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坚持物理科普教育16年,被网友称作“吴姥姥“。从同济大学退休后,她一直致力于用有趣的方式激发大众对于科学的兴趣。
2018年开始,吴於人教授开始在抖音更新视频,以短视频的形式教大家学习物理实验操作。截至目前,相关内容播放量已超过4000万,超过80万网友爱上了跟着吴姥姥一起做实验的乐趣。
短视频中的吴於人教授,一头银发,笑起来会露出两只虎牙。在她手里,鸡蛋、晾衣架、硬币……生活用品都有可能变身为实验器材,用来进行力学、电学相关的实验。
前段时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不少小朋友也因此开始好奇:火箭到底是怎么飞上天的?为了解答这一问题,吴於人教授专门拍摄了一期视频。
通过吹气球,让大家了解到火箭飞天的速度来源于火箭燃烧的反作用力;再利用液体氮的下喷实验,让小朋友们可以直观感受突破第一宇宙速度需要耗费多少燃料。
除了结合当下热点话题,对于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吴於人教授也常常用科学颠覆人们的认知。比如一秒到底有多长?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是他们了解时间概念的绝佳切入口。
在抖音账号@不刷题上,吴於人教授介绍到,国际上对“秒”的最新定义是:位于海平面上的铯Cs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在零磁场中跃迁振荡9192631770个周期持续的时间。
由此,她引出了我国所采用的“北京时间”,并留下一项家庭作用:为什么“北京时间”的授时中心建在陕西临潼而非北京?4000多名网友在评论区参与了互动,有人在认真做作业,“接近中国的地理中心,发布时间时尽可能的缩小了传送误差”,有人则在感叹自己物理知识的匮乏,“从铯Cs133之后每个字我都懂,组合一起就听不懂了。”
对于大家的不同反馈,吴於人教授总会耐心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当网友分析地有道理,她会说:“三个维度分析,周全”,同时还会补上一些其他背景知识;当网友自嘲自己看不懂,她会说:“科普到,了解一下也是好的嘛。”
因为她风趣幽默的科普风格,通俗易懂的实验设计,许多人都爱上刷“科学姥姥”的抖音号。有粉丝说:“小时候学校这样教,我困难也是科学家了”,也有粉丝开始带着家里的孩子一起“上课”,跟着教授学科普。
吴於人教授说,之所以给自己的科普短视频合集起名叫“科学姥姥”,是因为自己带的学生现在很多也有了孩子,见了自己总追着叫姥姥。“后来慢慢地大家都跟着这么叫,给我拍视频,让我在抖音上做科普,还给我起名叫科学姥姥,这个我就有些愧不敢当了。其实,就好像一头撞进了大观园里的刘姥姥,我是在科学世界里,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的吴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