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杯韩国vs德国比分结果,二战时期的德国确实非常厉害?

终于有机会“吹”越南了。

对于越南,我们并不陌生。曾经一起打过美帝,后来又成了对手。越军,也是我们最讨厌的白眼狼。二战的德军更厉害,把欧洲搅翻了天,美苏英法四国联合,才将其打败。

那么,拿现在的越军和二战的纳粹德军比,谁更厉害?

首先,我们对比下两国兵力。

现在的越军兵力在50万人左右,这是从110万兵力裁撤到这个数的。而且,这50万人只是现役人数。除了这些兵力,越军还有准军事部队500万人,后备役部队300-400万人。也就是说,越军可以轻松扩军到500--900万人。而德军在1939年佣兵422万人,规模最大时达到1100多万人。论兵力,德军略占优势。

但是,考虑到现在越南有9000多万人,二战时德国是8000万人。按照人口数量,越军如果全面扩军,总兵力不会比德国少。所以,德国在兵力上其实不占优势。

其次,我们再看装备。

二战距离现在已经70年了,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了,德军的装备真没法看。就拿最基础的枪械来说,二战的德军士兵还在大量装备单发步枪,例如,98k步枪,。而现在的越军士兵都是自动步枪,例如,以色列生产的TAR-21突击步枪。

重武器装备方面,德军更不占优势。越军都不用出动T90S,就是其装备的T54坦克,使用的是100mm线膛坦克炮,也比虎王的88炮火力猛多了。而且,对付德国的动物园,越军还有海量的反坦克导弹。。。德国的装甲部队,根本不是越军的对手,都不用越南装甲师出手。

空军更别提了,差好几代。越军的米系列直升机和米格战斗机,都是德军惹不起的。而且,越军的雷达系统和防空导弹,也是德军所没有的。制空权,肯定牢牢地被掌握在越军手里。

(越南空军已经装备了苏-30MK2)

最后,轮战斗意志,越军也不必德军差。

越军可是跟美帝都敢死磕的,钻山林都要死扛到底的。这点拼死的精神,真是德军所没有的。轮战斗意志,我觉得越军比德军还要强一些。

总之,现在的越军肯定比二战的德军厉害。

(文|勇战王聊历史)

二战时德国进攻苏联是必败吗?

二战时德国进攻苏联当然是必败,虽然纳粹德国从闪击波兰开始就占据绝对优势,虽然德国法西斯在进攻西欧的时候是秋风扫落叶之势,虽然德国毫不费力就灭亡了法国,虽然德国在刚进攻苏联时是长驱直入,但德国依靠的却是其他国家没有反应过来的时间差才做到这一点的。当德国的力量耗竭而不得不停止闪电战进攻的时候,当德国把战争变成了持久战和消耗战的时候,德国的失败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当具有艺术生感性思维的希特勒想当然的以为巴巴罗萨计划可以顺利地进行的时候,当德国纳粹以殖民主义的奴役思维对待苏联人民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德国在二战中必败的结局。

关于二战时德国进攻苏联必败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第一,从军事上说,德国取胜的关键是闪电战,德国的胜利在于对手没有反应过来的时间差。如果闪电战的快速性和突然性被打破,那么德国的胜利就会转变为失败。

以古德里安为代表的德国将军们完善了闪电战的理论,并以闪电战的理论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从未出现过的闪电战战法。德国依靠这种全世界都没有见过的都不熟悉的战法横推了西欧各国,德国也是依靠这种快速的闪电战消灭了自己的老对手法国。

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各国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被德国打败了,是因为各国都没有反应过来,德国闪电战的速度出乎各国的意料之外。当然,就算法国等国家知道闪电战的迅速性,也对闪电战无可防御。因为西欧各国的领土面积太小,战略纵深太狭小,不可能获得反应的缓冲时间。

德国的打时间差的闪电战对苏联是没有太大用处的,因为苏联的土地面积实在太广阔了,因为苏联的战略迂回空间实在太大了。苏联充足的战略迂回空间会为苏联争取足够多的反应的缓冲时间。所以,以快速性和突然性为主要素的闪电战必然会被挫败于莫斯科城下。德国在西欧闪电战的胜利变成了德国在苏联闪电战的失败!

第二,从经济上说,德国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德国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持久战和消耗战会把德国拖入战争的泥潭并湮没掉。

闪电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灭掉拥有22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苏联。苏联广袤的战略空间必然会把德国的闪电战变成苏联的持久战和消耗战。德国能不能经得起长期的持久战和消耗战呢?当然经不起。因为德国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无论是在矿产资源还是在人口资源上都比较贫乏。

当德国横扫西欧的时候,当德国对英国进行狂轰滥炸的时候,其所需要的石油是苏联提供的。当德国闪击波兰的时候,当德国灭亡法国的时候,德国本土的人口也才6600多万,而苏联则有1.7亿左右。所以,只要苏联能够挡住德国的进攻就一定会获得最终的胜利。苏联会把德国拖入泥潭而耗死德国!

德国的确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但德国并不是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国家。强国之间的战争一定是消耗战,这要求陷入战争的国家有较强的自给自足的能力。苏联和德国哪一个国家的自给能力较强?当然是苏联。资源贫乏的德国一定会败于资源丰富的苏联!

第三,从战争的性质上说,德国进行的是一场以复仇主义为口号的侵略性战争,而苏联进行的则是一场求得生存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希特勒利用经济大萧条获得了德国人民的支持,希特勒成功的鼓动起了德国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在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的推动下,纳粹横扫了欧洲各国。然后,德国人民的民族复仇情绪针对的是法国等压迫德国的国家,而并不是针对退出一战的苏联。所以,德国以民族复仇情绪支撑的侵略苏联的战争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斯大林是利用快速发展的重工业和强大的国力获得了人民的荣誉感的支持。有着强烈的民族荣誉感的苏联人民对社会主义是极力支持的,当纳粹德国侵略苏联的时候,苏联人民把这种民族荣誉感变成了争取民族生存的危机感。强烈的生存危机迫使苏联人民必须战胜德国侵略者。

德国对苏联的侵略是要解决德国人民的生活危机,而苏联对德国的反侵略则是要解决苏联人民的生存危机。生活危机和生存危机中的哪一个更能逼迫出人民的战争潜力?当然是生存危机!为了生存的苏联必然战胜为了生活的德国!

第四,从领导人的性格上说,纳粹德国的元首希特勒是一个有着强烈的感性思维的疯狂人物,而苏联的领袖斯大林这是一个有着坚强意志的理智型领导人。

希特勒是一个学习绘画的艺术生,艺术生的感性思维是超过了其理性思维的。治理国家的领导人需要的是什么思维?理性思维!当具有感性思维的希特勒成为了德国的领导人之后,德国将会走向何方?疯狂的希特勒必然会把德国和德国人民带向疯狂的战争。

希特勒在一战时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并没有受过高深的军事教育。希特勒天生的丰富的感性和良好的口才的确可以鼓动人民,但感性和口才并不能让希特勒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人和战略家。不是战略家的希特勒却屡次插手战役的进行,这使德国在军事上犯了一个又一个的错误。

苏联的斯大林是不是一个军事高手?苏联的斯大林是不是一个高明的战略家?也不是。斯大林也会犯错误,但斯大林犯错误的次数比希特勒要少,因为斯大林是一个能够听得进别人意见的强硬领袖。战争是什么?战争就是比谁犯的错误少!理智型的斯大林犯的错误显比感性的希特勒犯的错误要少。所以,德国最终必败,而苏联最终必胜。

第五,从世界局势和国际力量对比上说,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力量是比不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的。

法西斯轴心国的力量看似是强大的,但实际上法西斯轴心国的力量是弱小的。法西斯轴心国看似是由三个强国组成,但实际上只有1.5个强国。意大利不仅不是强国,意大利还给德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意大利的战斗力是-0.5。所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力量是1.5.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力量看似弱小,但实际上却是强大的。1942年建立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包括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等大国。这些国家的战斗力有强有弱,但没有一个国家是起反作用的。所以,能够协调作战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力量是远远超过不能协同作战的法西斯轴心国的力量的。

从二战的开始,法西斯轴心国的力量就不占绝对优势。在二战的过程中,法西斯轴心国的力量被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所超过。所以,被世界人民所反对的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必然是失败的。

总而言之,德国在二战中的优势太少,而劣势却太多;德国在二战中犯的错误太多,而正确的决策却太少;德国在二战中的敌人太多,而盟友太少;德国在二战中的感性思维太多,而理性思维太少。所以,二战时德国进攻苏联的战争是必败的,二战时纳粹德国的野心必然梦碎于苏德战场。进行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苏联必然战胜发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的纳粹德国!开始的胜利不是胜利,最终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

南方集团军群最高时兵力有多少?

1941年6月22日,当法西斯德军按照《巴巴罗萨计划》发动侵苏战争时,野战陆军编为北方、中央和南方三大集团军群,其中“南方集团军群”的攻击目标是富饶的乌克兰方向。至1942年夏,德军在东线的战略目标不再以莫斯科为主,而是企图夺取乌克兰的小麦和高加索的石油,大量德军纷纷调往西南战场,许多人因此认为这一时期“南方集团军群”出现了兵力最大值,其实谬也。

首任总司令龙德施泰特

理清这一点,首先要了解“南方集团军群”这个建制的组建、撤销和多次重建的过程,这个番号最早出现在波兰战役期间,首任总司令是龙德施泰特一级上将。而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番号更改为“A集团军群”,当年7月龙德施泰特封帅,1941年3月侵苏前夕恢复番号“南方集团军群”,然而在实施“蓝色计划”(含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前的1942年5月,该集团军番号再次被撤销。也就是说,德军1942年夏季在西南战场发动大规模攻势之时,南方集团军群已不复存在,而是拆分成为“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两个战略单位:一路是攻向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由老将李斯特元帅指挥;另外一路是扑向斯大林格勒地区的“B集团军群”,由之前的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包克元帅指挥,既然曾经的“南方集团军群”已被一分为二建制不在,那么肯定就不算兵力峰值时期了。

次任总司令赖歇瑙

说起来这也可能是小胡子在二战期间重大的战略错误之一,他人为地把南线德军分成两个互不隶属的重兵集团,当然缺乏统一的指挥(幕后的总指挥当然是他自己)。战役进行期间,李斯特和包克两位陆军元帅先后都被解职,代之以原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克莱斯特和第2集团军司令魏克斯两位上将分别接任。

两个集团军群的兵力也被小胡子调来调去(尤其是霍特的装甲集团军),最终哪个目标也没得逞,还丢掉了“B集团军群”精锐的第6集团军,于是德军在西南战场的形势急转直下。1943年2月只好整合重建“南方集团军群”,曼施坦因元帅终于成为南方集团军群第三任总司令,得以指挥这一方向上的全盘战事,不过显然为时过晚。

第三任总司令曼施坦因

所以南方集团军群兵力最多的时期,要么是在1941年刚刚侵苏之时,要么就在1943年曼施坦因就任总司令之后。值得注意的是,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是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共同打的,因为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有一个恢复的过程。这样只要比较一下1941年和1943年的“南方集团军群”作战序列和兵力的峰值,结论也就清晰了。1941年龙德施泰特手下拥有第6集团军、第11集团军、第17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群,共辖四个集团军9个德国军42个师约57万人的兵力,其中包括25个步兵师、4个轻步兵师、1个山地师、5个装甲师、2个摩步师、1个党卫队师、3个警备师。另外,南方集团军群指挥的仆从国兵力也最多,战争爆发后隶属其指挥的有罗马尼亚第3和第4集团军(7个师又7个旅)、匈牙利快速军团3个旅、斯洛伐克“贝尔诺拉克”野战军团2个师又1个旅。

赖歇瑙1942年暴卒

不久又来了意大利远征军团的3个师,集团军群司令部还直辖罗马尼亚第2军的3师1旅,仆从国军队共计15个师又12个旅464000余人(包括罗马尼亚部队36万人、匈牙利军队4.4万人和意大利军队6万人),与德军相加两大部分共折合为63个师97万余人,堪称百万大军。龙帅被解职后,接手总司令职务的是小胡子亲信赖歇瑙元帅,1942年初暴卒,恐怕这也是将南方集团军群分拆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是要注意,苏德战争期间德军东线兵力的峰值可不是1941年,而是德国终于开始“总体战”的1943年,东线野战陆军的总数峰值在这两年分别是330余万和340余万。也就是说,经过两年多的血战和巨大的损失后,德国陆军在1943年的总兵力反而有所增加了(苏军增加的更多),具体到“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地域,当属1943年8月打响的“第聂伯河会战”时期兵力最多。

南方集团军群的德军

德军当时在库尔斯克战役失利后,撤退至第聂伯河沿线组织防御,企图继续控制第聂伯河以东一些最重要的经济区,面对苏军五个方面军220万大军的进逼,德国人集中了空前的防御力量,作战主体就是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集团军群”。作战序列为第6集团军、第8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转隶),总兵力达到了124万人!

2018世界杯韩国vs德国比分结果,二战时期的德国确实非常厉害?

此时的南方集团军群下辖五个野战集团军,装备着火炮和迫击炮12600门、坦克和突火炮2100辆、作战飞机2100架,纸面实力大大超过1941年的编成(600余辆坦克和1400架飞机支援),即便去掉转隶来的第2集团军仍然如此。并且这一时期集团军群编成中纯德国陆军的比例更多,而不是带着那么多猪队友,所以这才是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最高峰,不过,整体战斗力倒未必强于1941年,并且苏军实力也远非昔比。

二战开始和结束时德国和苏联人口分别有多少?

二战前德国人口约为八千万,苏联人口数约为1.8亿,战后德国人口约为5000万人口,苏联大约有1.4-1.6亿人口~二战开始时,德国总人口一般认为是8000万——“根据《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中得到准确数字是1933年,德国人口66030000,被德国合并时,奥地利有近700万人口,苏台德区有300万人口,萨尔区75万人口,梅梅尔区还有若干万,波兰200万日耳曼人,罗马尼亚90万,意大利25万,阿尔萨斯150万。”945年底,德国被划分为二区:东德人口为一千五百万、西德人口为三千五百万,合计5000万人口 ——德国在二战至少损失了1600多万人(其中军队死伤高达600多万,平民约死伤1000多万),其余的人口战后属于他国。苏联以1939年统计人口约1.6亿,随后,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半个波兰、罗马尼亚一部后,1941年战争前夕统计人口约1.8亿苏联在战争中的死亡人数达到了4330万人以上,也就是说,战后苏联人口约1.4亿至1.6亿——主要是战后又吞并了一些领土~

谁帮助德国发动了二战?

德国要想发动二战,首先要具备发动战争的基础:资源、资金。这些都是在德国的经济获得复苏的情况才能发生。我们都知道德国在一战后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和限制,那么德国的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德国在一战后被协约国坑惨了,巨量的赔偿使得德国资本陷入枯竭,无力发展经济。德国的经济不能恢复,自然是没有办法赔偿英国和法国的战争损失。所以英国和法国在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美国,让美国给德国贷款,支持德国恢复发展。德国在战败时被掠夺(被没收)的资产总值约十亿金马克,可是德国得到的贷款却达到了10.5亿金马克,这使得德国的经济快速得到复苏。

(一战结束后的欧洲局势)

英国和法国政府,为了让民众安心,对帮助德国经济复苏的事闭口不提,只是不停地宣传如何如何逼迫德国还款,掠夺德国人。这样的宣传下,使得德国人不仅不了解英法等国帮助德国发展的事实,还让魏玛共和国始终建立不起来威信。

法国人对配合的魏玛共和国政府的态度确实不友好。在一场针对法国的民众游行之后,法国直接出兵侵占了鲁尔区,一手炮制了“鲁尔危机”。这场国际危机的结果,是让德国的经济快速下滑,通货膨胀高企,大量的德国中产阶级的资产被清洗一空,作为始作俑者的法国,还有不作为的魏玛共和国政府都被德国普通人说嫉恨。那个时候的德国人,经济惨淡,可以说毫无指望。

危机终会过去,除了埋藏在民众心里的仇恨之外,生活还要继续。在德国国家银行行长沙赫特的整顿下,德国的经济逐渐恢复了正常。可是没过几年,经济大萧条发生了。德国成为重灾区,有600万人失业,政府财政收入极度下跌,原本答应偿还的战争赔款没法再继续偿还。沙赫特带着团队到巴黎,商讨废除战争赔款。英国和法国也饱受经济危机的折磨,肯定不同意废除赔款,只是同意延期。沙赫特不同意,可是魏玛共和国还是一如既往地同意了。

沙赫特一气之下,选择了辞职。

(希特勒和经济博士沙赫特)

德国的经济陷入了谷底,政治形势随之快速恶化起来,席卷全国的政治暴动此起彼伏。沙赫特说一个出色的金融家,他辞去了国家银行行长的职务后,并没有销声匿迹,而说会见了希特勒,对希特勒的强硬的外交政策很是赞赏,并且通过他的金融圈子,帮助希特勒建立了与德国容克贵族(军工托拉斯)的圈子,并且筹集了300万马克的政治献金,帮助希特勒竞选领导人。直到希特勒成为总理,这笔钱还没花完,剩下了60万马克。作为回报,希特勒任命沙赫特做了经济部长。这个一个相当明智的决定,在接下来的恢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沙赫特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风雨飘摇的德国,如果想再次发展起来,需要有大量的资金。这笔钱的出处,要么是大举借外债,要么发行公债。希特勒上台之后,立刻开始整顿经济。希特勒还是使用记账贸易、物物交换,来规避国际金融的剪羊毛。同时,由沙赫特牵头,华尔街出借资金给希特勒。希特勒借由这笔钱,大量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快速使德国的经济走上了正轨,希特勒在民间收获了巨大的声望。德国人甚至在193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全民社保、家庭出游等生活。德国民众的支持,使得希特勒成为救世主一样的存在,他开始在外交领域出手,武装进军,恢复了莱茵区。一个强势的政府,一个蒸蒸日上的经济体,更加容易获得外国资本的青睐。希特勒借来的钱,多到他每年的财政收入都不够付利息。

(一个强势的政府更容易借钱)

希特勒的刺激经济,本质上是花明天的钱。这些钱都要还,连本带息。德国的经济虽然有起色,甚至表现要好过所有的西方国家,可是以德国现有的外汇储备想要还完这些钱,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这个时候,就只剩下最后一招:明抢。

明抢,分为两种:对内明抢,对外明抢。

对内,希特勒将欧洲盛行的反犹思潮,通过国家机器扩大化。由于犹太人多是金融从业者,他们身上有大量的外汇,所以希特勒以国家的名义,没收了大量的犹太资产,并且持续对犹太人迫害、杀戮。

对外,希特勒通过一战时德国国防军的储备人才,快速组建了空军、陆军,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得空军超过了英国,陆军超过了法国。希特勒凭借这些,开始要求吞并奥地利、苏台德,最终吞并了整个捷克。

(德国欧洲的和平欺骗与掠夺)

希特勒掠夺来的财富,除了支付利息外,还刺激了军工企业的发展,德国的经济更加繁荣兴旺。与此相比,整个欧洲的经济一片惨淡,希特勒成为当时的国际政治明星,声望之高无以复加。

随着军工企业的完全复兴,希特勒的胃口越来越大,他已经不满足于经济上的循序渐进的发展,他想通过建立一个帝国,彻底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扩大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到二战爆发,华尔街收回的贷款利息,只有贷出去的1/5,华尔街可谓是损失惨重。

希特勒的野心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英国和法国在奥匈帝国解体方面的损招,给了鸡贼的希特勒看到了建立一个庞大的德意志国家的希望。为了迎合威尔逊总统对君主制的不待见,废除了德国的君主制,英法主导解体了奥匈帝国,使得东欧、东南欧地区缺少地区强权,让德国可以轻易地渗透该地区,掌控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如果奥匈帝国被保留下来,法国通过控制奥匈帝国,可以建立一个比波兰更有作用围堵德国的联盟。德国的势力渗透进罗马尼亚、波斯尼亚、保加利亚,完全占据了当初的奥匈帝国的势力范围,事实上打造了一个庞大的中欧帝国。

(希特勒完成帝国中兴)

与此同时,希特勒在国内的威望已经如日中天,没有任何个人和政治势力能够动摇他的地位。

到此时,希特勒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布局全部完成,德国羽翼已成,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在欧洲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