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鲜花寓意,随州人办年货都有些什么讲究?

首先是腊货,猪肉买来做成腊肉、灌肠、熏肉,然后是牛羊肉,过年煮火锅或者做小炒。再然后是白菜、泡泡青、莲藕、萝卜这些能放的,留住春节待客。再然后是花生瓜子糖果饼干水果。除此外还有人提前买好烟酒、礼包、油等走亲戚用。总体来说就是自己吃,待客用,走亲戚提。搞定这几头,年货就齐备了。至于花多少钱,买什么东西,一般看经济状况和亲戚多少,视情况而定。

你在家里摆上什么鲜花?

对于百姓来说,不管除夕是不是放假,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还是春节,忙忙碌碌地大扫除、置办年货、贴春联年画,热热闹闹的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才叫过年。去花市上买几盆花布置居室,也让过年变得有了仪式感。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春节布置家居的植物。

银柳,Salix argyracea E. L. Wolf 也叫银芽柳、桂香柳。属于杨柳科的木本植物。产于内蒙古西部的沙漠里,生长强健,有抗旱,抗风沙,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天然桂香柳只分布在降水量低于150毫米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区。是因为开花香味与桂花相似,所以也被称为“桂香柳”。冬季落叶后,满枝条都是银白色的芽,也就是我们花市上常见的银柳,通常被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买上一束插在瓶子里,可以长达几个月之久。不过有点好奇,如果插在水里,到了春天会开花么?或者就来个“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知道院子的环境里能否就长成树了?不知道有没有人试过?

如果要送人,几元一把的银柳自然是送不出手的,这些年最时尚的送礼花卉属于大花惠兰和蝴蝶兰。

这两种都是高端花卉,一棵几十元,几棵一起搭配盆器的则少则几百,更有上千的,花期长,花型艳丽硕大、富丽堂皇。

蝴蝶兰,最著名的鲜切花品种。拉丁文名:Phalaenopsis amabilis

兰科植物,属于单茎性附生兰,茎短,叶大,花茎一至数枚,拱形,花大,因花形似蝶得名。它花姿优美,颜色华丽,为热带兰中的珍品,也有“兰中皇后”之美誉。

喜暖畏寒。生长适温为15~20℃,冬季10C以下就会停止生长,低于5℃容易死亡。养护上蝴蝶兰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但是肉质根系不耐涝,要注意盆土不能太潮湿,所以家庭室内养护最好经常周围喷水。

大多数的蝴蝶兰春节送礼,2、3个月后花谢了,多数便被丢弃。其实,养护得当蝴蝶兰是能够再次开花的。 注意水分、温度、日照和肥料。

大花惠兰

Cymbidium 又叫喜姆比兰和蝉兰。它是由兰属中的大花附生种、小花垂生种以及一些地生兰经过一百多年的多代人工杂交育成的品种群。世界上首个大花蕙兰品种为Cymbidium‘Eburneo-lowianum’),是用原产于中国的独占春(C.eburneum)做母本,碧玉兰(C.lowianum)作父本,于1889年在英国首次培育而得。叶长碧绿,花姿粗犷,豪放壮丽,它具有国兰的幽香典雅,又有洋兰的丰富多彩,其实真是个美物!

喜冬季温暖和夏季凉爽气候,喜高湿强光,生长适温为10℃至25℃。夜间温度以10℃左右为宜,尤其是开花期将温度维持在5℃以上,15℃以下可以延长花期3个月以上。

家庭种植想要让大花惠兰重新开花的确不很容易,它喜光又不能强光照,喜湿但其肉质根系,浇水多了又会烂根,温度的控制更是不容易。所以还是看看吧,不舍得买。

不过相对洋兰的热烈与艳丽,一直对国兰的素雅清新怀着崇敬的心理。

自古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各种的诗词赋画都不吝赞美。

李白写: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图下中间那个叫“喜菊”,深褐色的花杆,开花据说如菊花一般,很是神奇。

还有石斛兰,带着幽香,花期非常长

还可以布置那些热带植物。都有好彩头的名字,比如乳茄叫“黄金果”,亚热带植物朱砂根也叫“富贵籽”“黄金万两”。

凤梨的品种也是越来越丰富了。

这几年的年宵花的新宠“彩马”的确是好看的,以前的马蒂莲最常见的是白色,现在有各种的粉色,黄色和红色、紫色。

老品种的年宵花,比如花期提前的杜鹃、梅花、郁金香、还有高档一派的牡丹,市场上仍然不少。

不过对于年宵花,我更喜欢的还是平民的仙客来、长寿花、蟹爪兰、丽格海棠等,以及每年必养的漳州水仙,多数在10元左右一盆的价格,除了水仙,所有的花儿都是从冬天开到整个春天,明年还能继续开花,放阳台上,只要不是零下,一般都长得很好。当然丽格海棠属于我的难言之隐,每年都养不好,今年的貌似还勉强一直开着花。这些植物的养护在其他博文里都有更详细的介绍,就不多说了。

有院子的话,户外可以种欧报春、雏菊、角堇、紫罗兰,下雪还照样开花,角堇,雏菊等甚至一直能开到来年的5月份,绝对是超值的选择。

已婚女过年回娘家的礼品?

每年都是我买,我爸妈一份坚果礼盒,我妈爱吃,我爸一箱红酒;公婆一份坚果礼盒或者一箱水果,一箱白酒,一箱牛奶,两边价格差不多,他从来不过问,都是我来安排的[大笑]

感觉一年的钱就花在这个月了?

确实是这样的,辛苦了一年就存了这么一点钱,给双方父母的,然后给亲戚朋友孩子的压岁钱,买年货,走亲戚的礼品钱,再给自己,孩子,父母各买一身衣服,回来车费种种加起来,真的光光了,而且我还是远嫁,回一趟娘家就更不容易了!想想都怕,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样的,条件稍微好一点的都不会说有什么压力,所以啊!还是得努力赚钱才行,希望新的一年更上一层楼

2000年的年货VS2020年的年货?

谢谢邀请。樱桃番茄觉得年货相对于2020年来说 可能味道没有像小时候那充满乐趣了。 但是每年过年总还是少不了年货的。这边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宝宝们可以参考一下~

每当春节临近,最早动起来的,就是人们置办年货的脚步。因为,春节是一种记忆,有了买年货的热闹,记忆才不会褪色。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年货或许就是一桌难得吃上的好菜,而现在提到的年货,几乎包含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传统意义上的年货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数码家电、家用汽车、休闲旅游等等都被列入年货“清单”。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年货变化,由最初的简单到现在的丰富,都记录着时代变迁的点滴,都承载着社会进步的美好。

站在公元2018年的年轮坐标上,本报特别推出“好年货 幸福年”系列报道,带领大家一起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年货变迁史”,触摸渐行渐远的“年货故事”,重拾那早已逝去的年味。而最重要的,你将看到本报记者为你搜罗的实惠又美好的各色年货。

在传统意义上的年味儿日渐淡化和被解构的当下,年货的地位已然今不如昔,人们也早已过了为吃到鸡鸭鱼肉而幸福感“爆棚”的时代。然而,作为一种超越消费行为的精神运动,在未来已来的社会语境下,备年货也被赋予了更多崭新的意义。就像吴晓波在著作《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中写的:“有人叹息青春散场,历史已经结束了……但是更多的人开始吟唱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

心里的年货清单,你备好了吗?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关键词:肉蛋、新衣、“老三件”

/ “气候”变了,年货来了 /

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为了让全国人民过好80年代的第一个春节,商业部在1980年1月18日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又过了几天,国务院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样的文件还将不厌其烦地下发十来年,没有人觉得很突兀,国家始终像一个大保姆,细心地照管着人民的衣食住行。

在两年前的1978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34岁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看到一则教人科学养猪的新闻,感慨“气候要变了!”要知道,在当时,养鸡、种菜、私自卖东西全被看成是“资本主义尾巴”,是要被“割掉”的。而像柳传志这样的人(日后他创办了赫赫有名的联想集团),“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在这个寒意料峭的早冬,感觉到了季节和时代的变迁。

也就是在1980年的春节,十四冶建设集团云南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下称三公司)34岁的的女职工赵凤仙一家,在位于昆明羊仙坡的公司食堂里,领了“年夜饭”,他们惊喜地发现,饭碗里比平时多了很多肉类和鸡蛋。

彼时的国营和集体企业都是一些庞然大物,很多大型国有工厂几乎具备一切的社会功能,一个工作岗位可以“世袭”。企业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重要得像“一个更大的家庭”。

“那时候买什么都要靠票,粮票、油票、布票……去定点供应的地方买。”赵凤仙说,她和丈夫都是三公司的职工,结婚分房后,两个孩子也出生在这里,吃饭有食堂,打开水有水房,洗澡有澡房……总之吃喝拉撒都在“厂矿”这个大家庭里。过年时几乎没有多余的“票”去外面购置年货,就连年夜饭也都是在食堂“打”。

这种情况在此后的几年有了很大的改观。改革开放后,因为政策的松动,中国市场上的物资逐渐丰富。鱼和肉都可以比较方便地购买了。

1984年,美国《时代周刊》有一期封面是一位中国年轻人拿着可乐站在长城上,封面标题是《中国的新面孔》。这一年,中国开始了城市体制改革,中国的马路上出现了很多的广告牌,出现可口可乐,出现越来越多的个体户、民营企业,越来越多的商品和年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手表、自行车、收音机“老三件”是最流行的。到了80年代初,中国从日本引进了黑白电视机,成为普通人家日盼夜盼的“大件”。由于货源少,电视机最初都是凭票供应的。那时想买电视机之类的大件,不仅要有钱,还要有关系,搞到几张“工业品券”,才能将电视机抱回家。

始于80年代中期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成为大家过年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年三十阖家一起看春晚成了中国众多普通家庭最欢乐的时刻。将彩电作为家里置办的重点年货也成了当时一道别致的风景线。而在那个年代,将买电视作为年货可以说是“土豪”行为,毕竟它是那个年代真正的奢侈品。

在凭票时代将要结束,但商品供应还没有足够丰富的过渡时期,内地还多次出现皮鞋、西服、冰箱等物资的抢购潮。今年40多岁的胡英说,1983年春节,家里只购买了一台收录机,但全家都非常激动,为了庆祝,一家人都在家里跳舞。“每年春节添一样,跟上当时的潮流步伐。”她说。而到1989年春节她家里的“三大件”已经齐全: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台冰箱和一台单缸洗衣机。

年货鲜花寓意,随州人办年货都有些什么讲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关键词:大白兔、麦乳精、呼机拜年

/ 生机盎然,春天的故事 /

1990年10月,麦当劳在深圳开出中国大陆第一家快餐店。匆忙开店,是因为其无法忍受一个事实:比它早进来三年的肯德基早已赚得钵满盆满了。中国人甚至在过年时候都选择去尝尝“洋快餐”。

在中国,曾经让人们无限憧憬的90年代,就这样出乎预料地展露出全民商业化的面貌。甚至有歌谣唱道:“摆个小摊,胜过县官;喇叭一响,不做省长!”

人们变得越来越实际,如何发财致富享受生活,成为了一个公开而荣耀的话题。几年前还被视为靡靡之音而遭到禁止的台湾歌手邓丽君,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流行偶像。这一切还体现在过年上,“吃”虽然还是年货中的主角,但年夜饭的餐桌上,鸡鸭鱼肉已属平常,不再是中国人置办年货中最“烧钱”的了。

“那时候过年的零食也比以前多了起来,我们特别爱吃大白兔奶糖和麦乳精。”70后的昆明高先生说。

32岁的大理姑娘王艳同样喜食麦乳精。她说,家在农村,零食特别少,特别“馋”,就会去偷吃别人来家里拜年送的麦乳精,就着里面的小勺舀一勺放在手心里,一颗一颗慢慢吃,“香香甜甜的,以后多少奶粉奶糖都找不到那个味道了。”王艳说,那时虽然物资还不是很丰富,但是农村年味很浓。一到过年,家里会杀年猪,半个村子的人都来吃杀猪饭。妈妈要去炒米花做米花糖、花生糖,奶奶会蒸豆瓣年糕,爷爷写春联。

可以说前半生,王艳眼中的过年就是爷爷写春联的身影和奶奶蒸豆瓣年糕的香气。而随着爷爷离世,奶奶年事已高,这些再也不能实现了。

20世纪90年代末

关键词:柯达、VCD、大哥大

/ 你看你看 年货的脸 /

1998年3月23日,在美国罗切斯特柯达总部,柯达总裁裴学德宣布:柯达以10亿美元收购中国胶卷全行业的协议定局。这个协议在当时看起来有点“疯狂”,意味这中国胶卷业的7个企业将全部与柯达合资。这个被认为彰显中国政府“国退民进”决心的协议轰动国际商业界,被称为“98协议”。

于是,在90年代末期的中国一二线城市街头,随处可见打着黄底红字的柯达冲印店,胶卷则是里面最抢手的商品。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在90年代末,过年时买上一个柯达的彩色胶卷,相当于置办必须的年货。

在偏远的四川绵阳,一家名叫长虹机器厂的军工企业突然跃升为全国最大的彩电制造企业。到了90年代末,彩电已经开始步入家家户户的家里。

在云南,烟、酒、茶成过年送礼的“黄金组合”,“红塔山”、“阿诗玛”,这些云南人引以为傲的香烟,出现在普通老百姓年货的清单中。1997年,在传奇人物褚时健的带领下,“红塔山”的无形资产达到353亿元,在中国所有品牌中位居榜首。

在深圳,中国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于1996年开设。此后各种“超市”在全国遍地开花,颠覆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年关一到,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涌进超市,挑选五花八门的年货,顺道感慨物资从未有过的丰富。

几乎同时,政府开始主导各大城市的市区和城区开始创办大型年货街,吸引了不少市民。昆明早一些的年货街有农展馆、关街年货街等等。72岁的赵凤仙说,自己很喜欢去逛年货街,可以买到平时买不到的好东西,价格还便宜。一进到集市里,宣威火腿、大理乳扇、蒙自年糕、玉溪杂糖、德宏干巴……各种土特产、干货、零食一应俱全。

这个时期,还有一个突出的变化是送保健品开始蔚然成风。那时有三种保健品特别流行:太阳神、青春宝、花旗西洋参。这三种保健品如今已不闻踪迹,太阳神被质疑只不过是“糖+水”,当年吃了青春宝的人也没能真的逆生长。不过,这说明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已经从满足基本需要转变为要更年轻、更健康,而大人们提着三大盒补品走亲访友的情形,大概也成为80后印象最深的过年场景。

“那个时期,年轻人最钟爱的年货恐怕就是VCD和音响了。”35岁的陈先生说,1997年春节,他印象特深,因为那年我们家的年货特别丰富——一台VCD、一台空调、一辆摩托车、一部“大哥大”,爸爸给的压岁钱也非常厚实。

21世纪00年代

关键词:手机、电脑、春运大军

/ 候鸟归巢 回家的礼物 /

2015年春节,一部农民工骑着摩托车回家过年的纪录片让亿万中国人为之动容。为避开春运大军,这些异乡“刨食者”从打工的城市出发,踏着冰雪的道路,骑行1000多公里回到农村的家中。硕大的包裹里带着给孩子和老人的新衣服、玩具、文具、零食……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无论贫富、无论阶层,年可以过得一样幸福。

据统计,中国目前约有2.3亿农民工,有超过6000万的留守儿童。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改革开放40年,第一个需要致敬的就是农民工。一火车一火车农民工被从西部运到了东部,于是高楼大厦一栋一栋建起来了,经济发展了。他们以“不真实”的身份进入到城市里面,成为中国城市化建设的主力军。

早在2008年,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的张晓玉和丈夫就骑着摩托车回家过年。那年,他们在浙江打工已经8年了,5岁的孩子一直由老家的爷爷奶奶带。张晓玉说,春节时火车票难买,而且两个人就要花1000多元钱,他们选择骑行可以省下钱来,给孩子多买两套衣服。

2007年春节,在北京工作两年的王猛回宾川老家过年,给妹妹带回一台联想笔记本电脑,给父亲带回一部诺基亚手机。他说,过年了,给辛苦了一辈子的老父亲也用上好一点的手机。

这时期的年货,除了传统的糖果、烟酒茶、肉类制品等“老三篇”,像王猛一样置办“3C产品”(指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费类电子产品(ConsumerElectronics))当年货的市民也越来越多。

同时,在那个“人手一机”的时代,短信拜年成了春节的“保留节目”。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手机短信息量突破10亿条;2001年达到189亿条;2002年,数字飞涨到900亿条。到了2010年,全国各类短信发送量达到8317亿条。此时的白领们估计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到除夕晚上,总是要绞尽脑汁编辑短信祝福语发给亲朋好友、领导,一发不可收拾,同时,自己也会收到一大堆群发的短信。

直到进入2010年之后,随着微信、微博、飞信等“微拜年”的盛行,语音、视频、卡通、动画、轻应用等拜年手段齐上阵,短信才开始逐渐下滑。

21世纪10年代

关键词:网购、旅游、3D年画

/ 未来已来 崭新的“年味” /

2017年11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官方数据披露,在刚刚过去的“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上,交易额冲破1682亿元。

可见,电商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中国人最看重的过年,自然也是电商们的抢战焦点。

海淘网站和跨境电商平台的兴起,让各种洋年货走进了大众视野,很多用户都喜欢在过年期间添置一些新的化妆产品和衣物。雅诗兰黛小棕瓶、AHC眼霜、SK-II神仙水、UGG雪地靴、LV、COACH包包,都是国人最爱剁手的商品。甚至奶粉、尿裤、车厘子、牛油果等都成了年货“新宠”。

此时再回首四十年,恍如隔世。197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全占球1.8%,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极其贫穷和微不足道的国家。今年中国是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到全球14.8%。1978年,全中国人民一样穷。中产阶层在1978年是一个要被镇压和被鄙视的名词。今天中国中产阶级数量从0增加到2.3亿人口。

人们惊呼:“原来1998年已经是20年前了!”时代在加速度奔跑,地球越变越小,科技日新月异。在沙特阿拉伯,一个机器人已经取得了合法公民的身份。未来已来。

今年春节,市民不光能看3D电影和3D电视,还能贴3D年画。以“狗”为主题的红包、年画、灯笼等年货走俏,其中不少新型年货还打出了“3D高清”、“环保”等高科技噱头。同时,个性化电子贺卡、VR贺卡成为最潮的春节礼物。这个年代,过年送礼已经没有啥标准了,基本上看到好东西就可以送。

前几天,在昆明上班的曹女士报了旅行团,准备春节和朋友到越南去玩。“平时也没有时间,趁着春节这个时间,可以好好休息下。”

据中国旅行社协会等几家机构预测,2018年春节期间,旅游消费将持续升温,旅游过年、出国过年将成为人们的主流选择。而从价格来看,2018年春节出境旅游价格综合指数达近年来的最高值。

这些年,很多人感慨,年味淡了。过年的幸福感早已分散在日常生活中,生日、父亲母亲节、情人节、圣诞节、网购节……“平日里想买的都买了,备点什么过年也就显得没那么特殊了。”可是,除了传统的年味,中国人的春节、年货又承载了新的东西。在这样一个物质不再匮乏的年代,年货在满足口腹之欲之外,凸现出更为广泛的功能来。它们折射着一个伟大时代的灿烂光芒,而这个时代,远没有结束。

你的关注和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