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飞天的寓意,人类飞出银河系有意义吗?
人类飞出银河系有意义吗?
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因为到现在为止人类前往太阳系以外最快的速度并没有超过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光速,因此以这个速度来计算人类多久能飞出银河系,非常明显这这是一个数学问题而不是一个现实话题,但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话题有意义吗?当然有,而且意义重大!
一、跨越太阳系需要的技术
太阳系迟早都是要被跨越的,但即使是传统意义上的日球层,半径也高达100天文单位!假如按奥尔特云范围计则高达0.5光年,用人类现有的技术,大约需要数十年才能跨越日球层!上万年才能跨越太阳系,当然这是不现实的!
跨越太阳系需要哪些技术呢?
1、超长工作时间的大推力的离子发动机 当然现在比较流行的霍尔电推,如果达到数十牛甚至上百牛级别,即比冲比化学火箭提高一个数量级甚至更高,燃料利用率达到了极致!当能在数月内到达木星轨道时我们就可以尝试来跨越太阳系了!那么有发动机就足够了吗?
2、封闭空间的生态维持 这是另一个关键,因为跨越太阳系即使是离子电推也仍然需要数年甚至更久,那么这个空间内的生态如何维持,人体的各种消耗又如何满足?这都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3、人体冬眠技术突破 即使完美实现飞船生态系统的循环,那么物资储备与人员在封闭环境的娱乐与工作安排也将面临极大困难,但冬眠技术可以解决,还有什么物资娱乐的问题不能睡一个长觉解决的?
4、虚拟现实技术 假如无法实现冬眠,那虚拟现实将是唯一能够支撑娱乐方式,毕竟封闭环境内工作是非常压抑的,比起空间内能天天看到地球,飞船中每天都面对黑洞洞的宇宙,估计不出三天就要疯了!
5、除了娱乐以外,还有乘员的生理需求问题必须解决、这在未来的深空旅行方面是绝对需要考虑的,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危及任务顺利执行!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顺利跨越太阳系,那么表示这些技术都获得了突破,不值得庆贺吗?
二、跨越银河系需要啥技术呢?
跨越了太阳系,银河系就指日可待了吗?当然还是有一些用得上的技术,但其实就在门口转了个身而已,而银河系是人类第一趟远门,必须有个数百甚至上千年技术的积累,那么最关键的是哪个技术呢?毫无疑问是推进技术与能源问题
1、推进技术
2、能源技术
为什么要将推进技术放在能源技术前面,为什么跨越太阳系不是那么严重?家门口逛逛,带个充电宝(空间堆或者甚至是核电池)就可以啦,但银河系就不行了,首先得解决引擎问题,跨越银河系用牛顿第二定律就不灵了,即使是光速跨越也是十万年级别,请问谁能活着等到他们回来?
可以使用的引擎是哪种?
可能大家都知道是曲速引擎,毕竟这是人类能考虑到唯一跨越光年而且还没有钟慢效益的引擎了!
当然宇宙中也有可能存在某种隧道,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隧道,从目的地最近的隧道口出来即可,未来也许得有一个先遣队比如无人探测器来寻找这种可能存在的隧道!
可以使用的能源是哪种?
毫无疑问会是核聚变,毕竟这是人类“无限能源”最为可能的一个突破方向,尽管现在IETER甚至高达数千吨,但谁没有第一次嘛,万一小型化成功了呢?作为宇宙航行最合适的能源非聚变莫属,甚至可以巴纳德冲压发动机模式运行(收集太空中的氢原子以作为聚变能源)!
假如人类某天能跨越银河系,那么很简单这两个问题早已迎刃而解,未来造访银河系中的矮星系甚至是以及大小麦哲伦星系甚至仙女星系都会排上日程,但有一个现实问题也将摆上台面,就如《星际之门-宇宙》最后的那个情节描述的是“命运号”将跨越两个遥远星系之间的“沙漠”不能获得任何有效补给,飞船将会处于极度节能状态,所有乘员将进入冬眠!看来我们如果不实现冬眠的话,就不要出远门了,未来的星系跨越是不可或缺的!
为什么蚊子和苍蝇能在车内平稳的飞行?
一、地球一直不停地高速转转转,人们起跳后,为什么还能落回原地?举个简单的栗子。
人类生活的地球,
不要以为它是静止的,
实际上地球很忙,
一直不停地转转转,
既绕着地球轨道转,叫做公转,公转平均速度为29780米/秒,公转一圈约1年时间,这才有了春夏秋冬。
同时自己本身也在转,叫做自转,自转平均速度为465.18米/秒,自转一圈约24小时,这才有了日夜交替。
毛泽东在《七律·送瘟神》诗中说: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什么能够“坐地日行八万里”?
前面说了,因为地球每天自转一圈,赤道全长4万公里,当然就是8万里。
下面终于说到了重点。
地球在如此高速转动的情况下,
你从地面往高处起跳,
为什么还能落回原地?
而不是落在数百米开外的地方?
以此类推,
在高速向前行驶的车里,
为什么蚊子苍蝇能够平稳飞行?
而不是一头撞死在后车窗玻璃上?
是一样的道理。
二、每个匀速运动的物体,都是一个惯性参考系,运动物体内部可视为独立小世界。每一个匀速运动物体,都是一个惯性参考系。
惯性参考系内的物体,只能感受彼此的运动。
将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匀速运动物体,人们从地球某处起跳,并不会因为自己高速转动,将人甩出去。
如果地球的运动不再匀速,而是忽快忽慢,那就麻烦大了,人们跳起来后,将不知道落点在哪里。
著名科学家伽利略曾经举过一个著名的例子,
在一艘匀速前进的船的封闭船舱中,
蝴蝶的飞行、小鱼的游动、两个人互相扔东西,都不会感觉到船速的影响,
感觉就像在静止的船中一样。
也就是说,
封闭船舱中的人很难判断船究竟是处于静止还是匀速前进状态,
这个也称为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三、我们在讨论惯性参考系时,为什么要强调是封闭的情况下,封闭的车厢或船舱,敞开不行吗?有人在本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问题。
在高速行驶的车厢里,蚊子和苍蝇能够在车内平稳飞行,如果将车顶、车蓬、车窗全都拆了呢?
蚊子和苍蝇肯定被风吹没了,
这个是不是证明惯性参考系的理论错了?
继续回到本文第一条举的栗子。
地球高速自转,我们从某处起跳,又落回原地,证明惯性参考系起了作用,地球的高速运动并没有将人们甩出去。
然而,当我们从某处起跳,忽然刮来了一阵大风,将我们吹出了数米,这是否证明惯性参考系错了,是地球的高速运动将我们甩出去的?
明明是风吹出去的好吗?
怎么能赖地球头上?
所以,你将匀速前进的车厢的车顶、车蓬、车窗全拆了,苍蝇蚊子吹跑了,那不是惯性的错,而是外面的风吹过来了,是外力起了作用嘛。
毕大费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欢迎关注,欢迎探讨,抄袭必究。飞天蜘蛛是什么植物?
飞天蜘蛛是娑罗树植物。娑罗属的植物都是乔木,具芳香树脂,叶革质或近革质,全缘,侧脉羽状,网豚近于平行,托叶大或小,早落,花为腋生或顶生的圆锥花序,花萼裂片5枚,花瓣5枚,雄蕊15或20一100,花药卵形或长圆形,稀线形,药隔附属体芝状或丝状。
阿里云飞天是怎么样的存在?
谢邀
还记得十年前,阿里巴巴投入云计算核心技术研发,技术人们把这个核心技术命名为“飞天”。
他们可能没料到,十年后的今天,自研的飞天大数据平台可以扩展到10万台计算集群的能力,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大数据计算集群。
通俗的说,相当于把10万台计算机组成一个巨大的计算力池子,当成一台超级计算机来使用。
今天,这台超级计算机每天数据处理量超过600PB,容量相当于6亿部高清的电影。
自研平台突围
2009年,阿里云正式成立。在王坚博士的带领之下,一群工程师夜以继日,最终一行行代码写出了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
今天,飞天作为云计算操作系统为很多人所熟知,但是在研发飞天的同时,阿里云还自主打造了一个大数据的平台——飞天大数据平台。
决定自主研发的过程可谓百折千回。
最初,阿里云选择了3条分支路径去探索大数据处理能力。第一条路径是用商业的Greenplum来替代分析型数据运算;第二条路是因为担心Greenplum不靠谱,也使用Hadoop做类似的事情;第三件事情,就是启动了飞天大数据平台的研发,目标是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大数据平台。
到2010年的时候,Greenplum这条路因为规模和可用性的问题以及计算准确性问题被放弃;2013年的时候,Hadoop平台也因为数据中心规模扩展不上去和安全管理以及权限管理和资源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最后不得不放弃这套体系。
2013年8月15日,最初被认为“最不可能的任务”——终于突破了核心技术,正式上线5000台服务器集群——这使得阿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外提供5K云计算服务能力的科技公司。
有了5K的能力,平台计算100TB排序只需30分钟,远超Yahoo! 在7月刚刚创造的71分钟世界纪录。
到2016年2月,飞天的单集群规模超过10000台;三年之后,再扩大10倍至10万台。
没有马云的强力支持,没有王坚团队的锲而不舍,也就不会有后来阿里云与Amazon、Azure并称3A的故事。
2015-2016年,飞天大数据平台打破计算界奥运会SortBenchmark的6个世界纪录,用不到7分钟便完成了100TB的数据排序,刷新了ApacheSpark 23.4分钟的纪录。
2017-2018年,完成全球首次基于公共云的100TB BigBench大数据基准测试,成为首个突破7000分的引擎,性能达到 18176QPM。
2018年1月,飞天获得中国电子学会15年来首个颁发的科学进步特等奖
飞天为什么“进化”这么快?
如今,飞天大数据平台的单集群调度能力如今已经达到10万台,而谷歌、微软等巨头的调度能力大都在1万台左右,存在数倍差异。
其实这跟阿里的独特业务场景有关。
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平台之上有20亿电商产品,每天大概3亿人访问。更不要说,还有双11、双12等全球绝无仅有的业务场景。
要向服务好全球最大规模的网络消费群体,阿里云就必须要做好大数据处理平台。
而在提供计算能力的同时,阿里云还将成本降到了非常低的程度。
通过飞天大数据平台的在线服务,小型公司花几百元即可分析海量数据,而无须耗费巨资自建数据中心。
你不知道阿里云,但生活有了科技味
攻克算术瓶颈王坚团队用了4年,将其继续延展不断商业化阿里云用了10年,到现在飞天大数据平台已和水电煤一样成为不少公司必不可少的基础设备,广泛服务于电商、工业、医疗、农业、气象、教育等诸多行业。
在交通领域,城市大脑在杭州实时指挥1300个红绿灯路口、200多名交警。从2016年到2018年,杭州从全国最拥堵城市排行榜上下跌52名。让管理者第一次看清楚有多少活动的车辆,用数据挖了一条看不见的路,从而打开了治堵的新思路。
在政务领域,最多跑一次通过大数据处理平台打通政务数据,将与老百姓办事最密切相关的100个事项70多亿条数据,按照统一标准汇入统一的数据仓,实现共通共享共用。老百姓办事不仅能最多跑一次,甚至有可能一次都不跑。
在工业领域,阿里云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帮助制造企业寻找上千个参数的最优搭配,提升制造的良品率。协鑫光伏、天合光能等行业龙头企业,都在尝试这一全新的生产模式。
还有大家最常用的双11买买买、12306网络购票、刷微博、看直播,都有阿里云飞天的身影。
哪有什么一鸣惊人,不过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十年光阴,不负期待。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曾经的阿里云初创团队,在最艰难的时刻甚至流失了80%的工程师,饱受公司内部质疑。
十年后,阿里云做到了全球前三,亚洲第一。坚持就是最好的解释,2012年的飞天奖颁给了阿里云全体员工,颁奖词是“坚持就是伟大”。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实践出飞天。
不能忘记的是曾经的苦难,是阿里云那群被称作疯子傻子的技术人,看过凌晨一二三四点的杭州,最难的时候抹过眼泪,只有相信、笃定、坚持的人,爬上了技术的珠穆朗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