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地锦如何种植

繁殖方法

地锦的繁殖可采用扦插、压条、播种等方法,以插条方法运用最多。

播种育苗:于10月种子成熟后采集,在冬季较温暖的地区可冬播,也可春播。成苗后的移植应在落叶后的晚秋和早春。

插条育苗:插条可在落叶到萌芽前采集,插条长为20-30厘米,在整作好的床畦上插深10-15厘米,也可开沟压埋。插后立即灌水,保持床土湿润,成活率较高。成活后即抽生新蔓,1年生新蔓可达1米以上。

栽培技术

栽植地选择:西北地区环境治理作用显著。在园林绿地中按设计配置定位,地锦虽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酸、碱、肥、瘠都可适应,但仍应注意土层厚度、排水状况,肥沃状况。并可在黄土高原的塬、梁、峁的边缘地带种植以及风沙地和沙漠种植。

株行距:一般为单行栽植,株距2米,如要更早见效,株距可为1米。墙基栽植的应距墙根50厘米以上,既可增大根部营养面积,又可保护墙基。栽植穴不宜有灰渣,否则应换土。栽植穴50厘米见方,分层踏实土壤。

栽植时间:多在春季发芽前进行。

栽后管理:栽植后立即浇足定根水。成活后,先要采取立竿搭桥措施,诱导植株上墙、柱石、假山。栽后2-3年内,每年可追施翠姆氮肥1-2次,以加速生长。

地锦该怎么养护?

花卉介绍

地锦为茎秆木质化的落叶攀缘植物。在秋季时,叶片能够呈现出美丽的颜色。这种植物能够比美国地锦(P.quinquefolia)生长得更为旺盛,由外形不定的裂片所组成的亮绿色叶片被亮红色晕,在它们脱落前渐变为紫色。植株能够给寒冷、不起眼的墙壁增添强烈的结构感。

栽培

最好种植在湿润且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肥沃土壤里。应栽培在疏荫或浓荫的环境中。在没有成形前可能需要对幼株进行一些支撑。在秋季时,除去所有不需要的枝条。

光照条件

疏荫;间有荫蔽之地或非全日的荫蔽之地。

土壤参数

土壤排水良好。

所获奖项

皇家园艺协会园艺共享奖。

耐寒级别

花卉为十分耐寒的植物。

株高冠幅

株高20米。

地锦

地锦的形态是怎样的?

地锦又称红丝草。是大戟科一年生伏地草本植物,株高10~30厘米,含乳汁。茎纤细,匍匐,叉状分枝。叶对生,近无柄,叶片长圆形,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或近全缘,两面无毛或疏生柔毛。花序单生于叶腋,花单性,雌雄同序;无花被,总苞倒圆锥形,淡红色,先端4裂。蒴果三棱状球形。种子略成四棱状倒卵形,黑褐色,有蜡粉。种子繁殖。

地锦主要为害豆类、薯类,蔬菜等作物。

地锦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大辞典》·地锦

2.1 地锦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化学成分

3 《*辞典》·地锦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地锦的别名 3.4 来源 3.5 原形态 3.6 生境分布 3.7 化学成份 3.8 性味 3.9 功能主治 3.10 地锦的用法用量 3.11 附方 3.12 摘录

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地锦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地锦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地锦

1 拼音

dì jǐn

2 《中医大辞典》·地锦

地锦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拾遗》,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记载的爬山虎之别名[1]。

2.1 地锦的别名

大风藤、假葡萄藤、爬墙虎、飞天蜈蚣、枫藤、地锦[2]。

2.2 来源及产地

葡萄科植物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 (Sieb.et Zucc.) Planch.的根及茎[2]。分布辽宁、河北、陜西、湖北、湖南及华东、华南、西南等地[2]。

2.3 性味

辛,微涩,温[2]。

2.4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活血通络[2]。

①治风湿关节疼痛,偏头痛,半身不遂,痛经,产后血瘀,腹生结块[2]。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服[2]。

②治跌打损伤,痈疖肿毒,捣烂敷;带状疱疹,磨汁外搽[2]。

2.5 化学成分

本品含藜芦醇,矢车菊素[2]。

3 《*辞典》·地锦 3.1 出处

《本草拾遗》

3.2 拼音名

Dì Jǐn

3.3 地锦的别名

地噤(《本草拾遗》),常春藤(《植物名实图考》),爬墙虎、红葡萄藤、红葛(《中国树木分类学》),爬山虎(《苏南种子植物》),大风藤、过风藤(《江西中药》),三角枫藤、蝙蝠藤、爬巖虎、野枫藤、日光子、枫藤、爬龙藤、野葡萄、腹水藤、三叶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风藤(《江西草药》),石壁藤(苏医《中草药手册》)。

3.4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爬山虎的根及茎。

3.5 原形态

落叶藤本。枝条粗壮,卷须短,多分枝,先端具粘性吸盘。叶阔卵形,长10~20厘米,宽8~17厘米,中部以上较宽,先端通常3裂,基部呈心形;幼苗或下部枝上的叶较小,且分成3小叶,均有小叶柄,中间小叶倒卵形,两侧小形斜卵形;叶片边缘具粗锯齿,齿端尖锐,上面深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淡绿色,脉上有柔毛;叶柄长8~22厘米。聚伞花序通常着生于两叶间的短枝上,长4~8厘米;花萼小;花瓣5;雄蕊5,花盘与子房贴生;子房上位,2室。每室含胚珠2枚,花柱单一,甚短,柱头头状。浆果蓝黑色,球形,径约6~8毫米。花期6月。果期9月。

3.6 生境分布

多攀援墙壁及巖石上。分布河北、山东、河南、陜西、甘肃、山西、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等地。

3.7 化学成份

叶含矢车菊素。种子含油28%。其中含软脂酸、硬脂酸、油酸、棕榈油酸,亚油酸。地锦的冠瘿含羧乙基赖氨酸及羧乙基鸟氨酸。

3.8 性味

甘,温。

①《本草拾遗》:"味甘,温,无毒。"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温,味甘微涩。"

3.9 功能主治

活血,祛风,止痛。治产后血瘀,腹中有块,赤白带下,风湿筋骨疼痛,偏头痛。

①《本草拾遗》:"主破老血,产后血结,妇人瘦损,不能饮食,腹中有块,淋沥不尽,赤白带下,天行心闷,并煎服之,亦浸酒。"

②《江西中药》:"活血祛风。凡筋骨疼痛,及妇人赤白带下等之由于血滞者,皆主治之。近时用作祛风止痛药,适用于关节风湿,腰脚软弱等症。"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止血。"

3.10 地锦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或浸酒。

3.11 附方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爬山虎藤茎或根一两,石吊兰一两。炖猪脚爪连服三至四次。或(爬山虎)藤茎,卫矛,高粱根各一两。水煎。用黄酒冲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关节炎:爬山虎藤二两,山豆根二两,锦鸡儿根二两,茜草根一两。水煎服。

③治半身不遂:爬山虎藤五钱,锦鸡儿根二两,大血藤根五钱,千斤拔根一两,冰糖少许。水煎服。

④治偏头痛、筋骨痛:爬山虎藤一两,当归三钱,川芎二钱,大枣三枚。水煎服。(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⑤治偏头痛:爬山虎根一两,防风三钱,川芎二钱。水煎服,连服三至四剂。

⑥治便血:爬山虎藤茎,黄酒各一斤,加适量水煎,一天服四次,分两天服完。

⑦治疖子,损伤:鲜爬山虎根捣烂,和酒酿拌匀敷患处:另取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⑧治带状疱疹:爬山虎根磨汁外搽。(⑤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12 摘录

地锦的介绍

地锦、爬墙虎(学名: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属鼠李目葡萄科。是落叶藤本植物,叶子互生,叶柄细长,花浅绿色,结浆果、球茎。颈上有卷须,能附着在岩石或墙壁上。其根、茎可入药,有破瘀血、活筋止血、消肿毒之功效,果可酿酒。1高攀的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卷须5~9分枝,先端具有吸盘;广卵形叶子,有时2-3裂,当叶子成熟时叶片长度约为8 - 18cm。叶子阔度约为6-16cm。叶子边缘为锯齿缘。叶基为楔形;夏季开黄绿色小花,聚伞花序;紫黑色浆果。1可作为装饰植物,栽植于建筑物外墙之上,美观又能降温。根茎可入药,果可酿酒。时常用作绿化斜坡,防止山泥倾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