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制作简易冰灯

准备一个塑料瓶(果冻盒、矿泉水瓶剪掉上半截、塑料杯子都可以)、及时贴、一根毛线绳、剪刀、彩笔。

第一步:用塑料瓶子接上大半瓶凉水。

第二步:选择一支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彩笔,把里面的彩笔芯取出来,往水里挤上几滴彩笔水。我喜欢的是绿颜色,因为绿色是环保色,我刚往水里挤了两滴彩笔水,水就开始变绿了。

第三步:把彩色即时贴先剪成细长条条,然后再剪成许多小碎片片,落到瓶子里。我先用红色即时贴剪了一些碎片片,落到了瓶子里。

第四步:找一根小棍,用小棍在瓶子里搅一搅,让各种颜色的即时贴混在一起,这样做出来的冰灯就会晶莹透亮、五颜六色的。

怎样制作冰灯?

准备材料:

所需材料:气球、水、冰箱、剪刀

具体步骤:

1、在气球嘴口插上漏斗,然后往气球里面灌入冷水。

2、等到气球膨胀到一定程度后,便拔出漏斗,把气球口绑紧后放到冰箱冰冻。

3、半个小时过后,如果气球表皮下面的水已经结出一层冰膜了而且形状稳固后,即可以取出。用剪刀把气球剪破剥掉,在已经凝结的冰罐的顶端戳个洞,把里面剩下的水倒掉。

4、把冰罐放入冰箱继续冷藏,要点冰灯的时候再拿出来使用。

5、在冰罐里面放上茶灯或蜡烛,这样一盏如同水晶般的冰灯就大功告成了!

关于冰灯的资料 毕业资料

冰灯节

冰灯节是一个地域性的节日,时间一般在正月间,而且多与元宵灯节重叠,可以视作这些地区元宵节的一部分。随着冰灯节日益红火,虽说仍然局限在北方地区,但影响已经波及全国乃至世界。 所谓冰灯,就是用冰制成的灯。其制法有冷冻和冰雕两类。冷冻,就是给不同形状的模具注满水,放在室外冻结,待模具中部的水尚未完全凝冻时便取回室内,将剩余的水倒出,取其冰壳,中间燃蜡烛,便成了冰灯。冰雕,就是用现成的冰块堆砌、雕刻,再经过灯光、装璜等,成为灯光映射的冰雕。[1]

编辑本段冰灯节历史

冰灯节主要流行于冬季气候严寒的东北地区,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清人西清的《黑龙江外纪》就记载说:“上元,城中(齐齐哈尔)张灯五夜。有镂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 ,可见清朝冰灯节了。 清代以后,随着清政权入主中原,冰灯随之传入京师。《燕京岁时记》即记云:“市人之巧者,又复结冰为器,栽麦苗人物,华而不侈,朴而不俗,殊可观也。”不过,由于气候的原因,冰灯节仍以东北地区为主。 历史上的冰灯,最早的形状大多是随形就物的,后来则形状大为丰富,有冰龙灯、冰狮子灯、冰花灯、冰孔雀灯、冰塔灯、冰城灯等。东北地区的冰灯节,届时各式冰灯、冰雕交相辉映,游人如织,成为享誉中外的“ 冰凌奇观”。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间的冰灯制作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事先做好各种形象的模具,灌上清澈的水或拌有染料的彩色水,冻出的冰灯晶莹剔透,五光十色。有龙灯、狮子灯、花灯、白菜灯、宝莲灯、塔灯、圆柱灯、方形灯等等。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十八,乡村农家的院子里都有几盏冰灯,白天日莹映日,供人观赏;夜晚灯火辉煌,有一种祥和的气氛。这简单易作的冰灯,曾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1]

编辑本段冰灯节特点

民间的冰灯节,是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进行,一般都是将一家一户自制的冰灯摆放到自己的院子里,不集中展出。随着乡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娱乐活动规模的扩大,也有在村子的广场或娱乐场所搞冰灯制作比赛活动的。这种活动,给乡村增加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黑龙江的汉、满、回、朝鲜等民族,都很喜欢制作冰灯。春节前后,冰天雪地、气温极低,这就为制作冰灯准备了天然条件。 乡民制作冰灯时,除了在家用灌水冰制外,还去冰河里凿出厚厚的冰块抬回家中,然后精雕细刻,使其成为艺术性很强的冰灯,像逃陟展翅、大熊猫、丹顶鹤、老寿星等,造型生动,很有情趣。由于在冰灯内安上了彩色电灯泡,在夜幕下显得特别明亮漂亮。[2]

编辑本段冰灯节盛况

冰灯节在每年农历正月举行。灯罩用冰制成,中间点燃蜡烛或放置电灯。作为观赏艺术品,已有上千年历史。节日期间举行冰河游园会、冰灯雕刻比赛、展出各式冰灯,如冰龙灯、冰狮子灯、冰塔灯、冰孔雀灯等活动,引来许多外地游客。现代的冰灯节还设置了各式形状的彩灯、花灯,并从韩国引进了雪花灯、水滴灯、满天星等一些异国特色浓郁的彩灯,使夜晚的灯光效果更加突出。

古代冰灯是怎么做出来的

古时候,居住于寒冷地区的农夫或渔民,在滴水成冰的夜晚喂马或捕鱼时,为了弥补照明用具的不足,经常用水桶盛水冻成冰罩,将油灯或蜡烛放入其间,以防被风吹灭。后来,有的穷苦人家在新春佳节或上元之夜,不甘寂寞又买不起灯笼,也做点冰灯摆在门前凑趣。故此冰灯又称“穷棒子灯”。“穷棒子”制作、使用的冰灯,由于难登大雅之堂,故此缺乏文字记载。第一次提到冰灯的诗歌是明朝唐顺之写的《元夕咏冰灯》:“正怜火树斗春妍,忽见清辉映夜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在火树银花、争奇斗艳的元宵灯会上,忽然看见闪动清光的冰灯映照着沉沉的夜空,走近再看,竟见那冰灯的灯身之上有水滴集聚,似要消融,却又轻缓有致,好似鲛人的珠泪,有一种光泽在。看的时间久了,周围的观赏人群便都觉得凉,那寒气虽不急迫攻心,却也着实令人生畏。古代的冰灯制作,非常讲究技巧。所用原料有冰,也有雪,为了延长展出寿命,有的还“以矾入冰”或“以矾水淋雪成冰”,使做出的冰灯“至二三月间方解”。清人方观承在其《冰灯》诗序中写道:“缚细篾为灯形,以水淋之凝结。”说明了古时冰灯的大致做法。通过方观承的这两句话可以知道,因是水淋,若要成冰灯,则需要很低的气温,因此冰灯通常流行于北方,南方只有在气温极低时才会偶尔出现。至于制作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呈奇献巧。《国朝金陵诗征》中写新疆巴里坤的冰灯“广长十余丈,其内山原、楼阁、玉屏、石壁、几案、人物悉搏冰为之,照以烛”。《吉林纪事记》记载当地的冰灯是“镂八仙、观音等像于薄片,裁以作灯,夜燃烛放光,几如刻楮之乱真,其巧诚为不可思议。”正因如此,冰灯吸引了许多观众。新疆巴里坤的冰灯引得“城乡士女奔集,观者如睹”。《吉林通志》记载:“十五日为元宵节……于市张灯三日,金鼓喧阗,燃冰灯,放花爆……是日男女出游,填塞衢巷。”清朝末年,北京城里也展出过冰灯。据清人夏仁虎的《旧京琐记》记载,那时每当正月,京城里总要举办各种灯会,六部衙门里也张灯结彩,名为“六部灯”。六部灯中“有冰灯,镂冰为之,飞走百态,穷工极巧”。以后每逢正月十五,什刹海冰窖的工人还用什刹海天然冰制成中空的立体椭圆冰造型,内点蜡烛,摆在什刹海东沿义溜胡同西口的街头上,供人观赏。

冰灯怎么做

冰灯可以使用气球来制作。

准备工具:

气球一个、自来水、冰箱、剪刀一把、漏斗一个

制作冰灯步骤:

1、拿出准备好的漏斗,把漏斗小心地插入气球内,然后把准备好的自来水灌进去。

2、在向气球内灌水的时候观察气球的膨胀大小,等达到合适的程度后,便拔出漏斗,然后把气球放入冰箱的冷冻室。

3、气球放入冰箱冷冻室40分钟左右,等气球内的水结出一层冰膜了而且形状稳固后,即可以取出,然后用剪刀把气球剪破剥掉,在已经凝结的冰罐的顶端戳个洞,把里面剩下的水倒掉。

4、把冰罐放入冰箱继续冷藏,要点冰灯的时候再拿出来使用。

5、然后冰灯的壳体就制作好了,最后在冰灯的壳体里放入蜡烛,冰灯就完成了。

怎样制作冰灯

下周我们要进行圣诞狂欢周系列活动,活动很丰富,具体活动安排另行通知,需要家长们准备冰灯一个,要求自己带领宝宝一起制作。我查找了一些资料,和大家共享一下:

如果哪位家长有好的做法可以发到博客上,或留言,与大家一起分享。一、简易做法:在准备一个大桶在桶里倒满水冻半天,桶里大约有一半水冻上,将其他水倒掉,就形成一个桶形的冰块中间可以放灯。找一个杯子,在杯子里边滴几滴蜡,把蜡烛粘在里面。再往杯子里灌半杯水,然后把蜡烛冻起来。冻好的冰块放到桶形冰块中(用桶冻冰时不要忘了加上绳子),将绳子系到把手(木棍)上写上祝福语言即可。二、自创的做法——雪雕灯(有构想,还没有实践):不知道成不成功,周末大家可以实践一下,如果成功了到博客上留言。做成雪雕(形状可以自己决定),将雪块压实切出形状,镂空,里面可以放蜡烛,为了防止蜡烛被风吹灭可以将蜡烛放到罐头瓶里(透明的)放入雪雕中。不知道雪受热能不能化,O(∩_∩)O哈哈~,仅供参考!三、冰灯制作 采冰:低于零度的水结冰,冰块的形成是由冰晶不断生成、不断长大造成的。由于流动的水阻挠了晶核的长大过程,冰块的生成就全靠冰晶核的不断生成了。由于河水流速相对稳定,其晶核在一定温度下就不断生成,但生长又不断被流动的水所打破。这样,致密、均匀的冰块就产生了,这样的冰块通体透明。 而人造冰往往缺少使水流动的机能,它的冰晶核可在温度冷却的趋使下不受干扰的长大,同时又与其它晶核不断碰撞,使晶核粗大,各向又交叉,不均匀,这时的冰就不透明。在冬季零下20多度的严寒里,先从松花江选出可塑性强、抗压强度与一般材料相差无几的坚冰。 施工:将整块冰加工成冰砖,对冰毛坯进行归方、刨光,堆拼成型,并进行放样工作。以水为粘合剂,造出巍峨的冰建筑和精巧的冰景。 精雕:集园林、雕塑、绘画等艺术为一体,将已建成的冰景进行细致的修磨。 放灯: 采用放热少的日光灯,利用电工知识将灯光的颜色、大小,在艺术品内的位置、角度等进行布置。这是冰灯最后的形成阶段。这个太难了,我相信聪明的家长们一定有自己的创意了,等着看你们的成果呀!!附:冰灯最早雏形冰灯,是我国北方冬季民间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出现,历史较早,并且与生产和生活的实践活动紧密相关。

过去,松嫩平原上喂马的农夫和松花江沿岸捕鱼的渔民,在冬季的夜间为了坚持生产,常制作冰灯作为照明用具。那时的冰灯,制作方法十分简单:把水倒入桶中进行冷冻,水未冻实之前把桶拿入屋中略微加热,使桶与冰坨自然分离,拔出冰坨,凿开顶心,倒出中间未冻的清水,成为中空的冰罩,将灯盏放入其间,便不会被寒风吹灭。

后来,穷苦人在新春佳节和上元之夜,买不起灯笼又不甘寂寞,也做点冰灯摆在门前,或烫孔穿绳让孩子提着玩,用以增加节日气氛。

古代的冰灯,因为是穷苦人制作,穷苦人使用,所以又被称为穷棒子灯。宏伟在1964年初填的“往昔冰灯穷家照,陈事如烟,记忆常悬,万人血泪透竹笺。而今神州春光好,换了人间,气象万千,勿忘本饮水思源”的《采桑子·观冰灯有感》词,就对历史上的冰灯作了高度的概括。

穷棒子制作、使用的冰灯,由于难登大雅之堂,故此缺乏文字记载。进入士大夫之家后才见诸文字。第一次提到冰和灯的结合大概要数《白茅堂集》了。此书记载,清代初湖北蕲州诗人顾景星在他的《排冰箸雪中作灯》诗中描绘了在庭院里砌冰堆雪、于其中燃点蜡烛的动人情景。到了康熙年间,“冰灯”一词正式出现,当时的山西诗人傅山还曾专门写过《冷云斋冰灯诗》。至乾隆、嘉庆之际,四川诗人张问陶写了一首诗,题名就叫《冰灯》,诗云:“黑夜有炎凉,冰灯吐焰长。照来消热念,凿处漏寒光。影湿星沉水,神清月里霜。三冬足文史,底用探萤囊。”

自那时及其后,冰灯在不少地方相继出现。乾、嘉年间,南京诗人金德荣被谪戍新疆东北部的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镇)三年,看见住在那儿的山西商人郑某“每于岁之季冬,垒雪为冰灯”,有感于此,写下一首古风长诗《巴里坤冰灯歌》:“雪山高与天山接,上有万古不化雪。朔风一夜结作冰,裁雪妙手搏为冰。以矾入冰冰不化,以烛照冰光四射。五里之内尽通明,半月能教天不夜。元夕月轮照碧空,大千人入水精宫……。”

清朝末年,北京城里也展出过冰灯。据清人夏仁虎的《旧京琐记》记载,那时每当正月,京城里总要举办各种灯会,六部衙门里也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名为“六部灯”。六部灯中“有冰灯,镂冰为之,飞走百态,穷工极巧”。以后每逢正月十五,什刹海冰窖的工人还用什刹海天然冰制成中空的比酒坛稍大的立体椭圆冰造型,内点蜡烛,摆在什刹海东沿义溜胡同西口的街头上,供人观赏。

清末吉林的冰灯也不逊色。据《吉林纪事诗》记载:吉林的沈钧平曾言及士大夫之家冬天“善作冰灯”……。当时人咏冰灯诗云:“玲珑剔透放光明,一片心同彻底清。仙佛镂空谁得似,美人狮象雪雕成。”

在极边戍地黑龙江,人们更是利用七月飞霜、三冬雪骤的气候条件制作冰灯。清代学者西清在《黑龙江外记》中记述了嘉庆年间齐齐哈尔冰灯的展出情况:“上元,城中张灯五夜,村落妇女来观剧者,车声彻夜不绝。有镂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人。此为难得。”

古代的冰灯制作,也是很讲究技巧的。所用原料,有冰,也有雪,为了延长展出寿命,有的还“以矾入冰”或“以矾水淋雪成冰”,使做出的冰灯“至二三月间方解”。至于制作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呈奇献巧。《国朝金陵诗征》中写新疆巴里坤的冰灯“广长十余丈,其内山原、楼阁、玉屏、石壁、几案、人物悉搏冰为之,照以烛。”《吉林纪事记》记载当地的冰灯是“镂八仙、观音等象于薄片,裁以作灯,夜燃烛放光,几如刻楮之乱真,其巧诚为不可思议”。

正因如此,冰灯及其它灯彩吸引了许多观众。新疆巴里坤的冰灯引得“城乡士女奔集,观者如睹”。《吉林通志》记载:“十五日为元宵节……于市张灯三日,金鼓喧阗,燃冰灯,放花爆……。是日男女出游,填塞衢巷。”元宵之夜,各民族的小伙子、大姑娘,前去观灯,而对其中的老寿星冰灯格外感兴趣,边看边嘁嘁喳喳地议论着,品评着。那场面是何等的热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