,他们不喜欢燕子。
春天来了,太阳给大地送来了温暖。燕子打开了鼹鼠挖的小洞,向拇指姑娘告别。外面阳光灿烂,温暖宜人。燕子问她愿意不愿意和他一起离开,她可以骑在他的背上,一起飞出去,飞到大森林中去。但拇指姑娘想,要是她走了。田鼠一定很难过,很寂寞。
“我不能走。”她说。燕子再一次向她表示感谢。“再… …再见吧,亲爱的小姑娘。”他唱着歌,飞了出去,飞到充满阳光的世界中去了,( LLysc。cn)
看到燕子飞走了。拇指姑娘忍不住哭了,因为她内心里非常喜欢他。
“啾 … 啾 … 啾,”他欢唱着,消失在森林里。
古代人快要死后的名称和习俗有哪些?
送终
生离死别”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老人病笃处于弥留之际,大都是情依依、意连连,思念儿女,牵挂亲人。这时在家的儿女要日夜侍奉,不离左右,并要给在外的儿女捎话传信,催其速返。儿女在接到此类电、信之后,都是归心似箭,日夜兼程,望乡哭奔,力争与亲人生见一面。一时见不上,不但老人不会瞑目,就连儿女也是终生遗憾,还会被人们指为不孝。有时说来也巧,一旦儿女进门,老人就“撒手归天”一了。因此,儿女守护着父母去世,叫做“送终”。在这个时候,老人当着众人面吩咐一些身后事,如“掌柜的”谁当、事业的继承、则产的处理、账债的往来、对子孙为人处世的教导等等,俗叫“托家事”。对老人临终遗言,子女要一一应允,让老人放心,即使死后也不改其意。如果死者的所有子孙和亲人守着他死去,俗以为这是难得的“善终”。老人病危,儿孙还在忙自己的活,必然会遭众人的非议和亲邻的责骂。
人到病重没指望的时候,男的要请舅家人来探望;女的要请娘家来问病,这在当地是必行的礼节,万一病故,好让他们知道人是怎样死的。不然,人亡之后,突然去请他们督丧,他们是会借故刁难的。如果,再和舅家、娘家人有其他不愉快的事,往往是请而不到,这时,惟一的办法就是孝子长跪在门外,叩头回话,求得同情和谅解。舅家、娘家人提出的丧仪条件要尽量满足。因为,当地风俗是和舅家、娘家人闹了别扭,丧事就无法顺利办理。
穿衣
死者临终时,亲人们就要为其剃头(男)、梳头(女)、盥洗、整容。咽气之前必须把寿衣(俗称“老衣”)穿上,一则死后不好穿;二则说是人死了再穿,就意味着光着身子走了,到了阴间还是无衣。寿衣大都是及早准备好的。当地习俗,寿衣要在闰年闰月缝制,取“功德润泽”后人之意。寿衣袖子讲长,要能遮住手梢,忌讳袖短露手。否则,后辈儿孙就衣不蔽体,伸手讨饭。在寿衣件数上,要穿单不穿双,是避免凶事成双的意思;在寿衣布料上,要穿平纹布,忌穿斜纹布,怕有一个“邪”字,后辈人搞邪门歪道;特别忌穿皮革,因为皮子是畜皮,穿了怕来世变成畜生;可以用绸子但不能用缎子,因为缎子和“断子”谐音,不吉利;寿衣不能用纽子,只能用布带,因为纽子和“扭子”谐音,怕后代出“逆子”。寿衣要两头见棉,即有棉衣、棉裤,冬夏如此,取“以棉(眠)为安”之意。寿衣里子多选用红色,意味着后辈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子女先父母而亡者,要在寿衣上缀个白布条,以示在阴间也要为父母制服。除了公务人员之外,现在民间老人寿衣的样子,多数仍沿袭清朝、民国时期长袍短褂的款式,可见封建习惯的顽固性。
人刚咽气,赶紧要把预备好的“噙口钱”放人口内,“噙口钱”也叫“口实”,是一枚铜钱或其他金属硬币,穿上红线,放人死者口内后,把红线另一段拴在寿衣布带上,防止溜入腹内,待盛殓时揪掉红线。
关于往死者嘴里放“噙口钱”的事,民间有三种说法。一是把钱称为“宝”,把钱放进死者嘴里叫“口中含宝”,寓吉祥之意;二是说人辛劳一生,不管贻留多少,“噙口钱”是最后带走的“落头”;三是说人死了就变成了“鬼”,“鬼”还要投胎再脱生,再变成人,有了“噙口钱”,来世不受穷。有的在人死之后,还要给手里攥块馍馍,意味着在黄泉路上有饭吃,不挨饿,来生再世也不缺口粮。
停床
当病人换上寿衣之后,就应当将其从卧室中移到堂屋正室中来,作为临死者最后告别人世的正式场所,亲人们都守候其左右,让其安详地离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寿终正寝”。
尸体停放在两条长板凳支起的板床上,下铺上谷草,谷草的根数跟死者的寿数相等,俗叫“隐身草”。为什么要铺“隐身草”?过去传说,人死后“魂”就离开了身体,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只觉得很轻松,就到处游玩。为了使他玩得愉快,暂时不让他看到自己的遗体,就用这些谷草隐藏起来。另一种说法是,人死后两天以内鬼魂还不让进“阴曹地府”,在阴间也不能胡游乱逛,又不能附体,所以要铺上“隐身草”让他暂时藏身。人死后,要把他的身体捋顺好,使他仰面朝天躺着,用一张轻薄的黄表纸或白纸把脸盖上,俗叫“苫脸纸”。人死后为什么要用纸苫脸,说法不一。一说是因为人死后脸色会变得难看,亲人们一看见他的面容,未免有些伤感或害怕,所以用“苫脸纸”遮住;一说是观察死者是否假死,若是假死,气出纸动,还可抢救复生;一说是遮挡尘土,防止噪音,有让死者安息之意。只有死人才能用纸把脸盖上。因此,人们非常忌讳活人用纸盖脸,怕惹来不祥。
尸体入殓前,脚脖上套根绳圈,俗叫“绊脚绳”。传说,“停尸”期间,如果遇上打雷闪电或猫从身上跳过,死人会突然站起来,碰上什么东西或人,就抓住死死不放手,叫做“死不丢手”,非常吓人。所以,要用麻绳绊上,到盛殓盖棺时再解去。
尸体停上尸床,床脚拴一只白公鸡,谓之“看丧鸡”。“看丧鸡”要一直拴到出殡。据说是为了防止猫、鼠、虫豸啮尸。“看丧鸡”只能在集市上卖掉,丧家不能杀食。俗以为鸡是为老人守过丧的,杀之不祥。
当地习俗只要病人还有一丝气,绝对是不能动哭声的,认为哭不吉利。只能在尸体摆放停当后,全家举哀,放声恸哭,用瓦盆作纸盆,烧上第一把纸,许多地方叫烧“倒头纸”,当地俗称“引路纸”。人们认为烧纸就是给死者送钱,好让死者带上“盘缠”安然上路。
丧仪以及祭奠先人要烧纸的习俗是怎样来的?传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天下轰动,名利双收。蔡伦的嫂子见了眼红,逼使蔡伦的哥哥蔡莫学造纸,蔡莫未得要领就背着弟弟自己造起纸来,造出的纸又黑又粗,无人来买,堆积满屋。蔡伦的嫂子深感内疚,急火攻心突然死亡,蔡莫一气之下,就在妻子灵前烧起纸来,烧着烧着听见妻子在棺材里喊:“开门,开开门!’人们打开棺盖,蔡莫妻子坐了起来,嘴里还叨咕说:“阳间有钱通四海,阴间用纸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还肯放我回来。”后来逢人便说,我死了,小鬼把我送到阎王殿,阎王让我去受罪,在途中我丈夫烧了纸,送了钱,小鬼们就争抢起来,他们拿到了钱,就把我从地狱中放回来了。这样,蔡莫造的纸能在阴间当钱使的消息很快传开,原来堆积如山的纸就被抢购一空。蔡莫知道是妻子为了卖纸,特意装死,也没深怪于她。由此,丧家烧纸的习俗就流传下来,至今民间丧祭烧的还是较黑的粗糙纸,俗称“斗底纸”、“升底纸”。
当地丧祭烧的纸有两种:一种是叫“烧纸”,即六七寸左右的方块粗纸,烧前用硬币或纸币在纸上拓一下,俗叫“打纸”,示意过版成“钱”,俗以为纸不用钱币拓,在阴间就不能当“钱”用;另一种叫“阴票”,过去是木版拓印的钞票状的“纸钱”,上有“冥国银行”字样,面额仟、万、亿圆不等。烧这两种纸,都是为了给死者送“钱”。
报丧
死者遗体停床之后,就要很快请来“阴阳”先生按死者咽气的时辰推定“出殃’时间、来客开吊、出殡埋葬、“过七”、百日、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的具体日子,并把这些日辰用白纸开列出来,贴在墙上,丧祭仪礼按此如期进行。与此同时,请来“家门父子”头面人物在一起商议丧事怎样办理,请“总管”,叫“知客”,定厨师,约吹手,开始筹办丧事。由总管统筹安排,指挥动作,事主只是出钱出物当孝子。
丧仪诸事商定后,首先派人去舅家(男丧)或娘家(女丧)报丧,请他们来看死亡是否正常,儿女是否都在,寿材寿衣是否完备,丧仪规格是否妥当。娘、舅家人来了,孝子在门前跪齐,嚎哭迎接。他们看了死者遗容后,若无异议,丧事才能按原定计划进行。姑家、姨家、女婿、外甥、干亲等等,则由“家门父子”中的侄男子弟分头上门报丧,告知他们何时祭吊、何时埋葬,好让他们如期前来吊唁。当地习俗人死后前两日不穿白戴孝,俗称“黑头孝子”,第三日才“成服”。所以孝子报丧只能隔崖或隔墙喊,不能直入其门,俗以为“黑头孝子”进门多有“冲撞”,会给主家带来不祥。例如,有些人家院落蜉蚂很多,俗以为是“黑头孝子冲的结果”。
“五服”以外的邻里乡党及族人,闻得噩耗后,便主动拿上香、纸前来烧纸吊唁与死者告别,谓之“送纸”,“送纸”的人多,就证明死者生前有德行,人缘好。
打墓
人死了一般都要尽快埋葬。因此,打墓是丧事中第一件要紧的事。当地人历来特别相信“风水”、“脉气”,认为祖先理在“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后辈儿孙就可以升官发财,福禄并臻,人丁兴旺,奕世不衰。富贵的说是“坟里‘脉气’好”,贫贱的说是“坟里没出下”,把后人的际运归结于前人坟墓风水的好坏。所以,人们在墓址的选择上非常慎重和认真。
人死后,由长男主孝陪同阴阳先生拿.上罗盘、戒尺、绳丈、木橛、镢头等同到预定的坟地。根据八卦的来龙去脉、相生相克之理,参照八卦太极图、四面八方三十六方位,判断善恶吉凶,选择“风水”好的“山向”,勾画出墓址,俗叫“勾穴地”。“勾穴地”还要兼顾后来,夫妻并埋儿子为父母“挂脚”等事宜。如果葬于祖茔(俗叫“老坟”),穴位就好定,因为原先都是测定好的,稍加校正即可。如果重造新茔,那就需要用八卦罗盘反复测看、划线定位,同时插上五色旗子,摆上香案,敬告祖先,祭奠天地,行成莹礼,当地把这种仪式简称“成茔”。解放后,坟地统一规划,大田中的坟头多被平毁,普遍实行了公墓制,茔地选择的陋习已被破除,但“墓穴”请“阴阳”先生勘测定位的习俗仍在延续。
“阴阳”先生勾定了“穴位”之后,还要选择黄道吉日才能破土动工。
过去,动土时,孝子还要烧香表、行大礼,祈神保佑,也就是为老人修阴宅的“奠基礼”。当地埋人的墓穴从构造上分两部分:一是“明庭子”,垂直深约7.5尺至8尺左右,宽约4尺左右;二是“穿堂窑子”,在“明庭子”底部大头一端,挖一个大小能放进棺材的土窑洞,一般高3尺多,深8尺多。过去当地土葬除了官绅,一般不用砖石。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修墓的规格也随之升级。现在,“穿堂窑子”大都用砖箍,俗称“砖箍墓”。还有些人趁老人健在时,就箍好了墓。一则为老人去世后,有备不忙;二则让老人看一看自己殁后的“居屋”,以表儿女孝心。
当地人“打墓”还有许多讲究:一是“阴阳”先生定好的穴位、钉好的木橛、划好的开挖线,任何人不得移动或修改。二是打墓时间的长短,以灵柩在家停放时间的长短来决定。自“吉日”破土动工后,每天有人挖土,但必须在下葬前一日下午完工,不能提前,也不能拖后。如果灵柩停放时间短,很紧迫,那打墓人就得风雨不避,日夜去干,绝不能误了下葬时辰。三是打墓人都是亲邻相帮,一般不雇用。四是打墓人一日三餐,尽力款待。过去,每当吃饭孝子都要“以跪伴食,无命不起,直至食终”。如果时间紧迫,饭要送到墓地吃,送去的饭以食完不剩为好,万一剩了,就地掩埋,忌讳带回家中。现在,孝子“以跪伴食”的习俗已废止。但是,孝子必须每天去墓地给打墓的人敬烟倒茶,磕头示敬,吃饭时要给打墓人敬酒,这是绝不可少的礼仪。
盛碱
人死后三日内,若无特殊原因,就要把穿戴好的尸体抬进棺材里,俗叫“盛殓”或“人殓”。“盛殓”时全体孝子参加,亲邻帮忙,必须有娘舅家人在场,或得到他们的允许,并由本族年长者主持,否则不能“盛殓”。
尸体入棺,要稳正尸位,整饰尸相,下铺红褥子,上盖红被单,也取后辈红红火火之意。尸体与棺壁之间,紧插用纸包裹的松柏锯末、叶末或草木灰,以作固定,防止晃动。安排就绪,方可盖棺,俗叫“合龙口”,一旦合了就再不能揭开。俗语说:“宁隔千里远,不隔一层板。”所以,如果“盛殓”时,娘、舅家人未到,奔丧亲人未至,“龙口”就不能合,棺盖留个缝隙,等他们看了遗体之后,才能“合龙口”。
当地死人“人殓”还有个讲究,就是举尸入棺时,要由长子(承宗人)捧头,其他人抬尸,小心翼翼地把尸体放入棺内。由于受封建宗法思想的影响,长子“入碱”捧头,起灵摔“纸盆”,出殡领头“扯纤”,以至以后的祭奠抱“牌位”、烧纸、酹酒,都是长子一人的事。只要长子在,任何人不能代替。
死者“入殓”后,孝子磕头烧纸,痛哭举哀。接着,请人书写“铭族”,当地俗叫“主族”。所谓“主族”,就是在7尺长、2.5尺宽的红绸或红布上,写出死者姓氏、名讳、评语等。生前有官职的还要在姓氏前加官衔,其评语叫“公评”,无官职的其评语叫“乡评”,女的其评语叫“闺评”。下款还要把书写人的官衔或学衔写上,其姓名另用红布或红纸写好贴上。“主旌”最好是请当地名人领衔写,写罢丧主必须恭谢,能请动名人,算是很有脸面的事。“主旌”虽然写法不一,但一般如下:
为什么要写“主旌”?因为死者“入殓”后,其形貌已不可见,故用以书写死者姓名的旌幡作标志。当地丧事有的将“主旌”挂在灵前,有的开吊日挂在庭院内,作为象征,供客凭吊,以示对死者的敬重。“主旌’在下葬时,取掉题写者姓名,展盖于柩上,与死者一起埋葬。
设灵堂“灵堂”是停尸、放柩、供人们祭奠及孝子守丧的地方。在厅堂正中挂一幅能遮蔽尸床或灵柩的大帐慢,帐慢正中书一大“奠”字,帐慢前空中悬吊剪有各种图案的条形白纸“吊帘”,上书“严父(慈母)养育恩似海,儿孙未报终是憾”等悼语。帐慢前摆上桌子,桌上正中靠帐慢处供奉标志死者灵柩的灵牌或遗像,桌上摆上茶饭、点心、果品等供品,桌前沿陈列香筒、香炉等祭器,同时点上白烛。桌前糊上白纸桌裙,放着白纸包裹的土蟹,供洒酹奠酒用,还要放上“纸盆”。供孝子烧纸和来客祭奠盛纸灰。桌子两侧铺上谷草或麦草,供孝子守丧跪卧(男左女右)。桌前至房门左右摆列“纸活”。这种“纸活”是由“纸活匠”用苇子、色纸扎糊而成,丧主掏钱购买。“纸活”的形式有:灵庭、过亭、冥儿、冥女、冥马、仙鹤、祥鹿、鲜花、瑞草等等。还有“七星剑”、“十二件”等名堂。陈列多少根据丧家经济状况而取便。
房屋及庭院中大、小门上,在开吊祭奠前一日下午都要贴上白纸丧联,当地流传的“白事”联语大体都是:“倚门人去三更月,泣杖儿悲五夜寒。”“守孝不知红日落,思亲常望白云飞。”“三更月冷鹃犹泣,万里云空鹤自飞。”“白马素车愁人梦,青天碧海怅招魂。”“桃花流水杳然去,清风明月何处寻。”“悲音难挽流云驻,哭声相随野鹤飞。”“三径寒松含露泣,半窗残竹带风号。”“旌飘户外含孝意,韵满堂前恸悲情”等哀挽死者的套语。但要注意的是在联语上要区别男女,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总之,在灵堂和庭院布置上要营造一种白茫茫、凄惨惨的丧事气氛。
出子
人死后第三日早八九点钟左右,是当地约定俗成的“出子”日辰。“出子”就是“出门告”、“出报讣(讣闻)”。当地也叫“成服”。叫“出子”是因为有显示子孙多少的意思。“出子”是丧仪中绝不可缺、严肃而隆重的一环。“出报讣”的实际用意在于向社会公开宣告丧事。另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是,不“出报讣”,亡人还自不知死,出了“报讣”,亡人才知道在阳世的寿命终结。“报讣”就是把死者的生卒年月,“五服”内的子、侄、孙写在纸上(不上女性),贴在一个长方形的木板上,放在大门外,供人们观看和了解。写“报讣”在民间至关重要,若是死者无子,也无既定的继承人,“出子”时必须临时在侄辈中选一人作为承宗子写在“报讣”上,写了谁,谁就有“合法”的财产继承权。“期服”、“大功”、“小功”等项下,应写谁,谁在前,谁在后,谁远谁近,都要慎重对待,绝不能漏人。反之,宗族之内、孝子之间会打架闹事,弄得丧事混乱,家族不睦。“报讣”由阴阳先生书写,格式不尽一致,一般写法如下:
讣闻
不孝男XXX等罪孽深重,弗自殒灭,祸延显考X府君讳XX(女性则写:显妣X府X孺人)。距生于XX年XX月XX日,不幸于XX年XX月XX日因积劳成疾,在本宅寿终正寝,享年X十又X岁,不孝男XX等叩地呼天,悲痛欲绝,亲视含殓,停柩在堂,尊礼成服,承严(慈)命兹定于X月X日开奠,X月X日X时扶灵柩安葬X处哀此讣闻。
孤(哀)子XXX泣血稽首
齐衰期服孙XXX泣血稽首
齐衰五月曾孙XXX技泪稽首
小功服侄XXX拭泪稽首
麻服侄孙XXX拭泪稽首
所谓“成服”,就是在“出子”时,全体孝子穿白戴孝(详见第二章第五节),拄起哭丧棍(俗称“哭棍”,即柳枝缠上牙状的白纸条,),满院一片白。“孝服”的缝制没有成规,一般除了给直系的女婿、外甥、已嫁女子有缝“孝衫”(即“孝褂”)的外,其他“家门父子”中的孝子“孝服”自备,有的只散漫鞋的白布。孝子穿上“孝服”以后,就要在灵前跪草守丧,接应来客祭奠,陪伴哭嚎致哀,一直守到出殡。孝子特别是亲生子女在守丧期间,按旧礼要求,不洗脸,不剃头,鞍着鞋,不坐凳,不吸烟,见人低头,不食荤腥,寝苫枕块,更不得乱开玩笑,嬉皮笑脸;女子不可涂脂抹粉。这种旧礼,现在多已废止,但守丧致哀,乃人之常情,至今沿袭。
“出子”时,所有孝子要到齐,娘舅家人要在场,女婿、外甥及至亲也要参加。吹着唢呐,奏起鼓乐,全体孝子在灵前磕头烧纸后,由长子怀抱“报讣”领头,其他孝子手拄“哭棍”随后,排成一串,哭奔大门以外,把“报讣”放在显眼的地方,孝子跪成一片,烧纸磕头,再返回灵前烧纸献饭。“出子”时孝子越多,阵容越庞大就越体面,人们借此来显示死者儿孙满堂,家族人多势众,所以,民间对“出子”的礼仪非常重视。
请主
实际上是请“陪客”,但当地人却叫“请主”。就是在开吊祭奠的前一日下午,把“五服’之内先于死者而亡故的兄、弟或妯娌的“神灵”请回来,陪伴新故者共享祭礼。男死请“兄、弟”,女死请“妯娌”,男女不能混请。“请主”时,前有鼓乐吹打,孝子列队跟随。请谁,谁的长子抱其“牌位”领头烧纸,坟头在的在坟上烧,坟头平了的在十字路口烧纸。吹吹打打,满坳转悠,也有向村邻宣告第二天开吊祭奠的意思。“请”完回到自家大门上,早有女孝子跪成一片,嚎哭迎接,然后回到灵前,把所有“牌位”以新故者“灵牌”为中心,分左右、按长幼雁翅形摆放停当。接着磕头烧纸、献饭,好让他(她)们一起“吃、喝”。
“请主”完了之后,女婿、外甥或儿子向死者献羊,俗叫“领羊”(也有提前“领”的)。“领羊”就是把绵羯羊拉到灵前,赞礼者面向灵堂高喊:"xx献羊者名字),给你领羊哩!”有人便把水灌入羊耳,灌后还说:“抖毛大领。”羊受冷水刺激全身抖动,就算是死者“领了”,拉出去宰杀作席场,第二天待客。为什么给死者“领羊”?有的说是送给死者在阴间当马骑的;有的说是让死者食用的;有的说是让死者驮钱的。人们各有自己的理解,没有什么定论。
开吊
一般在安葬前一日,设席待客祭奠。所谓“开吊”也有公开祭奠的意思。当地俗称“来客”或简称“奠”、“吊”。此日来客最多,也是丧事的高潮。
当日清晨,先由孝子跪拜烧纸,“执客”动手,在大门以外“出纸”。当地人把这种“纸”叫“大纸”,是由“纸活匠”用各种色纸(以白纸为主),凿刻出金钱、花纹等图案,用苇子作骨架,扎成亭台楼阁模样,然后粘糊串连成筒状长条形,外加纸质旗蟠飘带,吊挂在两丈左右的高杆上。其简繁由丧家自定。“出纸”有扬幡招魂、招回死者灵魂享受祭奠的意思。
“出纸”毕,接着是孝子在灵前磕头烧纸,给亡灵献饭。献饭时,还要把丧事中杀了猪的猪头都献上。来客一看祭桌上的猪头,就会知道过丧事杀了几口猪。
当日,亲朋邻里陆续前来祭奠,丧家大门外设“礼桌”、“礼簿”,有人专门登记来客和礼品,俗叫“上礼”。凡有来客都鼓乐齐奏,热情欢迎,有“知客”专职接客。客人先在“礼桌”“上礼”,再到灵前烧纸奠酒。礼品中若有“名人”题写的匾幛之类,要在赞礼人的带领下,乐队前行,孝子列队随后前往村旁跪拜迎接,以示尊重。近年来,丧事奏乐除了唢呐以外,又引了西洋鼓号,就显得更加壮观、庄重、气派。
来客祭奠多赠“烧纸”、贡香、台蜡、纸活、礼馍、现金(俗称“奠仪”)等;至亲也有送恭旌、灵条子(布料上面贴上悼词)、挽联的;还有敬献花圈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政府提倡“厚养薄葬”,“丧事简办”,但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丧事规模上有所升温,攀比之势蔓延。许多人以丧事匾、幛多为荣。不管谁死了,生前德业如何,“行情”送礼的人们都要凑在一起,请有“职衔”的人挂名题词,制作匾、幛以示悼念和敬意,所以,匾、幛就有了滥、俗之嫌。
来客在灵前烧纸奠酒后,就有人散给他们“孝纱”,以作佩戴。接着由总管安排,知客招呼他(她)们人席就餐。不参加第二天早上“送埋”的一般亲友,饭后即可向丧主告别离去。
祭礼
丧事应当过几天,在当地没有定则。一是根据“阴阳”先生推算选定的埋葬吉日定;二是根据丧家的筹备情况定;三是根据时令季节定,如盛夏就得快葬。因此,丧事过四五天、七八天的都有。过去,还有因“年命”不利,不宜动土或其他原因而厝柩待葬的习俗,就是把灵柩用土蟹砌埋起来存放,等待吉日吉时再过事埋葬。
当地丧事大体分为普通事、官宾事、加祭事三种类型。普通事无主官、土官、礼宾,有少数吹手吹奏唢呐即可。不行“点主”礼,仅跪草守灵,烧纸奠酒,接待来客祭奠而已。官宾事乐队庞大,礼节复杂,耗费极大,惟富有人家才能办得起。要请有功名的主官一人,土官一人,礼宾四人,着旧式袍服,戴旧式礼帽。分别有祭墓志铭、祭大木、行家祭礼(即“三献礼”)、“点主”礼,还有墓前“祭后土”等等仪式。每举行一项仪式都须鼓乐齐奏,呼叫赞礼,三拜九叩,读文祭告。过去,有些丧家还请和尚、道人诵经“打醮”,超度亡灵。加祭事(也叫“追祭”)就是过去因家贫或其他原因,觉得父母葬礼不隆,后来儿孙发了财,选择吉日另行祭奠;或是另择“风水”改葬、迁坟(俗称“翻埋”)。其形式可以按普通事过,也可以按官宾事过,主要是祭奠亡灵,缅怀老人生前对本人的恩德,宣读哀词祭文,为死者歌功颂德,为自己扬名夸富,也叫给老人“补心”。
那么,什么叫“点主”?
人死了以后,儿孙们就要为他(她)们制作、书写牌位和灵牌,牌位用于后来祭祀供奉(有的坯子是提前制作的),父母牌位(柏木)放在一个木质带套的座子里,俗叫“神主楼”。据说,源于《二十四孝》中“丁兰刻水重行孝”的故事。灵牌是标志死者灵柩,并随灵柩一起埋葬。特别禁忌灵牌和牌位放在一处或互相见面。
有的在牌位背面还简要写上死者生卒时间和行述。当地讲究的是,“牌位”上书写亡人姓氏名讳的一行字,必须取合“生老苦病死”五字中的“生”或“老”,“神主”的“主”字一定要落在这两个字上,“生”字最吉,“老”字次之,就是说这一行字的字数必须是6或7、11、12、16、17字,余类推。
“点主”是官宾事中的一项仪式,其过程是这样的:将“主官”事先安排在邻居家中(假称“公馆”),孝子列队由赞礼人带领,鼓乐细吹细打,到“主官”门前乐奏三遍,“主官”出门行上路礼,事先安排人扮作“八抬大轿”状,两侧举着“肃静回避”牌和芭蕉扇、四面彩旗,鸣锣开道,缓缓前行。作“主官”的文质彬彬、慢条斯理,孝子五步一叩,十步一拜,炮声噼啪,鼓乐伴行,后面有一人烧纸,一人撒五谷杂粮和“纸钱”,叫做“打散钱”。十字路口要安排一名假扮的贫苦百姓拦轿“告状”。回到灵前,乐人三次“报鼓”;厨师用一块红纸包一方块猪肉献给“主官”叫“献印”,“主官”均给他们赏钱。厨师领赏之后还要说:“祝老爷高升再高升!”等吉利话,然后“点主”。因为牌位上或家谱、家影上,其他字均已写妥,只有“神”字缺最后一竖,“主”字先不写一点,行点“主”礼时,由“主官”用毛笔蘸上朱砂红去完成。赞礼人拖长声音高喊:“通一神!”“主官”便补写“神”字一竖;接着高喊:“点一主!’,再补写“主’,字一点,统称“通神点主’,。“点主”后,一些人还让“主官”给小孩印堂虱个红点,以图吉利。行“点主”礼的目的在于借助“官威”点化亡灵,使其在阴间有体面、显神通,更好地保枯后人。
以上一些迷信虚妄、故弄玄虚的繁文褥节,如今多已废除,但悼念祭奠,磕头烧纸,穿白戴孝仍是葬事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