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宴鲜花寓意,门当户对就会幸福吗?
两个方面回答一下。第一个方面:现在的婚姻由不得你不门当户对。大多人的婚姻都是相亲而来的。人都是在自己的阶级圈层里生活的,给你介绍对象的人,给你介绍的对象都是一个阶层的,而且基本都把双方的家庭摸清了,才会去介绍。换句话说,就是你妈的朋友二大娘,跟你妈就是一个阶级的,她介绍的花花女士,当然也是这个阶级的,门当户对,你还指望他是个公主吗?第二个方面:婚姻的本质是因为互相利益需求的结合,谁也不傻,这事关系到两个家庭的未来,岂能马虎?有钱有势的家庭怎会和屌丝联姻?是想拯救,还是打算自毁前途?而且跨阶层婚姻通常下场极其惨烈,比如韩国三星的公主。
门当户对,才会有共识,有一样的道德规则。生活着不憋屈,就是幸福了。品品身边的家庭,都是不同的门当户对吧。
在农村一般老人活到多少岁就可以给他做寿做寿就是摆生日酒席?
无论古今中外,皆有为老人祝寿的传统,风俗因地而异,但都会大宴宾客,成为寿宴。咱们时常说的60花甲,就是过了60岁才叫老人。所以60岁也是一个关卡,一般满了60岁,大家都会给摆个寿宴庆祝一下。特别是前几年,国家还没有规定说不让农村办寿宴的时候,基本上大家满60岁的时候都会大张旗鼓的大办,烟花炮竹是用车拉着放。往后就是70岁,80岁,90岁,100岁都会大办。只是后来有些地方政策不让办了,所以大家才没有大张旗鼓的办,不过还是有亲戚朋友邻里乡村的包红包,拿礼品来贺寿,只是不会放烟花炮竹了。
在这里我说一下福建莆田这边的习俗,在莆田人满50岁是人生中最大的,他们都会在50岁那一年做寿,不是说在生日那天,而是在要满50岁的那一年的正月初三,有些初三到初八都有办,亲戚朋友邻居都会提个篮子,里面装些寿面还有饼干鸡蛋橘子这些去给他拜寿,主人家就象征性收个橘子,或者收一把寿面,收了,还会给蓝子里面回两包烟,中华一包,芙蓉王一包。像嫡亲的这些还会挑大担子去拜寿,有些里面也有包些红包。像莆田这边办寿宴的话,都是亏钱的,普通一点,一桌菜基本上在800~1000块左右。其实大家明知是亏钱的,但是还是硬着头皮得办,因为这边50大寿是最大的,而且大家都是这个风俗的,你不办也不好意思。所以搞得每一年正月初三以后这边那些海鲜都会长很高的价,因为大家都清楚,办寿的那天都需要海鲜的。
总觉得这些还是有一些铺张浪费,还是希望政府出台政策,给风俗给改一改吧。
参加宴会最好带什么礼物?
宴请客人,即使花钱不多,安排简单,但为了使晚会和谐、客人满意,需要妇主人付出更多的精力。所以,如果客人能给女主人送点礼物,如一束花、一盒糖或一本书,那就可以表达应邀参加晚会的感激之情。当然,土特产、小艺术品、纪念品、食品、水果等,同样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赴私人家宴时,也可为男主人带些礼品,比如男主人爱喝酒,您不妨买两瓶有特色的酒带去,一则可以助兴,二则可以增强宴会的气氛。如果男主人喜欢文学,您不妨带几本文学类书籍,从而使席间平添几分融洽的话题。
如果赴私人宴时,主人家有老人或孩子,您应为他们带些合适的礼品。给老人带些礼品能表达晚辈的关心与尊敬之意,如助听器、老花镜、暖水袋等等。给主人的孩子可送玩具、少儿书籍以及水果、糖果等。
如和主人的关系较亲密,也可带一些菜肴,在就餐前自己动手烹制,将做好的拿手菜让主人品尝,也可谓是一种新颖别致的礼物。
您去参加宴会,鲜花是送给主人的最好礼物。如果是给宴会的主人送鲜花,最好事先同女主人打个招呼,以便可以给她送去她所喜爱颜色的花。
有的人在参加宴会之后,给主人送鲜花表示谢意,其实不如在举行宴会的前夕或当天早晨送去,那样主人有时间将鲜花好好摆设,为宴会增辉。
农村随份子钱你怎么看?
答:在农村讲究人情来往。但凡谁家婚丧嫁娶,满月周岁,乔迁之喜,老人做寿,亲戚朋友、友好乡亲都会前来捧场,随份子钱凑热闹。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逐渐改善,日子越来越好。也随着物价不断上涨,份子钱也节节高升,我记得我第一次随份子钱就二十元,后来三十,五十,一百逐渐上涨,现在就是乡亲之间都是二百三百,亲戚都是大几百上千了。
随份子钱现在都成了人的一种负担,农村人讲究礼尚往来,看似谁也不吃亏,但办酒席花费太大,结果把钱都花在吃喝上了,这钱就是你请我吃,我请你喝上了。随着物质上涨,酒席上花费越多,为了不让主家赔钱,随份子钱就水涨船高。更有人好面子,担心少了拿不出手,就只能往多了出。
去年我就经历了两次随份子钱的事。因为我和老婆都是家中老幺,说不上话,办事都是听上面哥哥姐姐的,随份子钱都是他们怎么说我们照着办就是了。
一次是二姨姐姑娘生小孩做满月,大姨姐通知我们吃酒随份子,说现在排场大,三百元可能拿不出手,商量我们一起都出五百元,我们当然同意出了五百元份子钱。不久,又一叔伯老舅家姑娘喜迁新居,又接我们吃酒,当时我想前两年他刚随我份子钱二百元,我现在加一百随他三百元份子钱算了,我也把我想法告诉了大姨姐,大姨姐也说她们也是这个意思,可能大姨姐也没得到他们家多少份子钱,礼尚往来嘛,你随的多,我还的多,你随的少我还的少。由于我在外面,酒肯定吃不上,份子钱都是我让大姨姐帮我垫付。后来,大姨姐也没去,把钱交给二姨夫一同拿去,最后钱又交到我舅哥手里,他说我随三百元份子钱,认为太少,却没有嫌大姨姐随份子钱太少,说他儿子都结婚了,没什么好事可做了,随多少无所谓,我还有儿子要结婚,马上就可收回份子钱,应该多随一些,也没征求我意见,竟帮我贴了二百元,帮我随了五百元份子钱。我知道舅哥对我好,他贴钱也没准备我给他,他也没准备告诉我,事后还是二姨姐打电话说给我听的。
实话实说,有好事,亲朋好友一起聚聚,热闹一下,本是好事。结果往往因为随份子钱而闹的矛盾重重,有的人为了贪份子钱,任何一件事都不放过,好事不断,而有的家庭怕麻烦,有些好事就不做,这样就有的家庭就多收许多份子钱,有的家庭就多出许多份子钱,而少收许多份子钱。再就是物价上涨,时间不同,有些人照单还同样份子钱,肯定会让人不高兴。
在农村随份子钱,代表着人抬举人,随的越多,表示人越看得起你。所以,份子钱被越抬越高。人们常说人情不比债,债可以拖着不还,但人情不得不还。所以有些人被人情债所累。农村人收入本就不多,就因为过多的人情债和过高的份子钱而成为人们的负担。
潘金莲在古代是淫妇?
文化有传统,道德有继承,社会在发展,这就出现了一种现象,在看待某一人的问题上,今天的人和古代人既有一致又有所不同,比如说对待潘金莲就是这样。
潘金莲不是一个文学作品当中的人物吗?不错。但是,如果一部作品能够流传千百年,其中某一个人物形象又能够深入人心,那这个人物就会成为一种“存在”,不会有人再去计较真实还是虚构。就像那个闭月的貂蝉,我们又如何去考证她到底是谁家的女儿?
(潘金莲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要说潘金莲,我们也只能按照作者给出的情况来分析,至于原型是个什么情况,我们不仅难以确定,还知道,那个“潘金莲”不是这个潘金莲。本文只说《水浒传》中的潘金莲。那么,如果用现代的眼光看待潘金莲,她到底是不是一个荡妇淫妇呢?
潘金莲这个人从出场到被杀而死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大户人家的侍女到武大郎的老婆。中心事件,嫁给武大郎。 潘金莲本来是清河县大户人家的一个侍女,二十多岁了还没有嫁人,那原因是人长得漂亮,这家男主人想据为己有。可是这潘金莲不愿意,就告诉了女主人。这个大户男主人是个心理有病的主儿,一定是记住了那句话:“你叫我一时不痛快,我让你一辈子不好受”,于是就把潘金莲嫁给了清河县里矮小、丑陋无比的武大郎。而这个大户男主人不但不要武大郎的钱,还倒贴了一些“房奁”。这种事情,大概最想不通的是一些浮浪子弟,于是就跑到武大郎的门前喊叫:“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这比那句“鲜花插在牛粪上”还要恶毒。武大郎这个人外号叫做“三寸丁谷树皮”还说他不会风流(不是不爱),暗示着这个人性功能障碍或者彻底不具备。因为自和他结婚后,并没有怀孕。因为整天被搅扰,武大郎只好离开清河县来到阳谷。
在这个阶段当中,古代女性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部分女性会选择逆来顺受,因为她们的命运已经掌握在别人手里。假如这家女主人不反对,或者在丈夫面前根本就没有发言权,也许有些人会嫁给这个男主人,因为在某些人看来,这也是一种归宿。也或者像金翠莲一样,成为赵员外的外室。也有一部分人是拒绝,宁肯去死也不会去嫁给一个糟老头子,《红楼梦》里有一个鸳鸯,就是这种情况。对于这两种情况,古代人大致都会表示认同。前者如金翠莲,鲁智深救了她,她被赵员外收为外室,赵员外感激鲁智深,把他介绍给五台山当了和尚,再也不用吃官司。后者像鸳鸯之类,还会被称之为烈女。
用今天的观点看待这一事件,这是封建制度的残酷,是对女性诉求的无情扼杀。潘金莲不畏强权,不慕富华,拒绝了男主人,想追求自己的爱情,这是应该给予肯定和赞赏的。同时她把这事告诉女主人,通过女主人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更是反映了一种智慧。总之,这阶段的潘金莲肯定不是荡妇淫妇。至于书中说她“这婆娘倒诸般好”,就是“爱偷汉子”,缺乏具体事例,我们只能理解为一种铺垫。
(潘金莲与武大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第二阶段是景阳冈打虎以后,武松来到阳谷县见了潘金莲,再到武松出差离开阳谷。中心事件,潘金莲撩拨武松。 武松与哥哥武大郎在街上相见,哥哥把他领回家,让他和嫂嫂潘金莲相见。这里有一个细节,武大郎因为回来的早一些,门是叫开的。这潘金莲见了武松,拿他和丈夫武大做了一个比较,心里开始波动,就撺掇武大让武松搬来家里住。因为潘金莲是侍女出身,家务活儿会做,照顾武松也算周到。当然了,这种周到是带有潘金莲的私心的。武松应该是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还扯了一块布料给潘金莲做衣服。有一天下雪,武大出外卖炊饼未归,潘金莲生好了炉子,准备了酒菜,专等武松回来。喝酒期间,潘金莲拿话撩拨武松。武松开始忍着,后来见潘金莲越发说的露骨,就把潘金莲骂了一通。他警告潘金莲,假如她敢做出对不起哥哥武大的事情来,我武松“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等到武大郎回来,潘金莲已经哭得双眼发红。武松觉得不好向哥哥说,只好自己搬出去住。这妇人在武大郎面前倒打一耙,反而说武松调戏勾引她。过了一阵子,阳谷知县让武松出差,武松就安排了一些酒菜来家里,意思是和哥哥暂时道个别。潘金莲以为武松是回心转意,对她有了意思。武松在对哥哥嘱咐了一番之后,又对着潘金莲说了一句“篱牢犬不入”的话。潘金莲听着这话不对头,就指着武大郎大骂,她听明白了,只要篱笆扎牢,什么样的野狗也钻不进来。因此上说:“自从嫁了武大,真个蝼蚁也不敢入屋里来。”潘金莲离席后也反过来骂了一通武松,这家宴可说是不欢而散。
潘金莲的婚姻,既不是情愿,也很不般配。她美如鲜花,武大郎“三分象人,七分似鬼”,再加上那五短身材,也的确辜负了潘金莲。但是,古人的观念是,女人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潘金莲嫁给武大郎,只能够怪罪自己命不好,不能够有别的想法。社会对女人的要求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潘金莲勾引武松,显然是一种“失节”行为,因此武松才会大怒,说:“武二眼里认的是嫂嫂,拳头却不认的是嫂嫂”。对于这样的女人,男人可以随时休了她。当然,武松没有提这件事情,是因为哥哥自身条件不行。
有一个细节,王婆要给西门庆说和,说了一套十条连环计,不管是哪一个环节不成,西门庆都不可能和潘金莲勾搭上。这说明一个问题,潘金莲此前并没有和武大郎之外的男子有关系。否则,王婆住在隔壁,又是专门干这种事情的人,还用得着费这多周折吗?直接把西门庆和潘金莲拉到一起就成。但是,书中在没有说明潘金莲和什么男人有染的情况下就下了判词:“若遇风流清子弟,等闲云雨便偷期。”武松看嫂嫂也是“暗藏着风情月意……勾引得蜂狂蝶乱”。这就是古人的观念,不管是什么原因,浮浪子弟能来门前叫喊,都是潘金莲有问题。因为在那时候的人们认为,这些人为什么不到别人门前喊叫,偏偏要到你家门前喊叫?“红颜”就是“祸水”,“招蜂引蝶”就是罪过。就凭这一点,完全可以判定潘金莲“为头的爱偷汉子”是个淫妇。
但是,我们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潘金莲追求武松,是可以给予同情和理解的。用现在的话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在这种“不道德”的婚姻关系当中,潘金莲有自己的追求,无可厚非。即便是她和西门庆勾搭在一起,也有西门庆一半的责任,不能全怪潘金莲,同样不能因此称之为淫妇荡妇。
第三阶段是武松走后,等到回来知道哥哥已经死了。中心事件,武大郎之死。 武松刚走的时候,武大郎听兄弟的话,每天晚出早归,回来后就关大门,潘金莲虽然也骂了武大郎一阵子,后来习惯了,也只得这样做了。有那么一天,武大郎快要回家的时候,潘金莲习惯性地去收帘子,不小心掉落了叉杆,打着了从这儿露过的西门庆,潘金莲道歉。西门庆见了潘金莲美貌,一时间被勾去了魂儿似的,当他从隔壁茶肆王婆那儿知道了这是武大郎的老婆时,就央求这个王婆给他说和。王婆本身就是干这个营生的,因为贪图西门庆的银子,自然是一口答应。不过,从王婆给西门庆定下的十成十不成的计策来看,这时候的潘金莲应该属于“良家女子”,只是见了西门庆一表人才,再和武大郎比比,这才把握不住,被西门庆这只狗儿撞破了篱笆墙。从此以后,两个人如胶似漆,天天混在一起,弄得本来就不大的阳谷县紫石街几乎是人人皆知。
在这条街上有一个卖梨子的郓哥,他本来是想找西门庆卖梨子赚几个钱,却不想被大人们拨弄去了王婆家。王婆每日里都在给西门庆和潘金莲把门望风,自然要拦住郓哥,争执之下,郓哥被王婆打了几个“暴栗”。这郓哥没地方出气,就把这事情告诉了武大郎。不管武大郎是个“三寸丁”也好,是个伟丈夫也罢,是个男人就难以容忍这种事情发生,于是武大郎就决定前去捉奸。两人还定下一条计策,由郓哥顶住王婆,武大郎进到屋里去。第二天,两人依计而行,王婆见是武大郎来了,因为被郓哥顶住,只得大声喊叫:“武大来也!”这时候的西门庆吓得钻到了床底下,倒是潘金莲相对还冷静一些,赶紧起来顶住了门。武大郎推不开门,只得喊叫:“做得好事!”潘金莲虽然也慌张,却比西门庆强,于是拿话来刺激他,平常你吹嘘的拳脚功夫哪去了?潘金莲这几句话,“分明教西门庆来打武大夺路了走。”于是西门庆开门出来,对着前来揪扯他的武大郎中心窝便是一脚,武大郎被踢到在地。第二天,西门庆打听得没事,仍然和往常一样,照常和潘金莲厮混,只等着武大郎自己死去。武大郎一连五天起不了床,潘金莲更不来照顾他。这还不算,她出门时还浓妆艳抹,回来后“面颜红色”,这让武大郎伤病又加上伤心。至此,不管是放在任何一个时代,潘金莲都是一个十足的淫妇。武大郎气的发昏,于是对潘金莲说:我死不要紧,我那兄弟武松回来却不会饶过你!你不如好好待我,即便是他回来了我也不提。
潘金莲在武大郎面前没有说什么,而是到了隔壁,把这话和王婆、西门庆说了。西门庆一听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还被王婆一顿笑话。王婆奚落过西门庆,问他们想长做夫妻还是短做夫妻,西门庆问两者的区别是什么?王婆说,短做就是就此两散,长做就是把武大郎杀了。西门庆说是要长做夫妻,王婆就说要用砒霜把武大郎毒死。在这当中,潘金莲并没有一句话,只是当王婆详细地说明了怎样杀死武大郎后,潘金莲说了一句,“好却是好,只是奴手软了,临时安排不得尸首。”回家后,潘金莲“坐在床边假哭”,骗得了武大郎信任,就给他抓了一副药让他吃。药是在半夜三更吃的,武大郎感觉药的味道不对,是潘金莲硬给灌下去的。当武大郎感觉到痛疼难忍,潘金莲又扯过被子蒙住武大郎,骑在他身上,直到武大郎死。
后边的事情就是处理武大郎的后事,到武松回来弄明白了哥哥的死因,潘金莲被杀死。
表面看来,武大郎是被西门庆当胸口踢了一脚,伤重不能起床,王婆因此能够使毒计害死武大郎,潘金莲只是在最后灌了一下毒药。但是,武大郎之死主犯就是潘金莲。本来,两人被捉奸堵在了屋里,西门庆吓得“钻入床底下躲去”。 这时候,潘金莲用语言刺激西门庆:“闲常时,只如鸟嘴卖弄杀好拳棒。急上场时,便没些用,见个纸虎,也吓一交。”西门庆是在这句话的激励之下踢伤武大郎的。王婆的茶肆有后门,潘金莲往常都是走这个门,潘金莲没有让西门庆走这个门逃,而是让西门庆打,这就是性质不同的问题。事后她又等着武大郎死去,每天涂脂抹粉地出去,在精神上折磨武大郎,这样的人,放在今天还坐实不了她是一个淫妇吗?在杀死武大郎的问题上,虽然都是王婆和西门庆在说,但在需要潘金莲决定性表态时,她的态度是“好却是好”,这就决定了武大郎的命运结局。不用说,毒药拿来以后,实施杀死武大郎的整个过程都是潘金莲一个人在进行。
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道德法律观念,因此对于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上,对于潘金莲这个人物,古今的看法是会有所不同的。但是,文化有个传承关系,传统有个继承关系,道德观念也有个延续问题,所以说,我们今天对于过去的一些事情人物的看法会有所不同,但是,对于一些大的方面应该是能够找到相同之处的。比如说这个潘金莲,说她是一个故意杀人的罪犯古今不会有什么不同。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潘金莲是一个杀人的恶妇、毒妇。至于说她是一个淫妇荡妇,看最终结果不应该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只是,造成这一切的后果有着时代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