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西花蓟马的介绍

西花蓟马又称苜蓿蓟马,属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该虫原产于北美洲,1955年首先在夏威夷考艾岛发现,曾是美国加州最常见的一种蓟马。自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强势种类,对不同环境和杀虫剂抗性增强,因此逐渐向外扩展。

蓟马怎么打?什么时候打蓟马好

一、蓟马简介

蓟马(蓟虫)是一种靠吸取植物汁液为生的昆虫,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昆虫纲缨翅目。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

中文学名:蓟马别称:蓟虫界:动物界体长:1mm

体色:金黄色卵长:0.2mm卵形状:长椭圆形

卵颜色:淡黄色食物:汁液亚纲:有翅亚纲纲:昆虫纲

目:缨翅目门:节肢动物门亚门:有颚亚门

二、形态特征

体微小,体长0.5-2mm,很少超过7mm;黑色、褐色或黄色;头略呈后口式,口器锉吸式,能挫破植物表皮,吸允汁液;触角6-9节,线状,略呈念珠状,一些节上有感觉器;翅狭长,边缘有长而整齐的缘毛,脉纹最多有两条纵脉;足的末端有泡状的中垫,爪退化;雌性腹部末端圆锥形,腹面有锯齿状产卵器,或呈圆柱形,无产卵器。

三、品种分类

缨翅目昆虫通称为蓟马,全世界已知约3000种,中国已知约300种,主要有蓟马科和管蓟马科。在瓜果、蔬菜上发生为害的主要种类有瓜蓟马、葱蓟马等,此外还有稻蓟马、西花蓟马等。

1、瓜蓟马

瓜蓟马又称棕榈蓟马、棕黄蓟马,主要危害节瓜、冬瓜、西瓜、苦瓜、番茄、茄子及豆类蔬菜。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取食心叶、嫩芽、花器和幼果汁液,嫩叶嫩梢受害,组织变硬缩小,茸毛变灰褐或黑褐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瓜受害,果实硬化,瓜毛变黑,造成落瓜。

瓜蓟马在广西一年发生17~18代,世代重叠,终年繁殖,3~10月为害瓜类和茄子,冬季取食马铃薯等作物,每年有3个为害高峰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以及9月,尤以秋季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瓜蓟马成虫活跃、善飞、怕光,多在节瓜嫩梢或幼瓜的毛丛中取食,少数在叶背为害。雌成虫主要行孤雌生殖,也偶有两性生殖;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若虫也怕光,到3龄末期停止取食,坠落在表土。

2、葱蓟马

葱蓟马又称烟蓟马、棉蓟马,体型较大,体长约1.2~1.4毫米,体色自浅黄色至深褐色不等。年发生8~10代,世代重叠。葱蓟马寄主范围广泛,达30种以上,主要受害的作物有葱、洋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和葫芦科、茄科蔬菜及棉花等。保护地栽培环境条件有利于蓟马的发生,由于其繁殖速度快,若不及时防治,会造成灾害性危害,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及果实的品质。

葱蓟马为不完全变态昆虫,若虫有4龄,后2龄处于不取食状态,常被称为“前蛹”及“蛹”,其实为3龄、4龄若虫。成虫较活跃,能飞能跳。怕阳光,白天多在叶荫或叶腋处为害,阴天和夜间才到叶面上活动为害。雌虫以产卵器刺入叶内产卵,1次产1粒,每头雌虫1生可产卵数十粒到近百粒。此外,雌虫还可孤雌生殖。5-6月间卵期6-7天,初孵幼虫群集为害,以后即分散。3-4龄为前蛹,前蛹期1-2天,蛹期4-7天,整个蛹期在土中度过。温度适宜,完成一个世代约需20多天。葱蓟马在温暖、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发生严重。在葱上发生的最适条件是气温23-28℃,相对湿度40%-70%。雨季到来,虫口减少。

3、稻蓟马

稻蓟马寄主有稻、麦、游草、稗、看麦娘等,稻蓟马除上述寄主外,还可在玉米、高粱、甘蔗、烟草、豆类上寄生。稻蓟马成、若虫锉吸叶片,吸取汁液,轻者出现花白斑,重者使叶尖卷褶枯黄,受害严重者秧苗返青慢,萎缩不发。稻管蓟马主要危害穗粒和花器,引起籽粒不实。若危害心叶,常引起叶片扭曲,叶鞘不能伸展,还破坏颖壳,形成空粒。

稻蓟马在我国南方可终年繁殖为害,江淮稻区一年发生10~14代,以成虫在看麦娘、李氏禾、芒草、麦类及稻桩上越冬。3月中旬,成虫开始活动,先在麦类及禾本科杂草上取食、繁殖,4月下旬水稻秧苗露青后,成虫大量迁往稻秧上,在水稻秧田及分蘖期稻田为害、繁殖,至7月中旬后,气温升高,水稻圆杆拔节后,虫口数量急剧下降,大都转移到晚稻秧田为害,以后再转移到麦苗和禾本科杂草的心叶或叶鞘间生活,11月底成虫进入越冬。成虫性活泼,迁移扩散能力强,水稻出苗后就侵入秧田。天气晴朗时,成虫白天多栖息于心叶及卷叶内,早晨和傍晚常在叶面爬动。雄虫罕见,主要营孤雌生殖。卵散产于叶面正面脉间的表皮下组织内,对着光可见产卵处为针尖大小的透明小点。秧苗4~5叶期卵量最多,多产于水稻分蘖期,圆杆拔节后卵量减少。初孵若虫多潜入未展开的心叶、叶鞘或卷叶内取食。自第2龄起大部分群集在叶尖上为害,使叶尖纵卷枯黄。3、4龄隐藏在卷缩枯黄的叶缘和叶尖内,不再取食,也不大活动,直至羽化。稻蓟马不耐高温,最适宜温度为15~25℃,18℃时产卵最多,超过28℃时,生长和繁殖即受抑制。所以在长江流域6、7月份间发生多,为害重,尤以此2月气温偏低的年份易大发生。

4、西花蓟马

西花蓟马是一种世界著名的危险性害虫,原产于北美洲,1955年首先在夏威夷考艾岛发现,1980年前主要分布于美国北达科塔州与德克萨斯州以西,以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曾是美国加州最常见的一种蓟马。但自1980年以后,该害虫适应性显著增强,不再局限于原先的生存环境,相继扩散到荷兰、丹麦、法国、芬兰、日本等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

该虫取食植株的茎、叶、花、果,导致植株枯萎,同时还传播包括臭名昭著的番茄斑萎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其寄主范围广,食性杂,寄主植物多达500余种,包括多种蔬菜、花卉、棉花等重要经济作物,而且在其扩散过程中,其寄主植物种类一直在持续增加,呈现明显的寄主谱扩张现象。远距离扩散主要依靠人为因素如种苗、花卉调运以及人工携带等,在运销途中即使遭遇不适的温度、湿度等劣境,到埠后仍能存活并保持相当的活力,经过短暂的潜伏期后,就能在入侵地迅速适应成为当地的重大害虫,造成农作物严重损失。我国南方各省和北方温室的气候条件均适合其发生危害,因此该害虫存在着在我国更大范围迅速扩散危害的可能。

5、大姜蓟马

在大姜上发生的蓟马多是黄蓟马,它的成虫和若虫锉吸大姜的心叶、嫩稍、嫩叶的汁液,使被害嫩叶变硬缩小,植株生长缓慢,嫩芽和嫩叶卷缩,心叶不能正常张开,出现畸形。黄蓟马每年4月开始活动,5-9月份为发生危害高峰期,以夏初最为严重。初羽化的成虫具有向上、喜嫩绿的习性,且特别活跃,能飞善跳,行动敏捷,以后畏强光隐藏,白天阳光充足时,成虫多隐蔽于叶腋或幼叶卷中取食,少数在叶背危害。防治蓟马可以同时使用农药防治和物理防治。点片发生时用5%啶虫咪2000倍连续防治2-3次,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一定要注意打药时间,下午光照不强时打药,同时建议在药液中加入50克红糖,以充分提高防治效果。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蓟马对蓝色敏感的特性,采取蓝板诱杀:每亩地使用30×40厘米蓝板20-25块,离作物上部高出15-25厘米排放。

四、危害状况

蓟马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嫩果实(如茄子、黄瓜、西瓜等)被害后会硬化,严重时造成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五、防治要点

防治效果差的原因

1、藏的好:蓟马怕光,白天潜伏(有时会躲在土壤缝隙里),夜晚出来活动。在叶背和花中危害,行动比较隐蔽。

2、跑的快:蓟马个体非常小,肉眼不容易看清楚, 成虫善飞能跳,可借助外力四处逃窜,因此,蓟马一旦发生,扩散很快,防治困难。

3、生的多:从卵到成虫仅需14天,世代更替快,一年发生7~8代,1~2代发生就已经较为齐整,以后会世代重叠。

4、温度好:其适温为23℃~28℃,球季气温正当时。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温度达31℃时,若虫全部死亡。

蓟马怎么打?什么时候打蓟马好

1、根据蓟马昼伏夜出的特性,建议在下午用药。

2、蓟马隐蔽性强,药剂需要选择内吸性的或者添加有机硅助剂,而且尽量选择持效期长的药剂比如 琦蓟 。

3、如果条件允许,建议药灌根和叶面喷雾相结合的方法。

4、尚采农业我建议提前预防,不要等到泛滥了再用药。在高温期间种植蔬菜,如果没有覆盖地膜,药剂最好同时喷雾植株中下部和地面,因为这些地方是蓟马若虫栖息地。

西花蓟马以什么虫态越冬,用什么方式防治越冬虫态?

西花蓟马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又叫苜蓿蓟马西方花蓟马,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缨翅目蓟马科花蓟马属,它的英文名为 western flower thrips,其中最后一词起源于希腊文,为“钻木虫”的意思。缨翅目昆虫的成虫都有两对缨翅,也就是翅的边缘有像红缨那样的流苏,所以这类昆虫被归类为“缨翅目”。另外,缨翅目昆虫的许多种类都喜欢在一类菊科植物――蓟,如大蓟、小蓟等的花中活动,故又被称为“蓟马”。蓟马的种类繁多全世界已知大约有5000多种,其中对植物造成严重危害的种类大约仅占蓟马总数的1%,西花蓟马就是其中的一种 。

寄主

辣椒、番茄、胡萝卜、洋葱、菜豆、草莓葫芦科作物、豌豆等 [2] 。

分布范围

迄今,西花蓟马分布遍及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具有国家有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日本、朝鲜、塞浦路斯、以色列、肯尼亚、南非、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新西兰等。

危害症状

西花蓟马对农作物既有极大的危害性。该虫以锉吸式口器取食植物的茎、叶、花、果,导致花瓣退色、叶片皱缩,茎和果则形成伤疤,最终可能使植株枯萎,同时还传播番茄斑萎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据了解,该虫曾导致美国夏威夷的番茄减产50-90%。

寄主范围

西花蓟马食性杂,已知寄主植物多达500余种,主要有李、桃、苹果、葡萄、草莓、茄、辣椒、生菜、番茄、豆、兰花、菊花等,随着西花蓟马的不断扩散蔓延,其寄主种类一直在持续增加。对于不同种类的寄主植物,西花蓟马虽有喜好程度的差别,但均能生存且具有相当的繁殖能力。

生活习性

西花蓟马繁殖能力很强,个体细小,极具隐匿性,一般田间防治难以有效控制。在温室内的稳定温度下,一年可连续发生12-15代,雌虫行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在15℃-35℃均能发育,从卵到成虫只需14天;27.2℃产子最多,一只雌虫可产卵229个,在通常的寄主植物上,发育迅速,且繁殖能力极强。

传播方式西花蓟马远距离扩散主要依靠人为因素。种苗、花卉及其它农产品的调运,尤其是切花运输及人工携带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其生存能力强,经过辗转运销到外埠后西花蓟马仍能存活。另外,该害虫与很容易随风飘散,易随衣服、运输工具等携带传播。

西花蓟马的防治方法

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策略,协调应用植物检疫、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技术。

严格植物检疫措施由于目前该虫种仅在个别省(直辖市)发生为害,做好植物检疫工作至关重要。实行普查和专业检验结合的办法,禁止从疫区调运蔬菜、花卉、苗木,保护广大非疫区。蔬菜生产管理人员和广大菜农,要增强植物检疫意识,不从疫区盲目引进苗木,防止人为传播扩散。西花蓟马传人新区零星发生时,应在植物检疫部门的指导下,采取铲除寄主和封锁疫区的措施。

西花蓟马的鉴定特征

雄成虫体长0.9-1.1mm,雌成虫略大,长1.3-1.4mm。触角8节,第二节顶点简单,第三节突起简单或外形轻微扭曲。身体颜色从红黄到棕褐色,腹节黄色,通常有灰色边缘。腹部第8节有梳状毛。头、胸两侧常有灰斑。眼前刚毛和眼后刚毛等长。前缘和后角刚毛发育完全,几等长。翅发育完全,边缘有灰色至黑色缨毛,在翅折叠时,可在腹中部下端形成一条黑线。翅上有两列刚毛。冬天的种群体色较深。卵长0.2mm,白色,多少肾形。若虫黄色,眼浅红。与近似种威廉斯花蓟马Frankliniella williamsi(Hood)的区别是:威廉斯花蓟马的雌虫身体上的刚毛黄颜色比西花蓟马淡。

西花蓟马为什么叫做入侵种

不群在天敌。西花蓟马又称苜蓿蓟马,属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西花蓟马是一种新的外来入侵生物,国内对它的研究几近空白,处于何种农药能够杀死西花蓟马、国内是否存在西花蓟马的天敌等情况都不清楚。该虫原产于北美洲,1955年首先在夏威夷考艾岛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