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

魏荣禄: “纯牛奶”,顾名思义,应该是纯粹的鲜牛奶,没有添加任何别的东西。但是,我们市场上的纯牛奶基本不是真正的鲜牛奶,90%都是用奶粉冲兑而成的。不仅如此,一些纯牛奶产品必须要添加香精、食品添加剂等东西,这些东西对人无益,“纯”字从何谈起?

在专业上,液态奶可以分成巴氏奶和超高温灭菌奶,巴氏奶是将牛奶加热到70到80多度消毒,超高温灭菌奶是加热到140度以上消毒,纯牛奶绝大多数属于后者。经过140度以上的高温处理,会破坏天然牛奶中一些物质的生物活性,口感也很差,因此必须加入香精等成分调出香味,让人爱喝。

市场上的液态奶主要有鲜牛奶和纯牛奶,纯牛奶占据了75%的液态奶市场,而我估计90%系用奶粉冲兑,也就是60%以上的液态奶多少使用了奶粉冲兑。既然用奶粉冲兑,消费者就有知情权,你在包装上就必须注明。

《中国经营报》:你说国内液态奶主流的纯牛奶使用了大量奶粉冲兑,有何依据?

魏荣禄: 2005年到2008年,我国进口奶粉(指大包装容量,小袋包装不算)一直在3万吨到9万吨之间徘徊,2009年猛增到24.5万吨,而去年,我国进口奶粉60多万吨,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奶粉47万吨,估计全年会超过70万吨。短短几年间,我们进口的数量增长了近10倍。

这些奶粉有这么几个去处:一个是做其他食品,比如饼干等;一个是用于婴幼儿奶粉,但是不多,因为婴幼儿奶粉国内消费者主要是以小袋进口为主;另一个最重要的用途,就是用来做液态奶了。因此,相当大量的奶粉不是用来干别的,就是为了冲兑成纯牛奶。

《中国经营报》:将牛奶浓缩成奶粉,又冲兑回牛奶,还需要进口,这个成本不是更高了吗?它怎么能参与竞争?

魏荣禄:这是因为国外的奶粉确实很便宜,发达国家工艺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让他们的奶粉进入国内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我说一个2005年的例子,当时进口奶粉还原成液态奶的成本为每吨液态奶需要1.5万元左右,而从国内采购原奶的成本需要2.2万元。正因为每吨存在高达6000元以上的差价,大量中小企业以及大企业都纷纷采购国外奶粉,包括进口大量低质、低价的奶粉在国内冲兑,当做液态奶销售牟取暴利。

注:按照奶粉和牛奶1∶8以及后来规定1∶8.5冲兑的比例,70多万吨进口奶粉如果完全用来冲兑,可以冲600万吨牛奶,这对于液态奶市场来说是一个庞大的产量。根据一份2010年的资料,2009年我国奶制品中液体乳(包括液体奶)产量1641.6万吨,同比增长13.49%。

奶源缺乏是借口

《中国经营报》:你说用奶粉冲兑纯牛奶是因为成本更便宜,还有什么原因让国内纯牛奶这一市场发展这么快?

魏荣禄:经过超高温灭菌工艺的牛奶,保质期远远超过巴氏奶。巴氏奶,必须在冷链也就是2到6度状态下保存和运输,保质期一般为4度以下保存不超过10天,7度以下保存也就3天。而经过超高温灭菌的牛奶,可以在常温下保存半年到8个月。

对于厂家来说,保质期长可以解决销售上的诸多困难。尤其是一些北方企业,当地市场早已饱和,需要把产品运送到南方市场销售,保质期是关键因素。但是,企业虽然获得了保质期带来的销售便利,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牺牲了营养价值,破坏牛奶中的一些生物活性,维生素含量大大降低,甚至会多加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香精和添加剂,这显然是划不来的。

《中国经营报》 :中国是一个奶源缺乏的国家,国内液态奶的市场需求又在逐步扩大,在有限奶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从国外大量进口奶粉冲兑也应该算是可以理解吧?

魏荣禄:当然可以进口,也可以用来冲兑,但是不能欺骗消费者,应该标注清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国家要明确正确的政策导向,我们的政策导向应该是鼓励和促进养殖户养殖,提高奶源的产量,但是现在的局面反而是因为拼不过大量外来的进口奶粉,养殖户杀牛的事件屡屡发生。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9月下发的《关于加强液态乳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也称“24号文”),用奶粉冲兑而成的牛奶必须注明“还原乳”或者“复原乳”,2007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也称“31号文”)也有相关规定,但是现在市场上没有多少企业在产品上标注这样的说明,更没有标注奶粉占了多少比例。

并不能说我们的奶源就难以提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印度是一个资源紧张的国家,但是它搞“白色革命”,大量鼓励散养,现在产奶量居于世界前列,还大量向我国出口,所以正确的政策导向对我们的奶业非常重要。国家政策不能被一些大企业的利益所左右,为了它们赚钱而让我们走错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