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饥荒年的老人,都记忆犹新,人们饿红了眼。所有能吃的一网打尽,树皮、草根、野菜都是救命的粮食。
要是能吃上高粱面的家庭,就算很好了,白米面更是不敢奢望。每年的粮食就那么一点,可是吃饭的人口却多。所以人们就经常去采挖一种叫“洋姜”的作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鬼子姜。
洋姜脆脆的,甜甜的,可以炒着吃,还可以腌制咸菜,脆爽微辣,饥荒年就靠这“菜”活命。那鬼子姜为什么叫鬼子姜呢?
鬼子姜为什么叫鬼子姜
在很早以前,洋姜很少批量种植,都是一种野生植物,有的地方叫“洋姜”,有的地方也叫“鬼子姜”,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第一是根据它的外形,地下结出的果实,很像生姜。
第二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德国人占领青岛时,将这种植物带到了国内,因为洋姜的生命力太强,短短的几年,竟然传播了很远。人们出于对侵略者的痛恨,起名为“鬼子姜”。具体真假有待考证,知情者可留言讨论。
再往后一段时间,生活条件慢慢变好了,大约在1998年左右,还有洋姜出现。那时候已经不愁吃喝了,每到周末,我常和小伙伴相约去挖洋姜。
那时候闲着没事,再就是不挖可惜了。洋姜的个头很大,如果不小心碰坏,还会有汁水渗出。反正也不爱吃这玩意,就是挖着玩,农村一般都是腌着吃,当成咸菜。
年年挖洋姜,却怎么也挖不绝,而且越挖越多,第一年种植10棵,第二年可能就50棵了。它的茎秆高1-3公尺,地底根部相连,冬天越冬不死,春天会继续生长。
从2000年以后,我们这批小伙伴长大了,就再也没人挖洋姜了,因为啥呢?大家都吃喝不愁了,生活条件提高了,新鲜蔬菜还吃不完,谁还愿意吃野生的?
洋姜长得太快了,一大片一大片。有时候,人们甚至觉得它碍事,影响庄稼的丰收,每年都会清理。甚至喷洒专门烂根的农药,也就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野生洋姜彻底不见了,很多人甚至还来不及认识。
全国不能说一点也没有,不过大部分房前屋后的洋姜都没了,我已经十几年没见过了。如果你留意,可能只有卖酱菜的地方才有。
洋姜腌起来爽脆可口,特别好吃,微辣不甜,开胃下饭。很多老人为了怀旧,可能会网购一些。不过对于年轻人来说,确实有点不屑一顾。有种白给不要的感觉,当初的救命粮食要落寞了。