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草莓花期管理,买回的草莓苗怎么盆栽?
草莓苗如何种植
一、盆、土及品种的选择
若想要盆栽的话,建议盆选择径口在20-30CM左右的陶瓷盆。盆土的选择可以尽量挑选腐殖质较高的土壤。草莓品种建议购买优良品种,比如说长虹2号、83-38、欧洲四季红,等等,这些品种一年可以开花多次。
二、栽植方法
若是从草莓苗开始栽培的话,最好在秋季种植。购买的时候选择健壮秧苗,起苗时要多尽量多带些土,把不好的叶子先摘除,在苗木根系剪留10CM左右。让根系舒展栽入盆土中。种植的深度尽量不露根、不埋心。然后将土按实,固定好苗位,栽植完毕以后要往盆里浇透水,这个时候将它移置阴凉处3-5天左右,之后放置光线充足处。
三、施肥次数
若是选择四季草莓的苗,它1年以内会多次开花结果,这个时候难免消耗较多的营养,因此要加强养分。一般每星期可以施肥一次。若是至于室外,可以早晚各浇水1次。切记睡最好不要用井水或自来水,最好将水晒暖再用。
四、管理苗木
盆栽草莓最好要加强植株管理。时常要为它去除老叶、残叶,因为这些叶子会消耗草莓的养分,降低果实质量。还需要架果造形。道具可以用铁丝做成果架,然后置入花盆将果穗架起,促使果穗通风透光,这样种出来的果实着色均匀,很好的减少病虫危害。提高观赏价值。
五、换盆
当草莓盆栽结果了俩年以上的时候,就应该要为它换盆或换盆土。换盆时,一定要先把植株从盆中取出来,为它修剪衰老根茎、死根,再把它放入新的盆土中。
六、温度
草莓喜温,最合适的盆栽草莓温度大概在20-25℃左右,若是冬季,也尽量保持在室温15℃以上。最好将花盆放置通风向阳处,经常保持盆土湿润。
草莓结果了怎么养护?
草莓种植在结果期管理的方法 :
要点一、及时给草莓追肥: 3月下旬-4月上旬,每亩土地追施尿素或复合肥10-15公斤,以加速植株生长、利于新叶展开、促进开花结果。追肥要结合浇水,确保土壤湿润。叶面喷磷酸二氢钾2-3次。
要点二、对草莓摘茎: 摘除草莓匍匐茎能增产40%-50%。在匍匐茎刚长出时即摘除,一年进行3-4次。
花骨朵多了需要掐掉些吗?
草莓开花后多久结果,需要注意些什么?花骨朵多了需要掐掉些吗?
草莓的色泽鲜丽美观,肉质柔软多汁,味道酸甜适口,具有独特的芳香和风味,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可以说草莓是营养丰富的水果之王。因为草莓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因此,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把草莓称为“生命之果”。
草莓从现蕾到第一朵花开放需要15天左右。花期持续时间大约29天,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要1个月左右,由于花期长,果实成熟期也相应比较长,大约20天。
花骨朵多了需要掐掉一些,就是需要进行疏花疏果,每株草莓一般有2—3个花序,每个花序可以着生3—30朵花,有的往往成为无效花,有的虽然能够形成果实,但是由于果小没有采收价值,在开花前,最迟不能晚于第一朵花开放,进行疏花,把高级次的花蕾适量疏掉,可以使养分集中,保证留下的花朵着果整齐,果大,果实品质提高,成熟期集中。
草莓开花后需要注意
1、疏果,疏果是在幼果青色的时期,及时疏去畸形果、病虫果。疏果是疏花蕾的补充,可以使果形整齐,提高商品果率。
2、摘除匍匐茎,不作为繁殖用的匍匐茎要及时摘除,不及时摘除会影响草莓的产量,并且降低植株的越冬能力。摘除匍匐茎在采收之前,至少每隔2个星期就要摘除一次。
3、除老叶和弱芽,老叶失去光合作用的机能,要及时从叶柄基部去除。特别是越冬老叶,常常有病原体寄生,在长出新叶后要及早除去,并且将植株上生长弱的侧芽及时疏去,以利通风通光,发现病叶也要摘除。
草莓采收后还要割除地上部分老叶,只保留植株上刚露的幼叶,每株只留2—3片叶。
4、果实垫草,草莓开花后,随着果实的增大,花序逐渐下垂接触地面,人员被泥土污染,影响着色与品质,又容易引起腐烂,所以对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草莓园,要在开花2—3个星期后,在草莓株丛间铺草,垫在果实下面。每亩大约需要碎麦秸或者稻草100—150公斤,有利于提高果实商品等级。
5、培土,草莓植株新根发生部位有随着新芽生长部位升高而逐年上移的特点。母株根状茎上移,使须根暴露在地面,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和对养分的吸收,严重的甚至导致植株干枯死亡。所以要在果实采收后,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以利新根发生。在初秋新根大量发生前就要完成培土,培土高度以露出苗心为好。
6、清洁果园,草莓采收后可以直接把茎叶耕翻入土,作为后茬绿肥,每亩的茎叶大约500公斤,相当于每亩施入2.95公斤纯氮。
7、使用生长调节剂
九二0(赤霉素),草莓喷施10ppm赤霉素,可以抑制休眠,提早成熟。在草莓生长前期喷洒二次,可以增加匍匐茎的发生量。
多效唑,多效唑是一种生长抑制剂,其作用是抑制匍匐茎的发生和植株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施用浓度和时期适当,有明显增产效果,可以减少人工摘除匍匐茎的劳力。一般用600ppm的多效唑在草莓第一次果实膨大期即将开始采果时喷洒,能够使草莓株形矮化。但是如果施用不当,抑制过度,就会造成减产。
总结,种植草莓是比较好的一个项目,种植管理比较简单,草莓上市早,价格高,效益好,草莓开花后按照上面介绍的技术进行管理,你将会获得很好的产量。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卡拉生硝苯菌酯草莓开花期能用么?
卡拉生硝苯菌酯草莓开花期能用,卡拉生,36%硝苯菌酯EC防治草莓白粉病。
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发病与温、湿度关系: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病害,发病适宜温度15℃~25℃,分生孢子发生和侵染适宜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如果在深秋至早春遇到连续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时有利于孢子的不断产生,反复浸染,致使该病暴发成灾。发病与栽培管理的关系:大棚连作草莓发病早且重,病害始见期比新建棚地提早约1个月。前者始病期多在10月中旬,后者在11月中旬才出现发病中心。施肥与病害关系密切,偏施氮肥,草莓生长旺盛,叶面大而嫩绿易患白粉病。如适期、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的则发病较轻。
防治要点
草莓白粉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应用农业防治,安全使用药剂防治。具体措施如下:
1、农业措施
a 选择抗病品种;b 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多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合理进行水肥管理;施用腐熟有机肥、复合肥要适量,尤其氮肥不能施用过多,防止烧苗及旺长;适时浇水,满足苗期对水分的需求;利用风口调节棚室内温、湿度;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清洁田园,增加温室草莓的通风透光性。
2、物理措施
a 温度湿度过大时应加大放风量;b 及时摘除老叶、病残叶、病梗、病果,集中带到室外深埋或烧掉,消灭菌源;
刚栽的草莓苗没过多久就开花了?
草莓的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这些器官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草莓的花、果实、种子等属于生殖器官,它们的生长则是生殖生长,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相互依存又互相制约,草莓在移栽阶段,主要是营养生长,所以开出的花应该果断的修剪掉,就算你盆栽草莓仅仅是为了观赏,也要在移栽阶段控制生殖生长,不然可能草莓都种不活。
从题主的配图来看,主要还是家庭盆栽种植,目的应该是为了收获种植的乐趣,让草莓长势旺盛又能结出硕硕果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盆栽草莓,从草莓的特性和种植角度来看,移栽很多细节还需要注意,本文从下面几点简单概述:
移栽的时间草莓喜温凉,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25度,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所以最佳的移栽时间应该在每年的春秋季,各地温差不一样,时间略有不同。
当日移栽的时间通常选择傍晚4点以后,但对于居家种植来说,很多时候幼苗都是购买现成的回来,拿到手的时间不好控制,因此选择室内阴凉处栽种较好。
移栽泥土以及栽种深度选择草莓需水量大,但同时其根系较浅,不耐涝,粘重土不能直接使用,以农家肥作为底肥,然后加入一些沙土最好,按土和沙的比例3:1合适。
草莓移栽深度有讲究,遵循的是“深不埋心,浅不漏根”,这里的心指的是茎,幼苗根部上端枝干部分,泥土的覆盖不能深过草莓幼苗的茎杆部分,也不能过浅,根部不能外露,过深容易导致茎烂死苗,过浅根部暴露在阳光下,又容易缺水,不利于根部发育,植株生长缓慢,从题主的配图上看,中间开花的深,右边又浅了,正确的栽种方式可以参考下图。
缓苗期浇水什么是缓苗期?草莓的缓苗期大概7-15天,也就是栽种下去后的半个月,这段时间是草莓适应新环境的关键时期,因为土壤酸碱性的改变,草莓根部会有应激反应,吸收水分和营养的能力大大降低,此时需要勤浇少补,保证水分充足,栽种当天需要浇透水,之后每天早晚各浇水一次。
为了防止水涝,浇水需要充分考虑当天的天气情况,也可以手取少量泥土,捏住然后松手,泥土不会自动散开,则不需要补水,或者观察表面泥土,如果有发白,则需补水。
缓苗期摘叶摘花移栽草莓,缓苗期根部吸水能力差,无法供应草莓枝叶蒸腾失去的水分,容易萎靡,此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除老叶,通常保留3-5片叶子即可,题主图片上已经坏死一半的老叶需要及时摘除,另外草莓的生殖生长需要大量营养,移栽过程开的花也需要及时摘除。
草莓生根粉的使用为了使根部断裂伤口愈合快,减少养分流失,促进生根,可以使用市场上较多的抗腐、生根粉,以含有腐植酸水溶肥最佳,根据说明按倍数兑水稀释使用,浇灌或者页面喷洒都可以,题主要是后期还有移栽,移栽前用生根粉泡水6-12小时,移栽成活率会更好。
肥料使用草莓要想栽的好,水肥少不了,肥料的使用和浇水类似,也要勤施少量,市场上比较多的颗粒肥和水溶肥,使用简单,生根壮苗,营养全面,每隔10天左右施肥一次,浇灌,喷洒都可以,家庭盆栽又以喷洒最为方便。
肥料和营养液的使用要遵循“宁稀勿浓”的原则,切勿直接使用市场上的营养液,以免烧根。
家里有条件的,能弄到腐熟的有机羊粪也很不错,其肥劲缓和长久,非常适合移栽前期草莓的缓苗期。
最后总结:草莓适应能力强,注意移栽细节,控制好光照和温度,一年四季都可以栽种,对于家庭移栽种植,管理得当,既能吃到自己亲手种的草莓,也可以作为观赏植物栽种,可谓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